成立六年沒有盈利,今年半年虧損40億,滴滴靠什麼在生存?

9月7日早,因為對樂清順風車事件之後的反思,滴滴創始人程維給滴滴全體員工的一封內部郵件,在網上被公開。

看過文章之後,表面上看,程維是在滴滴順風車接連出現傷亡悲劇後的一個深刻反省,但字裡行間,程維更多的就是在為滴滴形象向全社會辯護:滴滴到底有沒有價值觀,是不是一家只顧利益,而漠視安全逃避責任的黑心企業?甚至提到互聯網出行,到底是不是一個應該存在的行業?

作為一個普通的汽車行業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個經常使用滴滴的用戶,我覺得程維的這封內部郵件,不僅有很多誤區漏洞,甚至還間接的暴露了滴滴很多致命的問題!

成立六年沒有盈利,今年半年虧損40億,滴滴靠什麼在生存?

首先是安全問題。

程維在談到滴滴安全的時候,把滴滴和出租車做了比較,說滴滴遠低於傳統出租車的發案率,而發案之後,滴滴的破案率幾乎是100%。

這實際上,是一個邏輯混亂的對比。首先,儘管滴滴出行在推出七年之後,已經在網絡出行方面,形成了壟斷的格局,但是,滴滴出租車和傳統出租車的市場比例,顯然不在一個等級。不在一個量級的層次,又如何能做發案率的比較呢?

而關鍵最重要的一點,傳統出租車發案,大部分是以出租車駕駛員被搶劫為主要發案形式,出租車駕駛員主動打劫強姦乘客的案例儘管有發生,但是,我們在媒體能讀到的消息,卻是極少。

而滴滴出行的發案,基本都是以弱勢乘客被傷害為主要特徵,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發案表現,又怎麼可能簡單的對比呢?我們對滴滴安全的顧慮,其實更多的,是質疑滴滴對滴滴駕駛員准入門檻太低。而滴滴駕駛員良莠不齊的資質,甚至很多複雜的社會群體也混入其中,這其實才是滴滴給人不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而順風車的幾起悲劇事故,兩個不同的滴滴駕駛員,都有著相同的社會特徵。這,應該才是問題的關鍵。

成立六年沒有盈利,今年半年虧損40億,滴滴靠什麼在生存?

第二個問題,是滴滴向社會發問的,互聯網出行,是不是應該存在的一個行業?

在今天這個社會,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滴滴打車軟件推出的時候,確實是對傳統出租車服務的一個革命性改變。這個貢獻對方便人們的出行,包括節約社會資源來講,都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果僅僅把滴滴軟件,用在方便人們對傳統出租車的呼叫業務上,滴滴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是,打車軟件,只是滴滴的一個項目,滴滴出行,更多的是想改變一個業態,就是讓所有的,在馬路上行駛的車輛,都可能給人們提供公共的出行服務。這是一種共享經濟的思維,同時,從社會資源利用的角度,這個描述,看起來也確實非常美好,有點用網絡軟件的技術,實現人們出行的世界大同。

所以,專車,順風車,一段時間非常風靡。

但是,理想的豐滿,總要面對現實的骨幹。出租車作為一種出行工具,載體雖然是汽車,但是,提供服務的核心,卻是人--出租車駕駛員。而從人的本性和思維來分析,不同的社會身份,不同的職業表現,會讓人在社會生活中,有著不同的表現。

說的直白一點,人的社會角色是有一定的規則的,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是成熟社會的基本狀態。

而滴滴的想法,卻是讓所有閒置的私家車輛,在閒置的時間去做屬於專業服務行業的出租車駕駛員。這個創意是不錯,但,滴滴忘了,轉變社會身份習慣,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難的。讓一個工程師去做銷售,讓一個農民去做演員,雖然也許會有成功的例子,但絕大多數的結果會是怎樣,想必,大家很有共識。

所以,互聯網出行,需不需要?在網絡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的時候,這個回答必須是肯定!但是,讓沒有公共服務意識的私家車主,為了一點外快,而馬上轉身變成出租車司機,這種行為,又能持續多久呢?

反正,我公司的小同事,很多都用自己的私家車註冊過順風車業務,但是,我聽到的結果是,他們嘗試了幾次,基本就都放棄了。因為,公共出行,車只是要素之一,本質,還是提供出行服務的那個人。

成立六年沒有盈利,今年半年虧損40億,滴滴靠什麼在生存?

而程維內部郵件透露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說,滴滴成立六年來,不僅從來沒有實現過盈利,而且僅僅在2018年上半年,虧損就達到40億人民幣。

程維好像是以這樣的數據,來佐證滴滴公司不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企業。

但是,我在想,滴滴是一價民營企業,創造利潤,是任何企業經營的基本要求。因為,沒有利潤,企業就無法獲得持續性的發展。雖然說,投資回報,不同的行業,會有不同的回報週期。但是,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成立六年沒有盈利,而且半年的虧損就高達40億,這樣的投資模式,難道能說是正確的嗎?

而一直虧損,持續這麼多年了,滴滴又是依靠什麼在生存呢?這好像不是我們關心的話題了。

成立六年沒有盈利,今年半年虧損40億,滴滴靠什麼在生存?

講實話,在打出租車的時候使用滴滴之後,感覺確實方便了很多,雖然偶爾也會有一些小的不很愉快的插曲,對於便利性來說,那些小問題,基本可以忽略。

但是,我體驗過幾次快車之後,我發現,讓非專業的人,做專業服務性很強的出租車司機做的事,這個確實有些勉強,也不可能很好的持續。一個剛下班的白領,轉瞬要變成一個提供服務的出租車司機,這種順利的轉換,又有多大的可能呢?

這估計也是順風車事故頻發的原因吧!

所以,對於滴滴創始人程維內部郵件的一些說法,看似在反思,其實就是在辯解。對於出租車來說,使用滴滴軟件,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但是,專車,快車,順風車,隨著事故的頻發,我覺得會很快的退出市場。不過這種嘗試,也是對社會人性的一種探索實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