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人叫它「魚」,其實這是一種花,不但好吃還能治療暈病

當地人叫它“魚”,其實這是一種花,不但好吃還能治療暈病

忍不住再次誇誇雲南。幾年前去西雙版納,彝族朋友做了一盤芭蕉花炒肉,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吃芭蕉花,朋友說請我吃“聶得魚”,心中還莫名其妙,不知為何物。等端上桌後才發現並無半點魚的影子,朋友解釋說,“聶得魚”是彝族人對芭蕉花的一種稱呼。

當地人叫它“魚”,其實這是一種花,不但好吃還能治療暈病

芭蕉花的外形極其壯觀,高約3-6米,表面鮮綠色,機具光澤。據考證,芭蕉花原產自琉球群島,在雲南等東南亞地區倒不是什麼稀罕物,但由於芭蕉花難以儲存,且在運輸環節保證不了其品質,所以北方大部分的食客極難嚐到這種外表美豔的食材。

當地人叫它“魚”,其實這是一種花,不但好吃還能治療暈病

說起芭蕉花,對於我這個地道的北方漢子而言,倒不是什麼美味。處理不好這種食材,極易產生苦澀的味道。芭蕉花的做法很多,用來素炒、用來炒肉、用來做湯都是可以的。在做菜之前要先將食材進行處理,首先要把外面的葉子剝掉,取發白的花瓣,因為發白的花瓣嫩,紅紫色的花瓣則澀,花芯要選一寸長的為好,太大了老澀;其次,將花芯焯水後加鹽,逼出澀味,然後過下涼水後再來烹製,這樣烹製好的芭蕉花,口感鮮嫩、無苦澀感。素炒芭蕉花時,一般會加入青椒末,有些講究的人家也會在芭蕉花里加入一些豆豉,如此以來粉紅色、藕色、綠色、醬紅色的搭配極其好看,讓人一下子有了食慾。芭蕉花炒肉,大多用的是肉末而不是肉塊或肉絲,我想這是廚師不想讓肉影響了芭蕉花的美豔吧。肉多采用豬肉,也有些地方用的是狗肉,這讓我很是不能接受,不過當地的人卻固執的認為,芭蕉花配狗肉是最佳的選擇,這也是普洱當地一道頗具名氣的地方風味小吃。

當地人叫它“魚”,其實這是一種花,不但好吃還能治療暈病

芭蕉花有一種吃法讓我至今難忘,將精瘦的豬肉切成臊子,加上攪拌均勻的雞蛋液,混合著蔥花、蒜泥、芫荽和少量的青椒末、食鹽,攪拌均勻後用新鮮的芭蕉葉包好,放進蒸籠裡蒸20分鐘後取出,色香味俱全。

當地人叫它“魚”,其實這是一種花,不但好吃還能治療暈病

記得,郭沫若曾經寫過一篇關於芭蕉花的散文。文中,記述了母親因為勞累成疾,每年在秋夏交替之際害一場“暈病”。發病時,會暈倒,而且常常臥病在床嘔吐不止,當地有一個偏方就是用芭蕉花可以治療“暈病”。如此,引來了一段母慈子孝的、催人淚下的文章。郭沫若在文章的最後寫道:“啊,母親,我慈愛的母親喲!你兒子已經到了中年,在海外已經娶親生子了。幼年時摘取芭蕉花的故事,為甚麼使我父親、母親那樣傷心,我現在是早已知道了。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芭蕉花確實有藥用的功效,適宜身體虛弱、精力差、免疫力低下、易生病的人群。我想,郭沫若可能一生都會記得芭蕉花吧,因為那裡面有母親的回憶。

當地人叫它“魚”,其實這是一種花,不但好吃還能治療暈病

最後提示廣大食客一句,芭蕉花畢竟不屬於廣譜性食材,在食用芭蕉花時會有一些禁忌,比如不同和魚、羊同時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