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中軸線」8號線南段開始動車調試,有望在2021年年底實現徹底貫通


“地下中軸線”8號線南段開始動車調試,有望在2021年年底實現徹底貫通


8號線瀛海車輛段車庫內,工作人員正在巡查整齊停靠的地鐵列車。

關閉車門、啟動列車,8號線特有的深綠色列車緩緩從瀛海車輛段發出。一路爬坡入地,約半小時,車輛駛入南三環。在9月6日開放的媒體試乘上,市軌道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8號線珠市口站以南部分已啟動動車調試,預計年底開通。根據暫定計劃,8號線全線50公里有望在2021年年底實現徹底貫通,屆時乘客不用換乘,便可從昌平一路南下到大興

南段及美術館站年底開通

全長近50公里的地鐵8號線被稱為“地下中軸線”,縱貫南北五環,北到昌平,南至大興。

此前,8號線已陸續建成通車一期、二期(除中國美術館站及區間)、昌八聯絡線。“今年年底,8號線將再開通19公里,包括二期工程遺留的中國美術館站、三期珠市口站以南部分和四期工程。”市軌道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19公里開通後,8號線僅剩王府井北、王府井、前門三站和所涉及的四區間未開通。

屆時,8號線將分為南北兩段,北段除了目前已開通的部分外,再增加最南端的中國美術館站;南段則是從珠市口站一路到瀛海站。

目前王府井地區三站已進入主體施工,預計明年二三月開始盾構。根據暫定計劃,8號線全線50公里有望在2021年年底實現通車。

倆換乘站百米以內換乘

8號線南段有3個換乘站,其中珠市口站巧妙利用了7號線建設時的預留條件,對原預留換乘方案進行優化提升,換乘通道長約50米。

永定門外站與在建14號線永定門外站通道換乘,利用了14號線車站雙層風道的剩餘空間,實現了平層換乘,換乘通道大約百米。

進展稍慢的大紅門站將與10號線換乘。目前由於部分前期工作未完成,影響了換乘廳的建設進度,14號線大紅門站是否開通還在論證階段。如果確定開通,或將採用地面出站後換乘。

南段其他的車站也有諸多亮點,例如木樨園橋南站未來與東側正在建設的木樨園交通樞紐及規劃商業綜合體相結合,將成為包含地鐵、公交、長途汽車的立體化、多樣化交通集散中心;瀛海站西側臨近瀛海站大型商業建築開發,建成後從地鐵就可進入到商業建築;天橋站設置兩個西側出入口分別連接藝術中心及市民廣場,車站地面設施與市民廣場綠化景觀結合,環保美觀。

最小發車間隔4分鐘

上述負責人介紹,8號線三期及四期工程共用瀛海車輛段。為與已運營的8號線一、二期工程貫通運營,8號線三期、四期工程系統制式與之保持一致,仍採用B型車6輛編組、屏蔽門系統。

8號線新購入72輛列車,年底預計率先使用25輛列車,剩餘列車將等到全線開通後全部投用。

根據目前的計劃,受珠市口站前折返條件的影響,8號線南段預計最小發車間隔為4分鐘。

新車在空調等功能上均有不小優化和提升。車輛的製冷能力更強,溫溼度調節更靈活,可以根據乘客數量實時調節溫度。此外,車輛還配備電加熱座椅。這樣一來,在天氣寒冷的時候,乘客就能坐到溫暖座椅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