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栽蔥,淺栽蒜,大蒜種植不麻煩」!怎麼種才能高產?

深栽蔥,淺栽蒜,掌握竅門,大蒜種植不麻煩。“白露”前後,正是大蒜播種的季節,大蒜要高產,都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深栽蔥,淺栽蒜,大蒜種植不麻煩”!怎麼種才能高產?


一、品種選擇

大蒜種子要求選用蒜瓣肥大、色澤潔白、基部突起的蒜瓣,單瓣在5-7克重左右,且無蟲源、無病菌、無刀傷、無黴爛的蒜頭做蒜種。最好的是選用“大蒜頭的大蒜瓣”做蒜種。因為選用的種瓣越大,長出的植株就越健壯,就會達到後期蒜薹粗,蒜頭大,產量高的效果。

二、整地施肥

由於大蒜是弦狀鬚根,吸水肥能力較弱,鱗莖又在土壤中生長、膨大,所以栽植大蒜應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地塊栽培。最好是砂壤土,因砂壤土疏鬆,適宜根系發育,返青早,抽薹早,蒜頭大且辛辣味濃,起蒜容易。同時,栽培大蒜的地塊要在前茬作物收穫後立即耕翻曬垡,在播種前再按廂寬1.5米—2米整地作畦。基肥應在耕翻之前,按畝施經過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5000公斤—8000公斤,磷、鉀肥20公斤—30公斤。

三、適宜播期

大蒜喜冷涼的氣候條件,地上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2℃—16℃,幼苗越冬的最佳苗齡為4—6葉期,從播種到4葉—6葉約需 40天—45天,在日均溫度7℃以下即停止生長。幼苗耐寒性強,能耐-10℃的低溫。在0℃-4℃的條件下,經30天—40天可以通過春化階段。因此,在川東北,露地秋播大蒜的適宜播期為“白露”前後。播種早了,易受凍,播種晚了因受後期高溫影響,會縮短生產期,造成產量低,品質差。

四、合理密植

密植是增產的基礎。栽植大蒜應按品種的特點做到適當密植,使每畝有足夠的基本苗。一般早熟品種植株較矮小,葉數少,生長期也較短,以畝栽5萬株左右為好,行距為14釐米—17釐米,株距為7釐米—8釐米,畝用種量為150公斤—200公斤。中晚熟品種生育期長,植株高大,葉數較多,密度宜掌握在畝栽4萬株左右,行距16釐米—18釐米,株距10釐米左右,畝用種150公斤左右。

播種方法“深栽蔥子淺栽蒜”,這是農民多年實踐得出的經驗。大蒜播種一般適宜深度為3釐米—4釐米。大蒜播種方法為開溝播種,即用鋤頭開一淺溝,將蒜瓣點播土中,再開另一條溝,並用開出的土覆在前一行蒜瓣上。播後覆土厚度保持在2釐米左右,用腳輕度踏實,澆透水。為防止乾旱,可在土上覆蓋一層稻草或其它保溼材料。栽種不宜過深,過深則出苗遲,假莖過長,根系吸水肥多,生長過旺,蒜頭形成受到土壤擠壓難於膨大;但栽植也不宜過淺,過淺則出苗時易 “跳瓣”,幼苗期根際容易缺水,根系發育差,越冬時易受凍死亡。

“深栽蔥,淺栽蒜,大蒜種植不麻煩”!怎麼種才能高產?


五、田間管理

除草鬆土:大蒜出苗後如果土壤板結、雜草叢生,應結合除草進行中耕,當苗高10釐米—13釐米,有2—3片葉時進行第一次中耕,苗高26釐米—33釐米有5—6片葉時進行第二次淺中耕。蒜地除草比較費工,為了提高功效應推廣化學除草,即在大蒜栽後3天施藥,用果爾、殺草丹進行噴施防草,出苗後再中耕1—2次防止土壤板結、雜草叢生。

科學追肥:大蒜出齊苗後,應施1次清淡人糞尿提苗,但不能施碳銨,以防燒傷幼苗;在播種60天—80天后,要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施用量為每畝20擔—30擔,兌硫銨10公斤,硫酸鉀或氯化鉀5公斤;在孕薹期應按每畝10公斤—15公斤追一次速效鉀或氮肥;在蒜頭膨大肥按每畝5公斤—10公斤追施速效氮鉀肥,若單施尿素,每畝5公斤左右即可。

病蟲防治:大蒜生長期間,特別是12月份以後,寒潮出現較多、低溫寡照、高溼度易導致大蒜病蟲害發生。病害主要有鏽病、葉枯病、疫病。其防治藥劑有:粉鏽寧、百菌清、敵菌特、速克靈,按說明書在發病初期或發病期間施藥。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