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巴基斯坦網友的提問「世界上爲什麼那麼多人喜歡中國」?

野立


在中國的一諸鄰邦中,巴基斯坦應該是最博中國人民好感的了。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巴基斯坦是中國最親密的盟友;在跟印度的博弈中,中巴更是同氣連枝。甚至,中國群眾還創造了“巴鐵”這一特殊稱謂,以表達對巴基斯坦的特殊好感。

不過,從歷史上說,中巴之間的關係並不親密;古典時代,兩國幾乎沒有什麼直接交流;新中國建立後,中巴甚至還一度彼此作對,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二者才冰釋前嫌,繼而感情極速升溫。

中巴之間為什麼會形成特殊感情?巴基斯坦這個國家為什麼一直貧窮動盪?我們不妨從歷史和地緣的角度來分析。

先介紹巴基斯坦的基本面:巴國地處南亞次大陸西北部;面積88萬平方公里;人口1.97億;地緣結構上,發源於西藏高原的印度河縱貫全境,是巴基斯坦的“母親河”,河流衝擊而成的平原低地,適宜大規模工農業開展,是無可爭議的本部核心;東北部的青藏高原將印度河板塊與東亞大陸隔離開來;西北部的興都庫什山脈和西部的俾路支高原,則是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伊朗這兩個中亞國家的地緣分界;東部,塔爾沙漠則將印度河流域與南亞次大陸其他部分分隔開來。至於南部,則是阿拉伯海。

總的來說,巴基斯坦的地緣結構還是十分完整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它身處的印度河板塊,被以恆河流域為核心的印度所壓制。

這種局面其實是天然形成的。在之前的《地緣政治14:印度為什麼怕中國》一文中,雲石君已對南亞地緣結構做了分析:

作為南亞次大陸的兩大核心板塊,恆河流域相對於印度河流域有兩大地緣優勢:

首先,是自身地緣實力更強。印度河全長僅為1368公里;而恆河則長達2510公里;在流域面積上,印度河流域與恆河流域大致相當;但氣候環境的不同,導致印度河流域乾燥少雨;恆河中下游地區卻降雨量豐富,為恆河流域的工農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

其次,地緣格局上,印度河流域位居南亞次大陸邊緣;而恆河卻居於中心地帶。這種不同的區位決定了,恆河平原是南亞次大陸的地緣核心。在兩大地緣板塊的競爭中,恆河平原不僅自身條件佔優,還可以憑藉“中原”的優勢,整合東部的孟加拉和南部的德干高原,獲得整體實體的提升——而這是偏居西北的印度河流域無法做到的。

所以,我們看到,雖然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但到最後,恆河大平原卻成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區域,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恆河,而不是印度河。

當然,印度河板塊和恆河板塊的地緣博弈,說到底也只是南亞次大陸內部的事。由於雙方同屬一個整體地緣板塊,通常情況下,這種博弈與文明核心的轉移,並不會影響造成文明的分裂——東亞大陸的文明核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後,它們仍然都是中國和華夏文明的組成部分。

但南亞次大陸的情況卻完全不同。印度河板塊與恆河板塊的地緣博弈 ,最後竟演變成兩大地緣板塊在政治和人文上的分道揚鑣——不僅形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兩個不同的國家,印度河板塊的文明特質也徹底發生改變,這個印度文明的原生地,最後居然成了發源自西亞的伊斯蘭文明的一部分。

為什麼會這樣?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印度河板塊受到中亞板塊的強勢衝擊。

以地緣阻斷的強度而言,印度河板塊周邊的地緣屏障中,以青藏高原阻斷能力最強,興都庫什山脈和俾路支高原居中,塔爾沙漠則最次。

這種阻斷能力的不同,導致印度河板塊雖為南亞次大陸的一部分,卻為中亞外來勢力的進入留下了巨大空間。

相對於喀喇崑崙山脈和青藏高原的難以逾越,興都庫什山脈和俾路支高原的地形要相對平緩。尤其是興都庫什山脈西部的低矮山嶺,自古就是中亞進入南亞的天然通道。上古時期,發源於西亞、東歐的雅利安人正是經此通道進入南亞次大陸,成為婆羅門、剎帝利等印度高種姓白人的祖先。

到中世紀,伊斯蘭文明興起,勢力範圍覆蓋中亞,並以今日的阿富汗和伊朗為跳板,穿越興都庫什山脈,與佔據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文明發生激烈衝突。

當時的伊斯蘭文明,無論是規模、發達程度、還是軍事力量,都超過印度文明;加上印度文明本身的分裂屬性,導致其無力阻擋伊斯蘭文明的攻擊,勢力範圍逐漸萎縮。最終,在16世紀,伊斯蘭化的突厥人擊敗土著政治勢力,徹底取得了南亞次大陸的統治權,建立了赫赫有名的莫臥兒帝國。

如果從伊斯蘭文明擴張的傳統看,在取得政治勝利後,通常會對當地的原有文明進行覆蓋式的替換。

不過伊斯蘭文明的核心在西亞,影響力進入到南亞時已是強弩之末,加之印度文明底蘊深厚,體量龐大,故在南亞次大陸上,這種替換並未發生。但是,憑藉自身的強勢地位,伊斯蘭文明仍在部分區域留下影響——在最靠近西亞核心區的印度河流域,以及便於海上往來的孟加拉,當地的印度土著徹底伊斯蘭化。

及至近代,伊斯蘭文明衰落,英國取代莫臥兒王朝,成為印度的統治者。但英式殖民統治,帶有典型的資本主義色彩,其出發點是盤剝利潤,而非奪取領土,故無興趣對印度社會結構進行徹底改造。反而,為了方便統治,英國還大力扶植伊斯蘭教、錫克教等少數派,以壓制印度教族群的反抗——而這也進一步擴大了這些族群之間的衝突。

二戰結束後,日不落帝國解體,印度獨立。印度河流域和孟加拉三角洲因同屬於伊斯蘭文明的關係,聯合組成巴基斯坦。

作為南亞次大陸的主體國家,印度自然而然的要謀求建立該區域的新秩序。而歷史積怨、領土紛爭,文明衝突以及恆河、印度河兩大板塊的地緣矛盾等等因素,決定了它與巴基斯坦的戰爭不可避免。

憑藉互不相連的印度河板塊和孟加拉三角洲,巴基斯坦當然無法抵禦佔據南亞次大陸主體部分的印度。幾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都以失敗收場;尤其是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徹底擊敗東巴基斯坦,使其擺脫伊斯蘭堡的控制,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

當然,按照印度的想法,最好是能將巴基斯坦徹底吞併——就像他吞併錫金一樣。不過巴基斯坦畢竟不是錫金那樣的彈丸之國,自身還是具備一定實力的;至於文明體系方面,伊斯蘭文明雖已衰落,但印度文明也強不到哪去,不足以引誘伊斯蘭民眾重回故主門庭;再加上國際政治環境的影響,種種因素導致,印度無法徹底收服巴基斯坦。

但即便如此,也足夠巴基斯坦喝一壺的了。畢竟在地緣屬性上,印巴的地緣分割並不十分明顯(僅僅是一個59萬平方公里的塔爾沙漠);而印度一統南亞次大陸的野心不可改變;印度河板塊的地緣實力,決定了巴基斯坦無論如何都不是印度對手。要對抗印度,必須引入外力。

在古代和近代、伊斯蘭和英國都曾充當國這個外力的角色。但伊斯蘭文明已經衰落,英國勢力又已退出,此二者皆指望不上。於是,巴基斯坦首先把希望投向了美國。

美國不但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還是印度洋的海上霸主。最關鍵的是,這種地位,和印度獨霸印度洋的地緣戰略構成了天然衝突,因此聯美製印是很自然的選擇。

對美國而言,以巴制印,不僅有利於壓制印度洋上的潛在威脅,還可以打壓蘇聯勢力(因在印度洋和西藏兩大方向上分別與美、中衝突,故印度鐵定親俄,是蘇聯陣營的外圍盟友),在冷戰大背景下,這完全符合美國利益,美巴同盟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但抱上美國大腿的巴基斯坦,卻並沒有獲得想象中的保障。印巴衝突中,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極其有限。

這又使為何?

首先是因為美蘇二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美蘇爭霸的主戰場首在歐洲、次在東亞;海上角逐也集中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甚至北冰洋。印度洋板塊與美蘇二國都相隔甚遠,屬於冷戰邊緣地區,不值得美國在此消耗太多精力。

其次,印度洋是四大洋中,與美國地緣關係最疏離的一個,美國在此力量有限。而這有限的力量,還得主要用在中東這個石油資源豐富、交通位置至關重要的關鍵地帶。

如果美國在巴基斯坦投入過多,一則力有不逮,二則會引發印度的報復,進而嚴重影響自己到對中東的控制。既然如此,美國對巴基斯坦的口惠而實不至,也就順理成章了。

既然美國指望不上,巴基斯坦只能選擇中國。

在現代文明條件下,青藏高原已經不能完全阻斷東亞與南亞的聯繫——這是中巴能夠合作的前提;但與此同時,青藏高原畢竟是世界屋脊,就算科學技術日趨發達,它的地緣屏障作用依然相當程度上存在。換句話說,中國沒有能力佔領南亞——這是巴基斯坦敢與中國深入合作的保證。

在之前的《地緣政治14:印度為什麼“怕”中國》一文中,雲石君已經做個分析:青藏高原的存在,決定了中印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的。而眼光再放長遠些,中國經營印度洋,也必然引發印度不快。所以親近巴基斯坦,符合中國的利益。

即便拋開印度,作為一個印度洋國家,巴基斯坦對中國在該區域的影響力拓展也有巨大價值。

利益權衡,決定了美國不能過分幫助巴基斯坦,而中國卻會對巴基斯坦不惜血本。縱然美強中弱,但地緣關係和戰略投入程度的不同,導致中國反而對巴基斯坦更有幫助。只要印巴的地緣結構不發生變化,中巴的鐵哥們關係只會越來越好。

雖然,巴基斯坦可以藉助中國這個外力,可是,對於任何國家來言,推動本身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還是內力。

只不過,巴基斯坦不但經濟落後,還長期處於政治動亂之中。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巴基斯坦的這種混亂落後的局面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25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去推特或許臉書上看一下。我設置的最想去的國家是巴基斯坦。但我看了一下巴基斯坦哥們最想去的國家居然是美國。英國一類的發達國家。我看了幾天就看到一個最想去的國家是中國。


遇見2286264179998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是不是應該列舉究竟是哪些人喜歡中國?


沒有那多人喜歡中國

現在還遠不到我們驕傲的時候。

事實上一個國家只要為人所知,就必須會吸引一幫喜歡的人。

與其說那麼多人喜歡中國,是不是也可以說很多人喜歡美國?喜歡英國、俄羅斯、日本,甚至連韓國、朝鮮都有那麼多人喜歡!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改為,為什麼那麼多巴基斯坦人喜歡中國,或者為什麼那麼多發展中國家喜歡中國?


只是巴基斯坦人喜歡中國而已

總所周知,巴基斯坦對中國很友好。

在2008年,出現了這樣的新聞。巴基斯坦為了援助汶川地震,而將運送物資的飛機座椅拆除,以便運送更多的物資。巴基斯坦甚至將本國的戰略儲備帳篷運往中國,數量精確到個位數。

這次事件讓中國網友很感動。

以後,巴基斯坦對中國人很友好的消息不絕於耳。為什麼巴基斯坦對中國人很友好?

可以肯定這絕不是來自什麼“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我們有相當多的國民甚至都不知道巴基斯坦在什麼地方,甚至分不清巴基斯坦和卡巴斯基的大有人在。


兩國政府的傳統合作

巴基斯坦對中國友好的主要原因還是兩國政府的準聯盟。

早在巴基斯坦獨立時期,中國因為地緣利益和意識形態原因,給予了巴基斯坦非常大的支持。

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時,因為缺乏武器,求助於中國。當時中國也非常窮,為了支持巴基斯坦,中國解放軍將現役部隊的武器裝備拆下,支援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雖然在陸地上被印度狂揍,但是他的空軍卻非常強悍,屢屢打得印度飛機不敢起飛。巴基斯坦空軍戰術師從於美國,在全世界,他們的空軍也是非常強悍的。之後,巴基斯坦也毫不吝惜地將空軍戰術傳授給中國空軍。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只有利益長存

之後數十年,巴基斯坦也是中國用以在南亞制衡印度的盟友,而巴基斯坦也藉助中國這個龐然大物作為後盾。

在當前“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巴基斯坦又成為了中國通向印度洋,前往非洲的關鍵節點。

總之,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合作帶來的利益,使得稍顯弱勢的巴基斯坦尤為感激中國。

至於兩國人民是否互相喜歡,是否喜歡對方文化?有多少人能分辨出巴基斯坦人和伊朗人、印度人的區別?

就到這裡,我是人文歷史奇縝君,如果你覺得寫得還不錯,那就點個贊!如果有更好的看法,來評論區交流吧!


奇縝君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些年來,關於類似的提問在這些年可以說是如雨後春筍一般,不斷湧出。類似的問題有“為什麼中國這麼安全”“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去中國”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也從側面也反應出了中國正在開始慢慢的強大,並且開始影響世界。



中巴友誼

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友誼要從上世紀70年代說起。在70年代之前,巴基斯坦是一個親美的國家,美國也曾說過巴基斯坦是“亞洲最好的盟友”。但是隨著第二次印巴戰爭的打響,一切都變了。美國為了拉攏印度,以各種理由卡主巴基斯坦購買武器的要求,在巴方沒有武器的情況下,印度又從蘇聯進口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結局可想而知!最後的結果是導致了東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國)的獨立,並且巴基斯坦也有被滅國的風險。在巴方被全世界拋棄的時候(這是巴方政府人士講的),中國在這時候伸出了援手,對巴方進行了武器援助,緩解了巴方的壓力。也就從這時候起,中巴友誼開始建立,直至今天,中巴建立起了全天候夥伴關係!



中國崛起

這些年中國的經濟成績堪稱奇蹟,最近每一年的經濟增長都可以創造出一個新的國家。在國際政治上,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也在不斷增加,世界也有了更多的中國聲音,中國方案!這隻沉睡的巨龍正在慢慢的甦醒。



這些提問不斷地增加,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開始不斷加深,世界開始關注中國,開始瞭解中國!


鐵腕時局


一、中國越來越強大,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大國形象越來越好,我覺得這是很多人瞭解中國、喜歡中國的最重要原因。強大最重要,弱小隻會被人瞧不起和欺負,誰會喜歡你?

二、中國文化豐富多樣,尤其是中國文化包容性強,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特別的飲食文化。

三、中國安全性很高,與很多國家形成鮮明對比。中國人也很包容,不排外。


一杯往事


這個問題還真不像巴基斯坦網友說的那樣。喜歡中國的外國人一定很多,但病垢中國的人或許更多一些。原因有歷史上一百多年來外國人對中國人遺留下來的輕視和對現在中國不瞭解。更有甚至造謠生事汙衊中國。總之中國對這些人來說就是未開化的代名詞,這在那些世界上有名望的大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很多人失去了自我的判斷。跟風媒體。所以世界上對中國的看法並不是像巴基斯坦網友說的那樣。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國際形象有了質的提高。國外的人來到中國親身感受到了中國的變化和中國人的變化。我要說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贏得更多的國際友人,喜歡中國的人一定越來越多。我不是唱高調。看看我們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素質的提高。有誰能予以否認?當然也要看到我們自身的不足。如果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把提高自己素質為己任。約束自己的醜陋行為。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做一個有素質的人。那麼外國人不喜歡中國都難。就讓我們提升自己吧!



清風141854465


拋開“意識形態”的政治觀,不用“有色眼鏡”看待,從公平合理的角度分析,中國之於世界的只有“真誠”與“合作”,從不將自己的思想觀念強加於他人,更不會幹步他國內政事務,中國人深諳:己所勿欲,勿施於人。 中國是一個大國,但我們永遠不稱強、不稱霸,對大國、強國如此,對中、小國家亦是如此,提倡國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我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就是中國,中國人的儒家思想、中庸之道。請問: 中國的平和友好相較於美國逞強稱霸的風格孰優孰劣?世界該喜歡誰、擁抱誰還需多問嗎?


趙哥156130073


那句話是你P上去的標題黨,回答跟中國根本不拉任何邊。

巴基斯坦人也並不是你們天天吹的那樣,我的同事中有巴基斯坦人,並不喜歡我們。而且世界上討厭中國人的數量和國家大大於你不能想象。以後少來這些無謂的東西,客觀的表達及傳達於廣大老百姓!。


kenkoo2


很簡單的啊,拿美帝對比一下就知道了,美帝無論走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帶去的都是戰爭、分裂、恐怖,美國優先、帶給其他國家厄運,中國就不同,走到任何地方,帶去的都是熱情、平等、尊重、財富、帶領其他國家共同進步,試問,這樣的中國誰不喜歡


一霸822


我覺得其根本原因是文化!

因為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相反,西方文化習慣用冷戰思維看待對手,如果你強大,我肯定會越來越差,所以西方對待其他國家一直有很強的防備心!

而中國文化恰恰相反,我們允許你發展,甚至教你發展都行,你只要給我想要的,大家一起好,何樂而不為?

看看今天的非洲,西方國家是如何對待他們的,中國又是如何做,非洲人心裡清清楚楚!

所以我覺得這才是中國備受歡迎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