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你1千萬,單獨關在籠子裡半年,你願意嗎?

手機用戶64303017153


重獎之下必有勇夫,考慮問題需從多維度出發

這個問題很多人看到之後第一反應肯定是願意,畢竟很多人一輩子恐怕都掙不到100萬,更別提1000萬了。

所以對我而言,我的第一反應也是願意。

但是理性分惜之後,我們不妨從面試題的角度來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面試官問你這個問題,你應該如何回答?

從願意和不願意兩個角度來考慮。

如果回答願意,那麼原因有哪些?

如果是應聘投資顧問,那麼可以從投資的角度考慮,比如說,我每個月的工資是1萬,半年的工資也就是6萬,加上各類獎金之類的恐怕也難以達到7萬,而如果願意進入籠子,我半年的收入是1000萬,除去這6個月時間裡的各類精神損失費,我最終產生的收益肯定比自己工作要高,所以從投入產出的角度來考慮,我願意。

其他對應的崗位可以分別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

如果回答不願意,那麼原因如何回答?

同樣是應聘投資顧問,那你可以從自己這半年內可以產生的價值來入手,比如說我半年之內可以投資6個天使輪的項目,如果我的眼光不錯,那麼這6個項目可能會在半年之後估值翻倍,好的甚至可以估值翻十倍,這樣子算下來,我創造的價值要遠遠大於這1000萬,所以我並不願意將這麼好的時光浪費在籠子裡。

其他的崗位也可以分別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


荊楚求職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前幾年由葛優主演的電影,好像是《私人訂製》,電影最後一個環節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大致場景環節就是當一個記者採訪葛大爺扮演的角色,問如果您有一個億,您願意捐出去改善地球生態環境或是資助慈善事業嗎?葛大爺毫不猶豫的回答願意;但是當記者指著他旁邊的一輛小汽車問,您願意將這輛汽車捐出去改善生態環境或是支援慈善事業嗎?葛大爺毫不猶豫回答不願意。正當記者納悶的時候,葛大爺說:一個億我沒有,但是我真的有一輛小汽車。我想所有假設性命題,最後答案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大抵都是如此吧?身在局中和置身事外的選擇,同樣的人很多時候往往作出完全相反的選擇。


心海方舟736


隨著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人都有著一夜暴富,然後下半輩子直接享受人生的夢想。

那麼,如果給你一千萬人民幣,但要被單獨關在鐵籠裡半年,只提供吃喝拉,小夥伴們願意嗎?

很多人認為自己在外打工半年,每天重複流水線的工作,幹完活就睡覺吃喝拉撒。

然後睡醒接著重複單調的工作,這和關鐵籠有什麼區別?

更何況過著這樣苦逼的生活,還要拿著更苦逼的4000塊工資。

而現在給我的選擇是,幹一件和我現在幹得差不多的工作,半年就能拿1000萬。

“錢快準備好,告訴我地址,我這就去!”

也有人認為,雖然半年囚禁就能拿到一輩子可能都賺不到的一千萬。

我可以周遊世界,去沒去過的地方,或者直接躺著不幹,任性的浪費光陰。

但從沒有尊嚴的答應關在籠子裡的那一刻起,就沒有自我的存在了。

以失去自我為代價,賺得的一千萬是沒有意義的。

更何況這種長期封閉式極度枯燥無聊的生活,極可能把人逼瘋,甚至是自殺。

而1千萬在生命面前,就沒那麼重要了。

但還有人認為,關在籠子裡半年,會受不了會被逼瘋的人,都是沒有人生目標的人。

如果關在籠子裡的人,知道自己被關半年後會得到1千萬。

他自然會熱愛生活,對美好的未來充滿嚮往。

而現在需要的就是忍,如臥薪嚐膽般。

別說是1千萬了,打1折100萬,都有人願意去。

當然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答案自在每個人的心中。

要不我們來點有趣的:

如果你被關進鐵籠,你覺得是能先拿到1000萬,還是會先瘋呢?


找靚機二手機




這個應該有人覺得會同意,有人覺得不同意。

現在社會有很多的人,很多的地方都是全封閉式管理,工作和生活都在同一個大工廠內。工作生活就像被關在籠子裡一樣,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工作,吃飯,睡覺,就這樣反反覆覆的重複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和關在籠子裡面好像沒有什麼區別。這樣的人,或許給1千萬,單獨關在籠子裡半年應該會同意。



有很多的人的收入,很大一部分,半年是拿不到一千萬的,很多的人都想著一夜暴富,都在做著同樣的夢,又不想付出什麼,又想能有更多的收入,慢慢的變得好吃懶做。這樣的人,你給一千萬,關在籠子裡管吃管住,應該會同意。

有的人收入在半年內會遠超過一千萬,他們是肯定不會同意的。

本文原創,首發於悟空問答!作者:堂主;登過三輪賣過衣服;曾是媒體傳媒工作者、曾在一家外資企業打工併成為全國銷售冠軍;目前擁有2個公司、自媒體人、善於勵志心態文章的寫作,感謝大家點贊關注!

心態決定一切


1:看到這個題目,相信大多數人都為1千萬這個數字所吸引,當然我也不例外。仔細看這個題目,其實核心就在籠子,所謂在籠子裡半年,意思應該就是讓你失去半年的人生自由。在1千萬與失去半年自由之間怎麼選?不言而喻,大多數人應該都會選擇1千萬,我也不能免俗,一定會選擇1千萬。我想,這一定與出題人的目的大相徑庭。

2:當今社會,競爭十分激烈,這1千萬不要說在二、三線城市,哪怕是在一線城市也是一筆鉅款。正常情況下,普通人就算奮鬥一輩子也不太可能掙到1千萬,用半年的自由來換取1千萬,何樂而不為呢?當然,錢是好東西,也是壞東西。如果這一千萬不好好利用,也很可能很快被揮霍掉,畢竟花錢容易掙錢難。

3:如果我拿到了這一千萬,我第一步一定是先買一套房子,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房子才是最好的保值產品,雖然未必增值,但基本不太可能貶值。對剩下的錢,進行合理的分配,該理財的理財,該保本的保本,然後踏踏實實,安心上班,切記不能好高騖遠。

4:當然,這都是意淫,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我想出題者的目的在於拷問:當金錢和自由發生衝突時,你的選擇是什麼?可惜,金錢的數字和失去自由的時間不成正比,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金錢。如果題目換一下,改成如果給你1百萬,單獨關在籠子裡5年,你願意嗎?我想願意選擇金錢的人一定會大幅度下降。


我是張小桃


我願意,我願意!


一,只要錢到位,石頭幹稀碎。

二、告訴我籠子有多少,我就回我村喊人去 我就問你哪裡報名。

三、只要你願意,我住到你破產。

四、 我說真的,給五百萬就行了。我能行。剩下五百萬給中介吧!人家也不容易。謝謝老鐵。有活就叫我,咱老規矩五五分。

五、半年以後我就真土豪了。給我點讚的每人發一萬紅包。


我的幸福小生活


如果給我一千萬,我會願意單獨關在籠子裡半年

這樣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一千萬半年,算一算一天多少錢

差不多一天五萬多,什麼樣的工作能能一天掙五萬多,當然這個和一些有錢人(比如一些排行榜上的富人)


大學生畢業一天能掙多少錢,也可以算算

博士年薪50萬算高了吧,這樣一天才多少錢

一千多和五萬多選那個,而且這隻要半年。

這半年只是被關在籠子裡還不用幹活

感覺有這樣的地方,那些流浪者都是千萬富翁了

對於一個正常生活人來說,關在籠子或許是中煎熬,但是想想一天能掙那麼多錢,出來後能買車買房娶媳婦什麼的


孤單半海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匈牙利詩人裴多菲那首著名的詩: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金錢有生命重要嗎?沒有。愛情比生命重要,而自由又比愛情重要。由此看出:自由>愛情>生命>金錢。 根據這個公式,我肯定不會為了錢,而放棄我的自由。


籠子裡的鳥吃喝不愁,還不用擔心天敵。可是它們依然嚮往大自然,因為那裡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


有的人說,只不過半年嗎?可是我不覺得把我關在籠子裡半年,我還能是一個正常人。如果我精神失常(我覺得這個概率還是挺大的)。得了錢,卻用不了,又有什麼意義?也許有人說,可以給親人。難道親人看到你的樣子,拿到這筆錢會安心和高興嗎?


趣大學士


1000萬對我來說是個天文數字,我當然希望能快速池賺到。但是如果有人說,給我1000萬,單獨關我在籠子裡半年,我不會馬上答應的。

現在這個社會,誘惑銀多,這1000萬同樣是誘惑。面對誘惑我們要頭腦請醒,不要上當。我身邊就有許多朋友,為了掙錢做所謂的項目,上了一次又一次的當。各種資金盤,互助盤,手機種果樹,挖金幣,養雞,買產品返利等等,名目繁多,說得天花亂墜的,最後都是跑路。

也就是說,這1000萬你有那個命花嗎?也許在你還沒拿到錢時,你就瘋了,病死了等等各種天災人禍。

不是我的財,我還是不要。雖然很多拉我做項目的人罵我傻,我還是堅信,自己踏實掙的錢花著開心。


姜你一軍


如果給我一千萬會不會關在籠子裡這個問題我還是猶豫了一下,因為這個價錢還是比較心動的,畢竟自己不用勞動呆在籠子裡半年就能得到這麼多錢,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無非委屈點的是沒有了半年的自由,會無聊的過半年,但是仔細想想,關在籠子裡半年真的有點恐怖,在這一段時間你不會接觸任何人,你不會和任何人說話,半年裡你只是一個人,孤獨的情緒會讓自己瘋癲。

想起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看到一個野人多麼的欣喜,他還是能每天活動的情況下,那種孤獨感真的會讓你受不了。這半年裡你會和自己家人隔絕,這絕對讓你受不了了,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有喜怒哀樂,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沒有任何事去觸動你,你每天會漸漸的情緒低落,我無法想象出來後有多久會恢復正常的情緒,這會影響到人的大腦,畢竟這一段時間沒有任何事你需要動腦子的,你可能會說有的不是也閉關修煉嗎,但是那是自己主動的,而不是不情願的被關起來。

以上是對人心理上傷害,當然對人的身體的傷害不小,現代人的體質是逐漸下降的,主要是現代人太喜歡宅在家裡玩手機電腦不經常活動,如果呆在籠子裡沒有室外活動,身體得不到鍛鍊身體也不會受不了的,運動對於調節一個人的身心有著重要的作用,適當的體育運動也有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金錢的數量確實有點吸引人,但是關在籠子裡對於一個人的摧殘遠遠超過錢的分量,所以理性的看待還是不會選擇去呆在籠子裡。

關注“鵜鶘心理夯小七”頭條號,用心理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