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思道爲什麼出面幫助田文鏡徹查天下第一巡撫諾敏?

歷史新河流


鄔思道幫助田文鏡徹查諾敏,實際上是在幫雍正。

我們先看看諾敏一案的來龍去脈。

在經過了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之後,最終,四皇子雍親王胤禛在奪嫡之戰中勝出,成為了繼承大統的雍正皇帝。

但是,擺在雍正面前的這個江山社稷卻是一個國庫空虛,吏治腐敗的爛攤子,康熙也知道由於自己晚年倦於朝政,又在吏治上過於寬鬆,大清的這個江山到了需要鐵腕整治的的時候了,這也是康熙最終在眾皇子中選擇了一個“嚴苛的”接班人。

雍正登基之後,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當初當皇子貝勒的時候未能完成的一件大事,也是當務之急的大事,那就是“追繳國庫欠款”。

實際上,大清國庫空虛是上至朝廷,下至各省,州,府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多年積累的一直未能有效解決的的問題。康熙四十六年,當時還是四貝勒的胤禛領命負責追討國庫欠銀,在太子和八爺黨的阻撓和破壞下,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效,雍正對此一直是耿耿於懷。

所以,登基之後,他便迫不及待的要辦這件大事。

雍正選擇了欠款較多的山西開刀,寄希望山西能做一個典型和榜樣,來推動全國的庫銀追繳。

在雍正登基上立了大功的上書房內閣大臣隆科多,向雍正推薦了諾敏出任山西巡撫,而諾敏也在雍正面前誇下海口,半年之內繳清山西所欠三百萬兩庫銀。雍正儘管心裡不信,但還是很高興諾敏有這個魄力。

哪知這個諾敏還真的沒吹牛,上任半年就追繳清了三百萬國庫銀兩。看到諾敏的摺子,雍正心裡著實高興,不但下旨表彰諾敏,而且要求全國的各級官員向諾敏學習。

為了樹立諾敏這個榜樣,雍正親賜諾敏一幅“天下第一巡撫”牌匾以示褒獎。

其實,諾敏如此迅速的追繳還清國庫虧空,數額如此巨大,在朝廷裡並非無人懷疑,張廷玉對此事持懷疑態度,為此婉轉提醒雍正賜匾是否過於大張旗鼓。而精明的八王爺廉親王也看出一定有問題,但是作為總理王大臣的他不但不提醒雍正,而且在大張旗鼓表彰諾敏的事情上推波助瀾——他是在等著看雍正的笑話。

果然,諾敏的“政績”遭到了質疑。

在雍正還是勤王的時候就跟著辦差,得到雍正賞識的田文鏡,被雍正提拔出任河南巡撫,推行雍正的“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

田文鏡上任路過山西境內,他看到了一個怪現象,就是山西境內的過路過橋費收的非常嚴重,他經過查訪,得知瘋狂收費徵稅的原因,是要填補山西藩庫的虧空。

但田文鏡知道,山西藩庫的虧空已經追繳清楚,而且諾敏已經得到了“天下第一巡撫”的嘉獎。為什麼山西還要如此“橫徵暴斂”?

田文鏡嚴重懷疑諾敏上報朝廷山西藩庫的虧空已經追繳清楚的“政績”是假的,於是,他上奏摺密報雍正,告諾敏欺君,雍正還是挺信任田文鏡的,他就手委派田文鏡為欽差大臣,徹查諾敏。

但他找到諾敏提出自己的質疑的時候,諾敏矢口否認,並且指責田文鏡是在“嫉妒”他的政績。

爭吵沒有結果,田文鏡要求清查山西藩庫,諾敏答應了田文鏡的要求,但是在田文鏡仔細的清查了山西藩庫之後,卻發現藩庫裡的的確確有三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

這回輪到諾敏不依不饒,他上奏摺彈劾田文鏡誣陷自己,阻礙新政。

田文鏡坐蠟了,儘管他堅信諾敏肯定是欺騙了朝廷,欺騙了皇上,但是他卻查不出證據。

看樣子只是有忠心真的不夠。

與此同時,田文鏡和諾敏的奏摺都到了朝廷,雍正也開始含糊了:到底誰說的對啊?

雍正覺得需要派人下去看看,於是他派侍衛圖裡深作為欽差到山西解決田文鏡和諾敏的爭執。

眼看形勢對田文鏡十分不利,他自己對此也一籌莫展,但就在這個時候,李衛和鄔思道來到了山西——他們是來給田文鏡幫忙的。

李衛給田文鏡介紹鄔思道鄔先生水平很高,田文鏡的困境鄔先生可以幫他解脫。田文鏡真的是喜出望外啊!

但是,這位鄔先生卻賣起了關子:幫你田文鏡可以,但是有條件。

田文鏡此時的心態是,只要有人能幫我拜託困境,參倒諾敏,就是要坐金山也不會含糊——儘管他沒有金山。於是,田文鏡滿口答應:什麼條件都行。

鄔思道的條件是,讓田文鏡聘請他當師爺,年奉八千兩。

田文鏡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鄔思道說:李衛作證你不許反悔。鄔思道哈哈大笑:看我的!

果然,鄔思道名不虛傳。

他問田文鏡:山西的藩庫查過了?

田文鏡說:仔細清查過。

鄔思道又問:是不是沒查出什麼問題啊?

田文鏡說:是啊!三百萬兩銀子一兩不少。

鄔思道再問:那銀子是“京錠”還是“台州錠”啊?

田文鏡說:大約有三十萬兩京錠,其他都是雜銀。

鄔思道說:這就對了!

鄔思道告訴田文鏡:藩庫的銀子只能是京錠或台州錠,京錠是上繳朝廷的,台州錠是各州府去上繳藩庫的,所以,基本上可以斷定,諾敏藩庫的銀子,只有大約三十萬兩是庫銀,其他兩百七十萬兩都是“借來的”。

田文鏡恍然大悟。對鄔思道佩服的五體投地。

鄔思道給田文鏡出了兩個主意:

第一,以欽差大臣的身份,查封山西藩庫。

第二,張榜告知所有商戶錢莊,凡是借給官府的銀兩,限期出具相關憑據,過期不認,銀兩充公。

這兩招著實厲害,諾敏假造“政績”,欺瞞朝廷的事實很快就大白於天下。

這個案子,雖然給雍正添了堵,並且“天下第一巡撫”也的確是打了雍正的臉,但是能夠及時發現並制止個州府形成的欺上瞞下之風,雍正輸的還不算難看。

那麼鄔思道為什麼一定要出手幫田文鏡呢?

鄔先生此人,眼光敏銳,心思縝密,實際上在他在李衛處看到表彰諾敏的朝廷邸報時,就基本斷定,諾敏的“政績”是假的。作為曾經的雍正的師爺,如果對此事不聞不問,將來一旦鬧出更大的虛報政績的醜聞,以雍正的性格,肯定是要遷怒於鄔思道,這一點,鄔思道非常清晰。

同樣,有做地方官經驗的李衛對鄔思道的判斷也很贊同,誰都知道半年清繳三百萬藩庫虧空,幾乎是不可能的。

兩個人都是對雍正忠心耿耿,同時他們知道田文鏡也是雍正賞識的忠心耿耿的“能員幹吏”,不可能眼睜睜的讓諾敏參倒了。

於是,鄔思道拉著李衛以路過的名義來到山西,他們對田文鏡的幫助,是私下的,“圈子內”的幫忙和支持。

鄔思道心裡清楚,幫助田文鏡,就是幫助雍正,就是為新政出力。

鄔思道還有另外一個私人的想法,就是找好自己的“安身立命”的地方。

當初,雍正登基之夜,鄔思道算是九死一生,憑著自己的智慧保住了一條命,他給雍正的保證是“半隱”。

所謂半隱,就是你不找我,我就隱身,你要找我隨時可以找到,為此他主動去了李衛那裡,因為他知道,自己在李衛那裡,雍正放心,他自己也放心。

但是他從李衛收到朝廷抵報的事上看出,李衛要升官了!因為朝廷發給各巡撫的邸報,李衛作為道臺也收到了,說明李衛馬上就會升巡撫。

如果李衛升巡撫的話,那麼李衛對他的依靠會越來越多,鄔思道就會逐漸的介入朝政,其實這既不是鄔思道願意的,也不是雍正願意的。

田文鏡的事,給了鄔思道一個機會,他決定離開李衛,投奔田文鏡。

田文鏡也是雍正的寵臣,鄔思道給田文鏡做幕僚,雍正也很放心,同時,田文鏡儘管不是進士出身,但是他比文盲李衛強很多,在地方政務上也不會完全依賴鄔思道,這樣鄔思道捲入朝政的風險要小的多。

更重要的一點,是田文鏡並不知道這個“鄔先生”的來頭,所以也不會對鄔思道“言聽計從”,鄔思道找這個機會去田文鏡處,就相當於養老。關鍵時候,他還會出馬幫助田文鏡。

他的這個心思,雍正很清楚,也很贊同。事實上,在年羹堯在西北猶豫不決,試圖“養匪自重”的時候,還是鄔思道以押解軍糧的名義,到西北大營幫助年羹堯找到叛軍主力,並逼迫年羹堯出擊合圍,取得全勝的。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電視劇裡,的確是被塑造成“神”一般的人物。


步武堂


鄔思道此舉用意深刻,為一箭雙鵰之謀。

鄔思道本來半隱至李衛處,半年不曾出過書房一步。只幫助李衛看看書信,給給建議。他現在的身份其實決定了自己,雍正不主動諮詢自己,自己是最好不要過問政事,方得保全的。

(李衛是個精明人)

但是,從李衛收到的邸報,他得出兩個結論:

第一,雍正過於心急了,在諾敏清還藩銀這個事情受了矇蔽;

第二,李衛又要升官了。


(鄔思道既要謀國也要謀身)

面對這樣的一個局面,鄔思道必須考慮要“”謀國謀身了”。

第一,不能讓諾敏這幫封疆官僚矇蔽雍正。最後一直欺瞞下去,積重難返,不利改革;

第二,李衛處不能久留了。李衛精明過人,對自己多半隻是出於尊重,而非依靠(李衛不識字,奏摺卻從來不用鄔思道代筆),更多的他只是在替雍正“看管”自己。隨著他官越升越大,自己的情形就越被動。所以得考慮進一步脫身之計。

於是他思來想去,相中了一個人,那人便是田文鏡。所有的計劃都將在此人身上實現。


(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天下第一巡撫”)

田文鏡老面孔了,雍正還是貝勒的時候,在江南募賑的時候,便相中了此人;後來跟隨雍正追比戶部欠款,逼死魏東亭;此人過於耿直,做事不太會轉彎。雖得雍正賞識,但是能力說實在的有限。田文鏡此刻正由京官下放河南巡撫任,以推行改革。田文鏡取道山西,這說明雍正對諾敏的事情雖然嘉獎了,但是冷靜下來之後,還是覺得過於順利了,要派個貼心人去看看究竟。

而李衛畢竟是在地方上做事之人,所以一看到諾敏半年就清還藩銀三百多萬兩是不可能實現的,立刻就反應出怕是主子被人騙了。所以鄔思道一方面不讓李衛插手,一面又搗鼓著準備進京的李衛路過山西看個究竟。

於是在山西境內,李衛和鄔思道得以會面田文鏡。果然田文鏡也在懷疑此時,並且已經以欽差身份查了藩庫,但是田文鏡畢竟缺乏督撫之職的歷練,一時眼拙,竟然發現不了問題所在。

(三人在山西碰面)

而鄔思道自然知道貓膩何在?於是就問了一個問題就徹底點醒了田文鏡。

銀子都是官銀麼?要麼京錠(解送朝廷的),要麼台州錠(道臺、州府上繳的),否則那銀子來源就可疑了。一語驚醒夢中人。不但如此,鄔思道還指出如何處理這個案子不至於被動,就是封了他的藩庫。前後思慮精細縝密,田文鏡對鄔思道的佩服猶如滔滔江水啊!

(田文鏡有缺陷,但非常忠心)

可是鄔思道立刻以開玩笑的方式,說要8000兩幕酬,要助田文鏡成為凌煙閣名臣。這話既是說給田文鏡聽的,又是說給李衛聽的,更是希望通過李衛的口說給雍正聽的。

果然諾敏造假案告破。李衛進京後,雍正主動提起鄔思道,說了鄔思道想去田文鏡處。李衛嚇出一身冷汗,自己還沒開口,而雍正都已知此時,而當時說這話的時候,不過四人在場而已。但雍正卻很爽快地說,田文鏡處的確是需要這樣的一個人。

於是老狐狸鄔思道即幫助雍正捅破了“諾敏造假案”,令其早早識破封疆大吏們的彎彎繞繞,撥亂反正,不至於深陷泥潭;又讓自己得以”轉會”成功,金蟬脫殼又近一步。


炒米視角


幫助田文鏡徹查諾敏的有兩位:鄔思道和圖裡琛!鄔思道是幫田文鏡出主意的,沒有拋頭露面,支持田文鏡。真正幫助他徹查諾敏的,壓制諾敏的,應該是圖裡琛!

首先,先說下鄔思道和田文鏡的事。

當時,田文鏡雖然發現諾敏如此迅速的解決山西300萬虧空,肯定有問題。而且,一路走來,縣裡地方官都在想方設法收稅。甚至過橋都要繳稅。


但是,田文鏡查不出問題在哪。他雖然以欽差身份,查了庫銀。但是,他不知道諾敏有什麼貓膩。

此時,李衛帶著鄔思道來了。鄔思道上來就點明,諾敏庫銀只有30萬是自己的,剩下270萬都是借的山西商人的。

因此,鄔思道給他出主意,封了庫銀。張榜貼出告示,作勢要把庫銀充國庫。逼著借錢給諾敏的商人去提錢。

然後,我分析下鄔思道為什麼幫田文鏡

第一,田文鏡雖然是個酷吏,但是,為官清廉,是位干將。鄔思道很欣賞他,不能看著他吃虧,被諾敏參倒。

第二,諾敏糊弄雍正,明顯是個貪官!鄔思道曾經怒對車銘,可見,他很有正義感。所以,他肯定會想法扳倒諾敏!

第三,鄔思道選擇“半隱”,就是答應雍正要給地方官員當幕僚。一是,可以衣食無憂。二是,可以讓雍正掌握自己的行蹤。

所以,鄔思道讓李衛帶他去見田文鏡。還提出了要8000兩報酬的事。其實,要如此高的報酬,也是鄔思道留的後手。鄔思道這麼妖孽的人,不可能看不透田文鏡的“刻薄”!他就等著田文鏡剋扣他工資,趕他走。

鄔思道只是出主意。真正幫田文鏡徹查諾敏的是圖裡琛!

田文鏡查藩庫的時候,諾敏就上奏參了他一本。田文鏡也回擊了。於是,雍正讓圖裡琛為欽差,去調查此事。

田文鏡聽了鄔思道查封庫銀的建議,查封了所有庫銀,並貼出告示。坐等山西商人來要回自己的銀子!





關鍵難點來了!田文鏡必須把山西官員都給控制起來!官員們知道庫銀被封以後,肯定會在半路上阻止山西商人來要錢。畢竟,田文鏡也不能真的永久封了庫銀。只要忍幾天,田文鏡也就該撤了。

田文鏡沒能力,沒地位去監禁這些官員。但是圖裡琛有!他是負責調查此事的欽差!他是康熙乾隆兩朝的一等侍衛!於是,田文鏡請圖裡琛幫忙,圖裡琛也答應了。

圖裡琛幫田文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圖裡琛忠於皇帝,他必須用心把此事調查清楚。

第二,圖裡琛覺得田文鏡的要求並不過分。田文鏡只是請圖裡琛控制諾敏一會,給他一頓飯時間。

第三,圖裡琛也覺得諾敏如此輕易解決虧空問題,裡面肯定有貓膩!尤其是諾敏不惜撕破臉皮,調兵跟圖裡琛對峙,讓圖裡琛更加堅信,諾敏有問題!

圖裡琛是見過世面的,他帶的兵也是“身經百戰”“出生入死”過的猛人!諾敏根本不是圖裡琛對手,上來就被圖裡琛震住了。那些官員也就沒辦法通風報信,無法派人堵截前來要錢的商人。田文鏡順利查出了山西巡撫借商人錢的事。


勇戰王聊歷史


在電視劇裡,鄔思道出面幫助田文鏡清理山西藩庫造假案之前,他們兩人素昧平生,相互不認識。鄔思道之所以幫忙,完全因為他想找個理由離開李衛。

或者簡單點說,鄔思道幫田文鏡,只是為了離雍正遠一點而已。

先大致介紹一下故事背景。雍正繼位當晚連夜趕回潛邸,本想殺掉鄔思道,但最終被鄔思道的嘴炮所感動,把他派到了李衛那裡。當時李衛擔任陝西布政使,級別不高,無旨意不能擅自進京面聖。陝西離京城隔了幾千裡,鄔思道在李衛那裡過的很低調,用李衛的話說,鄔先生基本上都待在院子裡,哪裡也不去。



但是鄔思道這種低調、愜意的生活,在山西宣佈藩庫欠款全部還清後,被打破了。雍正封山西巡撫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同時昭告全國各省的巡撫,以諾敏為榜樣。這份昭告也同時抄發給了陝西布政使李衛。

這表明,李衛可能要升官了,而且極大可能性就是升巡撫。同事也表明,李衛升官就要到北京述職,同時也會接受雍正的接見。而鄔思道自然也要跟著去北京……



剛剛離開狼窩,好日子還沒過到半年。現在又要回北京,鄔思道怎麼可能願意呢?

所以,在隨李衛從陝西回北京的路上,路過山西時,鄔思道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給自己重新找一個靠山。李衛那裡是不能在待了,那去哪裡呢?田文鏡最合適了!



首先,田文鏡這個人辦事比較激進。雍正也知道田文鏡的這個毛病,鄔思道去田文鏡那裡輔佐他,雍正不會起疑心。

第二,田文鏡雖然比不上李衛,但也是雍正的心腹。鄔思道輔佐田文鏡,雍正不擔心找不到鄔思道。

第三,田文鏡是清官,而且為人很刻薄。以鄔思道的智慧,故意找茬讓田文鏡開除自己,是很簡單的事。

第四,田文鏡沒有在雍正潛邸待過,不知道鄔思道和雍正的關係。鄔思道在田文鏡身邊,不會像待在李衛那裡一樣,整天被監視。(想跑也較為簡單)

雍正微服私訪河南時,他與田文鏡的對話也證明了,田文鏡是真不知道鄔思道與雍正的私人關係。

所以,鄔思道選擇幫田文鏡,目的只是給自己找一個離開李衛的理由而已。因為田文鏡是最合適的落腳點,鄔思道才會主動的找他。至於幫田文鏡打官司,無非就是向田文鏡表明自己的能力而已。否則,一個無用之人,田文鏡怎麼可能會要他呢?並且每年還給他開出八千兩銀子的幕酬。


關於鄔思道向田文鏡索要八千兩幕酬銀,需要說一下。

雍正元年始創養廉銀製度,田文鏡身為河南巡撫,一年的正常收入差不多是一萬兩。鄔思道獅子大開口,一口氣向他要八千兩,實際上就是瞅準了田文鏡給不起。他是個清官,不會貪汙受賄。而田文鏡當時急於扳倒諾敏,也沒多想,就答應了。(後來被鄔思道以此為藉口,拿到錢跑路了。)

總結一下。鄔思道躲雍正的套路很簡單,就是誰離雍正近,他就得遠離誰。李衛本來做陝西布政使,離雍正挺遠,他就跟著李衛。李衛升了巡撫,離雍正越來越近,他就離開李衛。田文鏡雖然也是巡撫,但田文鏡不是雍正的潛邸近臣,他與雍正有距離感。鄔思道替田文鏡打諾敏的官司,就是想借機轉投田文鏡。

如果田文鏡有朝一日也升了京官,鄔思道還得繼續跳槽。他這麼千方百計的躲著雍正,其實也很苦逼。就在諾敏被扳倒後,老十三不假思索的說:“如果鄔先生在這裡就好了”。

雍正聽了胤祥的話,雖然沒有吭聲。但是眼神真的可以殺人了。說明,他心裡還是忌憚鄔思道的。有他在,自己這個皇帝當的不安心……



PS:以上都只是電視劇的內容,電視劇和原著小說在這段劇情裡面有兩處不同。

一個是鄔思道從雍正潛邸離開後,他就直接跑到了諾敏那裡當幕僚。但是諾敏膽子實在太大了,故意欺君,鄔思道怕受牽連,主動找到田文鏡,希望投靠他。(所以鄔思道才知道諾敏是怎麼補齊藩庫虧空的,電視劇裡面的鄔思道太神了。)

第二是鄔思道跟田文鏡鬧掰後,本打算回老家躲起來。但是路過江蘇時,看到李衛的日子很難熬,就想主動替他出謀劃策。結果卻著了雍正的道。原來鄔思道離開河南後的動向,雍正一清二楚,老早就讓李衛“抓捕”鄔思道了。結果沒有想到鄔思道自投羅網,被李衛把他送回了京城……


Mer86


康熙後期,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庫空虛和吏治腐敗。而“九龍奪嫡”勢同水火,局勢複雜,康熙雖然精明,但畢竟年老,精力衰退,故而他也難以有更多精力去解決國家所面臨的問題,真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然,康熙心裡跟明鏡一樣,如果國家這兩大問題不能解決,可能大清朝即將面臨覆滅的危機。所以他挑選的繼承人不是人氣最高的老八胤禩,也不是掌握軍權的老十四胤禵,而是最務實能幹的冷麵王爺老四胤禛。

因為只有胤禛不懼艱險,只有胤禛不怕得罪人,只有胤禛才能大刀闊斧的開展改革。

當然,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也是沉痾膿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絕非輕而易舉就能解決。光有膽識和能力是不夠的,更需要面對萬般阻攔而堅定不移的一腔熱血和麵對非議誹謗而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

胤禛初登大寶,接手這棘手的問題,他內心也是忐忑不安,其實更多的是急躁,他想要在最短時間來解決康熙遺留的問題,他想要用行動證明他就是合格的繼承人。



於是雍正急著去追回國庫欠款,而山西巡撫諾敏在半年內追回欠款300萬兩,雍正內心無比欣慰,他感覺官員的行動還是有成效的。故而,他立即賜給諾敏“天下第一巡撫”的匾,讓朝廷官員都向諾敏學習。

殊不知,雍正的急躁卻著實狠狠打了自己的臉。

當田文鏡路過山西時,他發現了諾敏追回欠款“疑點重重”,可是又找不到任何的證據,這讓田文鏡為難了,不查吧,對國家不利,查吧,又無從查起。這可如何是好。

剛好救星來了,李衛帶著鄔思道鄔先生來了,簡直是天降神兵。於是鄔先生問了幾點:庫銀是官銀還是零碎的銀兩,如果是零碎的銀兩那絕對是諾敏從民間借貸而來的。

於是,鄔先生讓田文鏡向李衛借兵,直接封了諾敏的蕃庫。因為庫房一封,再找人大肆宣傳一下,註定會引發當地老百姓民心不穩,註定會導致他們向諾敏要錢,那麼這樣一來,問題就浮出水面,很好辦了。

田文鏡佩服不已,按照鄔先生所說去行事,果然,讓諾敏露出了狐狸尾巴。最終讓雍正大怒,雍正自己狠狠打了自己的臉,當然,自己臉被打的生疼,關鍵還得把這事兒給處理,於是雍正頂著眾人的壓力,毅然向諾敏開刀。



鄔先生本來在雍正繼位那天晚上就向雍正告辭,因為他明白四爺需要他是因為他懂帝王心術,而雍正自己做了皇帝,他怕他懂自己的心思。故而鄔先生主動提出“半隱”:需要他他能出現,不需要他他也不會出現。

其實鄔思道一直和李衛在一起,壓根就沒有走遠。

當得知田文鏡遇到難題時,鄔先生就想去幫他一下,當然,不是幫田文鏡個人,而是幫雍正,幫江山社稷。

鄔先生明白雍正剛上任勢必面臨著各種壓力,各項事情難以開展,但是諾敏這種欺上瞞下之舉如果不徹底撕開,那麼就意味著這種風氣將會持續存在,那麼對雍正的新政將會是毀滅性打擊,這也會給“八爺黨”更多的機會去攻擊新政,那麼雍正所面臨的問題將不會斷。

這樣下去,雖然雍正當上了皇帝,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這個皇位也不是很穩,說不定哪天就會被取代,這種情況是很嚴峻的。鄔先生心裡看的清楚,他當然不希望雍正就這樣的結果,畢竟雍正是他一手輔佐起來的。

俗話說,扶人上馬,送人一程,方為貴人。

鄔先生就是雍正的貴人,他一心一意輔佐四爺上位,而當四爺面臨潛在的問題,鄔先生又出來幫助田文鏡,找到諾敏的罪證,這也是化解了雍正的一個危機。鄔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也算是為國為民極具大義。

堅持原傳,我是忠肝義膽嶽老三,歡迎關注。


忠肝義膽嶽老三


朝廷上下炸鍋了!原因是雍正帝親自樹立的“天下第一巡撫”的山西巡撫諾敏竟然欺騙了雍正帝,欺騙了朝廷,這讓雍正帝顏面掃地,此時的雍正帝還不知道幫助田文靜獻計獻策的人竟然是鄔思道!

據《雍正王朝》演繹記載;山西巡撫諾敏一案是雍正帝登基以來最丟人現眼的一件事,因為“天下第一巡撫”這個典型是雍正帝自己親自樹立的,又是隆科多推薦的。


上任山西巡撫半年多就把山西虧空三百萬兩銀子還清,這讓雍正帝大喜過望,親自賜匾“天下第一巡撫”進行表彰不說,還大力宣揚諾敏是一位有能力的巡撫。

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田文靜路過山西,發現山西巡撫諾敏還清三百萬庫銀有很大疑點,可是以“欽差”身份清查諾敏的藩庫的確有三百萬銀子,但是疑點重重,就是拿不出證據可以證明諾敏有“欺瞞”行為,無計可施的田文靜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的時候,鄔思道出現了,而且是李衛帶著鄔思道來找的田文靜。


鄔思道此時找田文靜幹嘛

找差事!而且是李衛的引薦直接說道:

鄔先生差事即是解決疑難問題,但是以事情大小論價錢,比如山西巡撫諾敏一案,如果幫助田文靜破了此案,一年要“八千兩”銀子的工錢。 難道鄔思道缺錢嗎?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作為雍親王府藩邸出去的,曾經參與九王奪嫡的雍親王胤禛的高級幕僚不可能缺錢,特別還是李衛帶著來的,那麼;這裡面的疑點就多了,說道更多!


鄔思道出現的目的

一、 中隱的鄔思道就在李衛的府上養著,為什麼在李衛府上,因為所謂的中隱就是雍正帝隨時隨地可以掌握鄔思道的行蹤,鄔思道也可以觀察朝廷的動靜。

二、當鄔思道看明白山西巡撫諾敏在欺騙雍正帝的時候不能不管,因為任由諾敏如此下去可能造成雍正帝的國策就此塌臺。

三、田文靜是雍正帝派去擔任河南巡撫推行新政的嫡系,如果在山西諾敏的案子上栽了跟頭,將來無法向朝廷交代。


鄔思道的指點迷津 如此這般就發生了開頭的一幕,鄔思道問了田文靜三點:

①庫銀三百萬兩是否都是“京銀、台州銀錠”?如果不是官方銀錠,那些雜銀必然是民間借貸應付給欽差看的。

②封他諾敏的藩庫,藩庫一封必然導致民間借貸恐慌,此時的諾敏必然翻船。

③借兵;田文靜這位欽差手頭沒有兵不怕,眼前就有李衛,可以向李衛借兵,他諾敏能借到錢,你田文靜難道借不到兵。


看來鄔思道是一定要幫田文靜解決這個“諾敏”了!

田文靜服氣了!但是田文靜不知道鄔思道的目的,那麼鄔思道為什麼要幫助田文靜揭開“諾敏”大案,何況還是雍正帝親自樹立的模範巡撫?

雍正帝登基後的國策是推行新政、清理虧空、整頓吏治,那麼一旦諾敏的欺上瞞下持續下去必定導致新政的失敗,甚至動搖雍正帝的根基,被八爺黨所攻擊。

此時正好利用田文靜這個欽差大臣將諾敏欺騙雍正帝及欺騙朝廷一案大白於天下,不至於給新登基的雍正帝帶來更大的難堪。

看來;雍正帝放到一箇中隱的鄔思道在暗中積極幫助田文靜,實則不然,鄔思道是在暗中幫助雍正帝匡扶社稷江山。


日堯居k古史


想知道鄔思道為什麼出面幫助田文鏡徹查諾敏,就要先弄清楚鄔思道究竟是誰。

《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神機妙算,算無遺策,是胤禛能登上皇位的第一大功臣。跟歷史上那個田文鏡的幕僚,一輩子沒見過雍正的鄔思道純粹兩碼事。

那他究竟是誰呢?先不說這茬,先說說傳統意義上的文人最嚮往的是什麼?是學得滿腹韜略,然後輔助知遇的明主,治國平天下。其中最典型的當屬諸葛亮:一屆布衣,躬耕於南陽,得遇劉備,言必聽,計必從,自己的才學得以施展,創下赫赫功勳。諸葛亮被傳唱千古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境遇太符合文人的期望了。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三部電視劇的原作者二月河先生,深諳古籍,胸有韜略,從字裡行間裡可以看出他也渴望治國平天下。所以,二月河先生有著濃濃的帝師情節,書裡的鄔思道就是他本人啊。(還要《康熙王朝》裡的伍次友)

因此有人說,鄔思道預測什麼特准跟看了劇本似的。能不準嗎,人家本來就是編劇。

既然是自己,奪位成功之後就消失不見,那不太寂寞了?所以還得多安排幾場戲,比如幫田文鏡破案,幫年羹堯打仗。


待我施為地煞變



在說出鄔思道為什麼幫助田文鏡扳倒諾敏之前,咱們先來大概瞭解下田文鏡為什麼要扳倒諾敏。

諾敏在上任山西巡撫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就追查補清了三百多萬的庫銀庫空,此事在上報朝廷後,雍正非常開心,不僅要求文武百官向諾敏學習,更是當眾賜給諾敏一塊“天下第一巡撫”的牌匾。而田文鏡在路過山西時,覺得諾敏追查補齊虧空一案,肯定存在蹊蹺之處,在經過自己明察暗訪後,卻沒有查詢到任何的蛛絲馬跡。眼看著諾敏做假,可就是找不出有力的證據,讓田文鏡每天都是焦頭爛額。


就在此時,鄔思道出現了,鄔思道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當雍正登基後,鄔思道想退隱,在退隱不成的情況下,與雍正達成“半隱”,說是“半隱”,其實就是鄔思道你可以遠離我雍正,但是我雍正什麼時候想找你,你就必須得出現在我面前,鄔思道知道這一輩子都逃不開雍正的眼線,與其東躲西藏,不如就正當光明的,於是鄔思道來到了李衛門下,但李衛不需要鄔思道的幫忙,於是將鄔思道推薦給了田文鏡,因為剛好田文鏡也是雍正的親信,也能啟到“半隱”的作用。


鄔思道來到田文鏡身邊時,剛好趕上田文鏡查諾敏做假的事情,在瞭解田文鏡的一系列做法後,鄔思道笑道,這事情很好辦,但倘若你田文鏡需要我幫忙,則必須要將我收下,做你的幕僚,且每月必須是八千兩的薪水。田文鏡說自己沒那麼多錢,鄔思道說“三年清知府,還十萬雪花銀呢,八千兩對於你來說是小事一樁。在田文鏡三思之後,說道:只要你鄔思道可以幫我田文鏡扳倒諾敏,這八千兩我就應下了。

鄔思道看到田文鏡同意薪水後,就對田文鏡說道:你去看過這三百萬的庫銀嗎?是官銀?是京錠?是台州錠?還是什麼?只要看清這三百萬銀的實物,就能清楚的知道這三百萬到底是借的,還是真的是追回的庫銀。

接著,你田文鏡之需要做如下幾件事,那麼答案自己就會浮出水面:

1,封庫,並放出風聲,這三百萬庫銀,有沒有問題,只要一封庫並放出風聲,就會立馬知道。

2,倘若這錢都是向當地商人借的,那封庫後,這些商人就會擔心官府無法歸還,肯定會前來索要。

3,商人前來索要,勢必人多勢眾,再加上這樣會激怒諾敏,因此,你田文鏡需要去借點官兵來,防著出事兒。


果不其然,當田文鏡一封庫放出風聲後,當地商人立馬就慌了,紛紛拿著借條到官府衙門來找諾敏兌現銀兩,由此,”天下第一巡撫“諾敏很快就從萬人景仰,皇帝抬愛,變成了階下囚,刀下鬼。

說完田文鏡為什麼要扳倒諾敏後,咱們就再來看看鄔思道為什麼要幫田文鏡。

1,表面上看,是因為鄔思道看到田文鏡有難,於是開口要八千兩,藉此要求田文鏡收下自己的同時,也掙足了薪水。可實則不然,鄔思道開口要八千兩是因為他缺錢嗎?鄔思道這一輩子都不缺錢,鄔思道是當著李衛的面要的,這一用意是希望李衛或者田文鏡後續將此信息透露給雍正。


2,諾敏的”天下第一巡撫“是雍正御賜的,可當知道諾敏這牌匾是騙來的,且真相田文鏡已經查的差不多了,這時候幫田文鏡一把,實則是在幫雍正,因為只有扳倒了諾敏,雍正才會知道諾敏的真相,才不會讓諾敏繼續作奸犯科,欺騙雍正,而這也是為了雍正瞭解實情後,更好推行政策。


3,田文鏡是誰的人?是雍正的人,田文鏡取道山西,其背後多少也是因為雍正對諾敏產生了懷疑,眼見田文鏡查案擱置,此時出手幫忙,不僅是在幫田文鏡,更是在幫雍正。讓雍正儘早知道諾敏背後的真實情況。


4,正如第2/3點所述,鄔思道雖已離開雍正,但其依舊關心著雍正,關心著新政推行之路,在還能幫忙的時候,幫助一把,也表明鄔思道與雍正,兩人之間還是”真愛“啊。


綜上所述,則是鄔思道為什麼幫助田文鏡扳倒諾敏的真正原因。


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鄔思道對四爺是有感情的,儘管胤禛搶娶了年秋月,活活拆散了他們。

鄔思道是憂國憂民的,所以他不希望胤禛的滿腔熱血還沒開始就被一群小人給破壞了。

所以他在李衛的引薦下,找田文鏡要差事的時候,遇到“天下第一巡撫”諾敏這個政治大騙子的時候自然不能客氣,否則新政就完了。


《雍正王朝》中,讓雍正帝胤禛最丟人的就是山西巡撫諾敏案,這是隆科多推薦、雍正親自樹立的,如果不除去後患無窮!這一點田文鏡清楚、圖裡琛清楚、鄔思道更清楚。

鄔思道更清楚的一點是,雖然退出了大清國的權力中心,中隱於市,但自己的行蹤必須隨時隨地讓胤禛掌握。

既然如此,無論是李衛處還是田文鏡處,對鄔思道而言都是可行的。

況且田文鏡也是一腔熱血,是胤禛的心腹,更是推行新政的嫡系。


如果他在山西碰了壁,鄔思道擔心的是會從此打擊田文鏡的自信心,無法完成胤禛的新政;

同時如果諾敏的欺騙一旦持續,必然會導致新政失敗,讓胤禛遭受到來自老八黨的攻擊,處於不利的位置,帶來更大的難堪!

所以幫田文鏡就是幫四爺、就是幫朝廷、就是幫老百姓,這就是鄔思道要出手的理由!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僅就《雍正王朝》劇情來看,鄔思道是一個能與諸葛孔明、劉伯溫比肩的世外高人。


他以前朝罪犯之身被接入雍王府尊為西席。後來的年貴妃一一當時的秋月被專門安排侍候他。連胤禛本人也禮讓他三分。

在胤禛一次次心灰意冷時,都是鄔先生的及時點撥,使其茅塞頓開、精神振作。


在九龍奪嫡的大戲中,尤其在關鍵時刻力保胤禛登上皇位的精妙算計,這個運籌帷幄的幕後操盤手就是鄔思道。

功成身退,以半隱之身暫棲李衛處,即不背主,又免遭懷疑,時刻把自已置於雍正耳目可監視範圍。以保全自身。


他時時給李衛、田文鏡出奇謀妙計,解決了很多難題。尤其幾乎拖垮朝庭的西北用兵,他對年羹堯廖廖數語的點撥,很快進入決戰,取得大捷,令人稱奇。至此,鄔思道的神機妙算、高深莫測己被神話近似妖。


然,在助田文鏡徹查《天下第一巡撫》諾敏案時的表現,與他的一貫風格相異。

田文鏡做為一名幹吏,赴任河南途中,臨時受命在山西察諾敏庫銀一案,鄔先生不顧各種大忌,出手助田查辦了此案。

要知道,雍正剛登基,篡位之嫌,還有各種非議,急需來點新朝新氣象,樹立新的標杆,以彰顯政績。故倉促之下授予諾敏《天下第一巡撫》的至高榮諡。

諾敏不是貪官,家中老母做壽都做不起,但實屬邀功欺上,最後以‘貪名比貪汙更可惡’遭誅殺。

煞此風對國家的治理是正確的。但這種結局,對雍正無論是形象還是身心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等於煽了一耳光,打了一悶棍。雍正在殺了諾敏後,更惱怒又不能發作,除了隆科多,還應有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