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高踏網開捕第一網「大豐收」,估摸著有五六萬斤

(晚報記者 王晶/文陳大春/攝)昨天,是太湖高踏網開捕的第一天。記者跟隨濱湖漁政深入太湖,見證第一網的“豐收”。據一位船老大介紹,今年第一捕的產量估摸著有五六萬斤,高於去年。

上午10點,記者所在的船隻從漁港中隊出發,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航行,到達太湖烏龜山水域。不遠處,漁民朱嶽明家的兩張高踏網正在作業。“已經在往回收網”,望著湖面,皮膚黝黑、身材精瘦的老朱心裡有了底,“今年的收成不會差,水面上看得見不少魚了。”老朱有30多年的捕魚經驗,他估計這第一網足夠有五六萬斤的產量,“今天的湖面風平浪靜,有利於作業。”除此以外,今年太湖水質更好了,再加上漁政方面對非法捕撈打擊力度大,漁業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所以產量比去年增多。

老朱家的兩張高踏網,分別由兩條大船拖著,在烏龜山東、西兩側作業。除了自己一家人外,還僱傭了15名有海上捕魚經驗的漁民。老朱的兒子朱林強也“子承父業”,加入了漁民隊伍。要知道,現在的漁民年齡普遍在五六十歲,年輕人非常少見,面臨著斷代的危機,“漁二代”更是鳳毛麟角。朱林強是80後,十幾歲時就曾跟隨父親捕魚。在父親眼裡,兒子比自己有文化,點子也更多,“將來把捕魚事業交給他,放心!”

高踏網不比傳統的絲網,一張網通常超過1公里長,號稱“水中巨無霸”。下水的時候能從水面一直兜到湖底。因為尺寸大,所以要兩隻漁船才拖得動。每條船上各有三名工人拉網,“嗨喲嗨喲”的號子聲此起彼伏。高踏網每拉動一米左右,漁民就把漁網打一個結,防止下滑。收網的過程也非常緩慢,完全靠人工進行。旁觀者眼睛盯著看幾分鐘,也看不出網子在水裡移動。

整個收網過程持續了近3個小時,到下午2點,老朱家的一張高踏網終於收縮到固定在湖裡的綠色圍擋中,可以看到網內的水面上是成群的梅鱭魚。此刻兩隻小船劃到圍擋的口子處,跟大船配合——大船繼續拖網,小船上的漁民負責收起圍擋,將圍滿水產的漁網固定在趕來的兩條貨船之間。然後,十幾位工人合力,慢慢收網,原本沉在水裡的漁網被逐漸拉近水面,網內的魚兒爭相往上跳,激起陣陣水花。無數的魚兒在漸漸收攏的網裡躍出水面,吸引成群的鳥兒圍著漁網上下翻飛,貼水啄食,它們趁著漁民捕魚的機會也可以盡情飽餐一頓。

緊接著,負責分揀的工人開始忙活起來,將網內魚蝦撈上來分揀。工人們面露喜色,熟練地將混在一起的梅鱭魚和蝦分開。一位工人說,“梅鱭魚都浮在表面,大魚在下面,先把小魚小蝦分好,再撈大魚。”為了保證魚蝦的新鮮,工人們還將一塊塊大冰塊倒入船艙裡。從現場看,第一網網上來的“寶貝”裡面,梅鱭魚和鰱魚較多。

太湖高踏網開捕第一網“大豐收”,估摸著有五六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