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批評父母「你們是三流父母,憑什麼要求我當一流孩子」,你怎麼看?

梁盛鋒


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


無形中對孩子也是一種負擔,


雖然這種期待,也是一種成長的動力


但孩子取得成就,也是需要多重因素的


可以期待、希望孩子變得更完善、更優秀,但也不要讓孩子產生被動逼迫的感覺


畢竟事例中的孩子已經很優秀了


而孩子,舉目四望,生活中並沒有優越的榜樣力量


偶爾吐槽一下,其實也是一種情緒的疏導,這種質疑


也屬於正常。


但是,小戶也希望這位孩子知道,所在的家庭環境無從選擇


人與人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該用一流三流來劃分


生活不容易、生活也不一定是順利的,但家人總該是彼此扶助的


父母不該把生活的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孩子如若沒有從父母處繼承優勢,


但這樣更有充足的空間,孩子更可以憑自己的本領來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生活總是有困難的,彼此都少一點抱怨,多一點行動吧。


戶外教育網


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說父母是三流的父母上面,有沒有人注意後半句呢?孩子問的是,你們憑什麼要求我當一流的孩子。

面對教育問題,講對錯是最愚蠢的,因為簡單粗暴的把孩子的行為歸為對的或者錯的,都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效果,我們作為家長需要的是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

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說父母是三流的父母上面,有沒有人注意後半句呢?孩子問的是,你們憑什麼要求我當一流的孩子。

面對教育問題,講對錯是最愚蠢的,因為簡單粗暴的把孩子的行為歸為對的或者錯的,都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效果,我們作為家長需要的是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

我覺得孩子的這句話,後半句才是重點,前半句純屬表達憤怒。

曾經看過一句話:都說笨鳥要先飛,但有一種鳥,自己飛不動,就下個蛋,逼著蛋努力飛。

父母對孩子有期待這個無可厚非,但是這份期待是否已經超出了孩子能夠承受的範圍,甚至是由期待變質為了施壓甚至是一種控制。這就有點讓孩子去提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的感受了。

也許我們可以自欺欺人的說,我們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事實是,孩子並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愛,而是感受到了憤怒,激起了孩子的反抗意識。

愛一個人應該是以接受者的感受為參考標準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觀感受為標準,就是說你覺得你在愛對方,那對方有感覺到你是愛他的嗎?還是說對方被你“愛”的很痛苦。

家長經常容易陷入這種愛的誤區,就是“我是為你好”。在要求孩子尊重自己之前,我們是否做到了尊重孩子?要求孩子愛我們之前,我們真的做到愛孩子了嗎?這也許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這種批評反應孩子對現有生活不滿

首先,當看到這種質疑時,有些父母可能會大發雷霆,覺得這簡直就逆天了,孩子大逆不道了。但靜下來思考,這其實只是孩子想表達他對現在生活不滿,或者是在外面遇到了一些挫折,然後反觀過來發現是父母不夠強大給他帶來的困擾。

這時候應該去安撫孩子,告訴孩子正確的思考方式是:父母確實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父母已經竭盡全力把能給你的最好的東西都給到了。剩下的生活,我們一起把它變得更好。而你想過一流的生活,要靠自己去打拼,去爭取。我們的生活高度並不代表你的生活高度。

家長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好?

為什麼孩子會認為你是三流的家長呢?因為你沒錢嗎?可能不只如此,應該是因為日常的言談舉止,思維習慣等等。為什麼你沒能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你是否盡力了。

所以從對外角度應該看到孩子的不滿和思考問題的缺陷所在,剖析問題,引導他正確思考;也應該從自己找原因,變得更好,如果已經很盡力不用自責。


媽媽成長營


第一點:孩子說的對

優秀有很多種,不只是金錢來衡量。父母即使不是億萬富翁,只要積極努力的面對生活就不是三流的父母。自己生活三觀不正的父母沒有資格要求孩子必須優秀。

第二點:孩子的親情觀淡漠

“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我們總以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其實孩子對於父母的愛卻是更純粹的,因為父母是他唯一的依靠。因為這份純粹的愛很多孩子努力成為更優秀的人,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對父母的愛。而孩子能夠挑剔父母庸庸無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父母的愛不正確,帶給孩子更多的是傷害,才有孩子對父母的冷漠和挑剔。

第三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言傳甚於身教,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師,孩子的“錯誤”,更多原因在於父母。為孩子做榜樣,時時刻刻保持優秀或者在追求優秀的路上,大多數孩子是不會說出這麼荒謬的話的。


沫默沫沫


一位成績很好的孩子,直接批評父母年薪不高,社會地位不高,是三流父母,並質疑“你們是三流父母,憑什麼要求我當一流孩子”,你怎麼看?

這名孩子說的的話,有些刺耳,許多人聽了會心裡很不舒服。這孩子能這麼說,一定是在其父母教育他時,倍感壓力才說的。應該說是話趕話趕到哪兒的,是無心之舉。

這話聽著刺耳,也不是沒有一點兒道理。它反映了父母教育子女的現實狀況,也反映了父母對孩子未來的希望,更反映出孩子所承受的壓力和無奈。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也是我們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和傳統,是父母為之奮鬥的目標。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於是乎,做父母的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

從小學到高中畢業,考大學的這幾年的時間裡,應該說是孩子最苦的幾年。孩子的寒暑假、休息日,在父母看來,是難得趕超其他同學的機會。

原本用來調節,孩子心身健康的寒暑假休息日,被父母用來給孩子補習功課。這樣一來,留給孩子的休息時間,也就不多了。在無形當中,就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做父母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他們的做法值得商榷。他們忘了當初,自己是怎麼上學的。忘了當初,自己是怎麼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

自己當初不好好學習,也沒有找到好的工作。正像這名孩子說的,三流的父母,卻要培養出一流的孩子。其困難可想而知。

有的父母,把自己的理想,沒有實現的願望,想通過自己的孩子來實現。真不知道是父母的悲哀啊,還是孩子的悲哀。

冉兄不是說,做父母的沒有高的文化,好的工作,掙得工資也不高。就不能嚴格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個有出息的人。

不過做父母的,也應該理解孩子。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壓力過大可能適得其反。過於嚴苛,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所以,冉兄認為,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孩子要順其自然。能盡多大力,就盡多大力。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也就可以了。

作為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但是,真正能成為高級人才的,也不是很多。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成為高端人才。

只要父母盡到了,培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使自己的孩子學有一技之長,成家立業。在這個社會上立有一席之地,也就是成才了。


冉兄說事


對於這對父母,首先我得說句讓你們傷心的話,孩子之所以說出這麼沒道理的話,相信與你們平常的教育有關。說起來,你們肯定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已經

盡心竭力。只要能夠提供最好的,就絕不用較好的;只要自己能做的,就肯定不會讓孩子動一動手。你們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和大多數父母並沒有兩樣,就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甚至節衣縮食,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環境,以便將來創造更好的人生。雖然你們到時候也許一點都沾不上光,但內心裡說不定被光榮和驕傲所佔領。因為這是你們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是你們付出所有努力之後得到的回報。

然而,孩子風光無限,但與你們並沒有關係,因為他們看不起你們,他們不僅不感恩你們的付出,反而覺得你們的存在拖了他們的後腿。每當你們稍有不滿或是發點牢騷,孩子就會理直氣壯地訓斥你們:你看看你們,一輩子混成個什麼樣?還有臉說我?

是的,你們培養了他們的優越感,卻沒教會他們這樣的優越感到底從何而來。這份優越感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而是靠踩在父母的背上暫時獲得的。

在當今這個處處以成績論輸贏的社會,父母在拼命提高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心智和道德的成長,孩子看不到父母的付出,自視甚高,終將碰壁。

我不知道怎麼評定一流的和三流的,我只知道尊重父母的孩子和注重孩子身心一起成長的父母就是最棒的。


親子溝通如何說


三流的父母,憑什麼不配擁有一流的孩子?

父母的責任就是甘心做一塊墊腳石,默默支撐起孩子願望的腳尖。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付出都沒有錯,只是在付出的同時,也要教會孩子感恩。

這幾張微信聊天截圖,是一個10歲的孩子對自己父母的吐槽。

從這些內容裡可以看出,這個孩子非常優秀,不僅成績好,奧數、圍棋、輪滑各種業餘愛好也出類拔萃。

按照正常的邏輯,孩子應該很感謝父母對他的培養和付出,但是小朋友話峰一轉,卻感嘆說爸媽沒什麼錢,不配有他這麼好的兒子。

因為比他的同學相比,爸媽很窮,沒錢送他去國外,沒錢給他買無人機,他也討厭爸媽拿自己的優秀在外面炫耀。

目測這個10歲的少年,還沒有長大,卻已經變得世故。

網上很多人贊成孩子的說法,提出三流的父母拼命要求孩子成為一流,這本來就是一種病得治。

可是,憑什麼父母不能期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優秀呢?

父母的成長經歷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比如我們的父母,在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兄弟姐妹多,沒辦法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

我們的孩子現在有了這些條件,不正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變得比自己優秀嗎?

就像不想當將軍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一樣,不想讓孩子自己變得更好的父母,也是沒有責任心的父母。

這也正是人類一代又一代進化的源泉和動力啊!


父母進化論


不看這一事件後面的故事

我挺認同孩子的這個觀點的。

行大於言,父母做好自己,活好自己,孩子才能把父母當榜樣

父母一流,即使父母不要求,孩子一流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但是,這個一流和三流的衡量標準所折射出來的價值觀

我覺得更需要探討

什麼是一流?什麼是三流?

父母年薪高、社會地位高~~就是一流?年薪低,社會地位低,就是三流?

孩子,各種技能卓越,就是一流?成績差,吹拉彈唱都不會,就是三流。

這種觀點折射出的價值觀,也反映了目前社會的普遍觀點,在這種觀點下

家長普遍焦慮,孩子普遍推卸成長的責任

那麼,我認為的一流的父母和孩子的樣子是這樣的~

一流的父母應該是過好自己的前提下,無條件的愛著孩子的父母

一流的孩子,是按照他的自我願望舒展自己生命

至於外在的那些名利

都是衍生品而已


拾光888


看了問題的原文,一方面或許會覺得這個孩子有些過分,畢竟每一個父母都會真心實意的希望自己地孩子好。可另一方面,我想的是這個孩子只有10歲,應該還在上小學吧,可他為什麼這麼肯定自己地父母是三流的,自己是一流的呢?除去物質上的比較,作為父母是不是沒有對孩子的價值觀做正確引導。當他一開始對這些問題出現質疑的時候有沒有和他及時的溝通交流呢?

我到覺得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算不是最偉大的人但至少是最親最愛的人,他們小的時候會依賴我們,等他們慢慢長大,我們應該更多的和他們交流,聽他們的思想,但只要不是原則上錯誤的事,我們更多的做一個傾聽者而不是指責者會更好。

家境並不代表一切,但父母的教育卻真的是孩子成長的關鍵點。更多的陪伴,傾聽,引導對於孩子才是最好的。


李聘5


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說實話,如果孩子對我這樣,直接批評我年薪不高,社會地位不高,是三流父母,並質疑“你們是三流父母,憑什麼要求我當一流孩子”。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是喜憂參半!

正常的父母,如果孩子這樣說自己,當時會懵圈,一時反應不過來;繼而感覺臉上肯定是掛不住的。如果當面這樣質問我,再加上旁邊還有親戚朋友在場的,說不定立馬給孩子幾下子,不然實在受不了一個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會這樣對待自己。當然,這是正常人的條件反射,這種做法所起到效果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是你行使的是霸權,孩子只能被動接受,心裡肯定是不服氣的。

其實,我們換個角度來說,孩子能夠這樣說,表明孩子已經長大了,已經很有主見了,這是我們應該高興的地方。從今以後,我們再也不能再把他當孩子來看待,說一些“小兒科”的話。那我們教育方式就要改了,更多要是一種類似大人或者朋友似的,對等進行交流,而不是居高臨下。

要是我,就可以說:孩子你說得很對,就是因為爸媽是一個三流父母,所以現在才感到壓力,也很後悔當時的不夠努力。現在想讓你變成一流的孩子,將來你才會成為一流的父母,不會淪落到爸媽這樣,世上沒有後悔藥吃。難道你以後也想過爸媽現在這樣的生活嗎?現在連你都瞧不起爸媽了,你也希望你的孩子,今後也這樣瞧不起你嗎?

其實,這也是一個社會能夠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原因。如果一個社會總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人類還有希望嗎?況且,你現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條件,跟我們以前比,肯定是有天壤之別。當年,我們要有你現在這麼好的條件,說不定比你更好,也會是一流的學生,一流的父母!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