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族流落韩国381年,却坚持中国习俗,族谱上写:我是中国人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曾多次经历战乱纷争和百姓流离失所,但博大精深的文化却能始终保持和传承下来,靠的就是一个“根”字。牢记自己的根脉所在,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根深蒂固的价值观。

在韩国就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祖上曾做过国相,即使到今天依然雄踞军、商各界,有的官居陆军总司令,有的是大学校长,还有的是企业总裁,可以说是遍布韩国上流社会,声名显赫。

这个家族流落韩国381年,却坚持中国习俗,族谱上写:我是中国人

但与传统三韩人不同的是,这个韩国家族坚持的却是炎黄子孙的习俗,除夕贴春联吃饺子,正月走亲戚拜大年,在韩文全面推广的今天,他们的族谱依然坚持用汉字书写,就连墓碑也是用汉字镌刻。

这个家族就是韩国广平田氏。

广平田氏出自山西洪洞,田家兄弟4人,除了老大留守山西,其他3兄弟都先后迁居,老二田彦实落脚地就是河北广平府风正村(今邯郸)。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广平的田应已经官居兵部尚书,儿子田允谐则任吏部侍郎。

这个家族流落韩国381年,却坚持中国习俗,族谱上写:我是中国人

然而在明清鼎革之际,清军屡屡叩关,河北、山东等地多次遭遇清军劫掠。崇祯十年(1637年),清军在攻打朝鲜时,顺道攻陷了明朝的海外基地皮岛,而当时吏部侍郎田允谐的儿子田好谦正在皮岛做生意,不幸做了清军俘虏。由于当时朝鲜李朝已经被清朝降服,所以清军将被俘的十几个明朝人一并交给了朝鲜看管。

由于相貌不凡又写的一手好字,田好谦很快被朝鲜将领具公看中,选为幕僚,田好谦却坚称自己是明朝人应回到大明,予以拒绝。但当时明清交战频繁,回到河北的道路已经不通,田好谦只好暂居朝鲜,后来还被国王任命为通政大夫。

这个家族流落韩国381年,却坚持中国习俗,族谱上写:我是中国人

虽然官居二品大员,又在当地重新娶妻生子,但田好谦时刻想的却是回到中国。每逢佳节,他都要朝着河北方向跪拜,同时哭着教育子孙:我们的根在中国广平府风正村,世道太平了一定要回去认祖归宗。

从此这条祖训就烙在了田氏子孙心理,在田好谦过世20年后,他的次子田会一借着出使清朝的机会,辗转联络到了田好谦留在河北的子孙后裔,重新接续了广平田氏族谱。

这个家族流落韩国381年,却坚持中国习俗,族谱上写:我是中国人

田会一过世后,儿子田得雨已经官居全罗道兵马节度使,但为不让根脉断绝,田得雨在临终之际特意嘱咐在族谱上加上一句话:“我是中国人,家在广平府鸡泽县风正村。”所有生活在韩国的广平田氏子孙,死后墓碑都要刻上5个汉字“广平府田氏”,以表明根脉所在。

到了清朝后期,随着列强入侵、日本侵华,中国开启了长达百年的战乱,好不容易接续上的田氏族谱再次中断,直到上世纪50年代,河北、韩国两地的田氏后人才开始重新寻找对方。2004年,韩国高丽海运株式会社总裁田文埈几经辗转,终于重新联系到了中国的田氏后人。双方按照辈分大小,重新修订广平田氏族谱。

这个家族流落韩国381年,却坚持中国习俗,族谱上写:我是中国人

从田好谦在1637年意外流落朝鲜半岛算起,至今已经超过381年,但身在韩国的广平田氏家族却始终不忘根在中国的这一事实,每年回乡祭祖,宣示了华夏子孙那份不忘祖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