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是迷信嗎?

海之魂988


陰陽五行是哲學,中國人是形象思維更多一些的民族,所以哲學就以形和理兩種方式表達。看看太極圖,除了大智慧的我,也沒人能解釋太極圖了。

其實這個已經不是太極圖,而是四象圖。無極圖是空白,太極圖是個園,陰陽圖是半黑半白,四象圖才是這個陰陽魚。

中國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就是比較純粹的形而上學,它抽象於自然,然後進行理論的演繹,它有三個基本的演繹規則,同性相吸,物極而反,三生萬物。

陰陽本來是半黑半白,怎麼演化出陰陽魚呢?就是根據三個基本演繹規則。由於同性相吸,陰陽本身還要變化,這種變化叫極化。所謂極化就是發展,一旦極化,本身就產生差異,有的極化成熟有的極化不足,極化成熟就會物極而反。極化成熟的叫老或者太,極化不足的叫少,那麼就生成了太陽,太陰,少陽,少陰。老陽就是陽魚的眼睛,少陽就是陽魚的身體。陰魚以此類推。物極而反不是物本身反,而是物性反。同性相吸變成異性相吸,但是隻有極化成熟的老陽老陰物性反了。如此,陽魚的身體吸引陰魚的眼睛,陰魚的身體吸引陽魚的眼睛。少陽少陰的身體沒有反性,所以被魚眼睛吸引。這樣陰陽魚就開始相互追逐。在運動中保持平衡。這個就是宇宙演化的原因和動力。用三條基本規則,可以推出八卦是空間,五行是物質。物質的特點是有形體,最基本的正多面體只有五種。銀河系與太極圖很像,就是因為這個,宇宙膨脹其實是離心力把天體往外甩的結果。

從陰陽魚相互吸引,就能知道為什麼我們看見的異性相吸的原因。萬物負陰而抱陽,世界上找不到純粹的東西,也找不到無性的東西。同性相吸是異性相吸的底層原理。

從無極→太極→陰陽→陰陽魚,至此,按三生萬物推演,陰陽取三排列形成八卦。八卦是空間,陰陽魚取三組合得到四行,全取組合得第五行。五行是物質,有形體。它與五個正多面體相對應,分別是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面體。多面體的面只有三種,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不就是勾三股四弦五嘛。

五行還要分陰陽,陰五行,陽五行。共十個。取三組合,共得一百二十數。這是化學元素的數量。

至此天地形成。天地形成就有空間方位,天是輕氣上升形成,地是濁氣下沉形成的。描述空間用八卦,描述方位用五行。金木水火土,陰陽一分成十個,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表示 天干方位。地支十二個,為什麼?因為還有一個多面體,球體。球體是正無窮多面體。但是理論上不是正的,因為圓周率是個無限不循環數。用形象思維肯定是正的,用抽象思維不正,所以不能用在天方。地支多的兩個歸屬土。天地運動,方位改變 。所以用天干地支表示時間,因為時間是變化產生的。

至此,空間,時間,物質都產生了。陰陽五行完滿解釋了宇宙形成。所以中國人用宇宙哲學來指導一切事物,占卜,醫家,兵家,建築,農耕,曆法,風水,算命等等。這裡哪有迷信,神鬼之說算迷信,那麼哪裡看到用陰陽五行來描述鬼神了。因果報應,六道輪迴是佛教的理論,但也不是迷信,比科學還要高明得多。


眾妙之門


中國古哲人稱謂的“陰陽五行”和“天人合一”的學說,反映的是哲學概念範疇,而不是科學概念範疇。也就是說,中醫醫療模式不等同於西醫醫療模式,中醫生命醫學科學(學科)領域中是一種哲理辯證的醫療模式或範式,西醫生命醫學科學(學科)領域中是一種科學實驗醫療模式或範式,其兩者都是人類生命醫學科學(學科)領域中具體應用體現的醫療範式,

他們之間不存在誰“科學”,誰“不科學”的偽命題。我們不要將哲學概念範疇和科學概念範疇相混淆及錯誤的等同(不要將“科學”一詞泛化),或者說,我們不要將“中醫學及醫療模式”等同“西醫學及醫療模式”。

人的智慧(不是智能)反映的是哲學思維與科學思維的辯證統一,不要簡單的將哲學和科學絕然的隔離(就像“陰陽”似的“科學”為陰,“哲學”為陽)。認識論,就是針對哲學思維與科學思維相統一的把握(認清事物,是認“清”而不是極端的“迷”)。

特別指出:中國哲學研究的本質是探索、解釋宇宙本體之性與宇宙本體之生,據此,中國哲學特有的概念範疇具有普遍性、終極性或絕對性;科學是不同領域學科學說的集合,而研究不同領域科學的學說中都有自我科學領域的概念範疇,據此,科學概念範疇具有相對性、針對性。

正因為,中國古哲人揭示了“道之性”與“道之生”及其宇宙萬物客觀存在普遍之性與普遍行為之規律,認識到“道之性之中的精、氣、神”與“人之性之中的精、氣、神”有辯證統一的關係,所以,2000年前中國古哲人醫家在人類生命醫學領域誕生了《黃帝內經》的哲理醫學及辯證醫療模式。

針對中國古哲人稱謂的“陰陽五行”而言,“陰陽五行”是哲學概念範疇,反映的是宇宙萬物的生命機制,或者說是普遍性的自然價值取向客觀行為規律(因此,宇宙萬物才能生化存在)。

宇宙萬物內在的都有陰陽屬性,而外在的有五種行為倫理及物質相態,即,宇宙萬物生化的過程中存在“舒展態”(木)、“昇華態”(火)、“暫穩態”(土)、“收斂態”(金)、“藏儲態”(水),這五種行為倫理(相生相剋)及物質相態。在哲學範疇“陰陽五行”是具有普遍性的,而且是高度抽象的哲學概念及學說,不是科學概念及學說。也就是說,認為“陰陽五行”是迷信的人,一定是缺乏“哲學觀”的人。

正因為,客觀存在“陰陽五行”是宇宙萬物的生命機制,所以,“陰陽五行”具有普遍性的自然價值取向。因此,針對人的生理而言,客觀就存在“陰陽五行”的生命機制,進而中國古哲人在2000年前,將這一普遍性規律應用在人體生命醫學中形成了哲理醫療模式的中醫學。進而這就是為什麼,哲理醫療模式的中醫學一直存在至今永不消失還在發揚光大的本質原因

在這裡特別指出:

1、中國古哲人建構的陰陽學說,不是中國古哲人“主觀”的兩分法學說,也不是中國古哲人“主觀發明”的一種認識基模和解釋工具。

2、更不能說,陰陽學說的思想內核,是關於“矛盾對立面” ,以及陰陽學說是以“陰陽”這種“辯證矛盾”的概念、範疇形式為邏輯,這種狹義科學化的、不正確的表達。

3、“陰陽原則”不是“矛盾原則”相互對立、相互孤立的概念,也不是“陰陽對立”等於“矛盾對立”的錯誤概念。

中國古哲人建構的陰陽學說,是解釋宇宙本體存在陰陽之性之真理的學說。客觀的陰陽及陰陽行為原則就產生於宇宙本體之中。因此,陰陽屬性是宇宙萬物的屬性,陰陽行為原則是宇宙本體生化萬物最高的行為原則,也就是宇宙萬物的行為原則。因此,客觀事物存在陰陽屬性及其概念,以及事物的“

陰陽”產生“矛盾”運動,矛盾運動依存在陰陽對立統一的變化和發展之中。

注:人類醫學存在兩大醫療模式,一是科學實驗醫療的西醫學模式,二是哲學辯證醫療的中醫學模式,也就是說,中醫學是哲學具體應用在人體生命醫學中的範例。中醫和西醫都是人類的財富,沒有誰是迷信誰是科學的偽命題之說。亦即,哲學應用與科學應用要辯證統一,哲學思維與科學思維要辯證統一,尤其是,僅僅學了一門專業科學知識的人,不要將哲學概念範疇與科學概念範疇相混淆、對立,以及錯誤的等同。

針對中國古哲人稱謂的“天人合一”而言,“天人合一”是哲學概念範疇,反映的是“人類的目的”遵循服從於“自然的目的”,就是人類價值取向最終的目的。也就是說,中國哲人在公元前6世紀就告誡人類,“人類的目的”遵循服從於“自然的目的”,就是人類價值取向最終的目的。

中國古哲人稱謂的“陰陽五行”和“天人合一”的學說,透徹地回答了是無限無體的“陰陽之本”創造了宇宙世界,透徹地回答了宇宙世界的“第一推動者”之“穀神”的行為原則,就是道之德,也就是人類倫理之上最高、終極絕對性的道德普遍原則。道德普遍原則不是人類

發明的,人類只能去發現客觀存在道德普遍原則。

道德普遍原則,必須具有一般的形式,必須普遍有效適用於一切場合和一切人,即適用於宇宙萬物(不涉及具體的人、習俗、宗教、意識形態)。也就是說,針對人道而言,道德普遍原則能夠作為人類相對行為標準次序的終極絕對標準來接受。


古之善


確切的說五行陰陽理論和科學理論在認識上是一樣的,同屬於方法論,只是所處的觀點理論方法不同而已,陰陽五行揭示的是事物間的內在規律與本質,而科學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表面現象及性質,但目的都是相同的。


1901071文風


先不說是不是迷信,先來看看陰陽和五行到底是個什麼意思的學術觀點。

陰陽,指的是一個事物的兩個面,或者說兩種屬性,或者是兩個相互依存的事物的屬性。

凡是活躍的,向上的,明亮的,熱烈的,發散的,這類屬性,就是陽的範疇,相反,就是陰的範疇。通常,我們確定一個陽的時候,是肯定有一個陰的。

比如白天就是陽,夜晚就是陰。一個錢幣的正面是陽,反面就是陰。刻在石頭和木頭上的字和畫,突出來的就是陽,凹下去的就是陰。

陰陽是中華文化最精粹的部分。

再來說五行,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華文明中認為五種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元素。

這五種元素,相互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比如金克木,就是使用金屬的物品,可以砍伐樹木。土克水,就是堤壩可以將水擋起來。水克

火,也是這個意思。五行相生相剋,還有一個反克,什麼意思呢?就是水本來被土剋制,但水勢過猛,就反過來沖垮堤壩,這就是反克。

這是最基本的陰陽和五行的理念,講到這裡,你還覺得陰陽五行是迷信嗎?



東臺翻古


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樸素唯物論與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是古人用以認識物質世界的理論工具。“一陰一陽謂之道。”與現代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很相似。

中醫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運用陰陽五行學說作為分析,歸納,推理的工具,對人體的生理,病理以及診斷等進行整理和概括,從而逐漸形成了中醫學的獨特理論體系。

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相互對立,相互聯繫的陰與陽兩個方面,由於其運動變化,推動了事物的產生,發展和消亡。“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可見,古代這一應用陰和陽的運動變化作為概括認識宇宙事物的學說,是具有對立統一因素的理論。

五行學說是古代人在長期實踐中,逐漸認識了水,火,土,金,木五種物質,不斷深化,進而對其各種特性和活動表現加以抽象概括而形成。“行”就是運動變化之意。運用在中醫中,說明臟腑組織的性質及相互關係(生克乘悔的規律。)

陰陽五行學說是互相聯繫,互相補充的,它們旣是宻切聯繫,又是各具獨立性的二個部分。經過長期實踐驗證,確能反映出人體內部統一的整體觀,人體生理活動的規律性,說明疾病的發生,部位,性質,演變的機理,而始終有效地指導臨床。因而是科學的,不是迷信。

由於古代生產力的限制,不可能產生完備的哲學理論。所以陰陽五行學說也存在一定缺陷。主要表現在陰陽對統一性闡述雖深刻,但對其對立性闡述不足,沒有認識到統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這個重要客觀規律。另者,對其普遍性闡述較詳細,但對其特殊性闡述不足。因而不可能深刻認識宇宙的一切規律,應用到中醫學上便存在過於籠統的弱點。五行學說用五種物質間的聯繫說明事物的運動變化,具有樸素唯物論和自然辯證法的思想,在歷史上和中醫學術裡起積極作用。缺點是把一切事物全部分為五類,機械地納入五行中,因而不能正確認識世界。其次,以五行生剋來歸納一切事物間的關係,把事物本來的辯證法變成循環無端,週而復始呆板公式,從而滲入了形而上學的內容。

因此,對陰陽五行學說,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去看待它,分析它。這個才是正確的方法。

以上分析,供參考之。




桂花芳香77105282


我只能說對不起,陰陽五行只是古時候人們認識事物的理論依據,也是一種科學依據和觀點,請不要牽強附會好嗎?不懂不要瞎說,不理解也請不要瞎說!沒什麼好辯論的,因為他真的有效而且沒有西醫以前,中國人一直在沿用,也有很多資料記載和著書立說流傳!足以能證明一切,何必為此費口舌?後人也只是繼承,發揚,利用現代醫學研究和推廣,普世救人才是王道才是正理!而不是拆臺,去舊留新,沒有繼承和發揚!


你二我傻


人類文明之初,對自然界的認識夾雜著原始的唯物論和唯心論成份,這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無論唯物還是唯心,都是對客觀世界的思觀察和思考,都具有探求客觀真理的精神,都值得尊重與肯定。中國古人把自己對自然界的認識總結為陰陽五行學說,用此來解釋自然現象和人類社會的現象,它自成體系,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少見的。其中的陰陽,就是指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又相互鬥爭,這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一致。五行,是把自然界看成是由五種元素組成的,這五種元素相生相剋,解釋一年四季循環往復的各種現象,進而推廣到對人體器官相互關係的解釋,成了中醫理論的基礎。本來唯物主義成份更多。但是,千百年來人經過人們的各種解釋,又加入了許多唯心主義的和迷信的成份(比如神怪傳說),掩蓋了它的唯物主義的光輝,也使得它沒有發展成為現代科學。所以,它不是迷信又有許多迷信成份。科學發展到今天,五行理論當然難以適應,不能再依靠它來解釋世界上的事物。但其中有用的(有一定科學性的)成份還是可以繼承的。比如辯證的思想,構建自然界理論模型的方法,和一些具體的經驗(如中醫的辯證施治)。總之,正確對待它。既不要把它當成金科玉律去信奉,也不要把它當成垃圾扔掉。去偽存真是比較好的態度。


mulin30311368


這個可不是迷信。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近似於現在的唯物辯證法,屬哲學範疇。古人用它來認識詮譯天地人。簡單的說:就是陰陽組合而成天地人,五行對應天地人。老中醫來回答這道題肯定得滿分,我不是中醫,答這道100分題我能得十幾分就算是很可以的了。


楊志新21


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當然不是迷信,是一種哲學思想,人們對這個世界的一種最樸素的認知。天人合一,是古人把自身納入宇宙萬物,並揭示其化生規律的古老法門。


紅塵倦客16


別的先不說,我就問你,水能滅火是迷信嗎?五行裡的相生相剋哪個不對?陰陽是中國古代的最樸素的哲學,它最常說的就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難道不是嗎?請問這裡哪個是迷信?

所謂的迷信,其實是後世一些人假借陰陽五行的名義招搖撞騙,損毀了中國文化的聲譽。如果有人執迷不悟,以假當真,不明是非,那隻能說此人無可救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