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發生金融危機,到底是留房子還是留錢?

還沒成熟的小葡萄


金融危機來了的話,跟普通人資產的變化關係不是很大,因為你本身就沒有太多現金和實體資產。所以,普通人考慮這個有些杞人憂天,我們多準備些糧食就可以了。

而受影響最大的,是那些“有產者”。

“有產者”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必須要考慮這個問題。

首先,金融危機不同於經濟危機,簡單說,金融危機是經濟危機的先兆,是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資產領域內的危機。

而經濟危機,則是更廣泛的危機。與普通人生活關係緊密。

而有的時候,由於政府的強力干預,金融危機也不一定會引發經濟危機。

其次,即便對於“有產者”來說,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真的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已經由不得你選擇留房子還是留錢了。那時候,是“身不由己”,“房不由己”,“錢不由己”,你已經沒有能力選擇。

第三,如能預見到金融危機即將來臨,那現金與房產之間,選擇房產。

如果有一定現金儲備,也有房產,那麼應該把現金轉化為黃金等經得住危機的“硬通貨”。

房產,如果是健康的房產資產,留著為好。如果現金可以買房,買房也不錯。因為,在一定時間內,一處房子總是值一處房子的錢。

房產,至少可以保值。

所以,如果在房產與錢之間選擇,我傾向於前者。

最後補充一下,您有沒有感覺錢越來越不禁花了呢?


靜觀財經


房子還是票子這個我們得根據國家國情來定!

話說直白點就是:當金融危機發生後,你在想留房子還是留錢的時候,這個我們得取決於我們是生活在中國還是米國。

參考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和美國的情況對比。

中國物價飛漲、經濟蕭條。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銀行等金融業:由於美國銀行倒閉,損失巨大...... 2.進出口方面由於美國(及其他國家)受金融風暴的影響,進口業務大幅縮減,甚至倒閉。

然而與中國相比,美國就是截然相反的情況。美國在金融經濟危機中,通過大量的印鈔票,變著法子的發給普通人--以提高福利、生活、(醫改)醫療保障,擴大普通民眾的保障範圍。從而使民眾生活穩定,並且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參考上面筆者簡單的對比,大家應該明白我說的:房子還是票子這個我們得根據國家國情來定的意思了。

也會有觀點說:不管你是在哪個國家,錢只是紙,還是房子實在。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什麼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就是房地產崩盤,導致經濟大蕭條,通貨膨脹嚴重,失業率攀升。其中在金融危機的具體表現中房地產崩盤就是一個大的表現點,所以這個時候你還會說在金融危機中房子實在嗎?

所以如果真的發生金融危機,留房子還是留錢?這個不是我們自以為的什麼保值就留什麼,而是需要考慮多方面的綜合因素。最主要的還是,當金融危機真的來的時候,我們不能輕舉妄動,要跟著專業評判、專業人士來走。


環球老虎財經


如果你只有一套自住房,說句實在話,這套房子的市場價格不管是漲到天上去,還是虧到你連底褲都不剩,都是紙面富貴/虧損,你又變不了現,其實對你的生活沒什麼太多影響。就像現在很多一線大城市的土著底層居民,家庭收入不高,但是就是有一套祖上留下來的房子,房子不可能賣,賣了同等地段還不一定能買到新房子。因此,如果你只有一套房子,當然是留房子了,畢竟你需要滿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

當然了,從我們從事金融行業的人來角度來說,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你願意賭一把,那麼你可以選擇“留錢”。比方說你現在的房子市價500萬,金融危機發生時你覺得房價可能會大幅下跌(就像香港和日本曾經發生過的那樣),那麼你可以先把自己的房子500萬賣掉,花少量的錢在外租一年或者在親朋好友借住一年,一年後假設房子市價跌到了250萬,這時你再250萬買回來,這樣你再算一下,500萬賣掉,250萬買回來,對比一年前和一年後,你同樣擁有這套房子的所有權,住在跟一年前同樣的房子裡,但你手裡卻憑空多出了250萬。用金融的專業術語來講,就叫“做空”,這一套操作下來就是做空的一種最簡單的方式。

當然,這個操作風險還是蠻大的,跟炒股一樣,因為萬一房價只是在“假摔”,你賣了房子後就可能永遠買不回來了。這個慘劇不是沒發生過,在06年的時候,一名網友聽信了當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經濟學家,著名的“空軍司令”謝國忠的“房價將下跌50%”的言論,把自己在上海內環內的一套150平的房子,100萬出頭一點就給賣了,現在那套房子市價已經在1000萬以上,而賣了房的一家子還在悲催地租著房子住,100多萬現在只能在最偏遠的郊區買一套五六十平的小房子。

然而,如果真的發生的金融危機,比方說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房貸出現大面積的不良,銀行收了房子大量在市場上拋售,由於供應量激增,房子價格不斷下降,就會出現大面積斷供的情況(房子的市價已經低於自己未還的房貸,這個時候理性購房者就會選擇斷供,因為以當的市價再買一套房子都比繼續還房貸划算),而且房價會陷入自我加強螺旋下降通道,打擊市場信心,短時間難以恢復。這個時候如果不採取適當政策,就會出現通貨緊縮,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相反,就是“錢會越來越值錢”,如果你準確判斷到了這個趨勢,這個時候留錢無疑是正確的選擇,然後在感覺房價見底的時候把房子買回來。


鹹魚學院


當然是留房子了。

首先錢這東西,貶值速度太快,想想2年前房價多少,現在又多少,再看看自己手上的錢,難道還不明白嗎?

當然,如果是金融危機,比如2008年級別的,當時房價的確跌的很厲害,深圳那時候跌到1萬,差不多腰斬了,但是現在呢,七八萬,不到10年的時間。

如果那個時候手上有錢抄底樓市,現在都翻了七八倍了。要是留著錢,現在不得哭去了啊。

不管什麼時候,房子作為資產,都比錢更有價值啊,尤其是在目前這個全球資金氾濫的年代。

現在美國利率雖然說升了兩次,但還沒到1%,歐洲還是繼續QE,日本也是,中國利率現在也低啊,只有1.5%,而且前段日子還降準了。歐美中日全都在放水,中國表現最劇烈的資產就是房子,而非股市。在美國,表現最劇烈的是股市,而非房子,不過美國房價也新高了。

作為目前世界的掌控者---央行,都不太願意大幅加息,因為一旦加息,後果很難預測,而且必須全球央行一起加,節奏一致才可以,否則很容易導致金融市場混亂,給索羅斯這種宏觀對沖基金很大的機會。

打個比方,如果美國突然單獨大幅加息到2%,比中國還高,那意味著全球資金將快速流向美國,會造成美國進一步的資產泡沫,或者樓市,或者股市,可能會間接造成其他國家資本市場大幅波動,比如某國的樓市。但是,假如啊,如果美國的大幅加息導致歐洲或者中國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其實也會反過來影響到美國的市場,畢竟現在全球聯動性很強。所以這種連鎖反應非常複雜,這也是為何金融危機的時候全球央行一起QE的原因,現在地球相當於一個村了,要幹什麼必須同步,否則給那些套利的禿鷲太多機會,會造成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拉大。

所以,只好維持目前的局面,因為歐洲,日本,中國的經濟復甦和美國的節奏不一樣,如果美國強行大幅加息,只會造成大幅的波動,你看美國都加息三次了,還沒到1%,就是這個原因,要等其他經濟體復甦。

現在除了美國,其他三個經濟體都還在寬鬆當中,何時會逆轉?要看美國按不按常理出牌了。

所以現在是洪水滔滔,拿錢燙手的日子啊。


趙冰峰




一是金融危機並不是房價崩潰的原因,相反,是房價泡沫破滅,才引發金融危機。房地產價格虛高,並吸引了大量的槓桿資金入市。一旦人們發現房子的價格失去支撐,欠銀行的錢超過了房子能賣出的價錢,就會開始出現踩踏和崩盤,進而引發了對金融機構的全面衝擊。金融機構為了自保,進一步賤賣抵押的房產,房價會進一步崩潰。



二是金融危機爆發後,金融機構破產,許多人無家可歸,社會財富大幅蒸發。因此原來的一般等價物都會縮水。你手上的貨幣呢?也會在購買力上迅速貶值。同時,為了救助危機,政府會印更多的錢,從而使你手上的鈔票變得不值錢。所以,當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不論你是有現金還是房產,其實都是不安全的。



三是,房子會不會永遠不值錢?答案是不會。首先,房屋和貨幣不同,房屋不可能馬上照出來,總數量有限。無論到了什麼時候,人總需要房子來住。當經濟復甦,會有一些人獲得新的資金來買房,從而推動房價的回升。從美國的經驗看,房價已經從房地產泡沫和經濟蕭條期的暴跌中完全恢復過來了。危機過去後,穩定的工作收入和低按揭率促使更多的美國人買房。但是,房源就那麼多,房價會恢復甚至上漲。



從以上三點其實可以得出什麼樣一個結論呢?當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比較好的辦法是能持有黃金或。而從長期來看,一定要在現金和房產中做選擇的話房產或許是保持的比較好的安排。

以上幾點供參考。


林海


金融危機,當然要留房子。

金融危機之後,政府為了救市,為了救助要破產的銀行,往往開啟印鈔機,啟動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說白了就是大印鈔票。比如08年金融危機時的美國。

金融危機發生時,美國房價暴跌原因是因為這些房子是金融產品,即沒錢人借錢買的房,這些次級客戶為了還債,就要低價拋售房子,這樣就造成了金融危機的前兆——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後來波及到整個金融體系,終於在2008年9月釀成了金融危機。

但是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恢復的還是很快。通過量化寬鬆,美國已經走出金融危機泥潭。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就業率等指標更是創出了多年來的新高。

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房地產市場自然又恢復了獲利,無論是售價還是交易量都節節攀升。

縱觀全球樓市,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中國,只要是大城市,房價長期都是看漲的。

中國在08年之後這十年裡,貨幣增加了N倍,房價上漲了N倍,在這十年裡,沒買房而持有貨幣的已經成為最大的輸家,歷史已經證明了!


投資家網蔣東文


如果中國發生經濟危機,那你就毫不猶豫的留錢。任何資產都不要,只要現金。

所謂的經濟危機,有一般是美國搞出來的,你先要明白,經濟危機的原理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才能避免被血洗。現在的經濟危機,基本上以十年一個週期爆發,前三年,美聯儲拼命貨幣寬鬆印錢借出去。市場有了資金開始繁榮。經濟發展,資產升價。然後第八九年,美聯儲開始加息,美金迴流,市場資金短缺,經濟危機爆發,資產被重新估價,然後美聯儲再印錢低價收購,等資產升職後再賣出套利。美國透過這樣的手段剪了全世界很多次羊毛,2008.年經濟危機前,美國資本控制韓國企業5%不到的股份,2008年以後,美國以危機前1%的代價控股了韓國企業55%的股份。

1.像委內瑞拉那樣,美金儲備過少,美金外流後,沒有美金購買國際產品,亂印錢。造成的局面。

2.日本的經濟危機是股市和房地產兩個方面的巨大泡沫和日元的放大倍數大肆擴展導致的,同期的德國就是把資本壓在工業製造領域。資本擴張沒有日本那麼瘋狂。

3.中國實行外匯管制,美聯儲加息,中國的美元流不走,由於中國房價瘋長,所有流動性都被土地和房子鎖死,你有資產沒有現金跑不了,外匯基本掌握在國家手裡,而且不能自由兌換。中國的產能過剩只是相對於國內,對於全世界,中國的產能還不夠,所以淘汰落後產能不等於過剩。由於中國的外匯管理政策和海量的外匯儲備,中國已經成功的躲過去了1998年和2008年兩次危機,想剪中國的羊毛也不可能。

4.美聯儲加息,中國的美元應該會適量減少一部分,對應的市場的貨幣量會減少,市場貨幣減少,資產會降價,錢會更值錢。所以現金比資產更保值。如果實在擔心,可以拿一半錢換成美金,無論咋樣,都不會有事。


王永強186276184


不請自來,請見諒!我覺得這個問題有一個前提:你的房子是還在貸款,還是全款買的,你的錢是在股市還是在銀行!

1.房子還在貸款,錢在銀行。那這個房子的所有權是在銀行,那這種情況就可以參考美國次貸危機的情況,現在這個房子還值不值得我供(房子的市價已經低於自己未還的房貸,這個時候理性購房者就會選擇斷供,因為以當的市價再買一套房子都比繼續還房貸划算)

那這個時候就是

重要了!

2.房子還在貸款,錢在股市。這個時候當然還是錢重要了!割肉都要儘快把錢拿出來!房子在這時候就要第二考慮了!

3.房子是全款買的,錢在銀行。這個時候當然是房子重要,因為股市的崩盤,往往帶來房價的跌盤,這個時候就是抄底的好時候了!當然何時抄底,在哪裡抄底就要另行研究了,這裡就不做討論了!

4.房子是全款買的,錢在股市。這個時候也是重要,及時割肉止損,股票就像賭博,在股市大跌的時候,總是想著在升上來,但是股市的走向往往和現實不一樣,所以及時割肉止損,真的是一門需要有毅力的事!但是很多人還想著賺回來,甚至把房子賣了繼續投進去!所以一旦金融危機爆發,感覺把錢撤出來,然後把錢放到炒房上面!房子就算一時跌了,但是是固定資產,還是回漲回來的,而股市則不一定!


房子重要還是錢重要?請分清楚自己的情況!


多多光


這問題有意思!

針對這一問題:如果真的發生金融危機該留房子還是該留錢?


(一)收入vs負債:

1、如果發生金融危機,我們的收入還能否還的起房貸,能還的起能夠生活,選擇房子。

2、如果發生金融危機,負債遠遠超出我們收入能支付的能力範圍外,選擇生存,選擇錢。

(二)房子:居住功能,一個家庭的避風港,首選房子;

金融危機情況下:

1、按揭房:看金融危機的程度,延續週期等結合自己的資產來選擇,若金融危機對銀行月供自身的資產足矣應對,選擇房子;反之選擇錢

2、全款房:選擇房子,金融危機發生了,賣房絕對是不明智的選擇,除非面臨生存問題。

(三)錢:

不管金融危機有無發生,毋庸置疑的一點是:錢放在自己手上一定是貶值的,若有比房子更好的投資產品,選擇錢轉投其他;反之,若沒有錢僅僅只是數字而已。

總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應對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金融監管、國有化、高管限薪、扶助就業、降息、退稅、注入資金、收購股權、提供貸款、政府接管公司等。

很顯然08年金融危機政府選擇了讓房地產興起。

中國,泱泱大國什麼都可以缺,唯一不缺的是人口,只要有人就有住房需求,大部分GDP來源於房地產,若去掉房地產,那面臨的不僅僅是房子和錢的問題,而是更大的風暴。


天天房知道


你好,我們是樓市全搜索,一支混跡地產圈15年的中年油膩團隊。

港真,其實我的第一反應是:真要金融危機來了,第一時間衝去看房。

注意,是看,不是買。

買房是個技術活,對於剛入門的人來說,要記住以下兩個原則:

第一,只要人類不毀滅,地產(金融)市場必有輪迴式週期。

第二,買房的技術,分為宏觀技術和微觀技術,務必實事求是。

先解釋原則一:

地產是有多輪起伏的,暴漲之後必橫盤,橫盤久了必跌,跌久了必漲。循環往復,一點新意都沒有。

簡單回顧一下,我國的99年、03年、08年、13年、16年,都是暴漲的年份。中間基本是在橫盤調整。歐美也一樣,哪怕是那個很奇葩的日本,不信你去看看今天東大邊上的湖景房呢。

有的人不炒房,以房換房,資產也增值很快,無非就是踩對了點。

這些週期波動怎麼來的?元兇當然是金融危機啊!

但是,請注意!如果用16年的房價去對比99年,什麼危機不危機的,重要嗎?

所以記住,波谷的時候肯定是買入的好時機。(不可以亂買,原則二再解釋)

還有一條,北上廣深的房價週期,傳導到沿海其他城市要三個月左右,到中西部可能要半年。

也就是說,我一貫堅持的,買房很簡單,因為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判斷。

順帶點乾貨,2017年10月的房價是怎麼回事?可以看到,一線城市量價齊跌,二線城市則是在嚴厲調控下一路飛漲。這是什麼信號?

2018年全國市場都要進入橫盤,地段+產品有問題的樓盤,會跌價回調。中小開發商繼續死下去,沒的說。

正所謂:短期看平,中期看跌,長期看漲。

所以,18年,一線按兵不動,二線視情況而動,三四線撤退。

這就是實操判斷。

不信,你把我的答案收藏起來,一個月之內你看國內幾家千億級地產商的動作(不是我厲害,是內部文件已經傳達了,呵呵)。

回到你的問題本身,根據原則一,金融危機的時候:買買買。

再解釋原則二,其實就是“怎麼買”的問題。

中國早就已經是存量房市場了,所以買房要慎重。

什麼叫存量房市場,簡單理解,就是供大於求的市場。

你說不對啊,供大於求怎麼有的城市還會出現售樓部一房難求的情況呢?

這就是宏觀技術與微觀技術的問題了。

宏觀技術,就是選城市。

以成都為例。

過去將近5年橫盤了,買賣雙方都絕望了(當年行業小氛圍比金融危機過之不及,小開發商跳樓的有,頂級開發商全場八點八折的口號都喊過)。

但事實上,我們一直認為補漲空間極大,只是沒有一個機會來爆發。

從時間上講,你只要是16年3月以前入手了的,17年都基本翻倍了。

在前述那種危機時刻,冷靜的人是怎麼做的呢?

用一套房子的錢去控制十套,甚至更多房子。

搞清楚,這不是炒房哈,這是基本投資策略。

因為開發商本來是無論如何也賣不出去的,我來了總比沒來好,把首付談成定金或者分期,穩住開發商,拖住銀行,然後把開發商的銷售或者備案數據搞漂亮一點,在橫盤期間其實是雙贏的事情。實在著急出貨的,就去挑他的樓王戶型來按揭。

有一個在14、15年持續這麼幹的業內朋友,投進去大約150萬,2016年滾成1700多萬(僅僅是現金,增值物業我們就當他自住好了)。

也有開發商內部人士,直接整個單元拿掉,資產翻到天際不說,還因為困難時期表現得力,榮升合夥人。財務自由,名利兼收,人生贏家啊!

你說金融危機,該不該買房呢?

怎麼選城市?看十九大報告、看一線城市房價變化、看某個區域的土地供應量、看整個城市的居民存款總額。都不是保密資料,很容易獲取並判斷結論。

以上這一點點工作都不願意做,那隻能說你太有錢了,幾百上千萬的固定資產投資都可以那麼隨性。(其實自己不思考來問我也算是偷懶,嘿嘿)

微觀技術,就是選產品。

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除非是阿勒頗那種摧毀式的戰爭或者核洩漏啥的,有的地段,有的產品,是極其抗跌、抗通脹的。

比如,香港半山海景豪宅。

我年輕的時候,也厭惡買房,希望有一個仗劍走天涯的瀟灑人生,自然也就有一套安慰自己的不買房的歪理。

某前輩只用兩個疑問句就K.O了我:當年就算小日本打進來了,砸爛了閘北,他動其他地方沒有?上海外灘和租界的豪宅,還不是照樣很值錢?

再舉個栗子,文革一結束還沒改革開放那陣,沒有特殊原因把北京四合院賣掉的人(當時也值幾根金條的),就是屬於問你這種問題的人。現在又該值多少根金條呢?

所以,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比如關注一下樓市全搜索,私信我亦可),找到對的產品,你管他危機不危機的呢?

危機只會讓潮水褪去,從而凸顯好產品的價值。

實操乾貨:時下國內什麼房子值得買?

記住我們老闆“心靈雞唐”的買房五要素:我國重點城市、核心地段、學區房、大戶型、精裝。

在未來5年的週期內,這五要素都是微觀技術必備,缺一個都不可以,都會導致很大的投資風險。

具體的微觀技術說起來就是很長的話了,不在你的問題裡面贅述了。光是選戶型,我估計能寫一萬字。

最後,你的問題有點假呢。

答案再明顯不過了。

我之所以此刻有這份閒心悠哉地回答你的問題,而且毫不關心我老婆雙十一犯了什麼罪,就是因為我在每個低谷(危機)時刻,都堅定地買房不離手,所以,網購不可能傷到我的元氣。

畢竟淘寶買房,還是非主流呢!她呀,買不了!

玩笑。

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