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話用戶數遠超人口總數後,用戶爲什麼還能高速增長

C114訊 9月5日消息(特約作者 杜建民)無論是通信行業的學霸老大中國移動,還是作為老二和老三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移動用戶規模都在快速增長,特別是進入2018年以後,三大運營商的移動用戶增長速度又出現了令人驚奇的新高度。相信很多讀者也跟作者一樣好奇,為什麼在移動用戶總數遠超全國人口總數之後,用戶規模還能持續快速增長?有的讀者進而會有另外的疑問,未來移動用戶的增長空間還有多大?移動用戶的增長還有沒有頭呢?

移動電話用戶數遠超人口總數後,用戶為什麼還能高速增長

圖源:圖蟲創意


一、移動用戶規模遠超人口總量後,增長勢頭不減反增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2018年上半年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通報顯示,今年1-6月份,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5.1億戶,同比增長10.6%,上半年淨增9229萬戶。其中,移動寬帶用戶(即3G和4G用戶)總數達12.6億戶,佔移動電話用戶的83.2%;4G用戶總數達到11.1億戶,佔移動電話用戶的73.5%。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人口數為13.9008億。對比以下數據:移動用戶總數為15.1億,人口總數為13.9億,這兩者的差值有1.2億之大。另外,更加讓人驚奇的就是,今年1-6月份,移動用戶規模淨增達到9229萬,接近一個億。如果廣大讀者對9229萬還不能夠形成深刻認識的話,請看下面的這個數據。同樣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移動用戶淨增9555.3萬戶。也就是說,2018年上半年移動用戶增量規模與去年的增量規模基本持平。這裡作者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圖表,用於更清晰地展示上面對比數據,詳見下表。

移動電話用戶數遠超人口總數後,用戶為什麼還能高速增長

移動用戶數在超過總人口數後,增長勢頭不但沒有出現衰減的情況,增長速度反而進一步加快。2018年上半年移動用戶增量規模遠超2016年全年的增量規模。另外,移動電話普及率從2016年96.2%增長到2017年的102.0%,一年增長了5.8%;而2018年上半年就已經增長到108.6,半年就增長了6.6%。大家不得不為三大運營商的超強用戶獲取能力感嘆。不過,這樣的用戶增長速度未來還將繼續多久呢?可能行業外的很多人都會為運營商操心,甚至狠狠地捏了一把汗。不過這大可不必。因為,2018年7月份三大運營商的經營數據又給廣大讀者打了一針雞血,特別是行業外的觀察人士打了針鎮靜劑。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公開的數據顯示,7月份三大運營商用戶增長情況如下,中國移動增長415.9萬戶、中國電信增長528萬戶、中國聯通251.2萬戶,三家合計為1195.1萬戶。一個月就增長了將近1200萬戶!無論你是否相信,三大運營商公開的數據就擺在這裡。面對這樣的數據,大家不得不服氣。當然了,我們不知道運營商基層的普通員工作何感想,更不知道運營商高層的管理者是怎樣的想法。

移動電話用戶數遠超人口總數後,用戶為什麼還能高速增長

二、移動用戶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到底有什麼原因

相信上面的這些數據很多是廣大讀者看不懂的,甚至通信行業的從業者可能也摸不著頭腦。推測其中原因,應該與不限量套餐的大規模深度推廣有很大關係。從去年開始,以中國聯通騰訊王卡為代表的互聯網定向不限量套餐的大面積普及引爆了行業競爭,並將行業早已經白熱化的競爭引向新的高度。而且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的全網通終端之爭後,雙卡終端開始流行。特別是現在,市面上流行的智能終端除了蘋果外,絕大多數已經是雙卡了。終端卡槽“一變二”,為廣大用戶變成雙卡用戶提供了硬件便利。另外,不限量套餐的持續增量低價推廣,又為雙卡槽終端用戶最終變成雙卡用戶提供了軟性便利。如此一來,很大程度上,一部終端就意味著兩個通信用戶。所以,從2017年之後,智能終端的銷量或許可以從側面反映用戶的增量空間。這樣一來,單純的人口數量不能再作為衡量移動用戶增長天花板的唯一影響因素。C114中國通信網刊載的署名文章《解析:中國電信流量經營為何突然如此激進》、《中國電信,給通信行業帶來了哪些啟示》等文章,分析過以中國電信為代表的通信行業老二和老三尋求規模突破的原因。從某種程度上講,運營商自己也有藉助全網通終端做大用戶規模的衝動和現實需求。

移動電話用戶數遠超人口總數後,用戶為什麼還能高速增長

相信很多讀者也會找出其他的原因,或者另外的原因。比如通訊卡被用作流量卡,通訊卡被用作物聯卡等等,甚至各種員工養卡、代理商養卡等水分因素。這裡我們不推測各種原因具體對用戶規模增長的拉昇影響,更不可能定量研究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即便如此,相信通信行業的從業者會有各自的看法,甚至基層的普通員工和高層的管理者之間看法或許也不盡相同,而且看法大相徑庭也很難說。那麼有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我們認為,這裡面既有用戶層面的客觀需求,也有行業發展驅動的影響,更有不同層級管理者業績,甚至政績考核的因素。總之,各種因素和影響疊加到一起後,就出現了上面的這種結果。這樣的狀況,還能持續多久呢?我們認為這可能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某個企業經營發展的問題,而是行業整體何去何從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是需要監管層和行業從業者共同回答的,並且是隻有共同才能回答好的問題。

看了上面的分析後,如果還不夠解渴的話,不知道廣大讀者還有沒有其他的想法。從分析研究的維度,從為行業能夠良性發展的角度,我們歡迎大家提供更廣闊視角、更真實的基層情況,更詳實的一線數據。當然了,我們也歡迎通信行業的高層管理者給出更全面、更全局的解釋。(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