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也很委屈

北京:我也很委屈

房價到底多少才算合理?以房價收入比估算,一個城市要達到宜居的標準,那在這個城市打拼的一對夫妻6年攢下來的錢必須要能買得到一套70平的房子,或者說每個人一個月的工資能買得起一平米的房子。如果暫時不買房而是租房,租一個帶衛生間的獨立單間(15㎡),那麼房租應該不超過工資的六分之一。

很顯然,如果我們按照平均工資和平均房價標準,放眼中華大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能滿足上述“合理”房價的城市,鳳毛麟角。

上一次北京吸引全國人民的眼球,還是寒冬的時候。當時北京郊區的廉租房因為冬季採暖失火,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後來,事件引發了北京全市相關部門對於不合規廉租房的清理,一時間“民怨”鼎沸。

再往前推,是北京清理地下室、北京清理合租房、北京清理違建、北京清理批發市場、北京清理汙染企業、北京清理“低端人口”…似乎北京與外來人口之間的關係,永遠都只有“清理”和“被清理”這麼簡單粗暴。

我記得上一次北京廉租房失火事件時,我也為北京說過話。我的觀點是北京不應該成為眾矢之的,北京當下的困境是由非常多的客觀因素導致的。

因為小的時候家在河北,所以很小的時候就和父母去過幾次北京,也和多數人一樣,例行在天安門拍過照,參觀過人民紀念堂。後來我人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份工作其實也是在北京做的,住在北五環以北,工作在南三環的位置。

北京從來都不是宜居的城市,清朝時關外來的滿族人評價北京的氣候是夏天太熱,冬天太冷,氣候乾燥,風沙頻起。如果再往前到了北京那片還叫幽州的時候,中原百姓對於燕山山麓下北京城的印象,還是“塞北苦寒之地”,和“嶺南煙瘴之地”都有一拼。

毫無疑問,那個時候北京的土地是很便宜的,因為到處都是荒郊野嶺,廖無人煙,供需關係高度失衡。後來北京時來運轉,開啟了數百年的帝國都城史,北京的地價方才一步步提升起來。

既然北京自然環境不宜居是真,房價房租不親民屬實,對待外來人口的態度欠友好也清晰可見,那麼為什麼在標題中,我還是認為北京很委屈呢?

理由很多,但是歸根結底一句話,長江以北,無一城可分擔北京之壓力。看上去似乎都還不錯的天津、青島、大連、鄭州、西安等地,哪一個在綜合實力上能與北京接近?沒有,一個都沒有,而且相去甚遠。

理論上,中國北方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內蒙、遼寧、吉林、黑龍江的所有人才,或者說是但凡有些志向的年輕人,心心念唸的都是到北京闖一闖。這還不算長江以南每年還都有大量優秀的年輕人也要進京求學工作。這樣的人口流入壓力,全國無城市出其右者。

同樣的人口和物價(房價房租)壓力放在上海身上,年輕人受不了了大不了就去蘇州、杭州、南京、寧波,再退一步還能選擇無錫、常州、紹興。反正都在長三角,去往上海高鐵最多也就一個小時,產業互通,資源共享,環境和收入沒有差到令人無法接受的地步。

同樣的人口和物價(房價房租)壓力放在廣深身上,年輕人受不了了大不了就去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惠州。反正都在珠三角,城市路網密集程度全國第一,鐵路公路都很方便,自然環境可能比廣深還要略勝一籌。

但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和人才在北京待不下去時,他們近乎從來不會考慮說退而求其次,選擇唐山、保定、張家口、承德、廊坊這些城市,當然河北本省人除外。因為差距太懸殊,和北京一比,天上地下。與其選擇河北,還不如直接打道回府,回老家省會發展來得有希望。

年輕人,如果你真的覺得北京的房價和房租已經到了讓你無力承受的程度,我其實是建議你儘早離開的,而且優先建議你到長三角、珠三角去。到了以後,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就先在當地購置一套房產,大的買不起就買小的,二線買不起就買三線,然後工作選一二三線哪座群內城市隨你自己選擇。

這事兒不僅是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問題,更是你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的舉動。不堪重負的北京把能疏散人口的手段近乎都用了一遍,他有他難言的苦衷。雄安新區設立都一年多了,目前基本還處於暫停狀態,因為誰也不知道究竟該怎麼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