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電部,活在記憶里的苦難輝煌(下)

上篇我們講述了改革開放前郵電部發展的歷程,這篇我們接著講述改革開放之後的故事。

郵電部,活在記憶裡的苦難輝煌(下)

Part IV:苦難輝煌

改革開放之後,政府開始實施電信管理體制改革,並允許郵電部門徵收電話初裝費,在1980年到1995年期間,全國通信投資額達到了2500多億,電話用戶數也達到了接近2000萬,但是這種貌似輝煌的背後隱藏了太多的東西。

郵電部,活在記憶裡的苦難輝煌(下)

由於管理體制的落後,造成了當時行業的一些怪圈。比如安裝電話要批條、找關係,而且需要交昂貴的初裝費,但這些的背後,又與落後的電信設施無法提供優質的服務形成了一對矛盾。

於是,也就在那時起,老百姓對通信行業的不滿日漸滋生,到今天,這種怨氣依舊存在。

郵電部,活在記憶裡的苦難輝煌(下)

Part V:再次退出歷史舞臺

1998年,歷經滄桑的郵電部再次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黯然離場。郵政被剝離,政府在原電子部和郵電部的基礎上組建信息產業部,然後電信行業也實現了政企分家。

郵電部,活在記憶裡的苦難輝煌(下)

這次的變革,充斥著很多的無奈,但也是歷史的必然。在聯通成立、電信政企分離、郵政分營等一些列改革的衝擊之下,郵電部最終第二次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這一次退出,至今已經整整20年了,20年彈指一揮過,但已經足夠久,久得能夠讓人們很輕鬆地去忘卻一段歷史。

郵電部,活在記憶裡的苦難輝煌(下)

Part VI:後面的故事

後面的故事,想必大家會清楚一些。在信產部的推動下,很快形成了中國運營商的戰國七雄時代(電信、移動、聯通、衛通、小網通、吉通、鐵通),並且迅速引進了CDMA網絡。緊接著,第二次重組又將電信南北拆分,形成了“

七雄變六強”的局面。

郵電部,活在記憶裡的苦難輝煌(下)

2008年,信產部也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通信業劃歸到工信部管理,同年開啟了運營商的第三次重組,從戰國時代進入三國時代(電信、聯通、移動)。至此也就形成了今天的通信行業格局。

郵電部,活在記憶裡的苦難輝煌(下)

郵電部,活在記憶裡的苦難輝煌(下)

最後的點評:

郵電時代,雖然歷史混亂、飽經風霜,但終究是平穩過度,並未給中國的通信行業帶來太大的衝擊,所以其很容易被遺忘。

郵電部,活在記憶裡的苦難輝煌(下)

至於後來的信產部和工信部時代,幾次大的重組給中國通信行業帶來了太多的變化,反而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我相信,郵電部還是會活在一代通信人的記憶中的,即使那是一段苦難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