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圓寂以後爲什麼會有舍利子?這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

陳偉衛


說到僧人圓寂後的舍利子,估計朋友們跟有書君一樣,都覺得舍利子是一種充滿神秘性的東西。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真正的見過佛祖舍利,我們大多對舍利子的瞭解都是源於看電視時所提到的,但是對於舍利子具體是什麼?又是怎樣形成的?卻毫無所知。

那接下來有書君就和朋友們一起來探討有關於舍利子的種種問題。

舍利子用印度語說叫馱都,也叫設利羅。翻譯成我們中文是靈骨、身骨、遺身。舍利子的形成是得道高僧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形成的形狀和顏色都各不相同,有圓形、橢圓形、蓮花形、更有甚者形似佛或菩薩。顏色也是有白、黑、綠、紅等等。有些像瑪瑙、水晶,有晶瑩剔透的感覺。當然也不乏有一部分舍利是僧人沒有燒化的骨頭或牙齒。

有書君在查找了一些資料後,對舍利子是什麼?得到了結石說、玉箸說、外物說三種說法:

持結石說的人認為,僧人是長年累月吃素的人,因此體內有大量植物纖維和鈣質,圓寂後火葬會形成舍利。這裡有書君想要補充一下為什麼僧人體內會鈣質很多。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在寺院裡吃過素齋,有書君曾經在杭州的靈隱寺嘗過一次那裡的齋飯,除了蔬菜外,僧人們會用豆製品製作出各種帶有肉味的菜餚,而豆製品中含有的鈣元素,可以說是相當豐富的。

植物纖維和鈣質二者結合並在體內沉澱形成核,再加上得道高僧通常都是修行了很久很久的僧人,所以植物纖維與鈣的結合體在高僧體內就發生了類似於化學變化的反應,從而在火化後,會留下一些鈣化的物質,就變成了我們口中所說的舍利子。大多是我們普通人經常說的什麼膽結石、腎結石、膀胱結石,火化後的結晶體,形狀、大小、顏色各異。

當然結石說也有被推翻的說法,說結石經過火燒會化掉,不會形成結晶,也就沒有舍利是結石的說法了。

持玉箸說的人認為,舍利子是精液的昇華,得道高僧因為長期修行,“玉箸”始終不能得到排洩,最終會到腦子,因為持玉箸說的人認為,精液的發源地是是人類的腦。“玉箸”昇華結晶後就是舍利子。當然這種說法到目前還沒有被科學所證實。

第三種是外物說,因為得道高僧圓寂後都是要火化的,在火化過程中很容易有雜物混入,例如,瑪瑙玉石、隨身佛珠、松脂香灰等等。有人會問了,哪來的瑪瑙玉石?這是佛珠上配的,好的佛珠都會配有瑪瑙玉石作為裝飾,在僧人圓寂火化後,這些經過火燒之後也有可能成為舍利子。

以上的三種說法,是有書君在資料中看到最多的說法。

舍利還分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兩種。全身舍利應該說是佛教的一個特有現象,說的是僧人在修行達到一定的境界後圓寂,身體不會腐爛,而是永存世間。也稱為肉身舍利。聽著好像有些恐怖哦!有書君沒有親見過,不知道朋友們當中,有沒有過親見過的。

另一種碎身舍利,就是我們說的最多的舍利了,得道高僧圓寂火葬後產生。有遺骨、佛珠等。

也有人說,舍利子其實就是僧人火化後,身體各部位的結晶,白色的是骨骼形成、黑色的是頭髮形成、紅色的是肌肉形成。

並不是所有僧人圓寂後都會有舍利產生的,也並非,一個得道僧人圓寂,火葬後就只有一顆舍利。據說佛陀涅槃後,形成舍利一石六鬥還多,古代的一石大概是現在的一百二十市斤,一石是十鬥,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算算到底是多少。還有資料介紹釋迦摩尼圓寂後的舍利高達八萬多顆,這應該稱得上是無價之寶了。

以上就是有書君就舍利子,查到的內容。有書君對佛祖舍利知之甚少,歡迎對舍利瞭解更多的朋友與有書君一起探討,關於舍利子的問題。也希望對舍利子有研究的朋友能夠給有書君今天的文章多提寶貴意見。


有書快看


我們看電視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舍利子”,這個“舍利子”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它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一、舍利子的起源。

舍利這一詞源自梵語,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

在佛教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

有關舍利子的起源,需要追溯到佛教鼻祖釋迦牟尼。

據說當年釋迦牟尼涅槃後,經火化,弟子們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萬顆珠狀舍利子。

這些舍利子堅硬如石,並且有多種顏色、形狀。

這些舍利子由當時印度的阿育王分給八個國王,由他們帶回自己的國家建塔供奉。再後來,也流傳到了一些信教的國家,包括中國。

公元676年,唐高宗時期,人們在洛陽的一座佛塔遺址裡發現了其中的部分舍利。

自從釋迦牟尼骨灰中發現舍利後,後世的一些得道高僧在火化後,也或多或少發現一些舍利子。

於是人們認為一個人修行達到了很高的境界的時候,才會出現舍利子。所以它被佛教人士奉為聖物。

二、舍利子的“廬山真面目”。

關於舍利子的組成和形成原因,長久以來經過人們總結,有以下幾種。

飲食習慣

有人認為,舍利子的形成與佛教徒不吃葷腥,常吃蔬菜和喝山泉水有關。

因為蔬菜和泉水中都含有礦物質,經過人體的新陳代謝,很容易形成大量的磷酸鹽、碳酸鹽等,最終以結晶體的形式沉積於人體內而形成。

但也有置疑,普通人,尤其是道士,他們生活方式與佛門弟子相似,為什麼就沒有出現過舍利子呢?況且,佛門弟子無數,為什麼只有極少數的人才會有舍利子呢?

人體骨骼殘餘

人體骨骼在燒灼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形狀的重結晶現象。

人體有很多細小骨骼(如指骨、趾骨或耳道內的微小骨骼),少量骨骼經燃燒後因重結晶,會產生結晶外觀的“舍利”。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據臺灣某佛教網站信息:1998年他們與臺灣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子,發現主要為人骨的成分。

而別的科學研究也側面證明了骨骼說。

此外,動物牙齒作為裝飾品,也是死者攜帶的隨葬品。

牙齒的成分也包括很多無機鹽,其中牙骨質部分與骨骼成分相似,因此也有人推測這些牙齒是舍利子的來源。

人體結石

舍利子可能是身體病變產生的物質,實際上可能就是膽、腎結石之類。

這種說法也受到了置疑,按照現代醫學的分析,結石的成分是鈣質或金屬鹽沉積,形態類似水垢,也易碎,要不現代醫學上怎麼可以通過超聲波將它擊碎呢?

並且數量有限,否則會危及人的生命。可是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幾乎都是身體健康、安詳自在的長壽老人。

清心寡慾

另有民間流傳認為,一個人清心寡慾,精髓充滿,身強體壯,血肉精髓和骨頭火化凝結,就會有堅固的舍利子。

隨身物

舍利子的形狀千變萬化,顏色也各不相同;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和水晶;有的透明,而有的像鑽石一樣光彩照人,這樣的形態並非自然生成物。

而高僧在火化的時候,有的會佩戴有生前的隨身物品,此外還有一些信徒的供奉物,這些伴隨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許多珍貴的寶石,寶石主要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硅。

這些東西都會隨著高僧的遺體一起進入火化爐。

在火化爐的高溫條件下,這些二氧化硅會被溶解,並與人體骨骼中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

生成類似於骨瓷、琉璃、陶瓷之類的物品,舍利子有可能是以這樣的方式形成的。

溫度控制 

有說法認為,相對低溫的火化才會形成舍利子,比如古代用木柴做燃料,東南亞國家使用的傳統火化爐則可以產生大量舍利。

所以舍利子的形成被認為和火化的溫度控制存在關係。

舍利和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近代也有佛教法師認為,舍利子只是物質元素並無靈異成分。

佛教徒尊敬佛的舍利和佛弟子的舍利,主要是由於對高僧生前的智慧、功德和慈悲的景仰。


有書共讀


我來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前年我和老婆去北京八大處爬山,那天正好趕上八大處釋迦摩尼佛骨舍利對外開放。好像聽說是幾年才開放一次,因為好奇就跟老婆排隊去看。排了一個多小時終於輪到我們,舍利在塔中,繞圈上了幾層之後終於見到,放置在一個純金的塔座上,塔內有光線透進來,視線很好。我和老婆離得很近,可見佛骨舍利置於金塔座上,露出一半,形狀類似駝峰有兩處鼓起。

最神奇的地方來了:當時塔內很肅穆,等出來才和老婆交流,我看到的佛骨是純白色的,無一雜色,而我老婆看到的是褐色,當時我們離得都很近,不存在看不清楚的情況。這就奇了。不知道有沒有看過八大處舍利的一起聊聊看到的都是什麼顏色


仔瑜


在影視文學作品中經常會看到得道高僧圓寂後會有舍利留下。舍利是怎麼來的呢?

舍利被看做僧人個人修行的結晶,只有得道的高僧因其行善助人才會有的,十分稀有,當然這是大眾比較能夠接受的觀點,但其實是和飲食、生活習慣有關,僧人食素且修身養性,長期吃素食或同一種食物,身體裡就會產生某種物質,如果火化的就會有結晶體的出現。舍利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圓的、蓮花狀的等等,黑色,白色,綠色的都有,十分奇特。舍利很堅硬用鐵錘敲都不會壞。下面看幾張舍利的圖片

神奇的事情太多,有時候都解釋不清楚,有待研究。 路過的朋友點個贊👍,謝謝!






涵黎1987521


好吧,我來談談舍利子之事,我的恩師張美芬菩薩戎的老居士,她老人家師付就是九華山肉身菩薩八佰斤大和尚,她老人家二十六歲就開始吃素,大字寫不來一個。八十八歲逝去。她只會念一句阿彌陀佛聖號,但是,我,妻子,及許多師兄妹,在她這裡獲益非淺。當時,她兒子捧骨灰盒到蘇州靈巖山壁葬,我們求和尚把骨灰盒打開,一看,驚呆了,上面一排骨頭全是白的,或灰白的,上面有一棵棵閃閃發光的晶體,是翌綠的,當時,送她去的人全部驚訝,包括開車子司機。連開骨灰箱師父也說,十分少見,基本上看勿到。這叫舍利花,象花辨一樣。中間有一隻緣形形小晶體。明年,清明將要陪同國外飛回來師妹(是恩師弟子)再去探望她老人家,到時再給你們匯信息。南無阿彌陀佛。


辛國康


僧人圓寂火化之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既不透明又不是圓形的物品稱“舍利”,而那些大小不一,透明或呈圓形的固態物質稱為“舍利子”。舍利子有2種,一種是體外的隨身配飾,比如佛家七寶的琉璃水晶瑪瑙之類,另一種就是體內的結晶體。只有肉身火化之後遺留的才稱“真身舍利”。而事情最蹊蹺的是“只有高僧火化之後,才可能有舍利子”。佛經上說,舍利子是通過"六波羅蜜"和"戒定慧"等功德所燻修的,是難得可貴而受到尊重的。而我認為,體內的結晶體有膽結石,腎結石等不透明的圓形固體,也有骨關節和骨骼內的“痛風石”。痛風石的化學成分是“尿酸鹽”,一種包含有鈣質的尿酸鈉晶體,它與“舍利子”的大小外形數量是相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化學成分。然而在高溫燃燒時,骨骼中的鈣鹽就會分解成氧化鈣,此時的尿酸鈉與氧化鈣二氧化硅等就會在高溫中發生化學變化,這類似於琉璃玻璃的化學反應過程,最終形成了一個個透明的舍利子,由於骨骼中可能含有鐵鉻銅等金屬離子,因此舍利子也可能會帶有各種鮮豔的色彩。這類似於紅寶石祖母綠等寶石中所含有的微量金屬雜質。從這一點上講,舍利子也像寶石一樣珍貴。

那麼就該來解釋最後的一個疑問了,為什麼古代只有高僧圓寂之後,才可能出現“舍利子”。因為佛家不能吃動物類的食品,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糧食與豆類及其製品。而各種豆芽與豆腐之類的食品,也是嘌呤含量最高的。這就可以看出,豆類製品在寺院裡是高檔菜餚,“全豆腐宴”可以用豆腐做出來的大菜據說有三百多道,只有住持等級別較高的僧人才有可能享用這些高檔菜餚,而級別較低的普通僧人很少能吃上豆製品,從而也避免了痛風之類的疾病。因此說只有高僧在火化之後才可能出現“舍利子”,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小一些的舍利子有多小?在一個小藥瓶子中,就有可能存放幾千粒。現在就用下面的圖來做一下對比吧,圖中的舍利子都是放大後拍的照。











春風化雨雨過無痕


小夥伴們對於得道高僧應該都不陌生,不過,有些經常禮佛或者去寺廟的小夥伴們私信說,往往越是高僧,壽命也就越短,並且,在這些高僧圓寂之後,有些還會留下舍利子。那麼,這就是兩個問題了,第一,為啥得道高僧反而不長壽呢?第二,舍利子究竟是什麼東西?

其實,從生物學和人類學上來講,人類的壽命主要和自身的生活環境,日常飲食,身體健康狀態以及心理健康狀態這四大部分分不開。得道高僧其實也不例外。

不過,我們也都知道,寺廟,特別是香火旺盛的寺廟,我們一進門就能聞見撲鼻的香味,但是,焚香產生的一些芳香烴混合物可能對人體是有害的,並且,在寺廟的僧人每天都在聞香禮佛,可能這些香氣會對身體產生危害。但也沒有相關證據表示焚香產生的香味長期聞的話會讓人致死。

而且,說高僧不長壽也比較片面,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虛雲和尚,他就活了120歲,還有寬霖法師,也活了94歲。

舍利子作為佛家的聖物,千百年來其形成的原因一直備受爭議。對於佛教徒而言,舍利子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僧人久離淫慾,精髓充滿,並且功德修為達到一定境界之後,舍利自然會在遺體焚化之後產生。

但是根據現代科學表示,舍利其實就是人骨,普通人也會產生,只不過在收拾骨灰的時候,一般工作人員會將其敲碎。

有些人表示,真正的高僧的舍利子是堅不可摧,硬度堪比鑽石的,但實際上,目前這個說法並沒有被證實。各位小夥伴們,你們在生活中見到過舍利子麼?是不是真的晶瑩剔透呢?


找靚機二手機


這個沒有相關研究去解釋舍利子是由什麼組成的,放幾張真舍利子的圖片吧。






醫媒老司機


舍利子印度話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遺身。舍利子的形成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的形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風化是完全不同的。舍利子的形成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屬於頭髮的,紅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綠色或五色班斕的舍利子。

經上說,舍利子的形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

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鬥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國的六祖惠能全身舍利子的形成,另外,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虛、章嘉等大師們,他們也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

舍利子的形成:舍利子是人體結石嗎?

舍利又作“舍利子”。意為屍體或身骨,佛教稱釋迦牟尼遺體火焚後結成的珠狀物。後來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燼。舍利子的各種現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結石,結石主要成分是鈣質或金屬鹽沉積,形態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這些東西在高溫下都會變成粉末狀的的氧化物。結石病人數以千萬,但只有修行者才會有舍利子的形成。

大德的舌頭,心等沒有骨質的軟組織也可火化不壞形成舍利子,連唸佛鸚鵡的舌頭也能成舍利。何況體內結石數量及其小,否則會危及生命,但是有時候舍利子的形成數量極其驚人,而且色彩和形態各異。有的舍利子硬度極高,用鐵錘敲打都錘砧俱陷,而絲毫無損。並不是常年吃齋和尚才會有,僅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居士,焚化後遺骨上也出現舍利子的形成。

當然,也有一部分所謂的“舍利”確實是沒有完全燒化的骨質和牙齒,但結石是不可能經受焚化後走向舍利子的形成的。有些人用科學的名義把舍利子解釋成結石,其實這種欺騙公眾的做法,這些所謂的科學其實是“偽科學”。

有的舍利子的形成,硬度極高,用鐵錘敲打都錘砧俱陷,而絲毫無損。有的舍利還會長大、生小舍利等等,這些豈是現代科學所能臆測的?

一般舍利子的形成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不需經過火葬,而全身不會腐爛,這種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薩;碎身舍利,則是火葬後的遺骨。但也有一些舍利不是由人體變成的,如從天上、地下跑出來,或由油燈裡生出,或由花朵生出的,還有一種是誠心供奉禮拜求得,舍利之中再生出舍利子的。而在《浴佛功德經》將舍利分為:一、生身舍利,又稱身骨舍利,是佛的遺骨;二、是法身舍利,又稱法頌舍利,是指佛所遺的教法、戒律。

關於舍利子的形成,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至今還沒見到可信的嚴謹的科學分析報告來論述他的成因和化學成分,所以我們所能看到的各種言之鑿鑿,基本上僅僅出於推論,並不能夠作為完全可信的說法。

以下是個人對舍利子的形成的觀點:舍利子基本上就是人的屍體經過高溫火化後所殘留的,除正常的骨灰以外的各種單質或化合物。舍利子一般具有硬度較高、具有寶石光澤、多呈現規則的幾何形狀、多彩等特徵。根據一般經驗,佛教的僧人,尤其是被認為修行成就高的僧人較常人更容易在火化後留下舍利子,且往往數量較大。

對於舍利子的形成,我認為:第一,並不是每個人在火化後都會留下舍利子,然而也並非只有僧人火化後才會留下舍利子。但就像上面說的,根據一般經驗,僧人,尤其是高僧更容易在火化後留下舍利子。

第二,人體本身是物質的,就是由各種化合物有機結合和堆積而成的,而舍利子,就大家所見的,同樣是物質的,既然是物質的,那就必然是可以被進行化學成分解析的。對於舍利子的形成,應該持一種客觀態度看待。

第三,如果對以上兩點沒有異議的話,那麼構成舍利子本身的珍貴性,或者說神聖性的原因就不應該是他的化學成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各種說明舍利子珍貴和神聖的解釋中得到印證,從來沒人說舍利子是由地球上所不存在的物質構成的,這些解釋都是在強調舍利子形成的原因。所以,即便我們化驗出了舍利子是由某種非常平常的化合物構成的,那也不會對舍利子的神聖性構成打擊。就像鑽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構成的,但鑽石終究是鑽石,石墨還是石墨。

第四,對於一些由於瞭解到現在的科技手段可以製造出和舍利子一摸一樣的東西,所以認為舍利子沒什麼了不起的。且不論那些被刻意製造出來的東西是否和舍利子的形成後完全一樣。就拿寶石來說,有人會拿天然寶石的價錢去買一顆人造寶石嗎?

第五,對於持“舍利子的形成是結石”這種觀點,我想說,這種觀點違背基本的醫學常識和邏輯常識。很多高僧留下的舍利數量和體積都很大,不知道有誰能在體能生成這麼多結石。一般人身體裡產生少量的結石就已經痛苦不堪了。

第六,有人將舍利子的形成歸結於僧人素食的習慣。那麼不知道西藏僧人和東南亞南傳佛教僧人火化後留下的舍利該如何解釋,這些僧人都是不禁肉食的。

第七,對於舍利子是能量結晶的說法,我想這個暫時沒辦法證實,但這種說法基本上是接近佛教人士的觀點的。

其實關鍵問題就一個,那就是:是否存在著佛法修行越高,就越容易出現舍利子的形成規律?如果能夠用事實去證明不存在這種舍利子的形成規律,那麼舍利子的神聖性才會被打破。在此之前,質疑者可以繼續存疑,但大可不必人云亦云,無依據的毀謗。佛教人士也大可繼續恭敬舍利子。


二言三拍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重視與尊敬。但是在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死後遺體—舍利



舍利是印度語,梵文śarłra,或者可以翻譯成室利羅、設利羅。有“骨身”、“體”、“遺身”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

舍利本意並不是如此,它最出的意思是代表“米粒”,因為佛舍利形似米粒,所以得名。

依於尊敬遺體的道理,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發、剪下的爪、牙齒、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發舍利、爪舍利、牙舍利 ,及發塔、爪塔、牙塔等。


堅固微粒—舍利子


舍利子,是舍利中的堅固微粒,又名“堅固子”。舍利這一稱謂,至後世脫離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遺骨火化後結成的珠狀結晶體。高僧大德火化後,常在遺體骨灰(舍利)中發現堅固或結晶的微粒。因此佛教徒,對此舍利中的“堅固子”,特別重視和尊敬,稱為“舍利子”。


形成舍利子的原理推測

在實驗研究上,對結晶體舍利子的形成目前沒有定論。大多解釋只是根據現有科學原理來推測。


⒈飲食習慣

有認為舍利子的形成是由於僧人長期素食,攝入了大量纖維素和礦物質,經過人體的新陳代謝,極易形成大量的磷酸鹽、碳酸鹽等,最終以結晶體的形式沉積於體內而形成。反對的說法是,世界上有不計其數的素食者,但是並無舍利子出現。

⒉ 火化後骨骼殘留成分

人體骨骼在燒灼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形狀的重結晶現象。人體有很多細小骨骼(如指骨、趾骨),少量骨骼經燃燒後因重結晶而產生結晶外觀的“舍利”。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據臺灣某佛教網站信息:1998年他們與臺灣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子,發現主要為人骨的成分。而別的科學研究也側面證明了骨骼說。)


⒊ 人體內結石

有人將舍利子解釋為結石。人體的結石中,膽結石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有機物(膽固醇、膽紅素)和少量碳酸鈣;腎結石和膀胱結石的主要成分是鈣鹽(草酸鈣、磷酸鈣)和別的礦物鹽、尿酸等。其中,後者與骨骼的無機成分(含鈣和磷酸的無機鹽)有相似之處。反對的觀點認為人體內結石數量極少,並且會導致難以忍受的劇烈絞痛;然而不少結石症患者死後火化無一例有結晶體存在,況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幾乎都是身體健康、安詳自在的長壽老人。

⒋ 隨身攜帶的物品

舍利子的形狀千變萬化,顏色也各不相同;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和水晶;有的透明,而有的像鑽石一樣光彩照人,這樣的形態並非自然生成物。而高僧在火化的時候,有的會佩戴有生前的隨身物品,此外還有一些信徒的供奉物,這些伴隨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許多珍貴的寶石,寶石主要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硅。 這些東西都會隨著高僧的遺體一起進入火化爐。 在火化爐的高溫條件下,這些二氧化硅會被溶解,並與人體骨骼中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類似於骨瓷、琉璃、陶瓷之類的物品,舍利子有可能是以這樣的方式形成的。


⒌ 火化溫度的影響

有說法認為,相對低溫的火化才會形成舍利子,比如古代用木柴做燃料,東南亞國家使用的傳統火化爐則可以產生大量舍利花。專業人士分析過坑面式火化機與爐條式火化機焚化效果的區別,也指出還有存在礦爐渣。而近年來,許多留下舍利子的高僧大德,其實是用現代化的殯儀館用程控火化爐焚化的。所以舍利子的形成被認為和火化的溫度控制存在關係。


那麼 登橙 對於舍利子的解釋有一句選自《金光明經》中的話來結尾。

——《金光明經》有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