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領胡璉的軍事水平到底怎麼樣?

1195125793


胡璉,原名胡從祿,陝西華縣人,1907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成為第4期學生,與他同期的還有林彪、謝晉元、張靈甫、李彌、劉玉章、楊傑、唐生明、潘裕昆等人。林帥自不必說,其他人均不是泛泛之輩,可見黃埔四期依然出色。



從1928年起,胡璉就一直在國民革命軍第11師,先後擔任連長、副營長、營長、團長等職務。在“九一八”事變前,胡璉已經是國軍第11師第66團團長,是陳誠麾下的大將之一。抗戰時期,胡璉先後帶部參加了淞滬會戰,羅店之戰,之後又轉戰江蘇南部、湖北等地區,表現傑出,因此升為11師的師長,但真正讓他在全國聲名鵲起的還是1943年的“石牌防禦戰”。

1943年5月,日軍集結二十萬大軍進攻湖北西陵峽南岸的石牌要塞,這裡是通往國民政府臨時首都重慶的重要門戶。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國民革命軍第十集團軍十八軍第十一師擔負起了保衛石牌的主要力量,其師長正是陳誠麾下的胡璉。


在這場決戰中,中國軍隊共投入兵力15萬人,日軍投入10萬兵力。其中,胡璉所率領的11師發揮了重要作用,成功守住了石牌,胡璉更是指揮士兵與敵軍進行慘烈的白刃戰,做好了全軍殉國的準備。最終,由於西進重慶的計劃受挫,日軍在抗戰時期的迅猛攻勢開始驟然降溫,同時也使得首都重慶轉危為安,這場戰役後來因此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4年,胡璉升任國軍第18軍軍長,成為國軍核心將領之一。1945年抗戰結束後,胡璉率部在長沙接受日軍投降,並被授少將軍銜。解放戰爭開始後,胡璉的18軍整編為11師,是國軍的五大作戰主力之一,在大別山等地與解放軍周旋多年。毛澤東也評價說“

此人狡如狐,猛如虎。”

胡璉後期最大的軍事成就是1949年的金門戰役,此戰的勝負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不再過多地敘述了。只是可惜,這樣一位將才選擇了不同的信仰。總體而言,胡璉是一位鬥志高,作戰能力強的戰將級人物(軍團級單位),雖然在軍事成就上無法同林彪、劉伯承這樣戰略級人物相比,但他善於陣地戰和防禦戰,而且有豐富的經驗,是為國軍後期的虎將之一。時人常謂:“十個西北王(胡宗南)不如一個金門王(胡璉)”。


(胡璉晚年擔任臺灣駐越南大使)


中外歷史




國民黨政府知名的胡姓將軍有兩位,一位就是胡宗南,另一位就是胡璉。

前者人稱“西北王”,後者人稱“金門王”,傳說“十個西北王,不如一個金門王。”

這說明,胡璉的軍事水平很高。通過幾個戰役,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其過人的軍事能力。

石牌戰役



石牌要塞特別重要,有多重要?它是重慶的第一道門戶,石牌要塞如果淪陷,重慶的風險成倍增加。

1943年5月,日軍集結二十萬大軍,發動鄂西會戰,其攻擊的核心目標,是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南岸的石牌要塞。

蔣介石下令:這是“中國的斯大林格勒”,誓死要保衛住。

第十集團軍十八軍第十一師,成為了保衛石牌的主要力量,其師長正是胡璉。

接到命令後,胡璉寫好遺書,誓與石牌共存亡。胡璉的舉動影響了所有十一師將士。


胡璉根據山地的特殊情況,制訂了細緻並有針對性的防守策略,利用了山高天險,設置了層層防禦。

5月28日,日軍第三、第三十九師團先後往前推進,向石牌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十一師將士們在胡璉指揮下,巧設包圍圈,寸土不讓,浴血奮戰。

石牌要塞之戰,最後,第十一師殲滅日寇一千餘人,使日軍奪取石牌要塞失敗,保證了鄂西會戰的勝利。

此役,胡璉榮獲青天白日勳章,升任第十八軍副軍長。也讓國民政府眾人刮目相看。

南麻戰役



在與日軍對戰過程中,胡璉不遺餘力,屢次重創敵人。

在解放戰役中,胡璉一樣給我軍制造了麻煩。

在1947年山東南麻戰役中,胡璉預判瞭解放軍即將攻擊的部分,根據此修建了一系列巧妙的防禦工事。

其後,粟裕組織了四個縱隊加三個魯中地區團,還安排了七縱一個縱隊阻援。

在各縱隊猛烈的炮轟下,胡璉硬是堅持了三天三夜,並沒有擊垮,還挺得住。相比那些被我軍一打就潰的團隊,胡璉的團隊不知強了多少倍。



粟裕帶領的我黨部隊,最後到底打垮胡璉了沒有?沒有,因為天氣變壞,連日下雨,後來,陳誠組織的援軍又到了,所以粟裕同志並未如願。

正因為如此,我黨高層對胡璉的軍事指揮能力深深讚許。

毛澤東對胡璉有“狡如狐,猛如虎”的評價,曾多次告誡中原和華東戰場上的劉伯承、粟裕對胡璉要多加提防。

粟裕也稱胡璉為“悍將謀才”。

金門戰役



國民黨退到臺灣後,金門島作為臺灣的橋頭堡,派了重兵把守。

解放軍為了直搗臺灣,先欲拿下金門,於是,在1949年的10月25日,開始登陸金門。

此時,鎮守金門島的恰好就是土木系的胡璉。由於胡璉軍事指揮方面,攻守較為平衡,對防守更是精通無比,所以,在解放軍登陸前,金門就做好了各種防禦和各種準備。縱使解放軍猛如虎,還是沒有佔到什麼大便宜。

整個戰役,我方擊斃國軍9500餘人。同時,我方一萬多登陸金門的解放軍被擊潰,俘虜約五千人,國民黨軍隊在胡璉指揮下,取得金門戰役的勝利。

1952年10月,胡璉加授陸軍上將銜。同時,被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此後,他連任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



通過這三個典型戰役來看,胡璉軍事能力非常突出,特別是在防守方面,更是少有人及。


藍風破曉


提到胡璉,筆者內心就不由得想起了1949年10月的金門戰役,此役,解放軍上島9000餘人,4000餘人死難,餘下5000人左右被俘,是解放軍成軍以來幾乎是唯一一次成建制全軍覆沒的案例。而指揮國民黨軍隊的正是這位胡璉。

此時的國民黨軍隊,在連接遭遇三大戰役的打擊後,士氣異常低落,不少軍隊被打散,且內部分崩離析,而短時間內,胡璉能夠集合軍隊,調整士氣,阻止解放軍進軍臺海,從軍事角度來看,胡璉水平不低。這或許也是胡璉死後,要求將他的骨灰灑在金門海域的一個重要原因。

你說胡璉的軍事水平怎麼樣,恐怕不必多說,金門戰役固然有解放軍輕敵因素,但是胡璉指揮得當,也是一個原因。而翻看胡璉之前的戰例,也令人膽戰心驚。抗戰時期,胡璉指揮了著名的石門保衛戰,而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主席多次提醒解放軍注意十八軍和胡璉。從這裡應該能說明問題了。

我記得劉亞洲有篇文章專門提到胡璉,從其文中可以看出劉亞洲對胡璉是比較欣賞的。事實上,在國民黨將領中,能與胡璉相提並論的,似乎不多。這也說明了胡璉的能力。


張傑談史


胡璉的軍事水平怎麼樣?用一個字形容就夠了:強!

胡璉字伯玉,陝西華縣人,黃埔軍校四期生。胡璉因在北伐戰爭中表現出色被陳誠看中,進入11師擔任連長,他隨後也不負眾望,在中原大戰、圍剿紅軍等歷次戰役中表現出色,一路升至團長。

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第十八軍在陳誠、黃維率領下浴血羅店,時任66團團長的胡璉擔任敢死隊長,與日寇浴血奮戰,升至旅長。1943年的鄂西會戰,胡璉負責守衛石牌要塞,打出了他的抗戰代表作。當長官陳誠問胡璉陣地能不能守住陣地時,胡璉的回答直到今天依然聲聲入耳:成功沒有把握,成仁卻有決心!胡璉在抗戰中的功績人民怎能遺忘!

解放戰爭中,粟裕率我華東野戰軍自蘇中戰役開始一路橫掃千軍,但是卻在南麻戰役中栽在胡璉手中,勢頭被遏制。淮海戰役中胡璉於半路空降雙堆集代替昏招不斷的黃維指揮,覆滅時胡璉僥倖逃脫,並重建18軍,隨後胡璉率這隻軍隊在金門重創我軍,成功為蔣介石續命。金門戰役我軍損失慘重,是解放戰爭中最大的敗仗。

綜上,胡璉無疑是國民黨軍隊最優秀的將領之一,毛主席評價胡璉:狡如狐而猛如虎是非常貼切的。


林屋公子


黃埔四期的畢業生,與胡宗南在國民黨派系中並稱“二胡”,後期在高層得霸主稱號。胡宗南為“西北王”,他在金門海戰後被稱為“金門王”,屬陳誠糸,能跟陳誠交臂的都是軍事奇才。

若論他的軍事水平,可為不俗,勇貫三軍,從黃埔系中時憑著過硬的軍事素質一步步熬了上去。

抗戰初始從淞滬會戰爆發一直到國共對決(我方稱解放戰爭),胡璉在每次戰役中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不單是令日軍頭疼,就連共產黨高級將領常勝將軍粟裕都有些“談虎色變”,打掉了張靈甫,卻沒啃下他,後在金門島戰役中令他和葉飛吃了大虧。

國民黨退守臺灣後的1949年10月24日,我解放軍在慄裕、葉飛指揮下渡海發動金門戰役,這也是國共第二次內戰的最後一場戰役。胡璉經過布屬後,先躲避第一攻擊波,誘敵深入後,將解放軍第二登陸部隊從海上截斷(海軍及美軍艦隊),解放軍強攻未果,損失慘重,不得己第二攻擊波終止。胡璉見戰事得力,集所守金門部隊發動圍殲戰。至使我解放軍第一批攻入金門島的3個多團近一萬人(包括船工、民夫等3、4百人)大部分壯烈犧牲,一小部分轉入游擊戰,幾年後被剿。

可能這樣說他會有負面影響,但可不是“誇他”,畢竟是敗軍之將,這只是針對國民黨將領一些個人的軍事能力而言,不代表立場。

謝謝!!!!見諒!


驍勇34


關於軍事水平的評價,就像藝術的評價一樣,往往沒有什麼標準,你說你畫的好,他說他畫的好,真正把畫拿出來,還真不好對比,往往是根據名氣和畫賣的高低與稀缺程度來衡量。軍事水平也一樣,往往也是根據名氣和戰績來說話。

在淮海戰役時,曾經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不用黃維而是讓胡璉帶領十二兵團,那勝負就不可知了,這個我們留保存態度,然而也從側面反映了,胡璉的確有一定軍事水平。

黃埔嫡系,陳誠土木

胡璉雖然不是黃埔一期,但是其能力和水平完全不屬於黃埔一期,在我國,總喜歡拿資歷說事,這個習慣很不好,黃埔四期也出了很多名人,除了我軍方面的林 彪,還有國民黨方面的謝晉元、張靈甫、李彌等人物,在後來的表現中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尤其是張靈甫,在國軍中可以說是如雷貫耳,胡璉的發展還是挺順的,由於其能征善戰,戰功卓著,得到土木系的陳誠的青睞,胡璉也成為陳誠土木系中重要的一員將領,隨著陳誠的升遷,胡璉也一路升遷,在陳誠的起家部隊,從北伐到抗戰前,一直做到團長。

當然,胡璉的團長並不是一般的團長,胡璉所在的部隊第十一師,也就是後來的十八軍,一直都是國軍的核心王牌部隊,後來號稱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陳誠是老蔣的嫡系,胡璉也是陳誠的嫡系。

羅店成名,抗戰名將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中日雙方在淞滬會戰中投入了上百萬兵力,由於羅店的特殊位置,在羅店附近的戰鬥,打得更是異常激烈,胡璉所在的11師被調到羅店進行增援,11師趕到的時候,羅店陣地已經丟失,在面對敵人有利的攻擊形勢,奪回羅店可謂異常艱難,胡璉組織了敢死隊,在傍晚帶著部隊就衝上去了。經過血戰,胡璉的部隊雖然損失慘重,但還是奪回了羅店,可謂一戰成名。

在後來的日軍反撲過程中,胡璉也是堅守陣地,通過各種各方的方式,防止日軍奪回陣地,雖然最後因為雙方軍事力量的差距,最終撤出羅店,但是胡璉的確是在這場戰役中,打出了自己的名聲。

淞滬會戰後,胡璉升任旅長,在蘇南開戰游擊戰,也重創日寇,1939年胡璉參加了湘北會戰,1940年參加棗宜會戰。1942年升11師師長,在次年的石牌要塞作戰中取勝,保證了鄂西大捷,因此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胡璉可以說在抗日戰場上表現,應該還是可以的,主要還是資歷太低,並沒有成為太高的軍官,直到1944年抗戰接近尾聲的時候,胡璉才升任為第十八軍軍長。

只能說,黃埔四期資歷有點淺啊!

胡璉的軍事水平

18軍在1946年改編為整編11師,幾乎和整編74師水平差不多,在解放戰爭初期,由於裝備精神,指揮得當,整編第11師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尤其是在南麻戰役中,胡璉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抵擋住了粟裕的進攻。

在淮海戰役之前,本來應該是胡璉擔任新組建的第十二兵團司令,結果因為胡璉是黃埔四期的畢業生,怕鎮不住,因此讓黃埔一期的本不願再帶兵的黃維來擔任兵團司令,胡璉為副,這讓胡璉大為不滿,於是請假離開部隊,結果胡璉剛走一個月,黃維就帶著十二兵團興高采烈的走進了包圍圈。

有人說如果此戰是胡璉指揮的話,勝負未可知,也表現出國民黨方面用人不當。

關於胡璉的軍事水平評價,有人說是:有張靈甫的“悍”,但無張靈甫的“驕”;其“忠”不比黃百韜少,其“謀”卻比黃百韜多。

還有人說:"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保存實力,待機取勝。"

胡璉悍、忠、謀都是表現在戰術層面的,根本沒有機會表現在戰略層面,想來這也是對人物評價的一個漏洞吧!沒真正打過戰略層面的戰役,又如何去評價。

所以,史論縱橫認為,胡璉應該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然而沒有機會展示罷了。


史論縱橫


胡璉是陝西華州人,和張靈甫、關麟徵、張耀明、杜聿明、劉玉章等是老鄉。不愧是八百里秦川,歷來是將星雲集。這是確實藏龍臥虎。

天子門生,核心嫡系

胡璉屬於黃埔四期,這一期出了很多名將,謝晉元、張靈甫、李彌、劉玉章、林 彪 、楊傑 文強、唐生明、邱維達、潘裕昆、李運昌等。都是天子門生

從1928年開始就一直在11師任職,這是陳誠起家的老部隊,也是國軍核心精銳。靠著戰功,先後任連長、營副、營長、特務營營長、特務團團長、第六十六團團長。到抗戰前和張靈甫一樣都是國軍主力部隊的團長。

11師是十八軍的核心,十八軍是國軍的核心主力。可以說胡璉一直在核心團隊。

石牌會戰,保障陪都

抗戰期間,淞滬會戰中,血戰羅店;之後在蘇南遊擊;再後來在隨棗地區作戰多年。

先後擔任旅長、副師長、師長。到1942年擔任11師師長。

1943年,在石牌要塞作戰中取勝,保證了鄂西大捷,獲青天白日勳章,並於7月13日任十八軍副軍長。

(石牌:成名之戰)

石牌會戰是屏衛陪都的重要作戰,阻擋了日寇西進。胡璉也因此戰進入國軍高級將領預備人選。

後擔任侍從室高參,1944年任18軍軍長,參加雪峰山會戰,後在長沙受降。

土木不及一粟

解放戰爭開始後,作為五大主力之一的11師(18軍整編為11師),自然充當了頭號作戰主力。在南麻、大別山打了不少仗。

(南麻:國府24經典戰例之一)

在徐州會戰中,任12兵團副司令,在黃維被包圍在雙堆集後,空降前線指揮作戰。

毛澤東曾評價說,“18軍胡璉,狡如狐,猛如虎,宜趨避之,伺機取勝。”而在《毛澤東軍事文集》中,居然有7篇電文都是專門針對18軍及胡璉的。古寧頭再戰

戰敗後,胡璉感慨“土木不及一粟”,土木系再強,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雙堆集作戰)

古寧頭作戰

徐州會戰後,胡璉在南方重新組建18軍,先後轉戰江西、廣東。

在1949年9月,在古寧頭作戰中,擊敗解放軍,守住金門。

(古寧頭戰役)

總結:

胡璉是一位起點高,作戰能力強的將軍。硬仗(陣地戰)、運動戰、游擊戰、防禦戰都有豐富的經驗,是一位難得的將才。可惜沒有站在人民的一面。

參考文獻

程朝雲.戰時財政背景下的金門土地改革(1952—1957)[J].軍事歷史研究,2017,31(02):104-115.

張寧.胡璉將軍在臺灣的生活——專訪胡璉將軍之孫胡敏越先生[J].文史天地,2013(09):18-22.

張暉.金門登陸作戰中國共雙方的指揮系統[J].黨史博覽,2013(08):51-56.

劉常明. 國民黨黃埔系將領的思想特徵[D].華中師範大學,2012.

淮駒.黃維兵團雙堆集被殲經過[J].文史春秋,2010(06):49-59.

劉立軍.國民黨悍將胡璉[J].文史精華,2008(10):37-41.

孟昭庚.胡璉:“王牌師長”五次死裡逃生[J].文史春秋,2005(01):16-17+23.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戰爭的藝術和足球相似,盡在攻守。

攻守互為條件,才是一支軍隊的長存之道。守是攻的條件,攻是守的保證。

七十四軍在孟良崮被消滅,就在於它是一支攻強守弱的軍隊,面對近十倍於自己的敵人進攻時,防守上出了問題。

胡璉作為陝西人,和張靈甫同是老鄉和黃埔同學,兩個人的風格不不一樣。 胡璉身上有太多曾國藩治國的特點,就是立足於防守去打進攻。


因此同樣是在山東,同樣面對粟裕同樣套路的進攻, 胡璉避免了與張靈甫的命運,就與其軍事風格有關。

胡璉有張靈甫的“悍”而無其“驕”,有黃百韜的“忠”而勝其“謀”。他作風硬朗又心思縝密,打仗從不冒險,攻戰必先求穩,戰場嗅覺更是敏銳,這就是他“狐狸”稱號的由來,最標準的評價說他“狡如狐,猛如虎”。



我們先來看抗戰期間他的表現。

第一戰,1943年5月,日軍糾集了十萬軍隊大舉沿長江而上,準備一氣拿下陪都重慶,打垮國民黨政府,從根本上打敗中國。

要想進入重慶,就要先過一關湖北石牌,胡璉領導土木系十八軍的第十一師負責正面防守。

日軍作戰的強悍程度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胡璉在上戰場前已寫了書信回家:

“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戰,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亦足慰。”

在戰前動員會上,

胡璉以手指天,莊嚴宣告,寧可向前一步死,決不退後半步生。值些生死存亡之時,中華男兒唯有拼命向前,憤慨赴死,才有希望擊敗日軍。

鑑於日軍的武器火力比較強大,第一天胡璉利用地利,誘敵深入,打了日軍先鋒部隊一個伏擊戰。

第二天,是關鍵的一天。

胡璉命令所有的部隊不許開槍,等敵人走近時,才全軍壓上,和敵人展開了肉搏戰,拼起了刺刀。十一師是中央軍的王牌軍,是陳誠的家底,基本功是比較紮實的,第二天的戰鬥異常慘烈,但日軍沒有沾到半點便宜。

第三天,日軍甚至動用了生化武器,但胡璉坐鎮在軍中親自督戰,十一師用頑強的鬥志逼退了日軍。

三天戰鬥下來,日軍戰死一千多人,傷亡3000多人,倉皇而逃。

第二戰,1945年5月,日軍動用20萬人向湘西進軍,企圖從這個方向殺入四川。胡璉領導十八軍奉命對敵人進行包抄。

胡璉插入敵後,截斷了敵人的退路和後勤補給線,將進入自己包圍圈的敵人倒數消滅。整個戰役持續3個月,共消滅日軍3萬多人。



進入國共內戰時期後,胡璉的整體表現依然搶眼。

第一戰,1947年6月,胡璉敏銳的感覺到粟裕要用對付張靈甫的辦法,在他身上重演一次,他發誓說不,他要為張靈甫報仇,畢竟張靈甫是黃埔四期的好同學好老鄉,兩家的交情非常深厚。

胡璉利用了20多天的時間,結合南麻的地形,構建了嚴密的無死角的防守體系,包括大量的子母堡,每一地堡群外圍都設置了鐵絲網、鹿砦等障礙物。他還提前準備了大量的糧食和彈藥,對軍隊做了很好的戰前動員。

華東野戰軍運用了四個縱隊外加三個主力團,向

胡璉的整十一師發起了猛烈進攻。但在嚴密的防守面前毫無辦法,胡璉堅守了近十天後,援軍快速趕到,粟裕的軍隊被迫退去。
此戰華東野戰軍傷亡3萬多人。

第二戰,也是最後一戰。1949年10月,蔣介石認為胡璉
是自己的福將,就將金門的防務交給他,讓他再次面對粟裕部隊的進攻。

福建軍區領導命令他最精銳的幾個團,趁漲潮的機會,坐上船向金門進發,先是碰上胡璉的炮火猛攻,傷亡慘重。

剛攻上金門,就被誘敵深入,被胡璉第十二兵團與李良榮第二十二兵團包圍在古寧頭村,消滅四千多人,活捉5000多人。這一戰,胡璉再次為張靈甫報了仇。


新知傳習閣


胡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重要軍事將領,軍事家,黃埔四期畢業生。他在國民黨內部和胡宗南並稱為“二胡”,其中胡宗南被稱為“西北王”,而胡璉被叫做“金門王”,蔣軍裡面流傳著一句話“十個西北王比不上一個金門王”,那麼胡璉的軍事水平到底怎麼樣,這句話是不是隻是吹噓的呢?


其實胡璉的軍事水平的確很高,毛主席就曾經對胡璉有過這樣的評價“狡如狐,猛如虎”的一個人,在國民黨將領中能夠得到毛主席這麼高的評價的人沒有幾個,胡璉的能力可見一番。

抗日戰爭時期,胡璉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石牌保衛戰,湘西會戰等一系列戰役,均取得了一定戰果。尤其是石牌保衛戰,胡璉率部殲滅了一千多日軍,保證了鄂西會戰的順利進行,胡璉也因此獲得一枚青天白日勳章,並升任第十八軍副軍長。



解放戰爭時期,胡璉又率部參加了對中原解放軍的作戰,當時胡璉的部隊在國民黨軍裡面有一個“救火隊”的稱呼,哪裡需要就去哪裡。1947年的南麻戰役,粟裕將軍率領華野四個縱隊再加上魯中三個團的優勢兵力圍殲胡璉部,結果還是讓胡璉逃脫。1949年的金門保衛戰,胡璉親自指揮阻止瞭解放軍部隊的推進,並給我解放軍帶來重大傷亡。


所以我個人認為胡璉的能力在國民黨將領中應該算是拔尖的了,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哦。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一樹梅花一放翁


國民黨將領胡璉,是國軍著名戰將,軍事能力居同級將領之首,幾乎無敗績。主要是他在攻防得當果斷冷靜,機智多謀。1943年5月,日軍集結10萬大軍,想攻佔石牌,胡璉指揮部隊以攻守兼備,和其他部隊作戰,使日軍沒有攻陷宜昌,日軍還損失了7000餘人後撒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