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對少兒動畫裡的正面角色很討厭?

LOK~㊣


討厭正面角色?說明你有做無敵反派的資質啊,哈哈…

不喜歡正面角色,估計是因為這些角色有點過於豐滿、完美了吧。好的有點太假了,雖然小孩子看的津津有味,不過大人估計不太喜歡。因為太完美的東西不存在,而且有點過分虛假了。

這就好比3年級奧數問題難住了博士後,實在、實在是看事物的方法、角度都差異太大了。太幼稚的東西,難以被接受。

況且這種系列的動畫片,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地。

某國不就禁播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麼?理由就是狼總是吃不到羊,完全又悖大自然的正確食物鏈和價值觀。也不能太欺負狼了不是?人家好歹也要吃點肉才能正常的生活啊…畢竟灰太狼還有孩子要養呢。

也剛剛好從側面說明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這種兒童動畫的形式。甚至有可能被國家給禁播,所以你的情況,肯定不是個例。肯定有一大批人存在這樣想法。

不過正派被討厭肯定是少數人,鮮有人會去喜歡反派,總是去做反派、扮演反派角色,這樣搞地有點不太自在。

當然了,這些反派也是值得同情地。

總是輸的反派,是讓人無論如何都恨不起來地,感覺他們就是在給主角們陪跑的角色…永遠都是LOWER,一次勝利的機會都沒有。

突然就想起來了《寵物小精靈》系列的武藏小次郎。

兩個想要做壞人,卻無論如何都壞不起來的反派…

好了,感謝大家的閱讀,記得文末點贊關注。


漫控村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題主一定不是兒童,但小編也有過相同感覺。不否認,小編也看過喜羊羊、熊出沒這些後出動漫,也從小到大看過《貓和老鼠》,的確 ,這些動漫或動畫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反派只有輸,正派永遠贏。你爭我奪,狼永遠吃不到羊還被老婆打,光頭強的槍永遠傷不到熊反被捉弄嘲諷,貓抓不到老鼠反被犬狗合揍,反被欺負。



當然,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無論是灰太狼和喜羊羊,或光頭強與熊,還是貓和老鼠,從生物學角度,他們彼此之間都是天敵,按理說應該狼吃羊,人打獵,貓抓老鼠等等是理所當然,然而卻與現實相違。


小編覺得,說深一點,其實這是一個價值觀與現實相矛盾的問題,脫離現實,虛構一個理想的世界,因為這是中國,這是給小朋友或者所有人看的。題主都說了,這些很多都是少兒動畫 ,那麼,類似的動畫目的是為了傳輸正確的價值觀,為了給孩子幼小的心靈一個溫暖的烙印,就比如在國內的鬼片一樣,你會發現現在的影片裡絕大多數都是“人嚇人”,根本沒有鬼,而且有些電視劇片頭會說“本故事純屬虛構”之類的,為的就是不傳播迷信,堅信科學,要堅持唯物主義,否定唯心主義。同樣的,小時候的我們單純、天真,沒有壓力和煩惱,覺得一切理所當然,狼吃不到羊是狼太弱,貓抓不到老鼠是貓的錯,貓太笨了,而且還被自己弱小的種類欺負,這讓我們哈哈大笑,從小灌輸給我們的腦海裡的這些,其實無形中已經給我們灌輸了一種“邪不壓正,即使對手強大自己弱小,只要自己努力學習,想辦法一樣能克敵制勝”的思想,還有就是一種“博愛,和諧相處”,即使狼不能傷羊,光頭強不能傷熊,貓不能傷老鼠,但狼、光頭強、貓也沒有受傷或死去啊,他們之間的矛盾就像家常一樣,鬧鬧小矛盾,一會又平靜了,有時他們遇到共同的敵人時,反而還會並肩作戰,共同進退。所以小時候的我們就是這樣,覺得好笑,覺得他們好笨,只是給我們娛樂而已。然而當我們長大以後,我們的價值觀改變了,接觸的世界更大了,認識的更多了,發現一切事物有規律,有食物鏈,弱肉強食,更多的的是我們有壓力和煩惱了,我們長大了,思想更豐富,各有各的志向,比如你的夢想是一定要考個99分拿回家給父母高興一下,但事實卻很難,你很難再做到你想做的事,這是一種無力感,心很累,所以當你再去看《熊出沒》、《貓和老鼠》、《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些動漫時,你會很反感,雖然還可以笑一笑,但是你會更同情這些反派而不是去嘲笑他們,似乎你從他們身上,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似乎你就是這些反派角色,無論是光頭強沒有完成老闆給的任務卻被扣工資,還是貓沒有完成主人給的任務去抓到老鼠而被主人趕出家門,這些都與現實類似,價值觀變了,你要生活,你要完成任務,但是就是力不從心,現實有點殘酷,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長大後要做的事還有很多,這些少兒動畫不再搞笑,反而蘊涵很多人生道理,所以我們會去同情灰太狼,厭惡喜羊羊,本該狼吃羊卻羊戲弄狼,久而久之,便有了題主這些問題。

所以,少兒動畫畢竟是少兒動畫,說它幼稚也好,說它搞笑也好,要記住,現實與動畫不一樣,現實中的你可以改變動畫中的情況,你可以去改變自己,昇華自己,打破這種虛構的“理所當然”,你會實現你的目標。這是小編的看法。


北斗君


不少動畫觀眾都會有一種心理體驗,那就是小時候看過的少兒動畫到了年齡長大了一些之後再去看,會發現小時候還是挺喜歡的正面角色,突然就覺得有點討厭起來。不僅如此,當成長到一定的年齡階段,心智開始變成熟,人生閱歷不再那麼蒼白的時候,也會發現如今在電視臺上播放的國產動畫裡的正面角色出現了模板化的傾向,這種傾向會導致相當一部分觀眾不喜歡這些少兒動畫裡的正面角色,甚至對正面角色討厭起來。

拾部君覺得會出現這種心理首先是因為這些少兒動畫裡的正面角色主角光環過於強大,就算是再困難的情況,即使正面角色能力還不足以解決這些難題,故事的劇情設計上往往又會添加各種機緣巧合的情況讓正面角色們比較簡單就把所謂的難題解決了。如果說這些機緣巧合設計得還算合理的話,相信動畫觀眾們也不會有太多的質疑,問題就是少兒動畫中有不少機緣巧合的設計邏輯不合理,過於都合主義了,這樣就會顯得正面角色主角光環太大了。

當然,這樣的做法可以理解為動畫製作方想讓少兒觀眾們容易理解動畫的劇情,以及要宣揚各種正能量的內容,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拾部君覺得為了方便強行設計邏輯不合理的劇情來讓正面角色輕鬆解決各種難題的做法從長遠考慮,也不利於少兒觀眾對現實生活的理解以及沒有起到正確的教育意義啊。少兒動畫雖然充滿了各種幻想以及簡單的內容,但是在故事創作上也不能過於脫離現實吧。

接著就是有些少兒動畫的正面角色在設定上不夠豐滿,性格特徵甚至單調乏味,反而在對所謂的反派角色進行性格塑造上,效果要比正面角色好。在這裡就以《喜羊羊與灰太狼》裡的灰太狼以及《熊出沒》裡的光頭強作為例子說明一下這種現象,灰太狼與光頭強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壞角色,這一點年齡稍微大一些的動畫觀眾都能很明顯體會出來。

灰太狼愛護它的家人,為了家人赴湯蹈火在所不惜,這樣的好老公以及好父親其實是很討觀眾喜歡的。而光頭強也有他性格閃光的地方,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多了去了,光頭強就是一名對老闆要求唯命是從的打工仔罷了。

在對國產少兒動畫的正面角色進行塑造的過程中,確實有不少難處,因為需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了,動畫製作方要想在電視臺上順利把動畫播出來,就不能夠踩有關部門的雷區。把正面角色設計成樂觀向上,知識充沛,勇敢聰明的特性是最保險的做法,所以那些國產少兒動畫的正面角色,也是相當不好做的啊。既然正面角色的性格設計不能夠隨便突破有關部門的底線,那就只能夠在所謂的反派角色身上做文章咯。

希望你喜歡,如果覺得有用,請“點贊”表示您的支持,謝謝哦!

關注【拾部次元】,每天都是嚴謹有態度的精彩推文。


拾部動漫


首先大多數人小時候看無論是動畫還是電視劇,都會看幾個角色就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當然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當時看事物的時候總是極端化,不是好人就是壞人,也有可能是小時候看到的低齡向動畫塑造的角色都非常臉譜化,xxx的一定是好人,xxx的一定是壞人等等。

然而當我們接觸到寓意上並不是那麼淺薄的作品的時候,就會發現對一個角色的定義不止於“好與壞”,有些角色以正面形象出現,但是也可能是反派安插的“臥底”;有些角色一臉壞人樣,但是所作所為卻皆為正人君子,就算當“反派”也是一個優秀的反派。

最明顯的也是可能為觀眾比較熟悉的反派,我舉一個不是動畫的例子——《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雖然最終結局裡將其定義為貪汙受賄的罪犯,但是在他走向犯罪這條不歸路之前,他也曾經是一名滿懷理想的戰鬥英雄,只是他的命運多舛才導致了他最後的悲情結局。這也是很多觀眾痛惜祁同偉的一個原因之一。

而反觀作為“正面形象的”反貪局局長侯亮平,雖然表現了很多剛正不阿的精神,但是在劇中表演的時候,尤其是最後與祁同偉對戲的時候,演技表現出了蒼白的一面。正義的說辭固然高尚,但是現實的打擊與逼迫才能讓人從內心吐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確實是一個點,正義的夥伴想要實現正義只有,或者必須是因為自己有實現正義的義務,但是邪惡的化身確實為自身的“利益”著想的實幹者。他的所作所為都帶有目的性。因此觀眾才會更喜歡性格豐富的反派,而不是一邊誦經一邊打著嘴炮勸人“回頭是岸”的聖母。


劉懿哲2ph


角色是否受歡迎,不能從作品的受眾方面分析,受眾不是角色塑造失敗的理由。少兒動畫也有魅力十足的主角,只不過形象單薄、塑造欠妥的角色比例要更高一些。

其實不管在什麼作品中,純粹的正義角色是很難讓觀眾買賬。想把角色刻畫的深入人心,必須適當的在其性格中加入一些相互對立的元素,使角色的形象更為立體。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作品傾向讓主角出場的時候展現出一些缺點,並引導觀眾逐漸發現他的閃光點,並隨著角色的成長漸漸喜歡上他們。

例如《EVA:序》中的明日香,登場時給人留下了高傲蠻橫的形象,之後在於真嗣的相處中也展現了細膩可愛的一面,但當她發現真嗣喜歡的是綾波麗的時候,又主動放棄。還選擇替綾波麗冒險,進行三號機的啟動實驗。這段刁蠻少女的蛻變讓無數觀眾迷上了她,這是個成功塑造人物的典型案例。

前有《多啦a夢》的大雄,後有《火影忍者》的鳴人,這種不完美的角色讓人感到真實,也更容易引發觀眾的共鳴。

而某些少兒動漫中出現的那些集正義、智慧、博愛、無私於一體的教科書般的主角,形象既不豐滿、又不真實,是不可能有感染力的。

但這些角色偏偏又喜歡傳遞與事實不符的價值觀,讓成功顯得過於簡單。不管多麼牽強的劇情,不管主角做出了多麼愚蠢的決定,正義總是能夠戰勝邪惡。滿口大道理,靠著編劇刻意為之的情節佔盡便宜的正義角色,是最容易讓人反感的。而這樣的角色,在少兒動漫中卻無處不在。

我非常崇拜的一個作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認為教育小孩「世界上沒有黑暗」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這位作者的名字叫:虛淵玄。


動漫簡評


這是一種逆反心理在角色上的投射,也是人性的真實反映,由於每個人接觸的事物都有正反、黑白、美醜、善惡等兩方面,而每個人的反面行為又受到很大的限制,說的直白一點,因為你經常看到別人幹壞事,你又不能輕易去幹壞事,所以內心會期待那種挑戰正面勢力的反面力量。


橙子君愛吐槽


《火影忍者》因為壞人都是被正義的人給逼迫的,為什麼宇智波一組背叛,因為那個時代的木葉很壞,只是到了三代或者是四代火影那裡才有所改善,春野櫻經常打漩渦鳴人,小時候經常瞧不起鳴人,等大了以後,需要鳴人的力量了以後就各種求鳴人……

《犬夜叉》巫女桔梗很正義吧?!但是她想殺了妖怪犬夜叉,犬夜叉很單純的,雖然最後沒殺了犬夜叉,桔梗死了,但是桔梗復活的時候還想殺了戈薇,戈薇也不是壞蛋。

《蠟筆小新》裡面沒有壞人,都是好人,野原新之助就是個熊孩子,他的父母就是個熊家長,也沒能教育好小葵。

暫時就想到了這些動漫……


denkea


04

其實也不奇怪,主要是塑造角色的問題吧。

個人並不是很討厭貓和老鼠裡面的傑瑞,還有蠟筆小新,這裡就先不討論了,著重討論一下喜羊羊熊出沒吧。

首先作為少兒動畫,質量上來說這兩個作品只能算是非常一般的作品,所以在角色塑造上面肯定會差一點。

喜羊羊和熊出沒的主角在作品中都扮演正義的一方(這一點是肯定的……)如果要讓觀眾能夠喜歡上一個角色,首先這個角色的價值觀就要符合大眾,並且身上的某一個特性或者心裡的情感可以引起觀眾的共鳴。但是很明顯,這兩部作品裡面的角色都不具備這兩點。一個是正面角色的性格都不是很突出,就算有明顯的特點,但是也非常格式化,並不立體,另外一點就是感情上沒有引起觀眾的共鳴,像是喜羊羊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倒灰太狼,可是相對來說那隻狼好像並沒有做錯什麼……完全就是為了正常的食物需求,但是每次都被戲弄OTZ。而相對來說反派可能身上會更有比較討喜的特質吧。

其實製作者這麼做也可以理解,一個是現在孩子都比較熊,所以就會喜歡看動畫裡面的角色熊,另外就是為了有趣,但是對於這個有趣是否合理之類的就不怎麼考慮。


無名修仙組織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說說為什麼。

1.熊出沒。

熊出沒小孩子都看過,確實不錯。但在熊出沒老版本里,這兩頭熊整天在光頭強家搗亂。比如:偷東西,搞破壞等。結果這兩頭熊非但沒受到懲罰,還欺負了光頭強。大家可以去熊出沒老版本里看一看。


蛋蛋想吃肉


因為少兒片裡的反派一半都不會換人,所以反派看起來十分堅持,機智,勇敢(和主角對著幹不是勇敢是什麼)之後反觀主角,整天吃喝玩樂,毫無作為,只會虐反派,除了賣萌基本什麼的都不會。這樣你還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