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眠牀」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請不要將它遺忘

家不在於有多大,若有一隅雅緻的角落,便可成為風景。勞作之餘,人們的許多時光都願在床上度過。滿身雕飾的閩南眠床,便是那最溫柔的地方。如今,購買現成的傢俱已成慣例。這道傳統傢俱裝飾工藝,正淡出人們的視線。最近在南安詩山,有人家請來漆藝師傅,鄭重地為眠床繪圖上漆,引得我們前往一探究竟。

和現代床開放式的設計不同,古眠床三面都圍起來,俗稱“遮風堵”,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風直接吹到頭上,不必擔心受涼等問題,一方面小孩也沒有掉下床的危險。床上還架起一個頂棚,便於掛蚊帳,形成獨立的私密空間。這樣的設計實在很貼心。

閩南“眠床”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請不要將它遺忘

閩南“眠床”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請不要將它遺忘

永春的油漆師傅為眠床上漆

紋飾:寄託吉祥寓意

在南安詩山的家中,自由畫家吳尚源正在為曾祖父留下的“十間張”大厝重新整修神龕。他想到了祖父留下的一張“廿三堵”眠床。工藝尚屬精美,遺憾的是顏色過於樸素。他多方打聽,請來永春仙夾鎮龍美村的油漆師傅。

打造一張好的眠床,需要木工、漆工分工合作。永春仙夾的師傅擅長的是上漆工藝,根據遮風堵的分佈位置,繪製四時花卉、果蔬、鳥雀,甚至山水人物。這門手藝在永春當地,已傳承二十多代了。

郭文章和郭良水從事漆藝分別有30多年和50多年。他們在“十間張”大厝忙裡忙外七八天,將“廿三堵”老眠床打理得越發精緻。考慮到主人的喜好,“廿三堵”裡,每堵都畫上了葫蘆、絹書、棋盤、芭蕉扇等“八寶”;動物選擇金魚、鯉魚等;四季花卉選擇水仙、茶花、荷花、杏花、牡丹、梅花、石榴……郭良水從十幾歲開始學畫,做這些信手拈來。

吳尚源說,漆畫與國畫不同。日常的國畫可以寫意,可以飛白,造型可以誇張。而傳統傢俱上的漆畫遵循寫實的手法,寄託傳統吉祥。

顏色:地域喜好有差異

傳統眠床上漆的顏色,不同的地方喜好不同。南安詩山一帶是黑底加金色圖案,安溪、廈門是黑底加紅色圖案,晉江、惠安等沿海地區,則喜歡紅底。

為邊框拉金銀線,也是永春師傅擅長的。嫻熟的匠人可以將邊框拉得筆直。打底、補平、打磨,徒手繪製花紋後,上底漆,再上面漆。單是上漆,就要折騰不下五遍。鍍銀描金,為的是心中那份對奢華生活的嚮往。手藝好的師傅做出的作品,乍一看好似名貴的螺鈿鑲嵌在眠床之上。

而最後一道工序,也是最神奇的一道,老師傅說,最後為蓋面上漆,剛上時圖案會變黑,半年之後,就慢慢亮麗起來,也被稱為“開漆”。

吳尚源說,他期待工匠們的傳統畫法寄予藝術的靈感。越是傳統的藝術表達方式,也許越通往現代。那些帶有吉祥寓意的紋飾,完全可以成為泉州現代文創產品的運用元素。

陰乾:急不得的工序

天然的生漆“咬”人,但嫻熟的老工匠不怕。有經驗的師傅甚至可以通過觀察天上的雲,來判斷哪個時段適合上漆。

天然漆被稱為“老漆”,適合在下雨天上漆,有風、太陽太大都不合適,反倒潮溼的天氣利於陰乾。靠說不清道不明的水汽溫度變化,慢慢使得木與漆交融。

上漆後自然陰乾時間不夠長,油漆還要“咬人”。怕天然漆的人,時間要更久。上過天然老漆的木材,冬暖夏涼。

因為工序繁複,早年為結婚定製眠床,起碼都得提前一年以上開始籌劃。福建沒有產匠人能使用的天然油漆。樹上割下來的漆樹,在湖南和貴州等地,早期得由人工不遠千里挑來,材料運輸困難。只要不會幹掉,老漆可以存放十來年都不變質。現在交通便捷,漆反而更容易得了,因此更加難得的是師傅的手藝。

閩南“眠床”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請不要將它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