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你會這些方法和技巧,你的筆法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元代書法家趙孟頻在《蘭亭十三跋》中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筆意主要指線條點畫的感情與意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筆情墨趣”。筆勢重在氣勢展容,筆意創量在風度韻致。下邊是筆法的五種類型:



(一)基本筆法:按、轉、提、頓、回
毛筆書寫中,運筆的整個過程可以分為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階段。要完成一個筆畫或線條,至少要電到上述五個基本筆法中的三個。
按——即毛筆在行進過程中,自左上向右下由輕及重地用力,使筆毫鋪開著紙,筆畫變粗。屬起筆階段。
轉——筆毫鋪開著紙後,須調鋒向筆畫延伸方向行進,這時就需提筆轉鋒,使筆尖與筆畫行進方向相反。
提一一毛筆歷經按轉後,輕輕上提,使筆畫變細。提筆通常與按筆相輔相成,才按便提,才提便按。
頓——屬筆畫的收筆階段,即筆畫即將完成時,筆勢順著提筆向右下重按。
回——毛筆重頓後,要順勢輕提往回收筆,使重頓後形成的缺角得以補充完整。回筆根據不同書體的不同筆畫形態而有所區別。如寫篆書時,回鋒只需與筆畫行進的方向相反,原地折回即可。

筆法你會這些方法和技巧,你的筆法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中鋒和側鋒
中鋒是毛筆書寫時的主要運行方式。蔡邕說的“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中的“筆心”指筆鋒、筆尖,“常在點畫中行”指在筆畫的中間運行。由於毛筆是圓錐狀的,因此中段的筆毫要比兩端的粗一些,墨汁含得多一些,所以寫出來的筆畫呈圓潤渾厚的立體感覺,顯得很飽滿。用中鋒運筆寫出來的筆畫由於書寫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筆畫邊線光潔平整,如刀切的一樣,古稱“古釵腳”;另一類筆畫邊緣毛澀不平,如萬年相藤,古稱“屋漏痕”或“金石氣”。與中鋒運筆相對的是偏鋒運筆。其實質是筆鋒的指向同筆畫運筆方向呈直角,即筆鋒在運行過程中,處在筆畫的邊沿線上。用這種運筆方法書寫的筆畫常顯得殘破扁薄,所以被書家稱為“病筆”。
筆法你會這些方法和技巧,你的筆法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側鋒運筆書寫的筆畫線條的質感介於中鋒運筆與偏鋒運筆之間。筆毫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小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中鋒效果;筆毫的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大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偏鋒效果。側鋒運筆大量運用於行、草書中。
對於中鋒和側鋒這兩種運筆方法,歷代書家大都主張以中鋒運筆為主,以側鋒運筆為輔。因為多用中鋒,可以正筋骨、豐血肉間用側鋒,可以增強筆意,外拓神采,加快書寫速度。
筆法你會這些方法和技巧,你的筆法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方筆和圓筆
方筆指筆畫起筆的地方呈方形或蔓形:圓筆指筆畫起筆的地方呈圓形。方筆有鋒芒、有稜角,容易見骨力,顯得剛健果斷;圓筆沒有鋒芒,不露主角,骨力內涵,顯得含蓄柔韌。造成兩種不同形態效果的原因,主要是運用藏鋒、露鋒以及轉鋒、折鋒的筆法所致。方筆多為露鋒、折鋒筆法,圓筆則是藏鋒、轉鋒的筆法效果,故古有“折以成方”、“轉而成圓”的說法。方筆與圓筆,具有不同的藝術效果。清代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圓筆者瀟散超逸,方筆者凝整沉著。”他還說:“書法之妙,全在運筆,該奉其要,盡於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
筆法你會這些方法和技巧,你的筆法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藏鋒和露鋒
藏鋒是指起筆和收筆的筆鋒不顯露出來,書寫時將筆鋒隱藏在筆畫裡面。藏鋒起筆,一般用逆鋒的方法,也就是向運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筆,所謂“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內。藏鋒收筆,一般用回鋒的方法使筆鋒藏於筆畫內。這種藏鋒起筆和收筆的方法,不露鋒芒,比較含蓄,給人以綿和道潤、沉著涵蘊的感覺。
露鋒是指起筆和收筆的筆鋒顯露在筆畫之外,直下起筆或直接出鋒。這種起筆、收筆的方法鋒芒畢露,給人以精神外耀、爽利挺拔的感覺。
筆法你會這些方法和技巧,你的筆法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疚筆和澀筆
疾筆是指運行速度較快,澀筆是指運行速度較慢。般來說,疾筆所書寫的筆畫較光潔秀勁,澀筆所書寫的筆畫易毛澀凝滯。書寫時快慢要得當,過快,筆畫浮滑、乏力;過慢,筆致和形體易於呆滯。

筆法你會這些方法和技巧,你的筆法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除了上述用筆的要素外,我們還需要特別注意筆力、筆勢和筆意等要素。要明白筆力是指線條的力量感,線條需堅勁而韌性。筆勢指線條的態勢、方向感、運動感,是書寫動作姿態留在點畫上的痕跡。我們通常強調的點畫線條呼應、顧盼、連貫即是筆勢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