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明明很寵愛戚夫人,爲何寧死不願廢除呂雉皇后之位?

vickelly


“不想廢”“不能廢”“不敢廢”“不用廢”,劉邦雖然十分寵愛戚夫人,卻不願意廢除呂雉的皇后之位,有書君覺得,應該是這四個方面的原因。

不想廢。

呂后,年幼時候家境殷實。

他的父親呂公擅長相面,當初劉邦不過是個小小的亭長,又是個潑皮無賴。

呂公宴請賓客,劉邦兩手空空不請自來,還吹大話。

怎奈劉邦愣是入了呂公的法眼,呂公說他有富貴之相,日後必能成大業。

於是,就把14歲的女兒呂雉嫁給了時年30歲的劉邦。

並且還準備了豪華嫁妝。劉邦算是揀了個大便宜。

劉邦一個遊手好閒的無賴,討了這麼一個有錢有背景的老婆,應該是覺得臉上增了不少光。

後來,劉邦成日在外遊蕩,不管家裡的事,呂雉一人挑起了照顧老人和兒女的重擔。

而且在後來的楚漢相爭時,呂雉娘仨和劉邦的父親還被項羽俘虜,提心吊膽地當了三年的人質。

這些,劉邦再渣,也不能一點也不念及舊情。因此,呂雉這個皇后,他還是不想廢的。

不能廢。

呂后還是劉邦事業上的好幫手,因此,他不能廢了他的皇后身份。

劉邦最終打敗項羽,韓信可以說是立下了漢馬功勞,後來,劉邦鳥盡弓藏,大開殺戒,他聽信讒言,先是把韓信降職。

後來韓信有了情緒,開始稱自己病了,不上朝,並鼓動北方的陳豨造反。

後來劉邦親自帶兵去平定叛亂。

呂后知道了幕後指使人是韓信,於是設計將韓信抓獲。

劉邦班師回朝後,得知事情的原委,不得不佩服呂后高明的政治手段及果敢的作風。

以後,劉邦每次出征,都是呂后給他鎮守後方,劉邦需要她的狠戾為自己穩固江山,也需要她的政治手腕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呂后如果被廢,她還能心甘情願為劉邦效勞嗎?

不敢廢。

其實,劉邦也曾一度以太子劉盈性格懦弱為由,想立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呂后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廢了太子,就相當於她將來的皇太后也當不成了,因此,她請張良、叔孫通為她周旋。

並請出了當時的名士商山四皓做太子的師傅,劉邦覺得太子既然有這麼得力的師傅,一定會德才兼備。

廢太子的想法就不再那麼強烈了。

而且,呂后當時收買了一些大臣們,極力阻止廢太子這件事,劉邦怕因為此事引起朝庭一些不安定因素,權衡利弊,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

同時,劉邦也看到了呂后的非常手段,自然不敢輕舉妄動,更別說廢了她的皇后身份了。

以後的事實也證明了呂后的陰險,劉邦死後,她先是把劉如意毒死,又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扔在廁所裡,還變態地讓她自己的兒子漢惠帝。

也就是劉盈過來看,把劉盈嚇得一病不起。

不用廢。

在劉邦看來,呂后即使專權,也是翻不了天的。因此,在他死前就安排了一些心腹大臣輔政。

在白馬之盟中,劉邦已經跟天下約定,只能劉氏稱王,其實是做好了鋪墊。

一旦呂后大量分封呂氏,必然引起天下大亂,群臣聲討,對她形成牽制,也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恢復漢室。

事實上,漢惠帝僅做了7年皇帝,就因為憂鬱病死了。呂后隨後獨攬大權8年。她去世後,呂氏家族被滅,劉氏政權恢復。

劉邦沒有廢掉呂雉的皇后身份,是有多方面的考慮的。既有客觀條件所限,也有主觀上利已的考慮。

只是可憐了戚夫人,在劉邦死後遭遇了呂后對她實施的慘無人道的酷刑。而呂后自己的兒子也僅僅活了23歲,呂后死後家族被滅,也是她沒有想到的吧。

在同一個歷史時期,不同的人演繹了不同的命運,因此,漢代的歷史才更加豐富多彩、風起雲湧。

在歲月的長河中,任何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會人過留名。孰是孰非,後人一定會有一個公正的評價。


有書共讀


劉邦不是不願意廢除呂后的皇后之位,而是沒有辦法廢除。或者說,劉邦想讓戚夫人當皇后,就意味著讓趙王如意當太子,在當時的背景下,即便是劉邦,也無法實現的。

首先,圍繞在呂后身邊的外戚勢力太過強大,咱們先不說呂后自己,就是樊噲也是一股不可小噓的力量。 當然,這並不是主要原因,雖然惠帝擁有著強大的呂氏家族作為後盾,可以讓他在太子之位中佔據優勢,但真正讓他穩坐太子之位的原因,顯然是因為惠帝取得了整個功臣集團的支持。

而站在功臣集團的利益角度來看,他們顯然都不願意看到趙王如意當太子。 一切是顯而易見的,劉邦時期的政治格局,就是強大的外戚勢力和功臣集團佔據中央政府,兩者相互鉗制相互制約;在地方上,則由強大的劉氏諸王所佔據,三股勢力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從而保證劉氏皇權的永固。

換句話說,外戚無法威脅劉氏江山,因為在中央他們被功臣集團所制約,在地方又被眾多劉氏諸王所威脅,即便他們可以權傾朝野,但也別想改朝換代,否則佔據全國三分之二領土的劉氏諸王一旦起兵勤王,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事實上,由於強大功臣集團的存在,外戚想權傾朝野幾乎都是不可能的。至於功臣集團和劉氏諸王是一樣的道理。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讓戚夫人當皇后,就意味著趙王如意當太子,但問題是,趙王如意本身年齡小,而他的母親戚夫人又沒有強大的背景,這樣就會導致圍繞在趙王如意身邊的外戚勢力太過弱小。

這種情況下,三足鼎立的局面隨時可能被打破,劉邦為了保證趙王如意不會成為傀儡,很有可能對整個功臣集團進行大清洗,就如同後來朱元璋所做的事情。

也正因為如此,整個功臣集團都不敢輕易支持趙王如意當太子,甚至連不問世事的張良都跑出來支持惠帝,在這種背景下,不要說趙王如意無法變成太子了,就算他變成太子,等劉邦死後,他也無法坐到皇位之上的。最後劉邦於只能接受讓惠帝繼承皇位的事實。


我是趙帥鍋


劉邦晚年除了疲於應付異姓諸侯王此起彼伏的反叛之外,還在考慮你一件事,那就是廢長立幼。所謂廢后,實際上和廢長立幼是一體的。

劉邦稱帝后,立嫡長子劉盈為太子,後封三子如意為趙王。劉邦後來逐漸產生了廢長立幼的想法,因為他覺得太子劉盈仁弱不像自己,還是如意更像他。戚夫人當時才20多歲,經常跟隨劉邦前往關東,“日夜涕泣,欲立其子”。而呂后比劉邦小15歲,當時大概在45歲左右,年老色衰,自然不受待見,故而經常留守京城,和劉邦見面不多,這樣一來感情就越來越淡,日益疏遠。

呂后再有不是,可畢竟是患難夫妻,現在又有自己的勢力,所以劉邦想要廢長立幼也必須徵求大家的意見。在朝堂上,大臣周昌和叔孫通公開反對劉邦廢長立幼的想法,極力爭辯,為此,呂后對二人非常感激。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謀反,劉邦以年老體衰為由欲令太子率軍前往征討。但是當時的太子才年僅15歲,還是個娃娃。劉邦這樣做可以說是為了愛子如意豁出去了,因為他還曾說過“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呂后知道這個消息後可以說是心裡拔涼拔涼的,讓一個15歲的娃娃出去帶兵打仗,對手還是能征善戰的淮南王英布,這無疑是羊入虎口。

此時,“商山四皓”為呂后出了個主意,讓她去劉邦面前哭訴:“英布是天下的猛將,善於用兵,陛下現在的將軍都是您的同輩,如果讓太子前往,那無疑是讓羊指揮狼,沒有人會聽他的。如果英布知道了以後,必然會大張旗鼓的向西進犯。陛下雖然有病,勉強坐在輜車上,躺著也可以指揮軍隊,諸將也不敢不盡力。陛下這樣雖然辛苦一點,但是為了老婆孩子還是應該自強一點。”

劉邦聽後就說:“我就知道這小子難堪大任,還是老子自己去吧!”

劉邦在平定英布的時候,為流矢所傷,回來後知道自己來日無多,更加急於更立太子。一天,劉邦置酒宴,太子從侍於側。太子身後站著四位老者,年紀都有80多歲,“鬚眉皓白,衣冠甚偉”。劉邦驚奇地問道:“你們是什麼人?”四人上前應對,原來他們正是“商山四皓”。劉邦大驚:“我曾經幾次派人去尋訪你們,但是你們都不肯前來,現在為什麼肯輔佐我的兒子?”四人說:“陛下輕慢士人,動輒辱罵,我們不想受辱,所以不敢前來。現在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沒有人不願意伸長脖子來為太子以死效力的,所以我們就來了。”劉邦便說:“那就勞煩諸公好好調教保護太子吧。”

當初,劉邦數次想要廢立太子,呂后無計可施,於是有人向她建議去請留侯張良來出出主意。呂后讓她的哥哥呂澤去求張良,張良本不願多說,但被逼的沒有辦法,只好說:“商山四皓是當今天下陛下不能召之即來的人,陛下很看重他們。如果你們能禮賢下士,多帶些金玉璧帛,請他們前來相助,則大事可成。”後來,太子果然請到了他們出山。

自從劉邦知道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盈以後,便無奈的對戚夫人說:“我想要更立太子,但是太子現在有商山四皓輔佐,羽翼漸豐,我很難再動搖他的地位了,呂皇后以後就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聽後大哭。

司馬遷在評論這件事的時候說:“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史記·留侯世家》)可以說,正是商山四皓的出山改變了劉邦的想法,而這個主意正是張良出的。

沒過多久,劉邦駕崩。後來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最終遭到呂后的瘋狂報復,先後慘死。

呂太后命人將戚夫人囚禁於永巷,剔去她的頭髮,頸束鐵圈,穿上囚徒的衣服,讓她做舂米的苦役。戚夫人在勞作的時候唱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呂太后聞聽大怒:“你想讓你的兒子來救你嗎?”於是便招趙王如意來朝。

當初,劉邦知道周昌反對廢長立幼,為人正直,又對呂后和太子有恩,故而便派周昌去趙國擔任相國,輔佐如意,這樣實際也是對如意的一種保護。呂太后三次派人來招如意入宮,都被周昌嚴詞拒絕,頂了回去。於是呂太后便找藉口先招周昌回京,然後再派人來招趙王如意,如意果然入京。

惠帝劉盈仁慈,知道太后盛怒,便親自出宮趕到霸上迎接如意住進自己的宮殿,飲食起居都在一起。幾個月後的一天早晨,惠帝早起出宮射獵,如意還在沉睡便沒有叫醒他。等他回來的時候,卻發現如意已經七竅流血被毒而亡。

呂后又命人砍去戚夫人的手足,挖去雙眼,燻聾耳朵,灌下啞藥,然後扔進豬圈裡,稱之為“人彘”。幾個月後,呂后讓自己的兒子惠帝劉盈前去觀看,惠帝一問這才知道這就是戚夫人,於是便大哭起來,因此大病,一年多不能起床。他讓人告訴呂后:“這不是人乾的事,我是太后你的兒子,終究不能再治理天下。”從此以後,他日夜飲酒作樂,不問政事,七年而亡,年僅24歲。

關於這件事,呂后心腸之毒為史所罕見。但是戚夫人慾求不滿,奢望扳倒呂后而代之不自量力的想法正是她和兒子最終慘遭橫禍的根本原因。相比之下,文帝之母薄夫人的做法就相當聰明,她自從生下劉恆後也很不得寵,與劉邦很少見面。但她卻以此因禍得福,知道自己不是呂后的對手,跟隨兒子遠赴代國。呂后死後,大臣迎立代王劉恆即位,薄夫人因此成為薄太后,最終成為笑到最後的人。


欄杆拍遍


劉邦一生有記載的妻妾有8個。在這些妻妾中,最得寵的就是文藝骨幹戚夫人,不光出門在外,戚夫人要隨軍;和平年代劉邦也天天和戚夫人歌舞昇平,最後還愛屋及烏,想改立他和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為太子。

(劉邦及呂后和戚夫人)

那麼,貴為萬乘之君的劉邦為什麼不直接廢掉呂雉,改立戚夫人為後呢? 說起這事,得分別看一看呂雉和戚夫人各自的能力及背景。

大女人呂雉

劉邦在未起事之前,是個一窮二白的小混混,成天除了混吃混喝,遊手好閒,沒有一點靠譜的地方。別說別人了,就連他的父親劉太公都瞧不上他,經常因為他好吃懶做而訓斥他。

當時劉邦快40歲的人了,好不容易才混了個泗水亭長的工作,由於一窮二白,再加上人品不好,根本沒有人願意把女兒嫁給他。所以他只有個相好的曹夫人,還有個私生子劉肥。

然而,就是這個誰也看不上的劉邦,竟被富家翁呂公一眼相中,認為他自帶大哥氣質,將來必成大事。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呂公當即拍板要把未滿20歲的女兒呂雉嫁給他,還怕他不要,又狠狠賠上一筆可觀的嫁妝。

這樣的好事哪兒找?劉邦為此高興地連掐大腿,生怕只是一場夢。

說到呂雉就不得不把她好好誇一誇。

呂雉雖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富家小姐,但嫁到了劉邦家毫無含糊,孝敬父母,養育劉肥,還帶著劉家的子侄從事農桑針織,把家裡家外操持得有模有樣。

(影視中的劉邦娶妻)

劉邦呢?由於娶了能幹的呂雉,繼續在外面騙吃混喝吹大牛,有一次在押解囚犯的時候,由於喝多了酒,囚犯都逃了。無法交差的他索性連工作都丟了,還得東躲西藏,怕被官府追究。

就這,呂雉也沒有跟他鬧離婚,反而長途跋涉,給他送吃送喝送溫暖,生下了劉盈和魯元公主。

這樣的媳婦,哪兒找去?

後來劉邦果然做了帶頭大哥,手下有了一批願意隨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呂雉非常支持劉邦奪天下的事業,並且積極參與其中,出謀劃策,多有相助,深得劉邦那些兄弟器重。

呂雉不光給予資金上的支持,還給予事業上的幫助。

當時呂雉的哥哥呂澤已經擁兵自重,但在呂雉的勸說下“發兵佐高祖定天下”。

雖然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及《呂太后本紀》中,都沒有詳細地說明呂澤的戰功,但是從漢軍中諸多重要將領郭蒙、朱軫等人與他的淵源可以判斷,呂澤在滅秦及楚漢戰爭中都是獨當一面的重要角色。

甚至劉邦大敗彭城後,也是逃到呂澤駐守的下邑,在呂澤相助之下,收攏殘部,得以重振漢軍威風,打敗了項羽。

(彭城之戰)

呂雉這時候在幹嗎呢?

做俘虜。彭城戰敗後,呂雉及劉邦的家全都成了項羽的俘虜。

呂雉是個很剛毅的人,雖然受了許多苦,但她還是力所能及地照顧著劉太公等人。

直到劉邦和項羽議和後,呂雉才被還給劉邦,不過呂雉卻悲催地發現劉邦的身邊早就有了年輕貌美的戚夫人。

殘酷的現實讓呂后深知如果不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就算一哭二鬧三上吊,最終也不會有好結果。所以她一刻也沒閒著,經常對劉邦重用的大臣們關懷入微。本來她的待遇就受到這些大臣們的同情,再加上她的噓寒問暖,大臣們一邊倒地站到了她這一邊。

再加上呂氏家族在劉邦得天下的大業中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和朝中諸臣又都是同生共死的老革命,因此她的地位終於在她多方努力下得到了鞏固。

(能歌善舞的戚夫人)

小女人戚夫人

戚夫人年輕、漂亮,最重要的是她能歌善舞。

劉邦勝了,她歌之舞之為其祝賀;劉邦敗了,她歌之舞之為其鼓勁。

劉邦也是個沒事愛唱個小曲,跳個舞的人,所以這兩人擱一塊,你唱歌來我跳舞,那可真是情投意合。因此,在劉邦老年的時候,戚夫人得到了他的萬般寵愛。

但是戚夫人就是個農家女,不光沒什麼見識,也不懂得拉攏朝臣,只會一味以色示人,取悅劉邦。

然而,再怎麼說戚夫人畢竟是個妾。

在古代,妻肯定是有身份的人,而妾什麼也不是,因此出身不硬氣。假以時日,劉邦一命嗚呼,就得看呂雉的眼色討日子了,戚夫人光是想一想都很難受啊。

所以,恃寵而驕的戚夫人要搏一搏,爭取讓劉邦廢掉太子劉盈(呂雉所生),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這樣自己就能理所當然被尊為皇太后了。

戚夫人能想到,劉邦當然也想到了。

(劉邦議事)

但是他只是在朝中旁敲側擊地提了下,說劉盈太仁弱,不宜為太子。立刻就引得朝臣反對一片,御史大夫周昌更是顧不上結巴,憤然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除了朝臣不同意,呂氏家族的人也沒閒著。

當時張良深知廢太子事不宜參與其中,於是躲了起來。

結果呂雉的哥哥呂建靠著和他多年老交情,硬是“逼”他為保住劉盈太子之位出謀劃策,並依張良之策請出商山四皓左右於劉盈身側。

劉邦看到這一切,不得不考慮呂雉及她的家族在朝中的力量,深知如果一意孤行,硬要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勢必引發眾怒,引起刀戈之爭,那時候,勢單力孤的劉如意和戚夫人只怕連命都保不住。

因此,劉邦才會長嘆一聲,對戚夫人說劉盈羽翼已豐,勢難更動了。

既然廢太子都難,想廢呂雉的皇后之位,難道那些朝臣和呂氏家族的人就會答應嗎?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邦根本就沒有想換皇后的意思和想法,更沒有替換太子的想法,只能說戚夫人想多了,完全是胸大無腦之輩。劉邦和所有的男人都一樣騙人而已。

呂后作為劉邦的結髮之妻。為了劉邦的江山雖然沒有打江山。但也為此被項羽關了十幾年。由此也是深受功勳集團同情。而戚夫人的最終結局完全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唯一讓人感慨的就是戚夫人死的太慘,但這都怨不得別人,路都是自己走的,禍都是自己惹的。

戚夫人。原名戚懿,戚夫人是劉邦給她的後宮封號,也就是後宮職稱。生於公元前224年。必須承認。劉邦很喜歡戚夫人,當然男人都喜歡年輕的女子,戚夫人的年輕,美麗,溫柔,讓劉邦愛惜不已。但劉邦就是喜歡戚夫人而已,但讓劉邦廢皇后是不可能的。就好比現在的有錢人可以養小三,但讓他離婚娶小三則是不可能的。

呂雉深有謀略,知道聯絡功勳集團做為自己的保障。再一點就是做為一點大梟雄,劉邦看重的江山社稷,絕不會為了一個女人而棄江山而不故。晚期的劉邦和呂后已經是“政治夫妻”呂雉幫住了劉邦解決了韓信等三大異性王,頗有政治手腕,可以做一些劉邦不好做的事情。

還有一點就是呂雉對劉邦的感情很深厚。作為正當妙齡的富家女嫁給了當時地痞快40歲的劉邦,而且對劉邦始終如一。這一點深讓劉邦感動。再加上功勳集團的勢力,使得劉邦無論從對呂雉的感情還是當前呂雉的政治集團來講,劉邦既不敢也不能將其廢除而改立前者。

再就是劉邦晚年的時候,呂雉的政治集團已經形成,商山四皓就是代表,這時候劉邦就算想廢呂雉也不可能了,即便是廢后。要付出的政治代價也太大了,為了江山社稷穩定劉邦也就不得不放棄了。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蒼茫大地認為原因如下:

一、呂后和劉亭長的元勳功臣們關係太鐵,形成利益集團。

因為父親呂公和沛縣縣令是鐵哥們,呂氏隨父親因避仇就來到沛縣定居。在縣令組織的歡迎宴會上(錢當然是客人出,縣令還要大收出場費),呂公把女兒許給了大混混、亭長劉邦。

主持歡迎宴的就是主吏蕭何,獄掾曹參他們估計也參加了,在芒碭山落草的劉邦貼身保鏢樊噲還成了呂雉妹婿……這個元老功勳集團隨著劉邦流氓無賴公司的擴張,股東也越來越多,張良、陳平、周勃、呂雉男寵審食其,都是呂后的後盾,呂雉後援團幾乎涵蓋了整個集團股東!像三傑之一的厚黑專家張良,後來竟替呂雉出奇招,請出劉邦想請多次也未能請出的商山四皓,成功替太子保位;像三傑之一的蕭何,在劉邦征討叛將陳豨時,竟和呂雉一起誘殲原大將軍齊王韓信!

二、呂氏家族勢力較大,對劉邦幫助較大。

《史記.高祖本紀》中就有記載:劉邦率五路諸侯攻入楚都彭城,在與齊軍交戰的項羽放下齊軍,急行軍回師在彭城靈壁東面的雎水岸上與劉邦激戰,劉邦大敗,逃得比兔子還快!瞧水因劉邦聯軍的屍首而堵塞不流,沛公父母妻子被抓為人質,諸侯們叛漢歸楚,呂后的兄長周呂侯為漢王統率軍隊,屯下邑,劉邦逃到這裡,逐漸收集潰兵,守在碭地。然後才恢復原氣。周呂侯死於征戰,兒子呂臺封酈侯、呂產封交侯,二哥呂釋之封建成侯。

三、定陶美女戚夫人幾乎以裸奔的方式向劉邦投懷送抱,在劉邦公司的股東中沒有粉絲!

劉董:一個相好的,和我們股東兄弟一毛錢來往也沒有,你老大褲腰帶上皮筋太鬆,和戚姑娘成了好事,戚姑娘做了二夫人我們也認了,你要趕呂大姐出門,我們家的婆娘恐怕也不答應!

四、作為政治家的呂氏性格剛毅,極有手段,讓大臣畏服;而戚夫人只是個被劉邦慣壞的嬌妻。

你看《史記》有載,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被她勾結蕭何,誘進未央宮殲滅;梁王彭越先被劉邦栽髒謀反,被貶為平民遷往蜀地,路遇呂雉向她求情,結果反被呂雉說服劉邦,夷滅三族;你看劉邦死後,她封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呂通為燕王,陳平、周勃等封萬戶侯的名相名將都成豪華擺設!呂后病重,命呂祿當上將軍,統北軍,呂產統南軍,呂后告誡他倆:我死後,大臣肯定作亂復劉,你們一定要掌控軍隊,不要輕易為我送葬,不要為他人控制。後來的歷史被呂氏不幸而言中,可見其前瞻性!為平息劉氏怨氣,她給劉氏皇族封王封侯,不吝封賞,她還讓劉呂聯姻。劉邦死後,呂氏到死都實際掌控權利,陳平周勃等文臣武將再牛,在呂雉面前連響屁不敢放一個!總之,呂雉這個女人不尋常,正應了平劇《劉巧兒》中新鳳霞唱的那樣:誰說女子不如男?!再看戚夫人,恃寵而驕,沒有一點兒創新意識,功夫老套,想採取“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古老模式來解決問題,逼劉邦封像他的兒子如意為太子,不審時度勢,缺乏鬥爭的藝術,最後的人彘下場自己又何嘗沒有責任?

五、呂雉留守關中,和蕭何等老臣極有交情,又受盡磨難,很讓老臣們同情。

呂雉和蕭何等長期留守關中劉氏集團老巢,保衛劉氏一家老小及功臣宿將的家屬心操得稀碎。劉邦被項羽在彭城吊打,劉太公、呂氏成了項羽的人質,原本被親生。兒子劉邦無中生有給戴上綠帽子的劉太公(為顯示自己不同凡響,硬說是一條蛟龍臥在劉媼劉大媽身上生了劉邦),又因為孝順兒子劉邦的緣故,差點兒給項羽清燉了煲湯,無賴逆子劉邦居然還向項羽提出要求分一杯羹!真是重口味,(書面語叫分一杯羹!)呂氏受盡磨難,(文友問什麼問題?項羽有沒有汙辱過呂雉,這我真不知道,你問項羽去!)也為她在劉邦流氓無賴集團股東大會上,穩坐第一夫人位置加分!為了劉氏無賴流氓集團的開枝散葉,呂大姐太拼了!命也不要啦!可能女人最寶貴的貞節也不要啦!怎能不讓享受公司紅利的股東們眼淚一串一串地往下掉啊?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劉邦確實很寵愛戚夫人,畢竟戚夫人年輕貌美,又加上能歌善舞,又經常陪在劉邦身邊,而呂后呢,年老色衰了,很少在劉邦身邊。另外,劉邦認為劉盈性格比較仁弱,不像自己,而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很像自己,所以就一直想換太子。

戚夫人一直在劉邦身邊,日夜哭泣著想讓劉邦廢黜劉盈,而讓劉如意當太子,劉邦自己也有這個想法。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劉邦就在朝廷上討論這個事情,群臣們都反對。

尤其反對最激烈的就是御史大夫周昌,劉邦就問這個周昌原因,周昌為人有點口吃,脾氣也比較急,就說:我話說不好,但是我期期知道不可以!陛下想廢黜太子,我期期不能奉詔。

劉邦聽到這個話,就笑了一下,然後就取消了討論。呂后在東廂房聽到這個事情,她來到周昌面前,直接跪謝說:如果不是您反對,劉盈的太子之位就不保了呀。

但是劉邦並沒有打消換掉太子的想法,呂后十分的緊張,有人就建議她去找張良,張良點子多,而且被劉邦所器重。呂后就讓她哥呂澤去找張良,呂澤對張良說:您是陛下最重要的謀臣,如今陛下要換掉太子,您怎麼能夠無動於衷呢?

張良說:這是陛下的家事呀,我哪裡有什麼辦法呀?呂澤說:不行,你一定得給我想個辦法。張良說:陛下也有招不來的人,那就是商山四皓,他們四個人年紀都比較大,因為陛下會輕侮人,所以他們都不願意來。

如果你們能夠多備些厚禮,然後讓太子親自寫一封比較誠懇謙恭的信,然後再多帶一些文士前去相請,應該能將他們請來,再讓他們經常陪著太子出入,皇上看到這四個人,就明白了。

果然,皇上看到了商山四皓出現在太子身邊,他就對戚夫人說:我也想改立太子呀,只是連商山四皓都出來幫他了,羽翼已豐,我現在也動不了。然後,他就讓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唱《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弓矢,尚安所施!

所以,劉邦知道列侯與群臣都支持劉盈,劉邦想要改立太子,也是無能無力了。


歷史簡單說


對於劉邦來說,愛戚夫人和保留呂后的正室地位,毫不衝突。

為什麼同樣沒有家族幾世幾代的經營,項羽只走到了霸王的位置,劉邦卻走到了皇帝的位置?因為劉邦比項羽更現實,劉邦永遠都分得清,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婚姻,什麼是情義,什麼是權力。

戚夫人是劉邦晚年唯一的靈魂伴侶。

當劉邦在事業上越來越成功的時候,敢在劉邦面前說真話也願意當劉邦說真話的人就越來越少。

劉邦稱帝不過一年,跟群臣說話時都得先給群臣打預防針,先說上一段「列諸侯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他實在擔心,如果不打這針預防針,群臣不敢暢所欲言。

要知道,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真性情帝王,胸懷寬廣,聽得進去任何詆譭,也享受得了任何讚美,但皇帝的威嚴在上,也斷然沒幾個臣子敢放開膽子說話的。

這樣的劉邦,活得多孤獨啊!

不過,也有人一直都有膽。

這個人便是韓信,韓信第一次跟劉邦聊天之時,就敢問劉邦:

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

膽子的確是夠大,上來就說,你好好想想,說起勇猛,你比項羽強嗎?說起彪悍,你比項羽強嗎?說起仁義,你比項羽強嗎?說起軍事實力,你比項羽強嗎?

這也就是韓信吧,一般人還真不敢問!這也就是劉邦吧,若是換成陳勝、田榮、項羽等諸侯王,早就大發雷霆了!而我們的劉邦,竟然老老實實地思考了一陣,最後給韓信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回答:「綜合來說,我不如項王。」

也正是因為韓信天生驕傲,膽子一直都大,所以,韓信被貶淮陰侯後,劉邦也走是去找韓信聊天,有一次,劉邦又去找韓信聊天,兩人聊起各兵將的實力,劉邦問了韓信一圈,然後問韓信:

如我能將幾何?

你看看,我劉邦能帶多少兵啊?韓信也真不客氣,直接說,皇上你呀,也就帶十萬吧。劉邦又問:

於君何如?

韓信依舊不客氣,說臣帶兵沒有上限,多多益善。劉邦一聽,笑了:

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

韓信依舊毫無恐慌之感,從容答道:

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韓信的意思是,你劉邦雖然帶兵不行,但帶將軍和大臣是把好手,你手下一幫能人,所以我被你和陳平等人算計了,從好好的楚王,變作了如今的淮陰侯。

能跟劉邦如此談笑風生、敢跟劉邦說真話的,恐怕也只有淮陰侯一個了吧?

好在還有戚夫人,雖然戚夫人未必敢像韓信一樣說真話,但戚夫人懂劉邦,懂劉邦的胸懷,懂劉邦的情緒,懂劉邦的藝術修養。

司馬遷在張良的傳記中,記載了一個既悲又喜的場景。

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
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歌數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之,罷酒。

這段描寫,和霸王別姬有一拼,兩個不世出的英雄,走到生命的盡頭,都相信天命,項羽認為是天要亡他,雖有力拔山兮的勇氣、雖然有日行千里的神器、雖然有風華絕代的美人,但他也只能任命。

劉邦也是一樣,雖然想立最像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已是無能為力了,他也教戚夫人任命,他告訴戚夫人,我劉邦死後,呂后就是你的主子了!

戚夫人不禁流下傷心的淚滴,看著梨花帶雨的戚夫人,劉邦詩興大發,創作了人生中最後一首傳世詩篇。

我們能感受到,這時的劉邦,就像垓下的項羽,這時的戚夫人,就像垓下的虞姬。當日的虞姬懂項羽,這時的戚夫人懂劉邦。

對於劉邦來說,這是愛情。

但劉邦不能只有愛情,他還得有權力,為了權力,他必須顧家庭。夫妻,乃人倫之首,沒有夫妻,便沒有家庭。

劉邦這一輩子,浮浮沉沉,雖曾有個外室曹氏,但唯有呂后在他沒出息時,給了他一個家,呂后陪他吃苦,陪他受罪,為他生兒育女,用叔孫通的話說,唯有呂后為他「攻苦食啖(淡)」,對於呂后,他是萬萬不能相背的。

而呂后,在劉邦生前,也老實得狠,不但沒對劉邦下手,也沒對劉邦和其他女人生的孩子下手,可以說,呂后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做到了一個合格的妻子該做的一切,劉邦也就必須做一個合格丈夫所該做到的一切。

劉邦絕不會因為愛情而背叛家庭,絕不會因為自己和戚夫人的感情而使自己的權力喪失合法性。劉邦對於權力,很敏感。

漢九年,趙相刺殺劉邦之事,東窗事發。趙王張敖也受到牽連,被捕入獄。

張敖與其他的異姓王不同,張敖是劉邦的女婿,據記載,劉邦只有一個女兒,即魯元公主,魯元公主是劉邦是呂后唯一的女兒,嫁給了趙王張敖。

為了女兒的幸福,呂后一次次跑到劉邦面前哭,說張敖是咱們的女婿,他斷然不會刺殺你,說的次數多了,劉邦就煩了,分分鐘教會呂后怎麼理解權力:

使張敖據天下,豈少而(爾)女乎?

用現代的普通話來說,劉邦的意思便是:「如果張敖擁有了天下,還缺你的一個女兒嗎?

也就是說,呂后和劉邦重視女兒,但為了天下,張敖沒必要重視劉邦和呂后的女兒。這也是為什麼張敖明知貫高要刺殺劉邦,卻置身事外的原因吧?

參考資料:《史記·留侯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我是金戈,如果你認為我的回答有那麼一丁點道理,希望你不要吝嗇你點讚的權利,伸出你抓錢的小手,為我點個贊,給我個大大的鼓勵!如果你希望繼續看到我的回答,請點擊本回答上方的關注按鈕,或者搜索“jin_sg”關注我的公眾號。


遙望燕園


因為:愛情誠可貴,江山價更高。為了江山固,愛情終可拋。

帝王之心,和我們普通人的兒女情長心不可比吧。在需要決斷的時候,他們更狠,更絕,更無情。他們風花雪月的日子裡也兒女情長,但涉及到他的大漢江山,那點兒女情長也許會讓他心痛一下,但相比於對於大漢江山的喜愛和珍惜,那一點點疼的愛情也許真的微不足道。

同樣的例子在他的子孫漢武帝那裡不是同樣上演。那麼喜歡鉤弋夫人,只是擔心子少母壯,竟痛下殺手,讓小兒子在短短几天內失去父母。

劉邦,還是為保護戚夫人和劉如意做過一些安排的。比如,聽說樊噲會對趙王不利,竟讓陳平去殺樊噲。樊噲是跟著他沛縣起兵的老人兒,在鴻門宴上救過他性命,是勇將,還是他連襟。他也是急眼了。任何可能傷害到小兒子的,他都要除去。還安排讓呂后感激的人做劉如意的國相。可惜,他踏上幽冥之路後,人間事得他老婆呂雉絕定了。

呂雉是他正妻,他貧困時候就跟著他的,劉盈也是他親兒子。能沒有一點感情嗎?倆女人是敵人,而對於他,手心手背都是肉。廢了呂后,能保住呂后和劉盈的命嗎?

劉盈作為嫡長子,地位在那裡,大臣天然支持,再加上一個強勢的呂后,對於他劉家的江山最有利。所以,在最後階段,一個有事業的男人還是選擇了事業,而犧牲了愛人。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雖然沒有邀請我還是發表下自己的淺見。

劉邦並非不想廢除,而是到了最後他做不到了,非不為也,乃不能也。原因有如下幾個:

第一,呂雉是劉邦的結髮夫妻,跟隨劉邦多年,要說感情多少也有,不過對於劉邦這種逼急了兒子女兒都可以往車下踹的老流氓來說,你跟他幹劈情操顯然沒啥用,因此,最重要的還是呂雉身份特殊,很劉邦手下許多功臣相似,比如蕭何、樊噲等等,那麼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要廢除呂雉顯然是不合適的,並且此時劉邦大約也顧不上這一頭。況且呂雉殊非弱者,天下未定,劉邦可不想禍起蕭牆。

第二,天下一定,這個時候劉邦回頭一看才大吃一驚,發現這個賢內助已經有些尾大不掉了,呂雉和呂家的勢力已經滲透進了帝國的很多方面。比如樊噲便是呂雉的妹夫,蕭何陳平等人也與呂雉關係不錯(儘管後來陳平出謀劃策收拾了呂家,但那是呂雉專權之後,儘管史書沒有明說,但是可以從一些事情上看出在劉邦活著時兩個人應該是互通款曲的)。比如當時劉邦因一件小事令陳平周勃殺樊噲(目的就是為了削弱呂家勢力),陳平就委婉地救了樊噲一命(陳平的“委婉”也是令人膽戰心驚,不知劉邦感受如何,反正筆者讀到這的時候那是覺得毛骨悚然,有興趣的可以在《史記》中瞭解)。在這種千絲萬縷的利益糾結下,劉邦想廢除甚至殺死呂雉都是極為不理智甚至可能引發不可預測的後果的。

第三,到了劉邦晚年,異姓王也殺光了,天下也穩定了,這時他更驚奇地發現,呂雉不僅僅是要專權了,莫非想篡位?(這一點上劉邦是極為有先見之明的),因此,他借寵愛如意欲行廢立太子之事,實則是為了壓制甚至廢除呂雉,可惜他的謀臣們卻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或者囿於天下道義的思想,認為太子無過不應該行廢立,比如陳平,蕭何等,他們是不可能像劉邦這麼光棍視道義為狗屁的,張良甚至還弄出了個商山四皓,這也算表明了立場,此時,縱然無賴如劉邦,除了回去抱著小老婆哭以外也無其他辦法了。

綜上所述,劉邦非不欲廢除呂后,實則不能也。

筆者淺見,望達者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