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學習:小學語文三、四年級學習規劃

小學三、四年級,根據孩子自身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是孩子整個閱讀寫作能力的重要奠定期,這一時期孩子對自身寫作、閱讀能力的看法,往往會決定一個孩子對自身閱讀寫作能力的持肯定或否定態度,這一態度將直接決定,孩子將會更加親近或遠離這一學科,我們發現,凡是初中語文成績好、作文寫得好的同學,他們小學三、四年級時便覺得自己作文不錯,從而願意一直親近這一學科,影響今後整個語文科目的學習。

因此,這一段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孩子不怕寫作文,覺得自己的作文寫得還不錯,甚至是喜歡寫作文,這將對他今後的語文學習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其次,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在一定原則下讓孩子讀自己喜歡的圖書,同時在四年級時適當培養孩子的概括和理解能力;最後,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項,注意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美好健康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

小學三、四年級課外提高重點:

大語文學習:小學語文三、四年級學習規劃

小學三年級 寫:★★★☆ 讀:★★ 情感與人格:★☆ 記(背):★★ 聽與說:★☆

小學四年級 寫:★★★★ 讀:★★☆ 情感與人格:★★ 記(背):★★ 聽與說:★

1、 閱讀

在語文閱讀方面,很多家長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考閱讀時丟分較多,便盲目要求孩子的課外閱讀量,認為只要閱讀量上去了,考試時自然沒有問題,結果下次仍然丟分,家長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也有家長認為孩子考試時閱讀丟分很少,便認為孩子在語文閱讀方面表現不錯,而忽略了課外閱讀。

小學中年級以後,我們說語文閱讀,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課外閱讀量,二是閱讀應試能力,要分別對待。課外閱讀方面,孩子應保證每年不低於80萬字的課外閱讀,不建議孩子去報以“美文賞析”、“名著概述”為主的閱讀課程,如果孩子在此前已掌握了默讀和適當的快速閱讀的方法,能更好地保證他閱讀的效率(同時,不建議孩子在三、四年級時過多地學習和運用專業的速讀速記方法,那樣對他們閱讀識記、理解能力和素養的提高並無益處),閱讀積量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是應試考試,不需要急著去拔高,就像孩子正長身體時,不要讓他多吃快餐,否則看上去身材很壯,其實很弱很虛。

閱讀應試能力的提高,是無法通過大量的閱讀量便可以解決的,需要參加專門的培訓,這一階段的閱讀培訓重點宜放在概括和初步理解能力方面,這時的閱讀訓練題中不應有大量的組詞、造句、拼音訓練,是對孩子的學習時間的一種重複性、無太大實效性的浪費,建議家長選擇以概括、理解能力題型為主的教材或培訓內容。

從很多培訓機構的本意來說,孩子參加閱讀學習越早越好,報的班越多越好,學校也會有更好的收益,因此在社會上存在語文閱讀班越來越低齡化的特點。

然而作為一名專業從語文閱讀寫作教育的資深教育工作者,建議家長在孩子四年級之前,不用報專門的語文閱讀班。報了雖然也有一的進步,但我們認為,成功的教育,是要抓住學生不同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機,並讓其取得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成果。過早的參加閱讀培訓,意義不大,四年級開始,剛剛好。

2、作文

小學三、四年級學生在認知習慣上最大的優勢在於對直觀的、生活的、形象的、立體的事物極其敏感,那些抽象、空洞、間接的事物無法引起他們真正的感官興趣與心理共鳴。而三、四年級整個語文的學習,重點在於提高寫作表達能力,要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所給予孩子的教育,是要必須符合這一特定認知規律的。

人類認識世界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直接感知,另一種是對已有經驗的理解和共鳴,傳統寫作教學側重於老師對優秀作品的賞析性分析,對寫作技巧與方法的進行理解性解說,無法產生直接的印象,往往只能跟著老師附會式的進行理解。

語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是需要進行直接的整體感知的,而不是去拆解研究的。四五歲的孩子不懂語法和句子排序,卻仍可以將自己要說的話表達得很生動很具體;一個小孩在中國學三年英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上不如在美國呆三個月。

因此,家長在選擇老師時,要注意選擇那些可以通過直觀的、生活化的、形象的語言和事例來將寫作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教師,這將有助於從一開始便培養學生的對寫作的興趣。不建議家長選擇在教學內容上安排了大量的字詞講解、片斷訓練、文章賞析理解為主要形式和內容的課堂。這些訓練孩子是需要的,但選錯了時間和方式。

如果在孩子四年級結束時,不怕寫作文,能夠根據題目輕鬆寫出500字左右的優秀文章,這將對孩子今後、甚至是中學語文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也是這個階段孩子在語文上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3、情感與人格

三、四年級,是一個學生情感與人格的重要形成期,因此我們將這方面的發展建議也安排了進來,並將這方面教育內容安排進了教學環節,在作文課堂上,每節課設置與教學內容可有機結合的情感與人格教育內容,通過互動遊戲、答題競賽、團隊互助等環節加以落實。這些情感與人格培養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尊重他人、分享精神、理解他人、寬容理解等等。

這個階段,如果我們忽略了對孩子在情感上的引導和人格上的完善,等一種對孩子將來的成長不利的性格習慣成為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後,再要糾正時,都將走更多的彎路,付出更多的精力,因此,作為情智雙修載體的語文學科,必須將這一教育內容列入教學計劃,也建議家長在讓孩子參加寫作培訓時,選擇能在這些方給孩子提供更多幫助的機構和老師。

4、記(背)

三、四年級,仍是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時期,趁這個時機,仍堅持讓孩子每週至少熟記一首(篇)古詩文或名家名篇,一年50篇左右便可,可適當增加對作者和寫作背景的識記。

5、聽與說

在聽寫說方面,這個階段需要讓孩子在讀完一篇文章或聽完一個故事後,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和概括主要故事內容,能夠條理清晰地進行講述,並能較好的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同時可以結合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來發表自身的看法。

學會用生動的語言去講述自己或他人身邊發生的故事,最好能引起他人傾聽的興趣或感染他人,可以結合這些事,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上面的兩點,一方面,在寫作課上,通過課堂發言與交流來加強,另一方面,家長也可在生活中創造相應的機會,便於學生更快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