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爲什麼要把一部分船員留在馬六甲?

用戶64079274


馬六甲的重要性並非只有今天的人才能看到,朱棣為了幹掉盤踞在馬六甲的大海盜頭目,曾懸賞鉅額白銀。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將這個大海盜給搞定了。為了更好的控制這個重要的海路咽喉,留下部分船員是十分必要的。

燕王朱棣殺進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四處追查。不過,朱棣並沒有懸賞,說抓到朱允炆賞多少銀子。但有一個海盜,朱棣卻不顧國庫快要空了,懸賞750萬兩白銀,說誰抓到這個海盜,這750萬兩白銀就歸他了。

這個能讓永樂大帝出血本捉拿的海盜,就是陳祖義。陳祖義是廣東潮州人,從小生活在海邊,水性好。早在唐宋時,廣東沿海就和東南亞往來頻繁,自然就少不了海盜來湊熱鬧,尤其是元末明初,從廣東沿海到東南亞,海盜多如牛毛。陳祖義也是被逼的沒活路,只好帶著全家人,弄個船下海,去了東南亞當了海盜。

東南亞正好在東亞和歐洲海上貿易的中間位置,只要走水路,你不走馬六甲,過得去嗎?所以很多大型的海盜團伙都盤踞在這一帶劫財。陳祖義眼頭活,有心計,很快就當上了海盜頭目。再加上陳祖義心狠手辣,海盜對他又服又怕。陳祖義黑吃黑,火併其他同夥,最終成為舊港地區(印尼蘇門答臘島巨港)最大的海盜頭子。

陳祖義膽量特別大,他不但劫過往的普通商船,連各國的官船照劫不誤。不管你是呂宋國的使者,大元朝的郎中、大明朝的侍郎,誰路過老子的海面,都要把錢交出來。明太祖朱元璋當時重點是對付北元,沒有多少精力對付東南亞海盜。

陳祖義沒人管,越來越放肆,明朝的官船到了東南亞就基本過不去了。朱元璋沒辦法,只好下詔海禁,不允許中國人和外國人進行海上貿易。有人說,中國近代以來的落後,原因之一是禁海。而導致明朝禁海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陳祖義。

在東南亞,陳祖義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明朝詔書在這裡還不如陳祖義隨便一句話管用,很多國家都要向陳祖義進貢,乞求陳老大保證他們的安全。陳祖義過著神仙日子,直到有一天,他聽說明朝的燕王稱帝。好吧,換了皇帝,咱們也去進貢吧。他哪是向朱棣進貢的,分明是勒索朱棣的。陳祖義的所謂貢船都是空船,無非是派人給朱棣磕個頭,然後讓朱棣賞他大筆錢財。

明成祖朱棣和他老子朱元璋的性格不一樣,所處的時代也不同。朱元璋比較重內,朱棣比較重外。而且到了朱棣時,幾個回合把北元打老實了,北邊的壓力不是那麼大。朱棣有了可以南向的戰略空間,就派太監鄭和率大批船隊,開始了著名的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一是尋找建文帝的下落,二是替朱棣做宣傳推廣,讓各國趕緊來稱臣,

聽話的有賞。陳明義聽說鄭和帶著財富要路過自己的地盤,眼都綠了,不把這些財寶搶下來,對得起自己“海賊王”的名頭嗎?

公元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國的時候,路過舊港準備休整。陳祖義對鄭和進行詐降,企圖趁鄭和不備,殺人劫貨。但鄭和出發前就已對陳祖義瞭如指掌,估計朱棣沒少對鄭和說:“三寶啊,別忘了把陳祖義帶回來,大把的銀子喲。”

就算陳祖義不主動挑事,鄭和也未必會放過他,下次再下西洋估計就會動手。陳祖義的存在,對明朝具有重大意義的下西洋會產生巨大威脅。沒想到這一次陳祖義主動送貨上門,鄭和還客氣什麼,等到陳祖義向鄭和進攻的時候,鄭和很輕鬆的拿下陳祖義。有這麼簡單嗎?陳祖義有海盜5千人,而鄭和的船隊上有2.8萬人,全是從明朝軍隊裡千挑萬選的精銳……

陳祖義被鄭和押回國內,朱棣知道陳祖義對自己的下西洋活動意味著什麼。朱棣把東南亞各國的使者都叫過來,然後當面殺掉陳祖義,意思是讓大家放心,以後東南亞的海面上再無巨盜。至於朱棣是否兌現了750萬白銀的賞錢?倒是想兌現,給誰呢?鄭和肯定不會要。


地圖帝


鄭和下西洋的時代,南海就相當於中國內海,自家烤肉,想撒孜然就撒孜然,想撒辣椒麵就撒辣椒麵,撒在哪個位置也是自己說了算。

對一個撮爾小國來說,現代的美國人想到他國家建立一個基地,這個基地的租金和附加產業能佔到該國GDP很大一塊,全世界多少小國都願意跪求別放過,但美國大爺也得看心情,更主要是看那處地方的戰略價值。

馬六甲和對面的蘇門答臘島共同扼守馬六甲海峽,控制了印度洋進出太平洋的通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卡,地理位置絕佳。

所以在1407年,朱棣就在蘇門答臘島的舊港設置了舊港宣慰司,首任舊港宣慰使為施進卿,這哥們原先是當地華僑。

舊港基地主要的作用是檢修戰船、補充給養,本來這些地區是小國爭霸、海盜添亂的地方,施進卿向鄭和打了個小報告,鄭和就去剿滅了海盜頭子陳祖義。

爪哇、滿者伯夷、亞齊、滿剌加(馬六甲)等小國們看到鄭和船隊的雄威,再加上鄭和也注意民族政策,善於搞統戰工作,有次明軍被當地內戰誤殺一百多人,該國國王請願奉獻出一年GDP賠償,鄭和大度的原諒了他。看出來了吧,鄭和比後世的美國人強了太多,大家打又打不過,仇恨也拉不起來,於是就紛紛納入大明朝貢體系,管理很快就上了新臺階,理順了地區關係。

不得不說鄭和的戰略眼光是世界級的存在,除了舊港之外,他還在另外一地也設置了官廠,這個地方就是題目所說的馬六甲,馬六甲的小國王也成了大明忠實小弟,三天兩頭跟著鄭和船隊到大明公費旅遊套近乎。

由於馬六甲的地理位置更加優越,鄭和在這裡建立擺柵城垣,大體的概念相當於軍事基地+免稅倉庫。

這座城池也設有四處城門,也有更鼓樓,日夜駐有士兵巡邏警戒。城垣裡又設立重柵小城,是為內城,在內城中建造免稅倉庫。繼續往西航行所需的糧食和貨物,都會在這裡中轉存儲,各國敬獻來的寶貝和發往大明的貨物也都是存放在此處,不管是回航大明,還是繼續往西,這裡都是最大的中轉站,有船員病了,這裡也是當仁不讓的療養所。
這麼大一個軍事基地兼倉庫,沒有相應的工作人員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管鄭和向西航行到哪裡,馬六甲的地位屬性決定了,這個地方一定會有人員駐守,兵不在多,卻足以讓馬六甲小國王心裡感到踏實,可以不用再擔心暹羅到這裡撒野。級別高一點的留守官員也是必備,他要隨時等待著地區各類矛盾因素的爆發,以便馬上參與調解,說世界警察有點拔高,說巡回法庭總不為過。


現在馬來西亞最南端的馬六甲小城已是華人熱門旅遊點,至今仍有三保山、三保城、三保井、三保廟等古蹟,但當年木製的城柵自是消失的無影無蹤,葡萄牙人的城堡卻還依然堅固,當鄭和大軍不再徜徉在這裡,葡萄牙人迅速填補了真空,馬六甲小國王眼睜睜的看著昔日老大閉關修煉,呼叫老大支援喉嚨撕裂了
也見不到回覆,被一番痛扁後,只好將馬六甲拱手相讓給西方侵略者。


歷來現實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率領艦隊,穿過馬六甲海峽,將中國人的足跡留在了西亞和東非。

時至今日,馬六甲海峽沿岸仍保留著中國境外最大的華人墓地,其中有些墓地可以追溯到鄭和下西洋時代。

那麼為什麼鄭和要把一部分船員留在那裡呢?Julie就從以下兩點點來分析一下。

第一,從航運角度來講,馬六甲海峽距中國領海很近,是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一旦馬六甲海峽被本地區以外的別有用心的勢力控制,勢必會影響中國的航運安全。


第二,眾所周知,十五世紀末歐洲就進入了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因此在十五世紀初朱棣和鄭和的選擇是很有遠見卓識的。因為隨著航海時代的到來,這條航道隨時可能因戰事而被阻斷。所以留下海員駐守馬六甲是英明之舉。

綜合以上兩點,就是鄭和把一部分船員留在馬六甲的原因啦。

喜歡Julie的點下關注咱們一起在悟空問答漲知識吧!


Julie略略略


找人

按照傳說朱棣大規模下西洋的原因,是為了去找傳聞中沒有掛逃到了南洋的朱允炆。所以朱棣命鄭和組織浩浩蕩蕩的船隊打著揚大明過國威的旗號下西洋。若是傳說是真的,那麼留人的目的之一就是找人。

戰略目的

個人認為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去找傳說中的人,先來看看當時的變化。隨著航海技術的顯著提高,朱棣又看到了唐宋時朝在海上貿易的甜頭,所以馬六甲這個我國古代海上貿易的必經之地,怎能沒有自己人在那裡呢?

那麼為什麼要有自己人在那裡呢?其一是古代沒有衛星等這種高科技手段來觀測者水文氣象還有測繪地理等等諸多資料,所以留人在那裡的目的之一可以多瞭解一些當地海況和與航行安全相關的東西。

其二就是古代通訊也不發達,所以就得有一個信息中轉站,留人在當地得到的信息比問當地的土著靠譜的多。

其三就是物資的中轉站,航海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所以有一個自己人組建的物資中轉站,比從他人手裡面補給物資好的多,至少不會漫天要價,可以節省成本。(這個在現在都是有用的)



奈何朱棣空有好的的想法,只是方式用錯了,幾趟西洋下去基本上都是揮霍居多,所以造成了明朝國庫的空虛,導致了之後的皇帝乾脆就是海禁。其實若是朱棣當時操作的好,那麼明朝應該又是一番新的氣象了,只是這就是歷史,現在任何人都無法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