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青蝦混養池中青苔的綜合防治技術

河蟹、青蝦混養目前在我市水產養殖生產中已佔到50%以上,此種養殖模式為增加我市廣大養殖戶的收入作出了重大作用。但據在我市現有的人部分養殖戶中,養殖技術達到中上水平的還不多,每畝平均淨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更少,其一大主要原因就是河蟹、青蝦混養池的水質調控技術還不過關,尤其是河蟹、青蝦混養池中的青苔防治技術還不過關,為此,筆者在牛實踐中總結了河蟹、青蝦混養池中青苔的綜合防治技術,現介紹如下:

每年河蟹、青蝦混養塘在元旦或春節前捕撈和並塘結束後,如果塘底淤泥過厚,則應清除過多的塘底淤泥,塘底淤泥的厚度不應超過10釐米,還應進行乾塘徹底曬塘20天以上,這樣可以殺滅大部分有害藻類的芽孢和有害病菌。養殖時青苔不容易產生。

河蟹、青蝦混養塘用生石灰清塘後比用其它藥物清塘不容易產生青苔,良好的水質保持時間比用其它藥物清塘的長很多。方法是在河蟹、青蝦混養池進行20天以上的曬塘後,在塘內注水10釐米左右,用每畝150公斤以上的生石從兌水全池均勻遍灑。需要注意的是生石灰全池遍曬時要均勻,如在一個地方有太多的塊灰且未能溶化時,要用鐵爬將其爬開。


在用生石灰徹底清塘後,如果沒有外來青苔種的帶入一般能保持30天以上時間內不會生長青苔。如果水質能夠調控得好甚至可以保持2~3個月或更長的時間不生長青苔。

調控水質的方法之一就是施放一定的有機肥基肥和視水質情況定期的施放無機肥,施肥的數量原則上是視池塘的底質,進水的水質情況而定,一般在3~5月份是保持池塘水質的透明度在30~35釐米左右,透明度過高說明池水偏瘦,需加大施肥量和次數。

反之就應減少施肥量的次數和數量,進入6月份以後,養殖池水的透明度應控制在40~45釐米左右。因此,控制池水的透明度總的來說是水溫低,透明度也低,水溫高透明度應控制得大一點。這裡邊需要注意的是:施放的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發酵過的有機肥或生物肥;二是施放的無機肥以複合肥為主。

一般水溫在5~15℃時,河蟹、青蝦塘每10天左右加註新水一次,水溫在15~25℃時,一般每一星期要加註新水一次;水溫在25~35℃時一般每2—3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加註新水的數量應控制在3~5釐米。這裡邊需要注意的是加註的新水要求無汙染、無青苔,最好是先加入囤水池,經過消毒後再注入河蟹、青蝦混養池。

當用生石灰清塘後一般如沒有外來青苔種的帶人則會保持較長的一段時間不會生長青苔。水質好的時候還能抑制青苔的生長,至少能使青苔生長得慢一些,但在水質調控不當或有外來青苔種的帶入則會造成青苔的迅速生長,當青苔大量繁埴時則需要採用藥物殺滅的方法來處理青苔。

一種是硫酸銅殺滅法:硫酸銅殺滅法的用藥濃度一般在O.2~0.5ppm,具體用藥濃度要根據各地的土質、水質、氣溫、水溫和自己的用藥經驗來把握,需注意的是用硫酸銅殺滅青苔後至少要換去三分之一的水,換水可分3~5天完成,換水的目的是防止因青苔腐爛引起水質惡化而缺氧,如裝有納米微孔增氧的則可開啟增氧設施防止缺氧,硫酸銅殺滅法的缺點是把握不好有可能對河蟹、青蝦池中的水草會造成傷害,要小心運用;

二是可以用消毒藥抑制法:如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藥物或多或少對青苔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但使用方法也同樣也要根據不同的土質、水質、水質、氣溫、水溫和自己的用藥經驗等靈活應用,用消毒藥物在抑制青苔生長的同時,尤其要注意用藥的量和次數,否則也會對蝦、蟹池中的水草造成實質的危害。

投放生物細菌能增加水中有益菌的濃度,從而抑制水中有害菌和有害藻類的生長,抑制池塘中青苔的生長。投放生物細菌時可根據水質肥瘦情況適量投放肥料,以加速生物有益細菌的繁殖,增強抑制青苔生長的效果。

總之,控制河蟹、青蝦池塘中的青苔的生長以綜合防治的效果較好,單一方法有利有弊,全年在河蟹、青蝦池塘的養殖過程中如能控制好青苔的生長,一般都能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較好的效益。生產中還有較多的控制河蟹、青蝦池塘中青苔生長的方法,這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加以總結和實踐。(文章來源: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