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當前人民幣總量是多少,人均能破萬嗎?

好哥128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我國M2餘額為177.62萬億,全國人口總數為13.90億人。因此,簡單地計算平均的話,人均持有人民幣為12.78萬元。

M0是社會上的現金,M1是M0+企業的活期存款,M2就是M1+全國的定期存款,所以用M2代表我國人民幣總量是最合適的。

對比2008年,中國的M2是47.5萬億,人口總數是13.28億,則人均持有人民幣為3.58萬,2018年是2008年的3.57倍。可以看出,我國貨幣總量和人均持有貨幣的增長都是很明顯的。

但是從經濟總量來看,2017年為82.712萬億,2008年則為30.067萬億元,2017年卻只是2008年的2.75倍,貨幣的增長比經濟增長還快,貨幣是否超發了?

貨幣增發是必須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貨幣需求也同樣在增加,為了滿足這種交易需求,維持物價相對穩定,所以央行需要增加貨幣供給。而當貨幣供給稍大於貨幣需求的時候,也是經濟發展的效果最好的時候。

如果把國家比作一個超市,M2的增長也就是貨幣總量的增長,GDP的增長可以簡單看作是整個超市內貨物數量增長。這就跟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差不多,我國M2增速快,是因為經濟增長得也快,但如果貨物的增長速度跟不上錢的增長速度,貨少錢多,貨就會漲價。

也就是會出現通貨膨脹,通貨漲價的幅度就是CPI的漲幅,目前已知的是發行過多的貨幣會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貨幣增發是把雙刃劍?

自2007年以來,中國的貨幣供應總量M2連續超越了日本、歐洲和美國幾大經濟體,目前相當於歐洲和美國的兩倍,日本的三倍。中國的M2已經相當於這三大經濟體的M2總量的70%左右。

由於我國社會在發展,人口在增長,GDP也在增長,這些都要有充足的不斷增長的貨幣來提供繼續發展的動力。

增發貨幣,可以降低利率,也就是用錢的成本,這樣就可以促進投資,投資增長可以推動經濟增長。經濟增長了才能帶動就業增長,於是人民收入水平提高。

但是一昧地發行貨幣也是有隱患的,比如津巴布韋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其政府沒有稅收,無法維持政府機構和軍隊的正常運轉,但津巴布韋政府還是採用了違背經濟常識的方式,超發貨幣來支付政府部門的工資,以及其它的政府活動,最終導致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類似的例子還有委內瑞拉,也是超發貨幣導致這個石油豐富的國家陷入危機。

總的來看,在正常情況下,增發貨幣都是為了刺激經濟的活力,這個增發都有一定的限度,即達到了刺激經濟的目的,又不會讓貨幣貶值太多;但非理性的增發貨幣,不管出於何種目的,無節制的增發貨幣,都會對經濟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金十數據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通過央行今年7月公佈的數據看,截至7月末,流通中貨幣(M0)餘額6.95萬億元,狹義貨幣(M1)餘額53.66萬億元,廣義貨幣(M2)餘額177.62萬億元。

M0是指流通中的現金,M1指現金與活期存款,M2指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通常使用M2來衡量一國的貨幣總量。

因此截至上月(2018年7月)底,我國人民幣總量達到了177.62萬億元,按照13.9億人口計算,人均貨幣價值12.78萬元。但這個並不能代表居民手中的財富,因為在我國,企業才是儲蓄大戶,居民存款總額為只有64.38萬億元(2017年末數據)。

根據這個數據計算,平均每個人的存款僅有4.63萬元,這和大家的認知就比較相符了。

那麼剩下的100多萬億貨幣,都算在了企業的頭上,是不是說明企業很富裕呢?其實並不是的,企業佔款總額大,只是說明了企業的經營活動對資金需求量大,有很多資金在企業之間流轉。

舉個例子,現在房地產三強都已經做到了上萬億的總資產,年銷售金額可以突破5000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什麼錢。收來的錢最後要歸還銀行貸款,支付工程費用,繳納稅費,所謂的萬億僅是虛胖罷了。

真正有錢的,恐怕是那些處於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吧。


首席投資官


截至今年5月,當前人民幣M2存量為174.31萬億元,而同期本外幣存款餘額為176.16萬億元,人民幣存款餘額171.02萬億。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人口總數為13.33億人。因此,簡單地計算平均的話,人均人民幣M2存量為13.08萬元,人均人民幣存款為12.83萬元,人均本外幣存款為13.22萬元。


但是,簡單地做平均並不能體現出真實的人均財富,我們需要綜合其他更多指標才能更好的瞭解人均財富。


中國人民銀行6月1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15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14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22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923億元。而1月份的數據是:新增的9016億居民貸款中,短期貸款增加310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910億元。

顯然從中長期貸款來看,今年以來居民加槓桿買房的情況緩解許多。在國內,居民中長期貸款基本可以視為房產按揭貸款。如果計算人均的話,今年5月份全國每人平均僅增加房貸約295元,1月份則為443元。


都說居民的存款被房子吃掉了,這個確實不假,數據說話:2016年2月,我國居民的淨存款達到歷史峰值29.87萬億元,此後逐漸下行。到2017年底,居民存款總額64.38萬億元,貸款餘額40.5萬億元,淨存款僅23.88萬億。而到今年1月份,居民淨存款又減少了340億。


如果計算人均的話,2017年底,全國每人平均淨存款僅為1.79萬元。你沒看錯!除去負債,相當於“人均淨資產”不到2萬元。到今年4月份末,這個數據為24.6萬億,平均一下也就1.85萬元。


那咱們老百姓的錢都去哪了呢?往下看。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16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7.6%。不過同期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5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也就是說,居民收入增加速度都大於居民消費支出,這樣的話存款應該增加才對啊!但是:


據測算,中國的居民儲蓄率從2008年的53.2%,一直下跌,跌到2017年的7.7%。而在這10年當中,樓市經歷了大概4輪週期,從以前的幾千漲到現在的幾萬甚至十幾萬,幾十萬。


前不久,深圳南山區華潤城悅府搶房大戰刷爆朋友圈,而同在深圳蛇口老工業區的某個路口,那塊標牌,現在看起來是有多麼的諷刺!


小白讀財經


根據央行公開數據,截止2017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67.68萬億元,同比增長8.2%。

如果按照這個數據計算,167.68萬億/14億=11.977,約等於12萬。也就是人均高達12萬人民幣。

我們用最粗暴的算法,如果你年薪不到12萬元,那麼你就是“落後分子”。

同樣,截止2017年12月末,我國本外幣存款餘額總計169.27萬億元,同比增長8.8%。

按照這個數據計算,169.27萬億/14億=12.09萬。我國人均存款還是差不多12萬元人民幣,與人均M2非常接近。

不過,本外幣存款餘額總計169.27萬億元中,主要是企業存款,大概是105萬億。個人存款64萬億出頭;人均大概4.5萬元。

如果你在銀行存款達到4.5萬元人民幣,那麼你就沒有拖後腿;如果你在銀行存款達不到4.5萬元,那麼你就拖後腿了。

但其實實際上來說,銀行存款算不上財富的標誌。因為可能你在銀行只有貸款:你買了房子裡。或者你不在銀行存款,購買股票了。甚至你將自己的資產,轉為在企業裡擁有股份,沒有現金,那麼你依然是有“錢”人。有錢人不是有現金的人,而是有財富的人,現金不一定帶來收益,財富卻可以持續創造價值。

因為銀行存款收益太低了。比如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3%;三年定期也就2.75%左右,所以更多的人將自己的資產,轉移到投資上,比如買房,購買理財產品,購買股票等。

但總而言之,如果你銀行存款+投資的資產達不到4.5萬,可以肯定,你還沒有發家,更沒有致富,還在奮鬥的路上。

有關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千萬富豪人數達到158萬人,有186萬家庭資產超過千萬。而中國百萬富豪人數,已經超過千萬裡。

如果你還沒有實現百萬,不要急,總是有機會的。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還在繼續,國民經濟增長依舊保持在中高速發展,而且質量越來越高。

相信國家,相信自己,相信未來!


波士財經


如果按照經濟教科書的分類,在M2統計內的存款都可以說是貨幣。中國的M2有一百七十多億,除人口人均有十二萬多億貨幣,但是,在有意義嗎?一是各個國家M2的統計不一致,例如美國的大額存單,養老金存款,都不進入M2的統計,中國統計了。二是在金融的劃分M2是貨幣,但是實際並沒有準確的意義。例如活期存款,可以在互聯網上作為支付手段,購物,或者轉賬,它當然可以定義是貨幣。但是,定期存款你可以作為支付手段嗎?貨幣算作有價證書或者權證,金融裡面屬於有價證書或者權證的很多,有現金,有存款,有債卷,有股票,還有期票匯票,當票,甚至一切財產和債權的憑據都可以包括在內,我們只是給它一個劃分。存款,真正劃得形象的,是普通人看不懂的,金融業內常常描述的表內數據。相同一筆存款,如果你拿它去理財了,存款數據就消失了,或者說M2數據就消失了,那貨幣就沒有了嗎?君不知,我們的社會融資數量,表外融資常常與表內融資不相上下,那些表外融資的貨幣是從哪裡來的?難道天上掉下來的?

我們先解釋,什麼叫表內與表外。表,就是M的統計範圍,它也在央行的管理範圍,所以叫表。表內的進入了統計,表外沒有進入M2的統計。像我們常常說的影子銀行,就是表外資金,在影子銀行融資的都是表外融資。

可能讀者聽我這樣說,會嚇一跳,這一百七十多萬億的貨幣也就夠多了,現在還要加一個深不可測的表外貨幣,這還得了?可實際上這就是實際。中國的影子銀行規模其實並不大,比起美國來,真正不算啥。美國人在影子銀行融資的更加多,也就是說它表外的貨幣更加多,所以說,事情不要只是看表面。

我們怎麼來看這一百七十多萬億的M2?前幾天在頭條上看了一篇文章,對M2有很正確的看法,就是M2並不是貨幣,它只是一個債務量(如果我們把準備金也看成債務)。它僅僅是一個積累的債務數據,長城長,它不是一天碼起來的。

為什麼說M2不是貨幣,是債務量?有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你的錢,存款在銀行。銀行貸出去了,你的銀行的存款數字在那裡,可是銀行還有錢放嗎?說M代表購買力,銀行那些存款數字還是購買力嗎?它只是銀行的一個債務數據。M2統計的那些銀行存款就是銀行的債務數據,這些存款都被商業銀行貸出去了,銀行只是留著一本帳而已。這樣的一本帳上的數據,還有購買力嗎?你可能說,我是存款人,我現在要取現金,銀行就準備著少量現金讓你取,這個現金的比例不過佔存款數量的百分之一點幾。事實上,市場除了現金紙幣,就只有這麼多貨幣,比較M2有什麼意義嗎?

M2是各類存款總數,它與融資形式高度相關。例如,我前面講的,通過影子銀行融資,M2就沒有數據。同樣,通過債權融資,M2也沒有數據。例如,美國政府就借了二十一萬億公債,在M2反映出來沒有?股市融資M2更加沒有數據,只有間接融資的銀行借貸,會在M2統計上創造一筆數據。美國為什麼M2比較低?因為美國融資基本不去銀行,給企業貸款的還有分工,一般是投資銀行才給企業放貸,一般銀行只是搞金融服務。美國的股市債市比中國發達,美國企業長期融資一般都通過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賣債卷。中國融資大多數都去銀行融資,在股市債市融資的比例少,這造成了中美M2數量的差別。間接融資造成中國M2與GDP比例異常高,但是這有什麼辦法?中國人習慣儲蓄,不習慣買股票債卷,資金在銀行,你有什麼辦法?


洋子146465305


題主的問題只能用存款來解釋,存款之間不重複計算,能反應貨幣量。

2017年11月末,我國廣義貨幣存量M2為167萬億,包括個人存款、企業存款、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三大部分。若是存款按人均算,一人有13萬,你有不。

個人存款總計64.1萬億,人均5萬,廣義的企業存款超過100萬億,不能說明企業很富有,只能說明企業的投資、週轉、經營等資金需求旺盛。

存款不代表你的財富淨值,比如你剛從銀行貸來200萬放在卡里,超過人均存款十幾倍,能說明你是有錢人嗎?你剛剛買了500萬銀行理財產品,卡里只剩5000塊錢,能說明是窮人?存款是個淨資產和負債交織在一起的數據,因為個人的財富淨值情況只有自己清楚,所以人均存款發掘不出什麼有用信息。

銀行體系之外的所有錢轉來轉去,一分錢不會多也不會少,不在你的卡里就在他的卡里,只有銀行信貸的投放和償還才會影響存款總量的變化。個人買銀行理財,個人存款就少了,一部分貸給了企業,企業存款就多了,但是個人的實際財富並沒減少,甚至因為利息收入而增加了,而且這筆錢隨著理財產品到期還是會從企業存款迴流到個人存款。


八戒做夢都想看的財經


我國當前的人民幣總量大概170多萬億,如果按14億人口計算,人均大概13萬不到。這13萬就是一年能從你手裡流動的錢,也可以理解為收入,但不能理解為存款,因為13萬最後能存下的少之又少。

很多人說自己並沒有13萬的收入,這也正常,因為這是平均值,有人可能一年就一萬多的收入,而有人一年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億的都有。按二八定律來說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這樣來算普通人也就3三萬左右。也就是說排除北上廣深這些發展比較好的城市,中國人的普遍月收入在3000左右。聽到這裡是不是平衡點了。



而北上廣深人均收入又比其它城市高,所以更多的人選擇去北上廣深工作奮鬥,這就抬高了房價,因為市場太大,而供應量跟不上,就像深圳,如果按現在的建設速度,要滿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商品房,而一套房子住三個人,在人口不增長的情況下需要大概需要50多年。更可悲的是深圳還沒那麼多地給你建,所以只能向周邊擴張。


自住投資惠州東莞深圳可以私信我。


小二樓視


當前我國的總量是160多萬億,人均十萬多元,可是財富分差太大,錢在百分之二人手裡,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掌管著百分之十的的財產,現在有好些被房子壓著,看著房子值多少錢,但是現金都空了,總量是不少,人多呀,希望掌握百分之二的人多做點實事吧。


金融評論


截止2018年3月,中國廣義貨幣總量M2是173. 99萬億。

4月降準1%,釋放1.3萬億基礎貨幣,16%準備金率的貨幣乘數6.25,M2增量就是8.13萬億。

昨天降準0.5%,釋放0.7萬億,15.5%準備金率的貨幣乘數6.45,M2增量4.52萬億。

全加起來超過是186萬億。人口按14億上線計算。人均132857,每個月11000。


大塊兒板兒磚


題主的這個問題忒簡單了,人均要是不過億的話人民幣怎麼可能流通呢?就呆賬死賬人均早就破億了。還人均破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