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將會是下一個北上廣嗎?

VLoOq_DEEDEE


感謝網友的提問!關於:“南京將會是下一個北上廣嗎”這一話題,我的觀點如下~

①南京綜合實力超群,具有成為“四極”巨無霸城市同質化的潛力。作為市域面積並不算大的南京市,想要成為超大城市的第一捷徑就是:學習某些省會城市為自己擴容,不惜兼併周圍城市的代價,排名逐年提高。

②根據相關資料得知,南京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是全國十大城市之一,排在第九名。同期的北京、上海分別是我國第一、二大城市。廣州位列第六名,差距很小。由此可見我們大南京進一步擴大規模就能夠接軌北上廣,當然歷史不可重來,事已至此只能從長計議。
2017年全國經濟十強城市排行榜


數據顯示,南京與杭州差距日益擴散,最終落選第十名,兩市相差由上一年度的五百多億,拉大到八百多億。

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杭州於浙江省首位度明顯,而南京於江蘇省顯得力不從心。

其次,杭州依託海洋經濟、實施撤縣建區等重大決策,以及舉辦亞運會等重大項目有力提升該市綜合實力。
未來的南京若接軌北上廣,還得加大力度提升自己,先以衝進全國經濟十強為主要目標,爭取國家大力支持,戰略佈局才能完成宏圖大志。


民間查訪專員


北上廣深是獨特的,不可複製的,地位不一般。北京是首都,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經濟中心。廣州是千年商都。深圳是經濟特區,改革先鋒。其它城市沒法比。

南京雖然GDP總量、GDP人均、收入與消費都能排進全國前十五,增速更是名列前茅,但是,南京只有六千多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小的省會城市,發展受限,很難達到‘’北上廣深‘’的規模。

南京在走一條全新之路,不會因為小而放棄發展。在國家和省領導的指導關懷下,南京正在加快區域中心建設,包括國家級江北新區和十多條過江通道的規劃建設,地鐵規劃超過一千公里,已運行376公里排名全國第四。經濟已然轉型,產業和消費逐年升級,金融服貿和科技創新更加突出,三產佔比首超60%等。南京將利用歷史、文化、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的優勢,加大輻射力度,形成類似紐約東京的南京都市圈。

跨區域的南京都市圈成員目前包括鎮江、揚州、淮安、滁州、蕪湖、馬鞍山、宣城等七個地級市。根據上級指示,3-5年要形成寧鎮揚和寧滁一體化,不僅僅是已經規劃建設的城際輕軌等交通方面,還包括教育、醫療、養老等全方位一體化!成功後會進一步完成整個南京都市圈的一體化建設,真正成為一個大南京。





漂飄12


南京,自稱六朝古都卻沒有什麼歷史文化傳承、經濟主要靠國企和外資然而民企不行嚴重缺乏活力、地非靈人不傑本地從古至今極少出人才僅僅靠國家人為設立的大量高校、科研院所彙集一批外來人才卻以科教名城自居,經濟文化科教什麼都靠外來、靠引進,本質上是一座沒有創造力、缺乏影響力和存在感的城市。


飛雲過盡


希望南京、蘇州、杭州都成為真正的一線城市,人口規模達到1500萬+,人均GDP3萬刀。但要慢慢來,再過十年吧。

要想成為一線城市,規模必須做大。首先是人口,人少規模就小,影響力就小。一線城市必須在全國甚至世界上都有很強的影響力。企業更重要,沒企業,人也留不住。錢最重要,沒錢,企業也不來,來了也呆不住。

關鍵是看你用什麼來吸引人才,企業和資金。要有idea,有ip,能忽悠人。

杭州現在就用互聯網成功的忽悠了很多人才,企業,資金,都跑杭州去了。其實互聯網到底能火多久,估計馬雲心裡都沒底,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

但你如果沒有吸引人的地方,只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肯定是不行的。

南京蘇州趕緊想辦法吧。


用戶65266645492


南京會是下一個北上廣嗎?教育,經濟,工資,公司,房價這幾個方面來分析吧。

首先是來看教育吧

北京擁有91所高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著名高校。

上海擁有61所高校包括: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全國著名高校。

廣州擁有82所高校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暨大等著名高校

南京擁有53所高校包括: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著名高校

500強城市分佈

北京擁有101家500強企業。

上海擁有51家500強企業。

廣州擁有19家500強企業。

南京擁有7家500強企業。





看gdp

上海2017年gdp為30133.86億,面積為63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2420萬,人均gdp為12.45萬。

北京2017年gdp為28000.40億,面積為164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2173萬,人均gdp為12.89萬。

廣州2017年的gdp為21503.15億,面積為74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1404萬,人均gdp為15.32萬。

南京2017年的gdp為11715.00億,面積為65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827萬,人均gdp為14.17萬。

工資

北京第一為9240元。

上海第二為8962元。

廣州第四為7409元。

南京第11為6680元。

房價

北京第一為67822元。

上海第二為52584元。

廣州第三為40030元。

南京第八為26714元。

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北上廣這三個城市,確實是非常強悍的,不過南京作為後起之秀也是發展挺不錯的,我們也相信南京在以後的發展當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和個人看法,如有問題請在下面評論和討論。


給力視界


永遠沒資格和北上廣相提並論。江蘇名聲在全國固然不錯,但江蘇真正經濟發達的地方實在太小,就江南這小塊,所以江蘇名聲也是徒有虛名,南京是刮全省油水,才在2017年GDP湊滿萬億,所以離北上廣差距太大。


舊船票80


每次看到這些話題就覺得累,南京人非要把南京說的多好多好,說那麼好有啥用,難道說好了就不用掙錢養家嗎?還有那些外地人,你總要黑南京幹嘛呢你是吃飽沒事幹了吧,好與不好跟你有什麼關係,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回去把你家照顧好就是你的職責,都是中國人要團結一致,有些沒意義的話題就不要說了………!


飛飛跳


南京就是南京,為什麼要和別人的城市一樣?南京人民覺得自己的城市很好的。

科教文衛很不錯,雖不比,但再不公的各種統計南京名字總會在前列出現,

地鐵很不發達,但也能排在前四,城市交通還不完善,但賭城的排名卻越來越落後。

旅遊不算很發達,但也能排前列,市民還沒發達地區有錢,國內國外遊人數卻排前列。

南京市民總覺得與其他城市比,南京太落後了,人口這麼少,面積這麼小,省會排面積都是倒數。

但南京人會糊弄,比如GDP過個萬億,人均超越北、上,馬馬虎虎搞個青奧…太多,不說了。總之南京就是南京,南京市民高興就好,房價別再漲了,那是發達地區才會出現的情況,但南京是落後地區,房價走在前列太不科學了。


銀河飛魚


在現有的城市格局下,南京是沒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北上廣的。

南京本身是一個地理位置非常好的城市,居於富饒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中心地帶。在歷史上,南京大多數時候是江南的中心城市。

但是,現在的南京最尷尬的也是其地理位置。因為位於江蘇省西南角,難以有放射型擴張的影響力。就算南京發展起來,對江蘇其他城市的帶動作用也是比較有限的。因此,江蘇對南京並沒有投入巨大的資源傾斜。

而南京東邊則是城市發展最好的長三角,無論上海杭州,還是無錫蘇州,都是南京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南京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發達的長三角逆襲,難度相當大。

所以,在目前外無援手,內無動力的南京,想發展成為下一個北上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過,如果現有的城市格局能夠改變,比如說重組江南省,或者直轄南京市,則南京的潛力必然暴增。這樣,南京重回江南中心城市就比較有可能了。追趕北上廣,也是有機會的。只是這種格局改變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



蘇綻


天閱商業評論評論員西瓜菌

按照國務院發佈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告》,人口在500萬-1000萬的能列為特大城市,只有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才能列為超大城市。新標準下原有的140多個城市一夜間變成了16個。按照新標準很多城市不具備衝擊特大城市的條件,城市規劃將面臨調整。而且國家的政策方向是限制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人口總量,減少因此來帶的城市弊病。北京上海等城市近年來也已經認識到中心城區過大造成的負面效應,北京市於2018年也發佈了《建設項目規劃使用性質正面和負面清單》文件很清晰的傳達一個信息就是限制主城區的發展,非首都核心功能外遷,建立衛星城市加強衛星城市之間的軌道交通,來緩解超大城市帶來的城市病。

小編個人認為城市不是越大越好,超大城市有超大城市的好處,更好的就業機會更多的創業資源和更多的信息資訊。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的資源會越來越公平的分配,不再侷限於所有資源聚集於某一城市,這樣才是比較健康良性的發展方式。最近十年隨著國家城鎮化進度的發展,我國形成了很多成熟的城市群,城市群內各個城市間相互依存相互需要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這樣才是一個良性的模式。所以小編個人認為未來南京發展成超大城市的可能性還是偏低的,因為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城市群,依託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各個城市間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對人才的吸引力也各有特色,大家生活水品基本在一個水平上差異不是很大,沒有一個特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人才大規模的向某一個城市聚集。其實大家仔細考慮下這樣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城市生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