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怎樣區分一流人才和二流人才

如何定義一流人才和二流人才?有無數學者和管理者思考過這個問題,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微信公眾號“華章管理”發表了德國學者岡特·迪克(Gunter Dueck)的觀點。岡特的身份很特別,他曾經是一名數學教授、研究哲學,也曾在IBM德國公司擔任技術總監。

這裡要提醒一點的是,岡特所說的一流人才和二流人才都非常卓越,並沒有褒貶的意思在裡面。

岡特對一流人才的定義是:一流人才從絕對角度提出問題,並且圍繞著這些問題去思考和行動,直到成功。這些人是開拓者和企業家。什麼是絕對角度的問題呢?他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怎麼踢好足球?最漂亮的汽車是什麼樣的?未來人們想要住什麼樣的房子?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他們?

在如何識別一流人才這個問題上,大家並沒有得到明確結果。原因是,幾乎所有這些一流人才,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他們非常多樣和獨特,因此,很難讓人用統一標準來描述。

不同於一流人才,二流人才會從相對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說,二流人才會思考,我如何才能生產出比那家公司更好的產品。二流人才更具備競爭思維。但是,喬布斯想出iPhone的創意,出發點肯定不是,怎麼樣生產出一部比諾基亞更好的手機。因此,二流人才更擅長在已經有的行業裡面贏得競爭,也更擅長完成規劃好的任務。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在很多公司裡最終成為管理者的都是二流人才中的佼佼者。

一流人才也可能退化成二流人才。因為,在組織裡,老闆要衡量營業額、成本、工作時間、和競爭對手的差距等等。普通的管理理念注重的就是比其他人更好,領先競爭對手。因此,當那些一流人才做不到讓其他人對他們高度簡化的絕對問題感興趣時,他們也有可能轉而追求贏得競爭和完成任務。

以上就是德國學者岡特對一流人才和二流人才的劃分標準。一流人才追求完美,二流人才則是實用主義,以贏得競爭為目的。因此,一流人才常常是開創者,二流人才常常是好的執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