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國、日本有和美國一樣大的領土,綜合國力能不能超過美國?

烽蜂


【如果德國、日本和美國一樣大的領土,綜合國力能不能超過美國?】對此“大正”認為在不可能超過美國。

德國與日本面積和美國一樣,但人口依然恆定,綜合國力仍然不能超過美國;

德國和日本都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工業強國,GDP總量位居世界第四和三位,分別為3.8萬億美元和4.8萬億美元,可以說兩國是非常發達的國家,各項發展指數也是高居世界前列。而且兩國國家發展軌距很像,都是二戰戰敗國,都是二戰後再次崛起的工業強國,而且國土面積相差不大,都是35萬平方公里左右(日本37.7萬平方公里,德國35.7萬平方公里),人口方面,日本稍微多一點,達到1.27億人,而德國只有8000萬人。


很多人認為德國和日本在這麼小的國土面積上都發展如此厲害,倘若兩國的國土面積有美國那麼大,那會多麼恐怖,GDP總量肯定能超過美國,甚至綜合實力都有可能超過美國。其實這是想當然了,美國的世界第一強國地位可不是單純的GDP的第一那麼簡單,美國早在1894年(甲午戰爭時期)工業產值就是世界第一,超過當時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國(英國),但真正到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好要等到二戰後,建立國際新秩序,美國從GDP世界第一到真正的世界第一強國用了半個世紀。

如果德國和日本只是單純的國土面積在現有世界格局不變的情況下,膨脹成和美國那麼大,而且人口依然是現在這麼多人,只能說德國與日本可能會成為更具有影響力和大國,內部資源更多,讓他們兩國少了資源發展的限制,但不可能超過美國,對比俄羅斯就知道,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4人口,也沒有見多強,而且在可見時間內經濟和國力都在衰退。世界霸主是需要廣袤的和人口,但更需要運氣和機遇,而且這可不哪個國家想有就能有的。

德國和日本之所以那麼發達得益於經濟全球化,他們的工業產品在這個世界上更有競爭力,如果單純靠著國內市場,是無論如何也形不成今天這個經濟規模的。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如果德日本擁有和美國一樣大的領土面積,不考慮歷史條件,就看現在條件的話,日本和德國的綜合國力不能超過美國。

現代社會,綜合國力的高低看什麼?以前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和潛力可以看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主要看兩點,第一是制度,第二是科技。



國家發展的好壞首先看制度優勢,這裡以澳大利亞為例,澳大利亞原本是英國流放罪犯的地方,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也能成為發達國家。如果這個感覺不深刻的話,還有更加鮮明的對比,那就是我們的鄰居和朝鮮,在二戰前,他們作為一個整體被日本佔領,二戰結束之後,以38線為界,南方由美國負責,北方由蘇聯治理,現在兩個國家一個是亞洲少有的發達國家之一,另一個貧窮落後,還需要國際上的救濟,不斷有人外逃。


現在德國日本在制度方面與美國相差不多,這不是德國日本整體國力弱於美國的原因。

第二點很重要,那就是科技能力,科技能力首看大學,哪個國家擁有更多的好大學,在世界著名大學排行榜上,前十名有八個是美國的大學,剩餘的兩個是英國的牛津劍橋,時代越發展,科技水平的佔比也就越大,所以美國會有F22,F35兩款已經服役的五代機,還有B2轟炸機。


單就科技水平而言,日本德國也很強,但是與美國還有差距,何況美國是世界最大的人口流入國,流進去的不是敘利亞那樣的難民,而是各國的頂級人才。所以短時間內德國日本難以超過美國,不過發展潛力巨大。


綠色落日


如果德國和日本擁有像美國一樣大的領土,綜合國力能不能超過美國?想都別想,真覺得美國人都是活雷鋒嘛?

美國什麼時候援助過和他一個體量的國家?別忘了英法是什麼時候的死透的!是在二戰以後才徹底涼涼的!


德國和日本之所以能夠在二戰之後迅速恢復,就是因為他倆是美蘇冷戰的第一線!東德以其當年的北邊那根棒子,經濟實力,絲毫不差。這就是因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需要一個彰顯先進性的展覽地。

不然的話,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降以後,從日本拆走了大把大把的工業設施,然後再發動韓戰在那時候因為需要找一個後勤供應所以他們找到了日本,所以才把當初帶走的那群還了回去。所以日本才能廢墟之中,重新崛起。



如果記得擁有中國或者俄羅斯這個體量的話,那麼他們是美國的敵人,美國不往死裡坑他們就算不錯了。

或者說還記得英法嗎,這倆領土不是夠大嗎?有大量的殖民。然後,別忘了英國是以什麼為代價換取到的美國的援助!

所以,如果日得有的像中國美國這樣的體格的話,美國不可能扶持這兩個國家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肯定不能。比如說,俄羅斯擁有全球第一大領土面積,達到了1709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約等於兩個美國之和,可它綜合實力與美國相距甚遠!

明確來說,國家綜合實力的大小與領土面積的大小並不成正比。主要受某國的資源、人口規模、制度、科技及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制約。比如說,美國有3.2億人口,而日德加起來也沒有美國一國的人多,另外,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應該是當今資本主義世界最理想的民主政治政體,尤其是日本的君主立憲制根本沒法比。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兼容幷包的文化基因註定能夠吸納足夠多的人才,而日德都是純種的大和民族與日耳曼民族為主,具有典型的排外性。

美國主導戰後以來的國際秩序,尤其是美元擁有世界貨幣的地位,日元與歐元目前都不具備這種特性。美國經濟自從1900年以來就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變,長達118年了。


美國人的超前消費習慣,使得美國穩居全球第一消費大國,而日德無論是貿易規模還是消費規模都與美國差距很大。

美國領先的軍事實力,也是保持其世界第一影響力的必要條件。而日德由於戰敗國的原因,都不具有正常國家的軍事體制。也不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根本就是經濟上的巨人但又是政治上的矮子。永遠都不會獲得美國那樣的國際外交話語權和地緣政治影響力。因為全世界都不會同意的。

總之,美國能有今天世界唯一超級霸權國家的和全球綜合實力第一的地位。這既有美國橫跨兩大洋的地理優勢,也有天然的政治制度優勢還有包容文化基因的優勢,還有歷史的機遇形成的。而日德都不具備,比如說德國位居歐洲中心,受歐陸戰略制衡的影響,其他英法等國也不允許其成為第一強。更不願意讓它稱霸。至於亞洲的日本自不必說。但整個美洲沒有一個是美國的對手。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這是美國前總統門羅說的,早已稱霸美洲上百年,而二戰又給了美國稱霸世界的歷史機遇。日德沒有一個曾經稱霸亞洲或歐洲上百年。


東震木


說不好,萬事皆有可能。但如果以目前的條件看,即使某些國家擁有跟美國一樣大的領土,也幾乎不可能在國力方面超過美國。

理由如下:

其一,國土面積跟經濟實力並不劃等號。俄羅斯國土面積1700多萬平方公里,約中國,美國國土面積的兩倍。但去年俄羅斯GDP才兩萬多億美元,差不多是美國1/10;中美國土相當,美國GDP近20萬億,中國同期只有12萬億,但人口是美國4倍;德日去年GDP在3~4.3萬億之間,不足美國的1/4。你覺得假如德國日本擁有了美國一樣的國土,就能在經濟上超過美國?那中俄就不服氣了。其實,國土面積雖然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後盾,但真正對經濟其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市場科技含量和消費實力。而美國在這兩個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別國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

圖:美國紐約

其二,德日政治影響力有限。美國擁有無與倫比的國際話語權,但很多組織中都擁有特權,經常可以在國際事務中一槌定音。德日都是二戰戰敗國,受戰後協議約束,國際話語權有限。另外,二者並非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而如果不能擠進這個行列,那麼在國際上會始終吃不開。但按目前的情況看,短時間內日德是無法擺脫戰後協議的束縛的。即使讓其擁有跟美國一樣的國土,它也只能是美國的附庸和小弟。
圖:美國是北約核心和領導者


其三,德日現有軍力相加*10都比不上美國。軍事實力是綜合國力重要組成部分,但德日目前無法發展進攻型武器,而且重要軍事裝備技術都掌握在美國手中,特別是日本。如果在軍力發展方面不能擺脫美國,不能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那麼日德沒有機會在軍事層面打敗美國。

圖:美國龐大的航母戰鬥群

其四,文化引導力不足。

美國能成超級大國,文化的引領作用居功至偉。美國的教育,科技,流行文化都處於世界頂端水平,是各國模仿和跟隨的對象。特別是教育領域,世界各國先進人才都為能到美國留學為榮,爭相湧入美國,為拿到美國綠卡而擠的頭破血流。他們學成以後,大部分又選擇留在美國,基本是為美國做貢獻。如果無法改變這種人才單向流動的局面,任何國家都無法超越美國,而只會讓白白培養的人才,最後做了美國的嫁衣。
圖:美國吸引著各國移民爭相湧入

德日現在雖然部分工業領域實力不錯,但總體經濟增長乏力,國內市場缺乏活力,這是體制出了問題,跟國土面積無關,並不是讓德日擁有更大的國土面積就能克服的。


兵者詭道也


不能。

簡單說來,德日要想在綜合國力上超過美國,除了要有美國國土的運,更要有美國發展的命!

我們只需看美國是怎樣煉成的,就知道即使德日具備了美國這樣甚至比美國還要大的領土面積,也無法成為美國的原因了。“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一張白紙的開始,沒有歷史的包袱

美國的歷史,從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開始,就算再向上追溯,也只能到了1620年“五月花號”帆船在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以及在該船上制定《五月花號公約》。

1620年到今天,也不過400年時間。

這意味著美國,基本上是在一張白紙上開始的。

因為沒有先例可以參考,因此美國製定的國策具有開創性,因為沒有歷史的包袱,美國的社會形成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氛圍,當然,這種開放和包容前期針對白人人種。

正是這樣的社會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歐洲人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實現了自己的“美國夢”。同時,他們的開拓精神也注入了美國的社會的每一個細胞中,幫助美國成為一個迅速成長的國家。

這種從零開始的現代化發展基礎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具備的。

德國從公元2到3世紀開始形成部落;隨後部分土地受到法蘭克王國的統治;到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254年,神聖羅馬帝國建立,開始走向封建割據;1815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組成德意志邦聯,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德國完成統一。

而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大化革新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710年,日本進入奈良時代。

12世紀末,日本進入幕府時代;1854年黑船事件後,江戶幕府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1867年,明治維新,日本開始富國強兵,一躍成為列強之一。

源遠流長的歷史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財富,但也有可能是其實現跨越發展的巨大包袱,而日本和德國缺乏民主氣息的歷史發展軌跡,註定了其不可能形成美國這樣包容的社會氛圍。

2、絕佳的地理位置,沒有外在的強鄰威脅

美國的地理位置很優越,優越到什麼程度呢?

比如美國周邊,沒有世界強國,這使得美國的發展軌跡不容易因鄰國感到威脅而受到鄰國的野蠻幹涉。

美國的北部時加拿大,面積雖大但是人口只有3000萬,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無法威脅美國;而南部的墨西哥,在美國巧取豪奪了超過一半的領土之後,墨西哥的勢力大為削弱,再也無法威脅美國的發展。至於墨西哥以南的拉丁美洲地區,除了遠在天邊的巴西,近處盡是一些小國,根本就無法撼動美國的地位。

而德國身處歐洲的十字路口,西有英國、法國,東有俄國。歷史上,身邊的立陶宛-波蘭也是一個強悍的國家,北部的瑞典更一度是北歐強國,就連丹麥也曾稱雄北歐一段時間。所以,德國的發展絕對不會像美國這樣一帆風順。

因為無論是英國、法國還是俄國,都不希望自己的身邊出現一個強大的德國,這種觀點一直到1990年兩德合併都還甚囂塵上。所以,即使德國擁有美國這樣的巨大國土面積,也是無力應對周邊惡鄰的圍攻的。

日本看起來要好一些,畢竟是島國,但是身在島國也就意味著無法和大陸發生直接的聯繫。況且,在西部的大陸上,有兩個大國虎視眈眈,絕對不允許日本坐大。而在太平洋彼岸,美國也在不斷敲打日本,這決定了無論日本怎麼折騰,也不可能成為美國第二。因為根據日本的秉性,一旦其綜合國力大幅提升,那麼整個亞洲太平洋地區勢必會再次蒙受災難!

所以,德國和日本即使面積和美國不相上下,也是不可能超過美國的。因為德國和日本無權選擇自己的鄰居,就如同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一樣!

歷史一再證明,巨大的國土面積,只是成為超級大國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絕不意味著擁有巨大的國土就一定能夠成為超級大國。比如民國,比如今天的俄羅斯,都是鮮活的例子。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肯定不能了!實際上美國之所以強大並不是因為他是美國人,真正的美國人早就死球了,那是一群生活在美國本土的印第安人。現在的美國人實際上是由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共同組成的混血人種國,尤其是以德國人的後裔為大多數。因此,德國人從基因上就不存在比美國更好的優越性。美國從總體上看,世界級頂級科學家數量也是遠遠領先於德國的,這也是與美國的特殊文化有關。

美國在獨立以前,是一個蠻荒之地,而且因為土地肥沃,自然條件更好,這使得他可以吸引到歐洲大量具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前往探索。所以也可以這麼理解,在18世紀時期,一批優秀到佼佼者的歐洲青年前往美國,並共同努力,建立了現在的美國。這批人實際上是比留在歐洲本土的人來得更加優秀。這也是美國科技一直很發達的主因。

至於日本,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確實是有值得讓人震撼的地方。但是單單從民族傳統上看,跟德國人相比還是有部分差距的。比如,持續性創新這個能力上,德國人往往能夠提出很多概念性產品,而日本人只是在模仿跟進,從來就沒有在科研概念上超越德國。而距離美國就更加遙遠了。整個日本歷史上就沒有任何機會超越美國的。


優己


就算給他們那麼大的國土,他們也沒有機會超過美國!這還需要那種地緣優勢,把那種地緣優勢也給他,仍然沒有機會!還需要接納來自世界各種族的優秀人材,即使這些人材他們都具備,他們還是達不到美國的綜合國力!他們還差一項最關鍵的因素,是基於他們傳統思維方式的國家戰略,與美相去十萬八千里!

一.具備了大縱深國土也不意味就具備了發展成美國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

我們評價美國的綜合國力,絕不能只看到它戰後的紙面數據,還要看到它紙面數據之外的綜合國力,還應該關注到它遠大於其紙面數據的國力,這是其表面數字的成因,沒有這些因表的存在,給他再大的領土疆域最終也會全部喪失!這一點在二戰中已經被德、日兩國證實。

二戰的初始階段,也就是1941年以前,或者也就是我們偉人著名專著《論持久戰》中的第一階段,德、日兩國所戰他國領土都超過自已領土幾倍十幾倍的廣大幅員,應該說已經具備了極大的戰略縱深,但到了最終還是連其自已的原本國土也被軍事戰領,這種結果如果放在一戰之前,大概我們常人已經忘了這兩個國家曾經的存在!當然有人力資源因素,但這與美國相比就不能算個因素,因為從根本上說,美國開國人口還遠不及它們。也有戰爭資源問題,但在他們曾經所佔領區域也都讓他們具備了這種資源,之所以有後來的結局,還有個重要的因素——地緣位置。

德國當年只能靠水下戰力對美國發動襲擊,卻永遠無法用制空權給美國造成更沉重的打擊甚至軍事佔領,而對那個也十分強大的法國就能一戰至其投降。日本也一樣,雖有野心,卻只能憑其艦載航空兵去偷襲珍珠港,而無法用更大的空中優勢去直接攻取美國本土,也是相同道理:在當時戰術條件下,制空權正經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但美國的地緣位置讓這兩家戰爭狂人的翅膀無力企及,所以美國本土至今一直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戰略要地。

二. 兩國當年的種族政策、價值觀念,使其無法藉助其它民族的各種優勢來成就自己的綜合國力

前文說過,兩國都曾經侵佔了廣闊的他國領土,其上的人口數量也遠超其本國人口的幾倍十幾倍,但它們都因狂妄自大對其他民族的蔑視乃至鄙視,使其無法利用其它民族的優異智慧成就自己強大的綜合國力,這從當年德國對猶太人和斯拉夫人的種族滅絕政策,和日本對華人野蠻殘忍的三光政策一直貫徹戰爭始終,使其它民族的智慧被無情摧殘毀滅的史實得到了充足的印證。

這一點,美國與其正相反,其正是由於藉助其近二百年的移民政策,借歐亞大陸近代戰火不斷,特別是一戰二戰讓許多優秀人才在本土不僅無法發揮其卓越才華,甚至生命不保的情況下,而被迫遠渡重洋,避難於美國這個世外桃園的巨大戰略機遇,在幾何數字擴張自已人口紅利的同時,廣納賢才,讓其各展其能,為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做出了至為關鍵,舉足輕重的貢獻!

三 .決定美國強大綜合國力的根本國家戰略是當年德、日兩國所無法做到

當年這兩家戰略決策層,基於其固有的思維侷限性,只想到與傳統列強爭奪殖民地、控制區和開疆拓土,或乾脆滅絕其他種族,來擴張自已的生存空間。但美國戰後的根本國家戰略卻是:在其國力軍力都超過世界一半以上的條件下,卻不要他國一寸土,不要一塊殖民地,也沒在這上面浪費一兵一卒一美元,卻讓自已長久地站在世界道德的至高點上,成就了自已冠冕堂皇的國際事務仲裁者地位。

然後用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拉起一大群馬仔,並在他們的協助下,再加入其更加強大的經濟實力,主導創建了一整套服務於美國利益,服從於美國意志的國際體制和世界秩序。成就了美國在全世界的政治霸權、經濟霸,以及為這兩種霸權服務的軍事霸權、美元霸權和話語霸權。使美國、美國國民可以從容地躺在這套體制秩序上,盡情的養尊處優、不勞而獲、揮霍無度的享受世界,窮兵黷武的壓迫奴役世界。而其強大的美軍及其控制的那個更加強大的盟約軍事集團,卻只用來維護那套服務於自已的《世界秩序》,為美國賺取了世界警察的光榮稱號。原來美國所要的是對全世界的政治殖民和經濟殖民,這種綜合國力則是其紙面數據幾倍幾十倍。

美國的這種綜合國力,在當年那兩個國家的國情基礎上,即使給他再大的領土,給他再多的物產及人口資源,它也無法達到美國的幾分幾十分之一。這種基於決策思維能力的軟實力,當年的他們無論如何也是做不到的。


鐵嶺鋒


按當初希特勒的思路一個家庭至少要生五個孩子,到1970德意志人口達七億,當時德國領土面積六十萬平方公里,在吞併奧地利,捷克,波蘭一部分後領土超過一百萬,後來北歐,法國一部分,荷蘭,比利時併入德國,這樣德國就有兩百多萬面積,如果不和蘇聯開戰,苦心經營,通過談判取得停戰和平到現在gdp就按人均三萬美元也超過美國了!


手機用戶3692381237


絕對不會,美國能強大領導全球是多方面結合的結果,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傢俱備美國這麼多的條件,德日就算地方和美國一樣大,但地理位置沒美國好,大規模的農業現代化難以實現,地緣政治更沒法和美國比,不知要拿出多少精力來應付周邊國家,這也影響國家發展的,德日都是世居本土的民族國家,天生有一種民族優越感,不認同其他民族跟自己平起平坐,美國則是移民國家,取眾家之長,,開放包容遠超德日,所以說德日無論發展多好,都不可能做到美國的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