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你不知道的劉強東

01

荒蕪中的窮孩子

1974年,劉強東出生在江蘇宿遷,家裡窮,一週吃一兩次米飯,一年吃一兩次豬肉。偶爾吃一次人間美味豬油拌飯,吃完要拿開水衝油星喝。

但他是孩子王,常坐在草垛子上對小夥伴發號施令,大夥還都聽他的。

這應該是他的管理才能初露端倪。

當然,商業天賦也有顯現:那時候小孩們會從河裡撈蝦,賣給蝦販子。劉強東五年級時,就摸到了門道,自己收了小夥伴的蝦,然後加一分錢賣給蝦販子。

同時被大人發現的,還有他的狡黠:每年過年大人給了壓歲錢,他都會把妹妹那份騙到自己手裡。

所以大人給了妹妹壓歲錢,總會叮囑“拿好了,千萬別再讓你哥騙去了。”

妹妹總一口答應,但每年不過初三,她哥都有辦法讓她雙手把錢奉上,不要都不行。

所以啊,孫悟空都不是憑空蹦出來的。一個最後能幹點大事的人,小時候多少都會表現出點與眾不同。

哪怕是在最荒蕪的泥水溝裡,他也是條不一樣的魚。

02

一首涼涼送給想當官的你

劉強東一路學霸上了高中。當時的班主任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老師,他希望學生們都去當官,造福百姓。

在他的鼓勵下,一個理科班的所有學生都報了文科專業。

1992年,本來能上清華讀物理的劉強東,最後報了人大社會學,因為覺得社會學最可能當官。


順利錄取。18歲的他揹著被子、臉盆和76個茶雞蛋,以及外婆給縫到內褲裡的500塊現金,興沖沖到人大報道。

結果當晚師兄就告訴他,第一,社會學跟當官沒關係,第二,這個專業就業率在學校倒數第二,僅次於人口系。

當官的夢就這樣涼涼了。弄點錢成了當務之急。

本來上學的500塊也是家裡借來的,劉強東覺得自己已經18歲,不能再向父母要一分錢,於是想著法打工賺錢,做家教,抄信封,推銷圖書……他曾一個週末抄了4萬多個信封,宿舍熄燈,別人都睡了,他就搬個小板凳在廁所、走廊抄。

靠抄信封他能月入一兩千。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也就300塊吧。

但是錢依然不夠。

大四那年春節他沒回家,臘月28,他全身只剩一塊四了。大年初一,他冒著大雪走七八公里去找朋友吃飯,吃兩頓後再走回宿舍。

現在的孩子很少會吃那樣的苦了。

富人的孩子當富人養,窮人的孩子也當富人養。

沒吃過苦也不肯吃苦的孩子,身上會少一種拼勁,嬌氣脆弱俯不下身,難成大事。

因為大的成就,必然苦難重重,必然刀光劍影,若是對自己沒點狠心,很容易在精神上就敗退了。

劉強東後來能有所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他不怕吃苦。凡是吃苦就能辦成的事,他從不逃躲。

這是從小苦大的孩子,一個天然優勢。

用泰戈爾的詩說:你的付出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

03

不甘心的深圳小白領

網上有句話說:我奮鬥了18年,才能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這話應該是大學畢業初期劉強東的內心獨白。

當時他進了一家日企。

一千多個應聘者,挑兩個。千里挑二,劉強東順利入選。

當時招他進去的嚴曉青,N年後被他拉去京東做了副總裁。

1997年,劉強東在深圳做著外企白領,月薪四千,小日子算是不錯了。

正常人,可能會沿著這條人生軌跡按部就班走下去了。

但劉強東還是想創業。

有時候一個人的追求是刻在骨子裡的。即便當下看起來一切都好,但若不合心意,也是惘然。

就像《無問西東》裡,梅校長對吳嶺瀾說的: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

那什麼是真實呢?

是找到心之所向,然後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就像孩子找到了媽媽,女孩找到了心上人,畫家握住了紙和筆。

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能堅定地去做,此生幸福的幾率就會大增。

04

跌跌撞撞,創建京東

1998年,劉強東開始創業了。

他揣著工作攢下的一萬二,在中關村租了個3平米的櫃檯,賣光盤刻錄機。

當時他正和初戀女友龔曉京愛得熱烈,所以從兩人的名字裡各取一個字,給小店取名“京東多媒體”。

從此後,京東兩個字,就和劉強東如影隨形分不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