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有軍事天賦的將領是誰?

全浩浩


古往今來,四野八荒,最有軍事才能的人莫過於偉大領袖毛主席!

毛主席在軍事上的天才才能5000年來無人能及,簡單說一下毛主席的軍事才能有這些。


1,毛主席軍事理論創作相當豐富。

早在井岡山時期,毛主席就寫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游擊戰理論,抗戰時期他寫的《論持久戰》成為抗日戰爭的指路明燈。

若論誰能在戰略上和毛主席相提並論,蔣百里勉強算一個,其他都不值一提。

毛主席的軍事理論,一直指導這亞非拉能民族的游擊戰,成為他們的人生偶像。

2,毛主席的戰鬥指揮經驗豐富。

二十多年時間中,毛主席天才般的軍事指揮技能,把古代軍事著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運用的爐火純青,而且一生少有敗績。

很多人崇敬的薛嶽,他的天爐戰法不就是毛主席“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思想體現嗎?而且薛嶽贏了兩次就翹尾巴,第四次長沙會戰被日軍打得落花流水。

以四渡赤水為例,毛主席指揮中央紅軍三個月的時間六次穿越三條河流,轉戰川貴滇三省,把幾十萬國民黨軍玩的團團轉,尋找機會殲滅了敵人部分有生力量,贏得了戰爭的主動權。

3,毛主席的戰略思想天馬行空。

抗日戰爭結束後,面對300萬國民黨軍的圍攻,毛主席鎮定自若,先後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重點進攻,三大戰役則徹底扭轉了雙方局勢。

渡江戰役後,國民黨軍在西南山區還有大量軍隊,如果任由他們逃亡海上,新中國將永無寧日。毛主席指點四野,以大地為棋盤,把大部分國民黨殘餘圍困在西南地區,一場西南戰役,殲滅國民黨軍達90萬。

毛主席的軍事指揮才能是超一流的,毛主席是世界上歷史上少有的軍事天才這是毫無疑義的。

有人說,毛主席是統帥,不是將領,好吧姑且算對,那麼中國歷史上最有天賦的將領是誰?毫無疑問是粟裕等毛主席的好學生。


歷史知事


說起最具天賦的將領,古有“孫吳韓白,衛霍李嶽”八大名將,近有“彭(彭德懷)林(彪)劉(
伯承)徐(向前)粟(裕)陳(賡)韓(先楚)”7人,誰的軍事天賦能名列第8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發表高見!

彭德懷

彭德懷家境貧苦,小時只讀過兩年私塾,靠砍柴、放牛為生,從此開始漫長的軍事生涯。

從紅軍到八路軍,從解放軍到志願軍,彭德懷始終屹立在我軍指揮前線,剛猛型的風格讓人覺得和天賦不沾邊,但僅讀過1年湖南陸軍講武堂的彭德懷,能長期擔任紅軍前敵總指揮、八路軍副總司令、解放軍副總司令和志願軍司令,充分證明了彭德懷的軍事天賦和統帥能力。

彭德懷生涯的巔峰之戰有兩場,一是指揮百團大戰,超長戰線全面開花,打得日寇魂飛膽喪;二是指揮抗美援朝戰役,打得美帝野心狼甘拜下風,迫使停戰,並尊之為“世界級名將”。

能夠指揮取得我軍史上對外戰役最重大的兩次勝利,僅靠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是淵源不夠的,彭德懷指揮戰役氣勢如虹,軍事天賦是決定性的。

林彪

林彪的知識底子很厚,他有完整的中小學教育經歷,並且是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受過比較系統的軍事教育,但這些畢竟只是理論知識,林彪能成為黃埔軍校最優秀的學生之一,成為蔣介石口中“黃埔最優秀的將軍,把整個黃埔軍校的師生都打敗”,跟他的軍事天賦是分不開的。

林彪的軍事天賦很早就得到綻放,他是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八路軍最年輕的師長、最年輕的開國元帥,率領的四野成為殲敵最多的部隊。

林彪的軍事指揮風格最大的特點是穩,即不打無把握之仗,不打無準備之仗,往往是佔盡優勢時才進行決戰。有人誤認為這種沉穩的風格說明林彪不敢冒險,不算什麼軍事天才,但《孫子兵法》雲打仗要“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籌算本來就是軍事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林彪善於籌算,穩中求勝的風格正是他軍事天賦的表現,超人的軍事天賦造就了林彪輝煌的軍事生涯。

劉伯承

劉伯承是我軍著名謀將、智將、儒將,有“軍神”之稱,這四個稱號就足以表明他的指揮風格和軍事天賦。劉伯承少年時也因故輟學,但後來考入重慶蜀軍將校學堂學習,後來更是到世界四大軍事名校——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進修,系統學習軍事理論。

劉伯承悟性極高,他年輕時喜讀古代兵法,戎馬倥傯之際,常在炮火之中細扣兵書,置生死於一旁,手不釋卷,學而不厭。劉伯承在蘇聯學習期間,以驚人的天賦攻克外語關,畢業時能準確翻譯俄語軍事理論著作,成為我軍第一位翻譯科長,後來更是深入進行軍事理論研究,成為我軍著名的軍事理論家、教育家。

劉伯承不是死讀書,他的軍事天賦堪稱才華橫溢,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著稱,判斷敵情準確,戰鬥準備縝密,善於出奇制勝,頗具古代名將風範,鄧小平稱“伯承同志是我黨我軍的大知識分子,大軍事家。他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軍事理論造詣,在國內外屈指可數。”

徐向前

徐向前一生低調謙虛,性格內斂,不爭不搶,因此成為十大元帥中最被低估的一位,有些不熟悉徐向前的人甚至不知道他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

早在黃埔軍校期間,校長蔣介石就對徐向前的軍事天賦“看走了眼”,他認為徐向前這個木訥的學生不會有什麼成就,但出人意料的是,徐向前在黃埔一期生中卻是國共兩黨中第一個擔任方面軍軍事主官的,他在1931年(30歲)就擔任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兼第四軍軍長,而一期生中號稱“天子門生”的胡宗南,直到1936年才成為是黃埔生在國民黨陸軍中的第一個軍長,徐向前領先胡宗南整整5年時間。這樣一比,大家知道徐向前的軍事天賦有多牛了吧?

徐向前的軍事天賦在紅軍時期當屬第一,bug一般的存在,最擅長以寡敵眾,以弱勝強,他指揮的紅軍數量是最多的,著名的

反六路圍攻是紅軍戰史上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役,以紅四方面8萬人對川軍20餘萬,最終殲敵10萬而同一時期,彭德懷、林彪只是指揮1、2萬人的軍團長,粟裕只是軍團參謀長。徐向前的軍事天賦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山西期間再度綻放,他硬是帶著一支兵少將寡、裝備差、經驗弱的非主力部隊,打敗了閻錫山數十萬的晉綏軍兵團,徹底解放山西全境。

粟裕

在我軍軍史上,粟裕就等於軍事天才。粟裕參加革命甚早,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五次反“圍剿”……這些重大事件一個不落,但由於沒有參加長征,而是留在南方和陳毅一起組織游擊戰爭,遠離領導核心和紅軍主力,一定程度影響了粟裕軍事生涯前期的表現。

抗戰期間,粟裕的表現不溫不火,但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粟裕開始展現出超人的軍事天賦,他的軍事才華被毛主席發掘並其委以重任,常常擔任重大戰役的指揮工作。整個解放戰爭期間,粟裕先後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指揮了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豫東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一系列影響戰局走向的重大戰役,淮海戰役是巔峰之作,一戰封神。

與林彪的穩健不同,粟裕指揮並不講究必須有8、9分勝算才進行決戰,他敢於“險中求勝”,5、6分把握就敢打,而且時常有妙至毫巔的神來之筆,就連另一位軍事天賦爆棚的元帥林彪對粟裕的軍事填詞啊也是心服口服,感慨道“粟裕盡打神仙仗”,粟裕的軍事天賦讓人歎為觀止。

陳賡

陳賡的軍事天賦嶄露最早,早在黃埔軍校一期讀書時,陳賡就是學校的風雲人物,當時一期生中有“黃埔三傑”之說,分別是陳賡、蔣先雲、賀衷寒,但同時也有“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比不過陳賡的腿”,可見陳賡的軍事天賦是相當高的。

陳賡的才華早早引起蔣介石的注意,後來的東征中,陳賡更是捨身救過老蔣的命,蔣介石一直想把陳賡拉入麾下,但陳賡很不感冒,在周恩來領導下主持中央特科工作,在隱蔽戰線大顯身手。

抗戰期間,陳賡擔任第129師386旅旅長,靈活詭異的戰鬥風格打的日軍暈頭轉向,成為我軍殲敵最多的部隊,日軍對他頭疼不已,視為頭號眼中釘,甚至提出“專打386旅”的口號,就連林彪都沒得到這個待遇。解放戰爭中,陳賡沒有擔任野戰軍司令,只是指揮一個兵團,但陳賡兵團長期肩負戰略機動任務,加之陳賡過人的勇略和指揮,戰鬥力數一數二,屢立奇功。可以說,陳賡的軍事天賦在大將之中僅次於粟裕。

韓先楚

韓先楚出身大別山區,少時家庭貧困,沒讀過書,當過放牛娃,幹過篾匠,後來參加革命後,長期在地方部隊作戰,沒有打過著名戰役,晉升也很慢。韓先楚後來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進修過,但直到抗戰結束還只是一個旅長,跟同時出道的其他將領相比,怎麼看都不像是有軍事天賦的名將。

韓先楚的軍事天賦在解放戰爭開始爆發,他的天賦主要體現在戰略眼光、謀略決斷上。在東北戰場,韓先楚經常以自己的天賦對戰場形勢做出與眾不同的判斷,且最終往往證明是“正確的少數派”。韓先楚在他東北戰場指揮3縱迅疾如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打出了“旋風部隊”的名號,他自己也被譽為“旋風司令”,追隨林彪從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解放了半個中國。

最能體現韓先楚軍事天賦的有兩場戰役,一是解放海南島,韓先楚力排眾議,堅決主張提前發動攻勢,並且身先士卒,率軍渡海作戰,一句解放海南,避免成為第二個灣臺;二是抗美援朝,韓先楚坐鎮前線,指揮志願軍

突破“三八線”,直搗漢城,對戰局起重大作用。

最具天賦的將領中,古代有八大名將,但我軍只列出了7個,其他開國元帥、大將和上將、中將裡,還有哪些人能夠入選?是十大元帥中的朱德、聶榮臻?十大大將裡的徐海東、蕭克?上將中的陳錫聯、鄧華、許世友、楊得志?還是中將裡的聶鳳智、王必成、王近山?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軍事天賦是個人對戰爭的自然嗅覺,也可以說是對戰役的獨到見解,對地形的自然察覺,對兵書的深刻理解。總體來說,它造就了很多名將,諸如吳起、孫臏、衛青、鄧艾、賀若弼、徐達等。但這裡,我還是首推我國開國大將之首,粟裕將軍。

從戰士期間,粟裕大將便是對地形有著獨特的衷愛,時常自己描畫地圖,這就是他獨有的軍事天賦和軍事熱愛。後來在常年的各類戰役戰鬥中,更是給這樣一個天賦軍人增添了無數的戰鬥經驗,無論是在南方組織游擊戰,還是指揮新四軍打伏擊戰,以及日後的運動戰,粟裕大將都指揮若定,其用兵之鬼,之奇,被稱為常勝將軍,我認為也是我軍開國將領的第一人。


在解放戰爭期間,林彪指揮遼瀋戰役,可以說打的十分艱難,更是由毛主席親自拍板決策,才得以藉助錦州力挽狂瀾。而粟裕大將指揮的淮海戰役,也就是徐蚌會戰,卻打的有理有據有節,原本按照毛主席的決策,只是要殲滅敵人一部,粟裕卻以其獨特的戰略眼光,提出了擴大戰役規模,打口袋的新戰略思想,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同。也自此,淮海戰役演變成三大戰役規模最大的戰役,殲滅國民黨40多萬生力軍,給予了國民黨以最致命的一擊,毛主席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當是第一功”。可以說,粟裕觀徐蚌,如掌上觀文,一切皆在掌握。


至於其他硬仗,蘇中七戰七捷,山東殲滅國民黨王牌七十四師,攻克堅城濟南,粟裕都打出了不世佳績。難怪毛主席說“大軍團作戰,我只信任粟裕”。

開國元勳,第一大將,他不是當不了元帥,只是推辭了而已。如此高風亮節,寵辱偕忘,正是他多年的本色。

所以說,要論軍事天賦,蜉蝣君首推粟裕大將。

(喜歡的朋友點一下關注,也歡迎大家點贊評論)


蜉蝣塵埃笑談天下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釐清一個概念,最具軍事天賦和取得的勝利最多最輝煌,取得的功績最大最彪炳是兩回事,雖然,軍事天賦不是空口白說,必須有所附麗。

中國歷史上,最有軍事天賦的將領是以下三位。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在劉邦手下拜治粟都尉,但是未得到重用。蕭何慧眼識才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直接拜並無軍事指揮經驗的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取得了堅實的根據地後方基地。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 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前203),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

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職,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今多已失傳。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徐達

徐達 (1332-1385),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以為左相國。二十七年(1367),率軍消滅張士誠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的統治。

洪武元年(1368),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滅亡。

所謂最有軍事天賦的標準是以下三個:

1、實戰起點不高,陡峭直線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涉及全國性的戰略佈局。

2、在作戰、治軍、統帥全局各方面具有不但高邁而且平衡發展的姿態。

3、同時代一般意義的名將和軍事家觸之即潰,彷彿有天外飛仙一樣的外掛。

在這個意義上,談古論金覺得只有以上三位稱得上,個人意見,知我噴我,一任諸君。


談古論金


同意你的說法,中國歷史上,最有軍事天賦的將領是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再次籌劃了一場大規模的對匈反擊戰(即歷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在戰場上,霍去病再三請戰,衛青便給了他八百騎兵。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率領著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裡奔馳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斬敵二千餘人,匈奴單于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騎兵則全身而返。大喜過望的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讚歎他的勇冠三軍。
霍去病的首戰,以這樣奪目的戰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漢武帝對霍去病的用兵天份嘖嘖稱奇,也許是為了再試探一次霍去病的天賦和勇氣,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讓他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孚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迴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且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  在這場戰鬥中,霍去病和他的部下迎戰以逸待勞的匈奴軍隊,完完全全是以從上到下都視死如歸的決心奮勇拼殺。  最終,霍去病取得了酷烈的勝利,一萬精兵僅有三千人回師長安。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死於戰陣,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做了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  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此戰,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戰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於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發生的時間在秋天。兩場河西大戰後,匈奴單于想狠狠地處理在敗陣的渾邪王,消息走漏後渾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漢朝。  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 
 

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譁變。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帶著數名親兵就親自衝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譁變士卒。  我們永遠也猜想不出此時的渾邪王心裡都在想些什麼。那一刻他完全有機會把霍去病扣為人質或殺之報仇,只要他這樣做了,單于不但不會殺他反而要獎賞他。然而最終渾邪王放棄了,這名敢於孤身犯險不懼生死的少年的氣勢鎮住了他。  霍去病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譁變繼續擴大。  河西受降順利結束,而今天的我們卻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十九歲的少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裡,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    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併入漢王朝。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不但為飽受匈奴侵擾之苦百年的漢朝人揚眉吐氣,更從此使漢朝人有了身為強者的信心。

    

(封狼居胥)元狩四年(公元前117),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在這場戰爭的事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于,結果由於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青的,霍去病沒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對手,而是碰上了左賢王部。  然而這場大戰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  在深入漠此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大約是渴望碰上匈奴單于,“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  就在這裡,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爾加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爾加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鬥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二歲。在完成了這樣不世的功勳之後,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頂峰:大將軍大司馬。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官破曉


題主問的是“最”那就只說一人。不知道大家服不服。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世界十大著名軍事家中就有此君和2500年前的孫子。但即是偉大的軍事統帥又是偉大的軍事理論家的人唯有此君。

其他人要麼是在戰爭中直接參與要麼是不參與指揮僅僅提供理論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22日,湖南宣佈獨立和光復。少年的他認為,要徹底埋葬清王朝尚需更多力量,於是他毅然投筆從戎,成為新軍第二十五混成旅第五十團第一營左隊的一名士兵。這是他軍事生涯的開始,那年他還不滿18歲。

1915年初日本中國政府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袁世凱為取悅於日本政府,欲全盤接受。他聞訊,義憤填膺,怒喊:“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並即興寫下一首五言古體詩表達其憂國憂民之情,詩曰:“我懷鬱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願言試長劍。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盪滌誰氏子?安得辭浮賤。”

1917年11月,桂系軍閥譚浩明的軍隊大敗湖南督軍傅良佐的軍隊。消息傳來,傅率城內的殘兵敗將倉皇出逃。其時,譚軍主力尚在衡山、湘鄉一帶,不能即刻趕到長沙。


就讀於湖南長沙的他被師生們譽為“足智多謀、渾身是膽”,協助校方,領導全校“學生志願軍”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護校”行動中。在這一戰他只靠二十名借來的警察和100餘名學生俘虜繳械了3000人的傅良佐的潰兵。

多年後,他在與友人閒談時言及此事,笑道:要說搞軍事,恐怕那才真是第一次哩!然而,就是其平生所搞“第一次”軍事行動,卻充分顯示出他用兵如神的超凡“天賦”!

後面的秋收起義、長征、持久戰、解放戰爭都是他的手筆。

他能不能當之為“最具有軍事天賦”的將領?


軍武數據庫


  誰是最具有天賦的將領?

  其實這個問題有些歧義?很多帝王也非常具備軍事才能,是否應該算在其中呢?如果是比較軍事統帥能力的話,其實很多帝王也可以參與此項競爭。我覺得中國歷史上最有軍事天賦的統帥應該是成吉思汗。這不是因為毛主席曾稱讚過他是一代天驕。更重要的是,這次比拼的是軍事天賦。

  中國歷史上名將輩出,不論是春秋時代的先診、孫武,還是趙國時代的廉頗、李牧、白起、王翦,亦或者漢代的周亞夫、衛青、霍去病等等,甚至唐代的李靖、李績、侯君集等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出身貴族(衛青出身為奴)從小就經歷各種各樣的教育,當然也包含著軍事教育。所以,他們是在教育中啟發了軍事技能。相對而言,後世宋代和明代中後期,由於軍人地位低下,就很少有解除將領出現。明代中後期,更成為了文人領兵征戰的局面。

  相反,成吉思汗從小父親不幸中毒死亡。所以不得不帶著母親和一大群兄弟姐妹在草原上謀生。而且,由於草原上弱肉強食,他們經常遭到其他部落欺凌,所飼養的牲畜經常遭到掠奪。而且,由於其父曾經與多個部落結怨,所以也經常遭受偷襲。成吉思汗為了應對生存,可謂是疲於奔命。而且,由於蒙古人沒有文字,成吉思汗也無法獲取書本知識。所以一切軍事常識,都是其在長期的生活中積累和總結的。

  比如,為了奪回自己的妻子,對蔑蔑部落發動的是偷襲;在對札木合和王罕聯軍作戰中,他採取的反間計;在對金朝的作戰中,他懂得依靠木華黎經略中原,消耗金朝實力;在對中亞的西遼和花剌子模作戰中,他運用的是大迂迴戰略。所以,無師自通的成吉思汗,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天賦的統帥!


潞州節度


兵仙韓信。韓信是戰神,幾無敗績,劉邦的天下一大半是韓信打下來的。

霍去病。追亡逐北,帶領大漢騎兵,橫掃漠北,令不可一世的匈奴聞風喪膽。

岳飛。嶽武穆。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大敗所向披靡的金軍。

于謙。北京保衛戰。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保住明朝江山社稷。

王陽明。一介文官,寧王叛亂時,他無一兵一卒,短短一個多月卻能夠平定叛亂,生擒朱宸濠,避免又一次靖難之役。

最後一位,他本是一位教書先生,沒受過系統軍事訓練,卻能夠用二十餘年時間擊敗強敵,締造新國家,其超高的軍事天賦和戰略眼光,令他手下的將軍元帥們折服,令他的勁敵難以望其項背。


生說


《三國演義》中,斬敵最多戰績最好的武將

《三國演義》裡面,將領都是驍勇善戰,帶領軍隊衝殺,都會以身作則,帶頭前進,像關羽斬顏良文丑、趙子龍單騎斬殺曹營五十餘將,均是勇將趟過血河用命換來的。今天我們來聊聊《三國演義》中,陣前斬殺有名有姓敵將最多戰績最佳的幾員大將。

按擒拿人數排名,排前三的分別是:一,趙雲斬24人、擒3人;二,關羽斬17人、擒1人;三,張飛斬8人、擒2人。單就斬敵將人數來評判,趙雲戰 神名號當之無愧,還記得長板坡上斬殺曹營五十餘將的歷史嗎,果然是名不虛傳。但是,子龍斬殺敵將人數最多,也跟其命長有關,比起關羽張飛,趙雲是多活了好些年,就連生前最後一年還有機會斬殺敵將,可謂是寶刀未老。而關羽張飛相對來說命運比較坎坷,活得比較短。

但僅僅以斬殺戰將人數來計,不能完全評定一個武將的戰績。因為,被斬殺的敵將也有實力懸殊,名氣大小之分,來對比一下他們對付的都是哪些敵將。像關羽斬殺的敵將中有華雄、顏良、文丑三名一流名將,而趙雲、張飛手中的名單隻有高覽、紀靈兩人勉強算有點實力的敵將,其他人只是普通將領,實力太一般。所以,綜合來說,《三國演義》中斬殺敵將戰績最大的非咱們關二爺莫屬。

這讓小編想起了另外兩個三國名人。一個是呂布,一個是老將黃忠。呂布斬殺敵將不多,只有4人,堂堂的三國第一名將只斬四人的確太少了。但這怪不得呂布啊,三英戰呂布後,就再沒什麼人敢在呂布面前隨便晃悠的了,搞得呂布想殺人都沒機會了。

而老將黃忠定軍山斬夏侯淵,這可是需要極高水準的。讀《三國演義》我們都知道,大凡要斬殺一名一流武將,可是需要一定的戰場經歷的。特別是到了三國中後期,戰爭形態已向集團化、規模化、程式化發展,將軍們運籌帷幄的時候多了,衝鋒陷陣的事情都交給部下做了,命也值錢多了。所以,黃忠這一刀,可稱為《三國演義》斬上將的最後一刀,夏侯淵也光榮地成為了《三國演義》中,在陣前被斬殺的最後一名上將。


沫聊情感


如果問的是最有軍事天賦的將領,那一定不能是第一把手,那歷代帝王應該排除在外,至少是二把手以下,如果是歷史上,那近代也不算在內,如果是最有天賦,這就需要拿不同時期的名將來對比,來一個關公戰秦瓊,比什麼呢?肯定不是力氣,武藝,也不是理論,或者是忠誠,堅強等個人品質,題目指的應該是戰績,歷朝歷代,各有特點,漢朝重武,宋朝重文,唐朝重容,明朝重守,清朝重化,元朝重戰,這就決定了國家的戰力不同,漢朝出的是進攻型的,明朝的將是防禦型的,唐朝是攻防兼具,元朝是純攻擊型的,宋是純防禦型的,這是因為對手強弱不同的緣故,那各個朝代的將也不是一類,霍去病是偷襲見長,衛青則能攻能守,韓信長於欺騙,白起喜歡包抄,李勣求穩,仁貴求猛,岳飛講戰場拼殺,狄青敗中取勝,蒙古騎兵,快來快往,清朝八旗,趁勝進擊,要比進攻,那就比一比霍去病,薛仁貴,清朝的多鐸,霍去病極為大膽,只帶數百人就敢偷襲匈奴營地,萬一被發現,四面調兵來,必將全軍覆滅,但他偵察做的好,潛伏一夜,黎明襲擊,此時敵在夢中,全無知覺,一頓劈殺,戰果輝煌,爾後迅即撤離,所以總能全身而退,就是戰馬損失太大,在大漠中不迷路說明有人接應,而那些迷路者估計少人接應,薛仁貴風格不同,主要是唐朝敢打陳地戰,薛仁貴依仗個人勇力,帶頭衝鋒,敵方兵將,不敢迎擊,敢來迎者,都被殺死,他的名號,使敵人望風而逃,後來在戰場上,對方只要聽說薛仁貴來到,膽小的投降,膽大的逃跑,因為薛仁貴經常坑殺俘虜,他鎮守朝鮮,朝鮮人不敢反,他調回來後,朝鮮就全反了,薜仁貴特點是硬碰硬,霍去病的打法是硬碰軟,清朝的多鐸打仗也是個猛,他追著李自成打,迫使李自成無法停留,只能一口氣往西安跑,從北京追到潼關,在潼關遇到了另一個義軍一等猛將劉宗敏,二猛碰撞,宗敏失利,然八旗也受重創,只是漢軍趕到,多鐸趁勢拿下潼關,於是西安暴露,無奈退往湖北,闖王旋即被害,義軍分裂,不然勝負之數,尚不可知,然多鐸此後,掉頭對附南明軍隊,更是不堪一擊,但南明軍時叛時降,使多鐸疲於奔命,他是連續進攻,縱橫於南方數省,終於在打下揚州後,累死在半路上,

反正這道題是無法比較的,所以一萬個人就有一萬個答案,以上三人,都是進攻型,都不好比,何況是不同類型的,⺁我看人們多有選霍去病的,因為他年歲小,但作為歷史人物,年齡不是問題,從戰績上比,我看這三人難分伯仲,而從天賦上也不好比,從創造性上還是霍去病明顯大,綜合對比,我亦傾向於霍去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