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十大翡翠

故宮博物院藏有清宮舊藏翡翠器數百件,數量居世界博物館之前列。這些藏品中,清雍正時期器極少,乾隆時期器漸增,其中擺設用的山子、肖生雕刻及朝珠、搬指等可能都是乾隆乃至嘉慶時的製品。晚清慈禧掌權時期所制翡翠器物多為扁方、簪、環、鐲等花素首飾。乾嘉時期翡翠製品的產地包括雲南的騰衝、大理、昆明,內廷養心殿造辦處如意館或金玉作以及蘇州、揚州等織造與鹽政的玉作坊。這一時期的器物是清代翡翠製品的精華,在全國古翠製品中佔有重要地位。晚清時期翡翠品的製作地點可能是粵海、淮關等地,此時的造辦處金玉作已無力生產翡翠作品。

1、翠乾隆款仿古觚,清,高19.7釐米,口徑10.4×6.8釐米。

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十大翡翠

翠色青綠,有翠料表皮的風化色皮色。翠觚海棠花瓣式口,喇叭形頸,足外撇。頸及足飾蕉葉紋,腹部飾凸起的獸面紋。底有篆書“乾隆年制”款。

觚是古代的一種飲酒器。明代流行用觚做陳設品,將觚置於案頭,內插雜物。清代宮廷或稱為花觚。此觚為乾隆時期的仿古作品,其造型、紋飾與古器有所差異。所用翠料青中含綠,近似古銅器的鏽色。

2、翠纏枝蓮紋蓋碗,清,通高8.3釐米,口徑12.4釐米。

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十大翡翠

翠質淺綠色。碗為薄胎,口外敞,蓋略小,地包天式,環式鈕。蓋面及碗外壁淺浮雕纏枝蓮紋。

清代,內地與中亞地區文化交流密切,工藝品製造中出現模仿中亞風格的作品。當時流行的西番蓮圖案即是傳統的纏枝蓮圖案與中亞圖案相結合的產物。這件作品中的纏枝蓮紋蓮瓣捲曲,蓮葉多歧,是清代西番蓮圖案中的一種。

3、翠煙壺,清,高6.45釐米,寬5.3釐米。

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十大翡翠

翠色青綠,局部色較深。煙壺近似橢圓形,上部略寬,小口,細頸,表面光素無紋。

鼻菸壺的使用主要是在清代。清前期的作品以方、圓類型為主,後期的作品形狀多變化。乾隆時期,鼻菸壺的製造有了很大發展,主要表現在材質的多樣化,動物、瓜果造型的作品數量增多。翡翠鼻菸壺的優劣多以材質本身判斷,其紋飾、造型一般都較簡練。

4、翠簫,清,長54釐米,徑2.8釐米。

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十大翡翠

翠質青綠。簫為竹節狀,中空,側面有音孔,一端有吹孔,佩黃絛和紅穗。

簫是一種樂器,用於吹奏,其音悠遠深沉,極為動人。古代樂器中,竹質管樂器較多,人稱絲竹之聲即指此,故玉笛、玉蕭多仿竹形,但其音另有特色。

5、翠印色盒,清,通高3.4釐米,口徑8.8釐米。

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十大翡翠

翠呈綠色。盒圓形,口沿呈子母口狀,盒身較淺,平底,圈足。蓋與盒身相仿,可與盒身扣合,蓋面飾凸起的團形“壽”字。

宋、明兩代,文化發達,文具,包括用於盛印泥的印色盒的使用量激增。當時生產的印色盒形制多樣,花紋精緻,具有觀賞性,直到清代這種狀況仍在延續。此件翠盒較宋、明作品更為珍貴,因為它的材料貴重,以優等翠料製成,工藝精緻,厚度均勻,造型規整,圖案精細,“壽”字的筆畫用了瓦面狀凸線,這對加工技術有很高的要求。

6、翠魚式盒,清,長27.8釐米,寬7.2釐米。

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十大翡翠

翠色青綠。盒為魚形,兩半相扣成盒。魚身有細鱗紋,鰭、尾、鰓部嵌有紅寶石。盒內刻有乾隆御製詩《詠痕都斯坦玉魚》。

據詩而知,乾隆皇帝認為此件作品為痕都斯坦玉器,但這種玉料主要產自緬甸,魚上寶石的鑲嵌方式也與痕都斯坦玉器有別,一些學者認為此盒是清宮廷所制。

7、翠太極紋淺盤,清,高3.5釐米,口徑17.5釐米。

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十大翡翠

翠綠色,局部色較重。作品敞口,口沿有唇,平底,圈足。盤心淺浮雕太極圖案。此盤翠色綠而質地細膩,有較好的透明度,在清代翠製品中極罕見。

古人對玉盤非常珍愛,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盤流行。清代宮廷使用玉盤較多,此盤的造型也較為常見,但其他玉盤多無口沿上的唇。清宮所制翠盤數量極少,非常珍貴。

8、翡翠乾隆款龍紋杯盤,清,杯高5釐米,口徑7釐米,盤徑18.5釐米。

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十大翡翠

翠呈青綠色,局部綠色較深,呈絲絮狀,杯和盤上又有暗紅色,其中可能帶有人工染色。杯為圓形,平口沿,口微敞,兩側各有一龍形杯耳。杯身兩面各飾一陰線刻龍紋,杯下有圓形座,上琢俯仰菊瓣紋。杯配托盤,八瓣形,盤底中部陰刻“乾隆年制”篆書雙行款。

此種托杯器,宋、明之時已流行,樣式頗多,清代的作品更為精緻,乾隆朝所制玉、翠托杯為托杯中之珍品。

9、翠碗,清,高7.3釐米,口徑17.3釐米。

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十大翡翠

翠色青綠,有大片重綠色。碗敞口,口沿處有唇,圈足。光素無紋。

此碗所用翠料顏色不均,局部或青綠,或深綠,但此等作品亦數難得。原藏清宮遂初堂。

清代宮廷多以玉製碗,特別是乾隆時期,玉碗製造數量巨大,其中有一些大碗胎薄,口圓,造型周正,有的作品外壁還刻有御製詩句。這件翠碗的造型、工藝與乾隆時期的特點相同,可能是當時的作品。

10、翠桃式洗,清,高3.8釐米,口徑24.8釐米。

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十大翡翠

翠呈淺綠色,局部色較重。作品似盤,較淺,桃實形。洗底浮雕桃枝兩杈,一杈伸於洗底為足,其上有雙桃並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側為柄。

洗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筆。玉洗可能產生於秦漢之際,從考古發掘可以看到,漢代玉文具開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筆洗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漢代作品。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貴,既可使用又可作為陳設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