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祕背後故事

梁春光

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你知道泉州古城區有多少棟洋樓嗎?你知道西街宋宅116號的背後隱藏的秘密嗎?你知道最早的洋樓在哪裡嗎?你知道民國初年菲律賓華僑陳光純在泉州市區有多少房子嗎?你不知道的這些他都知道。

-全文共2053個字,閱讀時間大約3~6分鐘-

01

從熱愛裡行走出華僑民居的歷史印記

第一次見到梁春光,他穿著橙色的衝鋒衣,墨綠棉毛褲,腳踩一雙休閒的運動鞋,正站在一臺投影幕布旁,對著圍坐成一圈的觀眾侃侃而談。不知道的人,一定會以為他是個正在分享經驗的互聯網創業者,事實上,他講的都是很多不為人知的泉州古城故事……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梁春光

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文博館員,他的另外一個身份就是鯉城華僑民居的探索者。從當初對歷史的好奇而選擇了歷史系檔案學專業,到如今成為一個職業的歷史記錄者。2005年,梁春光進入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工作,2009年開始從事華僑民居研究,走訪了100多幢鯉城轄區僑居背後的故事,2015年編著《泉州華僑民居·鯉城卷》一書。

入行十幾年,梁春光最愛的,不是對著無數的史籍資料埋頭研究,而是一次一次的實地走訪勘察,在一幢幢古厝中來回穿梭,撿起一個個泉州華僑在歷史長河裡的珠光貝影,用腳步丈量泉州這片熱土。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陳光純故居

據梁春光講述,2005他在華僑博物館工作時,慢慢接觸到了僑居併產生了興趣。2009年他在參加全國第三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時,親眼見到了許多清末民國直至建國初期築造的洋樓,然而這些洋樓有的年久失修頻臨倒塌;有的慘遭毒手損毀嚴重;更有甚者在城鎮改造中被拆除永久消失。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泉州華僑民居西式建築

這次普查結果遠遠不如人意,但反而堅定了他調查研究華僑民居的信心。他開始注意華僑特色民居,慢慢收集材料,並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去走訪拍攝。十幾年來,他走進古城大街小巷,走入田間地頭,走遍山區沿海,也走出了華僑民居的歷史印記。

02

多次被當成盜文物的“小偷”

談起這段十年的行走經歷,梁春光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走訪中幾次被人當成“小偷”。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斗南“九十九間”

2010年,在梁春光在實地走訪拍攝斗南陳氏家族建築群時發現,建築還保護完好。幾個月後,他在報紙上看到該建築群被偷盜的消息後,心疼得連忙再去實地查看,發現現狀慘不忍睹。不請自來的梁春光恰好被陳氏族人發現,誤以為是準備行竊的小偷,把他的相機及證件拿走盤問。對他主動亮明身份後半信半疑,最後不得已聯繫了該家族成員、泉州市僑聯名譽主席陳秋菊的求證確認後,才被放行。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斗南“九十九間”紅磚牆

有趣的是,梁春光與陳氏族人“不打不相識”,誤會過後,反而增進了感情。此後,他們經常一起探討僑居建築的細節,一起研究如何更好得保護華僑民居。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陳光純故居

“日時照照咧,暝時才來偷。”這句話也是幾個老太太看到梁春光正在進行田野調查時,對他說的話。某次,他騎著電動車走街竄巷,無意間發現了一幢疑似海外華僑興建的小廟,便情不自禁地走進參觀拍照,聽見了幾個老太太在小聲嘀咕,說的就是像他這樣白天來踩點拍照,晚上再來偷盜的“小偷”。

03

“幸虧我沒跑,否則這次被狗咬定了”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除了有被當成小偷的經歷外,梁春光在實地走訪中還幾番差點被狼狗咬到。

鯉城區有幢私人洋樓不可隨便參觀,曾有遊客被看門狗咬傷或被主人用掃把趕走。雖然他早有耳聞此事,卻仍舊不死心地隻身前往。在禮貌敲門無人應允的情況下,他不得已推門而入,被門口精湛的雕刻工藝驚呆的同時,還頂著一雙雙惡狠狠的狼狗眼睛,所幸跟主人說明來意,才在狼狗的瞪眼下安然無恙。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梁春光實地走訪調查

但是並非每次都如此幸運,據梁春光描述,“有一回我在高山村山尾參觀洋樓時,房子主人領我欣賞隔壁的建築,當我獨自走進石埕,正準備向大門靠近時,突然一隻大狼狗向我撲來,我瞬間嚇傻了,幸虧我沒跑,否則這次是被咬定了。”談起這件事,梁春光還心有餘悸,從那以後,他不管去哪戶人家都要先問清楚有沒有狗,確認安全後才進門。

04

“洋樓夢中夢難醒” 只為鄉愁留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當被問及走了一百多幢洋樓裡最喜歡哪一棟時,梁春光抓了抓了腦袋,笑著說,“其實都挺喜歡的,每一棟房子都有各自的特色,就像每個人一樣都有他的優缺點。這些房子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故事,像最早的洋樓陳光純故居,像中西合璧的洲紫新築,都是我非常喜歡的。”這位質樸單純的博物館工作者秉著“做一行愛一行,拿職業當事業”的原則,十年下來幾乎走遍了泉州各地。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吳家麵家園

當然,十幾年來下,梁春光也有些遺憾:“因為我們的職業屬性並不能為這些建築的保護提供多少切實可行的幫助,我們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一些真實的記錄與研究。”梁春光說道,自己在走訪時多次聽到房屋主人有請求整修的意向,多次看到一幢幢被毀壞得破敗不堪的建築,自己卻無能無力,不免黯然神傷。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春光

《泉州華僑民居·鯉城卷》

筆名“蝶戀花”

「華僑新村」梁春光:10年走訪100多幢僑居,揭秘背後故事

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梁春光以相機和文字記錄下華僑民居的歷史與現狀,已著實不易,對人們瞭解泉州華僑文化,提供了諸多珍貴的依據。2015年,梁春光出版了《泉州華僑民居·鯉城卷》一書,將自己十年的青春心血融為一本珍貴的書籍,他嘲笑自己“洋樓夢中夢難醒”,卻長期醉心於此無怨無悔。他表示,未來他還將繼續走街串巷,摸清楚泉州各個縣市華僑民居里的故事,用圖片和文字,留住這些寶貴的“財富”。

後記泉州作為閩南僑鄉存在的極富華僑特色之地,隨著時代的更迭,散落於城市鄉間角落裡的華僑民居、民間僑史、僑鄉資料顯得彌足珍貴。城市每天都在發展,但是歷史不能被抹去。

如何保存住這些華僑的歷史,如何留住僑民的鄉愁,如何讓僑居里精彩的故事遺留,我們需要更多像梁春光這樣的有心人,實打實地去搜集發掘那些遺留在歷史長河中閃閃發光的泉州華僑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