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騰訊阿里醫療布局

近期,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討論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務院對“互聯網+醫療”業態的肯定,可以預計,隨著正式文件的出臺,“互聯網+醫療”企業或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政策之外,國內互聯網兩大巨頭騰訊和阿里在“互聯網+醫療”領域亦頗多佈局:騰訊公佈了“微信智慧醫院3.0”計劃、正式啟動了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阿里旗下阿里健康和西安國際醫學聯姻,打造“互聯網+”新醫療模式。

而在近期動作之外,騰訊、阿里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觸角已經延伸到醫療的各個環節,比如互聯網醫院、醫藥零售、醫療AI、醫療信息化等。可以說,這兩家企業在“互聯網+醫療”領域已然“All-in”。

那麼,騰訊、阿里在“互聯網+醫療”領域到底有何佈局、他們的佈局邏輯有何異同、他們將如何用互聯網技術“賦能”醫療行業、他們期望實現何種目標、對未來醫療發展有何影響?動脈網(微信號:vcbeat)擬解答以上問題。

一張圖看懂騰訊、阿里醫療佈局

我們把騰訊、阿里在醫療領域的佈局分為“自有”和“投資”兩部分,我們先來看騰訊在醫療領域的佈局,“自有”部分包括微信、微保、騰訊覓影、企鵝醫典、騰訊雲、騰愛醫生、騰愛糖大夫。

騰訊“自有”醫療佈局

一張圖看懂騰訊阿里醫療佈局

在最近舉行的“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重點對微信平臺和騰訊覓影在醫療領域的佈局進行了詳細介紹。

騰訊覓影: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去年11月,科技部公佈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並明確依託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按照規劃,該平臺將從創新創業、全產業鏈合作、學術科研、普惠公益四個維度推動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在醫療領域的落地,構建一個醫療機構、科研團體、器械廠商、AI創業公司、信息化廠商、高等院校、公益組織等多方參與的開放平臺,共同推進AI技術在醫學影像、輔助診斷、醫療機器人等眾多醫療環節的探索和應用。

從實際落地的產品看,騰訊覓影現有AI影像和AI輔診兩大產品,前者包括食管癌早期篩查、肺癌早期篩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智能系統、乳腺癌早期篩查系統等;後者則是基於騰訊行業領先的深度學習模型建模,旨在輔助降低醫生診療風險,並能給出合理甚至更好的用藥治療建議,讓專家的知識經驗可以便捷共享。

據官方數據,騰訊覓影系列產品已在全國100多家三甲醫院落地。

作為國民級的通訊工具和社交平臺,微信正在向服務平臺轉變,這種轉變就體現在對各類服務的“嫁接”上,醫療是重要的一個分支。微信主要推出了“智慧藥店”和“智慧醫院”解決方案。

微信智慧醫院3.0將貫穿導診(線上AI導診、智能客服諮詢),掛號(在線掛號),諮詢(在線諮詢、線下AI輔助診斷),檢查(線下AI影像、AI病理),支付(醫保/商保在線支付、醫保線下掃碼付),治療(藥品在線配送、線下處方流轉),診後(AI隨訪、在線續方)等環節,打通就醫全流程。

從應用案例看,智慧醫院系統在柳州市工人醫院的落地較為成功,去年5月,柳州市工人醫院與騰訊公司、柳州醫藥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關係,在國內首次打造了基於微信公眾號的“院內處方流轉院外藥房”。如今,前往柳州市工人醫院就診,只需關注該院的公眾號,完成實名認證,即可實現預約掛號、全流程繳費、檢查預約、報告查詢、在線諮詢等便捷醫療服務,更可選擇到院外合作藥店取藥,大大減省排隊取藥時間。

更早之前,微信公佈了“智慧藥店”解決方案,其將藉助微信強大的連接能力,將購藥者與藥店進行連接,幫助藥店將專業的服務更好的觸達用戶,以及運用互聯網化的會員管理方法和營銷方法,最終實現線上線下的真正無縫融合,同時為藥店創造新的商業增長點。

微保:商業健康險平臺

微保WeSure(簡稱“微保”)是騰訊首家控股的保險平臺,是騰訊搭建“互聯網+金融”生態的重要一環,它於2017年10月獲得保監會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次月正式上線。用戶可以在微信與QQ這兩個國民級的生活服務平臺上進行保險購買、查詢以及理賠,讓保險變得觸手可及。

企鵝醫典

企鵝醫典可以理解是醫療版的“百科全書”,是騰訊對C端的一個產品。其致力於將艱澀難懂的醫療專業知識,轉化為能為一般民眾所能理解的內容,為自己或家人提供更為合理有效的護理幫助。幫助患者與醫生做更好的交流溝通,促進醫患合作。

騰訊雲

騰訊云為醫療行業提供了諸多應用場景,包括遠程醫療通信架構、遠程協同平臺、影像數據管理平臺、手術直播教學系統等;另外,幫助基因企業高效、經濟處理海量數據,助力生物基因行業發展。

騰愛醫生&騰愛糖大夫

這兩塊業務均被冠以“騰愛”品牌,其中騰愛醫生是醫生社交平臺和醫生工具,同時也對C端服務,其可以幫助打造品牌、管理患者,也可以幫助患者找到醫生;騰愛糖大夫是騰訊推出的一款智能便攜式血糖儀,並圍繞其提供糖尿病康復建議和指導等。

阿里“自有”醫療業務佈局

一張圖看懂騰訊阿里醫療佈局

阿里在醫療領域的“自有”佈局包括阿里健康、螞蟻金服、阿里雲、淘寶四大板塊,另外,雲鋒基金常作為投資/資源整合平臺出現。

阿里健康:阿里醫療佈局旗艦平臺

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集團“Double H”戰略(Health and Happiness)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旗艦平臺,它主要有四大塊業務:醫藥電商、智慧醫療-醫療AI、產品追溯及健康保險。

醫藥電商業務及智慧醫療業務,是阿里健康近年發力的重點。2016年8月,阿里健康完成收購廣州五千年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阿里健康大藥房),啟動了B2C藥房業務;9月,阿里健康正式為天貓醫藥館醫藥相關類目提供全套外包及增值服務,協助天貓發展其醫藥電商業務並收取費用;2017年7月,天貓“藍帽子”業務完成注入阿里健康。阿里健康醫藥健康零售平臺日趨完整。

智慧醫療業務線,阿里健康陸續上線網絡醫院、推出醫療AI產品,全面“賦能”醫療機構。阿里健康醫療AI產品“Doctor You”包括臨床診斷、醫學影像、醫師能力訓練平臺等。在落地上,阿里健康陸續與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落地“醫學人工智能實驗室”,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搭建“智能醫學人才培訓基地”,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合作搭建醫院混合雲平臺、雲兒科醫聯體平臺,開發醫生智能培訓系統、醫學科研數據平臺等。

日前,阿里健康和西安國際醫學聯姻,打造“互聯網+”新醫療模式,根據規劃,阿里健康將對西安國際醫學旗下的實體三甲醫院——西安高新醫院進行“互聯網+”的技術改造,將其升級、建設成為“阿里健康西安高新互聯網醫院”。

螞蟻金服:藏在支付寶裡的“未來醫院”

螞蟻金服在醫療領域的佈局主要體現在支付寶上。支付寶“未來醫院”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優化現有醫療資源配置,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方便患者就醫,提升醫院內部管理效率,助力醫療行業服務升級。

截止2017年5月,已經有超過1500家公立醫院加入支付寶“未來醫院”,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近200個城市,累計通過支付寶提供實名掛號、移動支付、報告查詢等便民服務超過3億人次,支持支付寶的藥店也已超過8萬家。

另外,作為重要的支付工具,支付寶手機客戶端集成了近30款醫療健康應用,包括掛號就診、母嬰服務、健康資訊、藥品驗證等。

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部分應用

一張圖看懂騰訊阿里醫療佈局

同時,螞蟻金服日前宣佈將面向藥店行業整合開放營銷、金融、信用等多維能力。

阿里雲:讓醫療擁有強勁大腦

作為國內最為成功的雲計算公司,阿里雲在雲服務市場佔有近一半市場份額,醫療行業自然是其重點服務的領域。阿里云為醫療行業推出了互聯網醫院/雲醫院解決方案、醫療信息化方案、醫療智能硬件/醫療雲解決方案等多種產品和服務。

2017年3月,在阿里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ET醫療大腦正式上線。ET將具備多項醫療能力,可在疾病風險預測、醫學影像診斷、精準治療方案、藥效挖掘、新藥研發、疾病監測及健康管理等多個領域,擔當“醫生助手”。

淘寶:從一站式購齊到一站式服務

淘寶在個人中心上線了“我的健康”卡片,進入之後能夠看到名醫諮詢、成人疫苗、美麗計劃、送藥上門等多種服務,淘寶已經成為了健康服務的重要入口。

淘寶“我的健康”卡片下健康工具

一張圖看懂騰訊阿里醫療佈局

從服務邏輯上說,淘寶本身有巨大的流量,同時在推出各類服務和內容來黏住用戶,讓用戶從買東西到“刷淘寶”,這樣淘寶就有了為用戶提供醫療服務的契機。換句話說,淘寶的交易屬性已經不是其吸引用戶的主要方式,提供的多樣化服務才是。我們注意到,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和淘寶我的健康卡片之間有功能的重疊,這將進一步推動二者從賬號體系打通,更瞭解用戶,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騰訊、阿里“自有”醫療業務對比

以上,羅列了騰訊和阿里在醫療領域的“自有”業務,可以看出阿里和騰訊佈局的邏輯還是非常不同的:騰訊相對更“輕”,阿里更“重”,輕、重的差別在於資金投入、運營成本、服務方式等方面。

我們認為,這種差別和兩者不同的產品邏輯和商業模式有重要關係。騰訊的核心特點是“連接”,包括人與人的連接,人與信息的連接,企業主和消費者的連接,在醫療領域,騰訊希望做一個“連接”者而不是親自下場去做,比如微信“智慧醫院”、“智慧藥店”,工具屬性更強。

而阿里的關鍵詞是“運營”,其以B2B貿易平臺立身,在B2C消費領域大放異彩,所強調的一直是運營能力。包括“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話,本身也是強調對B端的運營。所以,阿里的自有醫療業務更“重”,因為它需要有一箇中間媒介來提升醫療系統的運營效率,這樣才能服務B端,吸引C端。打個簡單的比方就是,阿里自有的醫療業務可以類比為“菜鳥物流”,作為整個交易系統的中間層存在,能夠提升效率,盤活系統。

騰訊、阿里做了哪些醫療投資

前面大體展示了騰訊、阿里的“自有”醫療佈局,實際上,作為國內最為成功的兩家互聯網公司,騰訊、阿里更多地是以投資的方式在進行業務拓展和賽道佈局。下面,我們看二者在醫療領域的投資:

騰訊醫療投資梳理

一張圖看懂騰訊阿里醫療佈局

據動脈網知識庫統計,截至目前,騰訊在醫療領域共進行了41筆投資。騰訊投資的邏輯是“押賽道”,在“互聯網+醫療”每一個細分賽道,騰訊都會投資若干家公司。比如同樣是掛號問診起家的微醫、好大夫在線,醫美平臺新氧、更美,以及醫療AI公司晶泰科技和體素科技。

騰訊目前參投的醫療投資已能實現“閉環”,不過騰訊似乎並沒有急於謀求參投企業的協同。另外,騰訊會對參投公司持續孵化,晶泰科技、妙手醫生、醫聯Medlinker等,均獲得了騰訊多輪融資。

阿里醫療投資梳理

一張圖看懂騰訊阿里醫療佈局

截至目前,阿里及雲鋒基金共參投了27個醫療健康項目,其所佈局的賽道,同樣非常豐富,包括醫藥電商、醫療AI、尋醫問診、生物醫藥等領域。而自2010年雲鋒基金成立以來,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收購成績亦頗為亮眼。

騰訊、阿里在醫療領域佈局未來會如何發展?

這個問題需要結合醫療健康行業政策、市場現狀及企業自身意願等綜合考量。

從政策層面看,鼓勵醫藥創新、推進“三醫聯動”、鼓勵“互聯網+醫療”、推進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是必然導向,騰訊、阿里醫療佈局的邏輯亦與政策相契合。

從兩家企業醫療佈局未來走向看,騰訊開放性更強,原因在於騰訊已經“投行化”,它更看重行業未來的成長性,並提前佈局;而阿里的佈局是圍繞產業鏈的某一環節進行逐步豐富,並希望佔據該“入口”,實現整體資源的盤活。

目前看,騰訊、阿里在醫療領域並未正面交鋒,即使是相似度較高的“未來醫院”和“智慧醫院”,以及醫療AI業務,也還遠未達到短兵相接的程度。而醫療健康行業的龐大市場,為騰訊、阿里這樣既有資金,又有技術沉澱和產業資源優勢的企業提供了非常寬廣的施展舞臺,二者或在競爭中推動醫療產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