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一個人獨處會出現什麼心理問題?

etleon


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是群體動物,不可能一個人獨處的太久。要不為什麼說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要結婚生子?這都是有原因的。人不可能一直單身,所以說人也不可能一個人一直獨自相處。可以這麼說,如果一個人長期獨處,那肯定會出現各方面的心理問題。


一個人獨處太久的話。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他的口才變得非常的弱。慢慢的就會發現自己不會說話了。當你在開口向外界去溝通交流的時候,發現自己非常的笨。長期這樣下去的話,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心理以及心情。心情不好的人就會非常的鬱悶,人一旦經常鬱悶的話,那就會容易得自閉症。這樣的話就會慢慢的形成心理疾病。這點看是沒有什麼問題,其實應該引起大家的注意。別看現在的通訊工具這麼發達,有一些人就容易鑽牛角尖兒。而且非常的容易認死理兒。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長期這樣的話,他們與外界就會隔絕。心理問題心理疾病也會慢慢的就產生了。


一個人獨處太久的話,就會感到非常的寂寞。人一旦寂寞之後就會胡思亂想。這種想法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很容易產生心理扭曲。現在有一些犯罪的人為什麼到犯罪以後才發現,自己的內心原來非常的脆弱?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的內心長期的壓抑得不到排解。人是感情動物,需要傾訴。當你傾訴給別人的時候,別人幫你排解,也許能夠得到快樂。所以說人是需要,和別人及時的溝通交流。一個人獨處太久,肯定是不行的。

還有一點,一個人獨處太久的話,他的性格會變得特別的偏執。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即使別人的意見非常好,他也聽不進去。而且這樣的話肯定對此,一個人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正是因為這種偏差,會讓自己的心理感覺到不平衡。如果這種不平衡感,得不到及時的去糾正。這個人就會沒有朋友,甚至是家人也不會去關愛她。長期這樣將會對其是致命的打擊。所以一個人儘量的去和別人多去接觸,去交流。這樣的話,你能受到別人的感染,同時你也能把你身上的優點去感染別人。


文史大世界


適當的獨處有利於自我身心的發展,這點毋庸置疑。


快節奏的生活,使得我們每天被迫接觸不同的人、事、物,大量地損耗了我們的精力,造成了我們的身心負擔,久而久之這種狀況無法排解,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而適當的獨處,則有利於提高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注力,獲得內心的平和與安穩。


但長時間一個人獨處,卻會對我們的生理健康產生影響。


首先,長時間獨處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長期孤獨的人普遍存在高血壓偏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老年痴呆的風險較高。而且,長時間一個人會很孤獨,而孤獨還會影響個體的睡眠模式、注意水平和邏輯推理等機能


其次,長時間獨處還會對精神層面產生影響。比如在孤兒院中長大的孩子,因缺乏親密的社會接觸,普遍存在嚴重的

行為、情感甚至精神問題


再則,由於長時間一個人獨處,缺乏交流,人的表達能力也會下降,漸漸地會不知道如何與別人溝通。還會造成社交恐懼,害怕接觸外界。


人是群居動物,和家人朋友一起,生活才會幸福,才會充實。所以,如非必要,並不建議大家長時間的獨處。


光線醫生


作為一個曾經,自卑,懦弱,敏感,情商低,沒有魅力,被欺負,還得過抑鬱症,

後來,自己學心理學,儒佛道,久病成醫,自己救救人的人。


我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覺得,長期一個人獨處,這是我以前經常乾的事情。

確確實實,我認為,長期一個人獨處是有心理問題的。


但凡是一個正常人,都會有心理需求,就是和他人交流,溝通情感。

一個長期不和他人溝通交流的人。

很可能精神狀態是不佳的,而且,心情也不會太好,容易有抑鬱,情緒非常不穩定。


本質上,愛社交的人,都是情緒價值比較高的人。

因為他們能夠為他人提供情緒價值,獲取更多的其他的價值。


一個人獨處,很多時候,是沒有能量,還有就是,經常出去社交可能會遭到很多打擊所以也就不太願意出去了。

但是,我也不推薦什麼經常出去社交。


偶爾一週出去一次就可以了。

一週至少給自己一個交朋友的時間,這樣保持自己的心態是敞開的。

但是你說幾個月都不出去認識一個人。

無疑,這個性格肯定是有點問題的。


至少說明心理還不夠健康。

需要多去反思一下到底是哪裡有問題,為什麼不願意去社交。


大多數情況下,是小時候沒有給到足夠的關愛,父母沒有強大到給予足夠的溫暖和支持。

甚至,家庭本身就像個叢林法則一樣。

那麼,小時候形成的世界觀,就可能會是什麼弱肉強食,會是,覺得這個世界是危險的。

人心險惡之類的,尤其是女孩,還經常被教育說男生都是什麼好東西。


那就更完了。

就更加對人恐懼。

其實人與人之間,並沒有那麼多危險,只要不傷害他人利益就好。

當然, 確實需要你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才行。


所以,需要不斷的突破自己舒適區,多去外面接觸人才行。


貓黍說



長期一個人獨處,本人覺得獨處越久的人心理疾病會增多。

首先是身懶,越不想出去活動,久而久之,一日三餐變成兩餐或一餐。開始還能日伏夜宿,時常一長就變成夜伏日宿。

也不想和周圍的人往來,還最怕見熟人,和周圍人的語言交流也會發生變化。對外界的事物也處於麻木狀態,感覺別人的事與自己無關。甚至自己的事也與自己無關。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獨處生活,如同監獄裡單押的罪犯沒什麼兩樣。

遇到周圍的人,就兩種表現,一種是沉默寡言,見人也不喜歡打招呼。一種是話不停口,東拉西扯,說的沒完沒了。和精神分裂症沒什麼區別。

大該是仰鬱症和精神分裂症一樣。

心理上也會出現毛病,久而久之一個熱心人也會變成冷血動物。

更有一點,也不喜歡梳洗打扮。甚至於三四天都不洗臉。

有時還會一個人自言自語。

人生活在社會上就要和社會上的人打交道,不和人打交道就會變的獨避。

總之,長期獨處的人,心理疾病相對就會增加。一個獨處久的人會變成瘋子或傻子和精神病及心理疾病。


夢遊學海


1.缺乏社會支持。如果一個人長期獨處,他/她將很難與外界建立聯繫,所以他們的語言功能、人際交往技巧都會退化,從而容易失去朋友、家人的支持。久而久之,周圍親密的人都會遠離他們。缺乏相應的社會支持則會讓一個人的心理變得更加脆弱,因為他們缺乏可以分享和幫助他們的人。

2.情緒問題。長期獨處的人,也許一開始他們沒感覺到有什麼問題,但是時間長了,由於整日不和人接觸,容易產生許多情緒問題。比如,有的人會容易抑鬱,有的人則容易暴躁。因為缺少和他人互動的參照,長期獨處的人會難以調整自己的情緒。時間久了,有些人的性格也會發生改變,變得冷漠、孤僻,更加難以和人相處。

3.引發心理疾病。鑑於前兩點情況,最終長期的獨處可能引發心理疾病。比如,有的人因為長期獨處可能會患上抑鬱症,無法與人溝通、交流,情緒低落,什麼事情也做不了,喪失了興趣愛好等等。

所以,雖然說有的人會喜歡獨處,但如果長期獨處,一定會產生許多心理問題的。這些心理問題又沒有辦法得到化解,最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那麼,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獨處了,很少接觸外界,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做的是重新嘗試回到人群中。重新嘗試和他人交流、溝通,產生社會交往。這中間可能需要學習一些技巧。建議多看一些相關的書籍,積累知識,然後去實踐,通過不斷的嘗試來達到目的。


鵜鶘心理陳小康


在回答長期一個人獨處會出現什麼心理問題之前,先要和大家澄清:長期獨處“會不會出現問題”。

答案並不是唯一的。

如果一個人長期獨處,並且自得其樂,獨處是他自主自願的選擇,他並沒有感到任何的不適,那麼這種獨處,被認為是一種“不會”出現什麼心理問題的狀態。

但如果一個人長期獨處,但同時內心是渴望與他人有往來的,獨處有時候是他的偽裝——明明內心渴望交朋友,但出於種種原因,只能一個人待著,那麼這樣的長期獨處,就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最主要的是,後一類人可能會陷入一種“孤獨”的惡性循環——渴望與他人往來,但又沒有朋友或者交不到朋友,於是選擇拒絕再與任何人交往,選擇自我孤立、獨來獨往。

那麼,他們的自我孤立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1. 加重抑鬱情緒和焦慮感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時間自我孤立與人的抑鬱情緒,以及社交方面的焦慮感,有著較強的聯繫。一方面,一個本身對社交感到焦慮的人,或者被抑鬱情緒折磨的人,本來就有更大的概率選擇自我孤立,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能量去面對外面的世界。

但另一方面,長時間地將自己與外界進行隔離的狀態,也會加重人的抑鬱情緒,以及對社交方面的焦慮感。

此外,雖然表面上,一個人呆在家裡獨處有更多時間睡覺、休息,但實際上,自我孤立者的睡眠質量反而會更差。研究者指出,這是因為他們的作息往往是紊亂的——運動不足導致的精力無處消耗,夜晚難以入睡,白天睡到下午的情況比比皆是。

2. 影響我們對自我完整的認知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們對自我的認識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與他人相處時的自己,以及在社會交往中他人給我們的反饋。就像山本耀司的一句話:“‘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

而一個長期獨處、自我孤立的人,就會缺少這部分來自外界對自我認識的補充,所以,他們會漸漸難以對自己形成一種完整且相對客觀的認識。

3. 逐漸削弱我們與他人的情感聯結

有時候,你的朋友約了你一次又一次,你每次都拒絕對方,說”下次吧“,漸漸的,你的朋友就會停止發出要約,選擇不再主動靠近。

自我孤立的人在給自己關上門的同時,也給想接近自己、和自己建立聯結的他人關上了門。即使是和家人,和最親密的朋友之間的情感聯結,也都是需要時間和精力去維繫的,更不用提普通的朋友、同學或同事之間的關係了。長期自我孤立會逐漸削弱我們與其他人的情感聯結。

其實,短暫、適當的獨處本身是有益的,可以幫助我們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讓我們更冷靜地思考問題和反思自己。但是,長期的自我孤立,它是一種消極的、對人際交往的逃避和抗拒,並不是一種健康的狀態。

希望正在經歷自我孤立的每個人,最終都可以漸漸走出這座“孤島”。看完這篇回答,你有什麼想法和感受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一起分享!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對《知我心理學》的關注,這次我們決定給所有關注我們的粉絲獻上知識大禮包『免費心理學習精選資料包』,想領取的小夥伴們,歡迎移步查看評論區,或直接私信我們領取。

知我心理學


群居的動物,多數都是弱者。獨處的動物,往往是強者。群居,可以抱團取暖;獨處,可以獨立生存。長期獨處會不會導致心理問題,這是一個偽命題。最近自殺的公職人員比較多,他們恰恰生活在聚光燈下面,還少聽說深山老林的獨居老人抑鬱而終的。所以,要分清楚這個獨處是什麼形態的?獨居還是心靈孤寂?

題主說的一個人長期獨處,很難想象在這樣的社會如何實現?一個人完全把自己物理性封閉起來,在這個社會里,還真的很難做到。題主說的,可能是這樣的一種情況,白天上班幹事、掙錢吃飯,晚上和休息日,一個人宅在家裡,不與外人交往。這樣情況,長期以往,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個人心理更加強大,二是心理長期受到壓抑,可能會出現社交恐懼、交流障礙和心理問題。

比如,有一些孤僻的作家(藝術家),就是長期一個獨居寫作,大多數情況,他們沒有心理問題,甚至會寫出驚世之作。但也有個別名人出現了抑鬱和自殺等極端現象。但是,恰恰相反的是,往往在繁華之中,總有一些人在眾人面前神采奕奕,但關上房門則鬱鬱寡歡。這其中也不乏明星、企業家、藝術家。

長期獨處與觸發心理問題,一定要有一個觸發條件,比如,重大事件的刺激,微妙關係的折磨,外界環境的突變,穩定關係的變故,等等,這些觸發條件產生,不論你是長期獨處,還是繁華世界裡,都可能產生心理問題。根子在這裡呢!

現在的社會,服務業高度發達,宅在家裡,足不出戶,也不會寂寞,吃喝用度都可以快遞上門,遠在千里也可以視頻聊天。是不是獨處,已經不取決外在的條件和環境,而是取決於人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句話,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道理,一個人內心關閉了,外面是安靜還是喧鬧,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是職場火鍋,資深職場專家。作家,全國語文課文的作者。回答近千個原創獨家的悟空問答。關注職場火鍋,私信後有作者的書贈送,期待與你互動和交流。

職場火鍋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

一個人在長期獨處以後,心理上會產生哪些變化,長期獨處是否會導致自閉症?

拿我本人為例吧,我曾在過去的某兩年時間裡長期獨處,因為在家辦公,而辦公時間裡只有我一個人,唯一的夥伴是電腦,或者電話那頭遠方傳來的同事的聲音,或者呆板的文字郵件,除此以外,別無其他。

在這期間我的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孤獨,歸宿感的缺失

當我處於一個人工作的狀態,與同事之間僅有冷冰冰的郵件和電話溝通,而不是面對面的溝通時,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是缺乏深入有效的聯結的。電話那頭的同事無法感受到我的微笑、我的熱情,無法知道我今天生病了,身體很虛弱,無法給予關心,剩下的只有冷冰冰的工作。於是,孤獨伴隨著我。

學習心理學之後,我知道了人是社會的人,群居動物無法離開群體而獨自生活。要想擺脫孤獨、要想重獲歸宿感,唯有重新走回社會群體中,與人獲得有效的深層次的聯結。於是,我加入了當地的志願者隊伍,與夥伴們一起做有益於社會的志願活動,在那裡重獲與人的心靈聯結。

煩躁,易憤怒

當我長期處於一個人工作的狀態,無人可聊天八卦,無人可分享開心或愉悅,無人可述說種種境遇或不順。覺得自己就像一臺機器在不停地工作,無法去傳達關於人的感受、情感之類的需求,無法被傾聽。而人有傾聽的需求、有訴諸情感的需求。當這種需求無法被滿足時,在壓力狀態下,是容易煩躁和憤怒的。

學習了情緒管理的科學方法之後,我知道了情緒並無好壞,它只是大腦發出的一種信號,告訴自己“我的內心有某種需求”,我開始接納它,通過不斷的練習,我逐漸能夠友好地與自己的情緒相處了。

低落,看事物容易悲觀消極

由於長期一個人獨處,無人分享更開闊的視野或不同的視角,我的思維陷入了自己的黑洞,片面地誇大了某些自認為不好的方面,看來悲觀而消極。如果旁邊有個人能夠指導或說說不同的看法,就能看到不同的視角了,不至於陷入黑洞。

當我重新走回人群中,我更願意和不同的人聊天,聽取不同人的意見或建議,去看到不同的視角,以避免自己的思維侷限。

自閉症由於生理因素而形成,和遺傳因素、器質性因素、弱智等聯繫在一起,並不是因為獨處而產生。

我總結了自己的過往,長期獨處對個體心理上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需要適當地調整。在經歷後,我更願意建議親愛的朋友們請與人群保持社會聯結,與信任的人保持深度的心靈聯結。

哈佛大學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人幸福的根源在於與社會取得滿意的聯結。願我們每個人都得益於心理學,多瞭解些關於促進身心健康的知識,以促進人類的幸福!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長期獨處會帶來什麼心理問題】這個問題本身就帶有一種價值判斷——獨處是不好的。這個價值判斷不能說完全不對,但也有失偏頗。


要問獨處有什麼不好,首先,我們要定義什麼叫「長期獨處」。對於一個人來說,獨處多久算「長期」?


每個人對於獨處所需要的時間,都有一個最佳舒適值。


這個最佳舒適值取決於人們的人格特質中的一個維度——外向性


外向性是坊間,人們最常誤用的一個心理學詞彙之一。通常人們說一個人很外向,一個人很內向的時候,往往是從表面上一個人的行為動作、言談舉止來判斷的。


在社交場合,行為拘謹、沉默寡言的人往往被人們認定為一個性格內向的人,而一個行為張揚、滔滔不絕的人會被認為是一個性格外向的人。


但是內外向的真實含義並不完全是一個人在社交場合的行為和言談,它可能會最終影響到一個人在社交場合的表現,但本質上內外向的性格是指——人們對於社交(活躍)的需求量


也就是說,外向的人會更多需要在社交場合活躍起來,所以他們對於獨處所需要的時間少,最佳舒適值低。他們花大量時間和人群在一起,只有很少時間一個人


相反,內向的人更多需要獨處的時光,他們的最佳舒適值高。他們對於在社交場合活躍的需求比較低。這意味著他們在社交場合的活躍會消耗更多的精力,更需要長時間的一個人來恢復精力。


所以,長期獨處這個概念,在內向者和外向者身上是不一樣的。


從這個角度看,在相同長時間的獨處下,對外向者來說,帶來的心理痛苦和情緒困擾會更強烈,而對於內向者來說,獨處原本就是其需要的,可能不會帶來心理問題。


所以,獨處並非一種絕對不好的狀態,它對於內向者來說,是恢復精力的舒適區。而對於外向者來說,長期獨處就像缺乏社交的滋養,會造成孤獨、痛苦、抑鬱等情緒。


曾旻


長期一個人獨處,有種情況是婚戀年齡卻一直長期沒有婚戀關係的狀態。另外一種是沒有任何朋友,也不跟親戚來往,長期獨處,人際關係淡泊。

第一種情況隱含2個問題,先看看為什麼適婚年齡一直獨身,另外1個問題是一直獨身的人會有什麼心理問題?

適婚的年齡一直獨身有很多原因,其中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經濟原因,性格原因,工作原因等各種情況導致的;客觀點說那些生活質量很好,自我比較健全的獨身男女,工作也正常,社交也正常,完全不需要擔心有什麼心理問題,尤其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可能選擇獨身。如果一直期望戀愛和結婚卻有一直沒有進入戀愛和婚姻狀態的人會不會有心理問題呢?也許有,也許沒有,但有一樣可以肯定就是如果著急成家,各種相親等都還遇不到喜歡的人,那可能需要調整一下人際圈,調整一下人際交往能力,或者調整一下理性化對象。

第二種情況至少隱含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有人會社交恐懼或社交障礙,一個是因社交恐懼而長期獨處會有什麼心理問題 ?

那麼社交恐懼和社交障礙也是一種症狀,本身就是心理深層次問題引起的。因為有些人從小接觸的人少,見人會害羞、恐懼,由於社會關係簡單,接觸的人少,一直沒有太多交際機會或者社交中受過傷害,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都會導致人會有社交恐懼或者退縮,不願人際交往。

那麼基於社交障礙、社交恐懼的人獨處久了,都有什麼心理變化呢? 覺得自己被社會遺忘,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時間久了會越來越脫離世界,脫離現實世界。時間久了,可能會有抑鬱情緒,自我封閉。我們經常講能夠心理健康的標誌就是社會適應性,這種狀態獨處久了,自然就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啦。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姜娜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