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遠比你想像的珍稀

排名僅次於水而被廣泛利用的第二號自然資源,沙子的消耗量一直以驚人速度大幅增加,已到了有節制地開發利用的時候了

沙子遠比你想象的珍稀

沙子遠比你想象的珍稀

迪拜的造島工程需要數億噸沙子。

沙子遠比你想象的珍稀

迪拜高爾夫莊園“土”球場的白色沙子和“火”球場的棕紅色沙子分別從美國和加拿大購買。

沙子越來越供不應求

說到“沙子”,我們往往會聯想到“廉價”乃至“多而無用”之物,從諸如大浪淘沙、沙裡淘金、炊沙作飯、泥沙俱下、一盤散沙等含“沙”字的眾多成語中,我們或多或少地可以窺見沙子在人們心中帶有的負面印記吧。

不過實際上,沙子是一種最為古老的重要建築材料之一,其使用歷史之悠久幾乎可以和人類文明史不相上下。

近些年來,國內外都有專家警告說,沙子即將成為越來越“稀缺”的資源!原來,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作為排名僅次於水而被廣泛利用的第二號自然資源,沙子的消耗量一直以驚人速度大幅增加,如不加以有節制地開發利用,沙子早晚會成為“珍稀物”。

英國礦物產品協會預計,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全球對於沙子的需求量將會以平均每年約5.5%的速度增長。可以說,如何保證“沙資源”得以合理、科學開發,東西方國家都需要予以認真、周密考慮。

在今日印度,沙子被稱為“紅色黃金”。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印度的城市擴充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不斷加速,由此帶動了沙子市場的興旺發達。目前,印度市場沙子供不應求,沙子價格也隨之飆升,許多地區本年度內已激增了20%以上。而且,豐厚的利潤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採沙人,但瘋狂的採沙潮不僅嚴重破壞了河岸的生態環境,還降低了水流的穩定性,給防洪和航運安全埋下隱患。

印度地質學家證實,由於採集優質“恆河沙”愈演愈烈甚至到了白熱化程度,恆河下游接近孟加拉國河段,已採不到河沙,只剩下黏土和淤泥了。全面切斷採沙的非法利益鏈,還生態以喘息和休整的機會,對於印度這個生態相對比較脆弱,人口又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勢在必行。

中國作為一個經濟迅猛發展的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沙子的需求量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事實上,我國已經成為沙子進口量佔全球五分之一的用沙大國。這主要和近些年來興建大壩、高速公路、高鐵、大廈、住宅小區等大規模基本建設息息相關。據有關方面的統計,我國過去5年的用沙量,比美國過去一個世紀的用沙量還要多!

無節制地採沙導致巨大的環境危害

“男人們跳進海中,水流沖刷著他們的腿,波浪沒到了胸部,當他們重回岸上的時候,沙子從鐵鍬上滴落……”

南美牙買加一位詩人如此細膩、精準地描繪當地沙灘上成群結隊的非法採沙者辛苦的勞作過程。事實上,如今牙買加許多天然沙灘已經消失殆盡,只剩下溼漉漉的黝黑石頭和深深的絕望的窟窿。從美國、新西蘭到肯尼亞、摩洛哥,這樣的悲劇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科學家統計,從1968年至今,世界範圍內的天然海岸沙灘平均被侵蝕了50米左右。儘管全球變暖是海岸受侵蝕的主要原因,但沙子的過度開採,無疑加快了原本就比較脆弱的海岸帶生態系統的崩潰速度。

阿聯酋的迪拜,幾年前曾建造了兩個巨大的人造島:“棕櫚島”和“世界群島”。建設這兩個島除了進口了大量的石子和優質的沙子外,另需要的數億噸沙子,是由外國承包商從當地海灣底下挖出來的海沙。

聯合國一份報告批評說,挖沙工程耗盡了迪拜所有的海沙資源,也造成了巨大的環境危害。原因很簡單:海床挖沙無異於在海底製造了一次又一次令所有海洋生物窒息的“沙塵暴”和“人工地震”,剷除了珊瑚礁和其他生物的窩巢不說,還改變甚至破壞了原來的水循環模式。一位英國科學家告訴《自然》雜誌,迪拜周邊海域的所有生態軌跡至今都呈下行趨勢,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難以恢復正常。

沙漠國家紛紛躋身於“沙子進口國”

現在,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等一些沙漠國家,也無奈地屈尊躋身於“沙子進口國”的隊伍中。據聯合國的統計,地處沙漠腹地的阿聯酋,僅在2014年就進口了價值4.56億美元的優質沙子用於基建。

位於迪拜郊外的朱美拉高爾夫莊園就在沙漠附近,有兩個球場分別名為“火”和“土”。“土”球場用的沙子呈白色,是高爾夫球場用沙裡最昂貴的那種,竟來自萬里之外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而“火”球場的沙子呈棕紅色,但也並非來自當地沙漠,而是從加拿大安大略的採沙場長途運來,經仔細篩選後,再烘乾、染色,全過程可謂不計血本。

一般來說,建築用沙直徑比較大,一般在1~3毫米左右,含有的黏土成分很低,可以直接用於砂漿或澆築混凝土。而沙漠沙直徑很小,一般在0.25毫米以下,黏土的含量通常比較高,如果用於混凝土的話,那些黏土成分會極大地降低混凝土的強度。

迪拜的哈利法塔曾是世界最高建築,使用的高密度混凝土是用澳大利亞進口的沙子製成的。毛里塔尼亞也是沙漠國家,他們用來修築高速公路的沙子也是花大錢從外國進口的。

用不經處理的海沙建房子會成“樓脆脆”

沙漠沙用於建築不行,用來填充體育場的沙坑或鋪填場地總可以吧?專家的回答:還不好說——如果是簡易場地,那也許還可濫竽充數,但要是供正式比賽用的,那對沙子的要求就非常嚴格了。

有一年的世界沙灘排球巡迴賽的最後一站是在加拿大的多倫多的安大略湖畔舉行的。雖然周邊有開闊的沙灘,但裡邊的沙子太硬,非常容易導致球員在比賽時折斷手指或崴了腳,或遭受其他種種更嚴重的衝擊傷。實際上,國際排聯對沙灘排球賽場地用沙有著嚴格要求,按規定,全球的沙灘排球賽舉辦者都必須向國際排聯提交一公斤沙子樣本用作審核。不管比賽在五大洲哪個國家舉行,場地用沙都需符合一樣的標準——該標準規定了沙粒的形狀、大小、硬度,其中不能有淤泥、黏土、塵土和其他微粒,因為這可能會大大影響運動員的水平發揮,還可能使得球場表面堅硬無比。

此外,符合規格的用沙往往透水性能非常好,即便晚間下了大暴雨,但球場不會出現水淹,第二天照樣可以正常比賽。最後,賽事組辦者只得捨近求遠,從距賽場兩個半小時車程的一個採沙場購買了1360噸“合格”沙子,整整裝了35輛掛車運來,才算大功告成。

像高爾夫球球場,更不能用沙漠沙了,太細微的質地,會讓落地的球陷進去,以至打球人難以找到。無怪乎在阿聯酋迪拜的很多高爾夫球場,沙坑裡用的沙子是進口的河沙。

另外,大海亦有大量的沙,海沙可以用於建築嗎?由於海水是鹹的,在使用海沙前必須先進行淨化處理。否則,用海沙建造的房子會變成“樓脆脆”。我國的建築法規規定,海沙的氯離子含量只有小於0.06%才可使用,然而,對海沙進行處理後作為建築材料,會增加不少成本。

沙子的用途越來越廣泛

沙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可謂五花八門。除了眾所周知的用於建築、修路、養殖、環境美化、防洪(制沙包)、修築人工掩體、製造玻璃外,還可以充當“另類清潔劑”:車間工人用沙子幫助洗去手腳上的油汙;地上有機油,撒上沙子可輕鬆清理乾淨;發生交通事故的場地也多用它清洗血跡等汙跡;清潔酒瓶、瓷器、金屬食具、玉器、銀器時,如用沙子輔助可事半功倍。美容霜往往利用沙子加上火山灰或溫泉泥配置而成。將帶角的粗沙灑到鐵軌上以增加車輪與鐵軌的摩擦力,為的是幫助鐵路機車穩穩剎車。鑄造廠用沙子來做鐵螺栓、井蓋、發動機組和其他鑄金件的模子。

甚至烹飪鹽焗雞、炒栗子、瓜子也少不了它。打獵用的沙彈、從前的手榴彈都用上沙子以增加爆炸的殺傷力。西方人葬禮上最後的環節則是向棺木撒沙,以向死者做最後的告別……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沙子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如製作太陽能電池、集成電路、計算機芯片所需的硅,就是來自沙子所含的石英。窗玻璃、玻璃酒杯和手機屏也是用熔化的沙子製成。水廠、排汙系統和游泳池也用沙子做過濾系統。開採頁岩油氣採用的水力壓裂法中也少不了使用大量沙子。不過這又意味著:新科技的發展也在加劇全球採沙熱。

沙子作為一種非可再生資源,自然需要人類的“資源保護”。雖然目前看來,沙子的儲備量還不小,但是由於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用沙量都很大,沙源由此也在一步步走向稀缺。

對於大自然,人類絕不能居高臨下頤指氣使,而理應謙恭友善——儘可能地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正是可持續發展的要義之一。

據《羊城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