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評里的兩個紅人李大霄和水皮,你怎麼看待他們的能力?

心想事成125012202


這些看似像那麼回事,其實都是模稜兩可的東西或者心靈慰藉。每天說大盤,說板塊,說熱點,說個股,說技術指標等等,這些並不能幫到散戶解套,盈利。

就像算命先生給一位母親算卦,母親有三個孩子求學業,算命先生會伸出1根指頭,也不說話。重點來了,如果三個孩子都落榜,那麼算命先生會說:果然如我所料,1個都沒考上。如果是1個考上,也會說:只有1個考上了。

炒股,我只關心和看這個人的炒股資金賬戶,如果是持續穩定盈利的,這樣的人說的,才是“一字值千金”。


天鍵哥哥


我的看法是,水皮不“水”,大霄不“屑”。

對水皮來說,總體上講,對問題的看法更客觀、更理性、更站在普通投資者一邊,無論股市出現什麼情況,水皮先生都能比較理性、理智地分析與判斷,提出自己的看法,產講出自己的道理,不追求概念的新鮮,但追求擔任的實用,不講求吸引眼球,但能給投資者以啟迪。同時,在某些關鍵問題上,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意見,甚至提出尖銳的批評。所以,水皮名為水,卻一點也不“水”。

相較於水皮,李大霄近年來卻顯得有點過於功利,過於通過造概念創效應、吸引眼球。也就是說,為了提高在股市的知名度,總習慣於製造一些新名詞來吸引眼球,什麼地球頂、嬰兒底、兒童底,這些讓投資者索雲裡霧裡的東西,難得說一次,很有效果。說多了,就是“狼來了”,甚至有點祥林嫂說阿毛的故事。畢竟,投資者需要的是實戰,而不是花裡胡哨的口號、名詞,口號再多、名詞再好,口袋越來越空,都不是投資者希望看到的結果。所以,對李大霄的觀點,投資者已經越來越不“屑”了,李大霄也逐步變成李大屑

所以,比較李大霄與水皮兩人,總體上還是水皮先生好於李大霄先生,聽水皮的觀點與想法,比聽李大霄的更有意義和價值。


譚浩俊


我更認可水皮的能力,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拋出市場觀點容易引發大量的關注和轉發,但是具體卻是有天淵之別。

李大霄更多是“玩”,一個網紅,而非股評家,很多時候他不過是拋出一句話,XXX底,比如嬰兒地、鑽石底、兒童底。。。或者配圖自己和美女、景色的合影,然後做出所謂的暗喻,說服力很低,更多時候不過是他一時興起的喊話式口號罷了,當然也有少數時候會拋出具體的理由給人參考評判下。

而水皮才是“分析”,一個股評家、經濟學家,有理有據的具體分析,雖然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但是起碼羅列了他的觀點、他的分析依據,大家可以從中學習其邏輯,認可或者不認可。

我更喜歡和認可水皮這種模式,當然投資者也該理性看待問題,別人的觀點只是別人的觀點,亮了觀點羅列了理由,不一定正確,投資者可以學習和交流,但不宜盲從。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股評裡的兩個紅人李大霄和水皮,你怎麼看待他們的能力?這個問題問的好啊,這是水皮和李大霄難得的一次共同出席由北京中方信富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下稱“中方信富”)12月30日舉辦的“牛市牛人說”主題論壇在北京崑崙飯店拉開帷幕,時值中方信富20週年慶典之際,為廣大投資者帶來A股最強音,本次論壇邀請了

知名財經評論員水皮、李大霄先生出席,中方信富十大首席投資顧問齊聚京都,還有近百名投資界專業人士出席,共同探討全球經濟新格局下的中國經濟與A股投資新趨勢。

因為去年的時候,我在北京中方信富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投顧公司,當日的這個會議我看了,當時是網絡直播,邀請了王洪李大霄和知名財經評論員水皮,兩個人激變真是很熱烈啊。

  •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李大霄這位網紅分析,李大霄大家應該不是很陌生吧,目前是英大證券研究生所長。

李大霄,個人簡介:

李大霄,20世紀80年代畢業、工科學歷背景。1997年開始工作,曾在東莞證券公司(1997年——2009年4月)工作;獲上海證券報“堅持不懈獎”,多次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CCTV、鳳凰衛視、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及各大網站的採訪報道。
曾任職務:東莞證券首席分析師、東莞市證券研究會秘書長、東莞市金融學會理事、東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委員、東莞市財政局特聘專家,上海證券報“金牌分析師”。2009年4月11日,李大霄開始在英大證券工作,這個擁有1號股東代碼、見證了整個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發展的東莞證券首席分析師,被業界劃到“唱空派”。

讓“李大霄”聞名在外的是,李大霄提出的一些個經典的股市名詞和術語,比如“地球頂,建國底,磚石底,嬰兒底,兒童底”的等,真的很佩服這個李大霄,文學素養蠻高的,很多名詞都是聽說未聽,聞說未聞。

滬指大盤:

滬指大盤下午,再次跌至2700點附近,最低下探2707.58點,目前有一個技術性的反抽行情,但是反彈力度太弱,下午工程機械,建築,建材等拉昇,但是無濟於事,我覺得這個2700點整數關口有可能要跌破,2691兒童底,也不一定能夠支撐住。

  • 接下來,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水皮”,希望大家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通過對比給大家分析一下,李大霄和水皮,到底誰更勝一籌。

水皮,個人簡介:

水皮(本名呂平波),中國,生於1964年,中國著名財經評論家,央視特邀財經評論員,《華夏時報》《CM華夏理財》總編輯,代表作品有《猴市》、《誰在左右中國股市》、《誰在魚肉中國股市》、《風口浪尖:中國式投資啟示錄》
1982年,水皮以“蘇州高考狀元”的佳績入復旦大學新聞系;
198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深造;
1989年與中國知名報人丁望先生一起創辦《中華工商時報》,拉開財經報紙進軍“厚報時代”的序幕;
2007年在水皮的帶領下,《華夏時報》由一份都市類報,成功改版為財經類報紙,榮獲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居中國財經類報紙訂閱量首位。
2013年與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創辦家庭投資理財類雜誌《CM華夏理財》,榮獲中國郵政百強暢銷報刊及年度最受歡迎的新銳理財雜誌。
2014年由澳大利亞鏡報傳媒集團出資在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三大城市發行《CM華夏理財澳洲海外版》,實現澳洲海外拓展。

從李大霄和水皮的個人簡介和生平來看,真的是各有天秋,李大霄,屬於科班出身,一直都是從事的證券行業,從東莞證券到英大證券,都是屬於在券商行業混,目前可以說是混的風生水起確實不錯。

而水皮的生平,也確實很牛叉,蘇州高考狀元,還是復旦大學新聞系的高材生,也在社科院待過創辦過華夏時報,確實也很厲害,很牛逼。

但是兩個人相對而言,每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各有不同,如果是按照證券行業的經歷來看,李大霄也許更勝一籌,畢竟人家是一直從事證券行業,也是科班出身。但是如果論知識面,或廣度也許水平更勝一籌,水平的社會閱歷高啊,看事情的眼光,應該比李大霄準一些。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兩個人呢?接下來,我們看看兩個人的講話,揣摩一下,你們覺得這兩個人,那個人更勝一籌呢?

下面是兩個人在中方信服20週年會議上面的觀點:

水皮認為,“雖然2017年我們的GDP增速高於預期,但這並不意味著新週期已經到來,在去槓桿、房地產去庫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刺激下的GDP增長顯然是不可持續的,這種情況下,把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首要位置是我們完成經濟轉型的重要保障。”

李大霄先生髮表《中國股市運行趨勢及投資機會》主題演講。李大霄指出,伴隨著中國新經濟、新動能的轉換,A股日益國際化、規範化、市場化,藍籌股的慢牛行情未來仍會延續。

我個人看好李大霄,你們呢?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牛哥說投資


李大霄關於股市的評判是依據股市的價值而做出的結論,這對一般的市場應該是合理的。但中國股市和其它一般股市完全不同。其它股市是投資市場,人們通過投資股市可以獲得上市公司的發展成果。而中國股市是被定為了融資市場,它這要是為融資者服務的。所以不論股市如何不景氣,即使投資人虧損累累,他們照樣大量發行新股。由於大量股票的上市,使得股票的價值被嚴重稀釋,以至於很多股票被陰乾而無人過問或者過問的人非常稀少。其原因就是短時間內出現的股票太多了。對於股票來說,它不是錢,它只是一種憑證,如果它不能上市,可能一角錢一股都沒有人買。而它的價值就在於它的流通上市。所以如果短時間發行太多,必然導致很多都無人問津,同時其它所有股票也必然會下跌。所以,現今的中國股市,沒有近來的最好不進來為好。


WL226751262


李大霄是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水皮是華夏時報總編輯著名的財經評論家。十分有趣的是,這兩位網紅經濟從業人士的主要對口專業均不是金融、證券、心理或者連律師、會計也不是的。但是,這兩位網紅財經人士卻有著諸多的粉絲。我對於水皮比較不瞭解,印象深刻就是其在2007年言論中石油上市以後要像遠離毒品一樣遠離。但對於李大霄來說,經常會有“兒童底”“鑽石底”“嬰兒底”之類的言論被瘋傳,並且網友喜歡有事沒事就懟李大霄!在這裡我談談李大霄:

李大霄並不是科班出身,以股東的身份做到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要是沒有真實本領,這個位置是做不上去的。並且我看過其言論“兒童底”“鑽石底”“嬰兒底”諸如此類的言論,也較為認可。為什麼?因為從目前的上證指數而言,下跌幅度確實有限。不能以股民個人意志為轉移、思考方向,畢竟更多的股民是不專業、不專職,對於未來股市是沒有更好展望以及歷史走勢觀的。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要選擇性考量一些首席經濟學家的觀點,當然,經濟學家也不一定完全正確,這個就需要自己甄別與驗證。

從能力來講,我認為李大霄是有能力的,水皮作為著名的財經評論家能力也肯定存在。只是以傳播的方式不同而已。像任澤平,完全的科班出身,清華的博士後、人民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其的言論發表很少人去看的,更多的人是不理解、看不懂,更加專注的是研究、推理。可以說他們都有著不同的能力,而李大霄和水皮擁有的是更加積極的傳播能力。


炒股哥說


李大霄和水皮兩位財經人士,均為證券市場的“多頭”任務,對後市比較樂觀。原來兩人不分仲伯,現在李大霄在財經媒體影響力遠遠高於水皮。至於對他們的能力評價,亦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風格方面,李大霄屬於“市場派”人士,成名於對A股底部的預測。發明創造了“黃金底”、“鑽石底”、“兒童底”、“嬰兒底”等一系列股市俗語,成為滬深兩市的一道風景線。雖然李大霄的很多預測失誤,但是,廣大網民還是樂意欣賞他的觀點。


水皮屬於“學術派”,比李大霄成名要早。他對2005年股權分置的合理解決,曾經提出過建設性的意見,從而載入A股史冊。但是,水皮在自媒體時代,卻明顯遜色與李大霄。

李大霄是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但是英大證券似乎還沒有李大霄的知名度高。水皮擔任華夏時報副總編輯,學術功底較深;證券分析文章長篇大論,有理有據,水平名副其實。

然而,在大眾閱讀趨向於快餐化、碎片化時代,李大霄帶有娛樂性的股市分析,比水皮更能夠得到市場的青睞。這也是一種本事,未必比水皮紮實的股市理論含金量低。

作為網紅,李大霄處於風口浪尖之上。雖有社會各界對此頗有微詞,但其影響力勿容小覷。特別是李大霄對於市場的安撫能力,從而使得央視財經節目都請李大霄出鏡訪談。在此方面的政治待遇,水皮似乎與李大霄還有距離。

股市沒有專家,只有贏家和輸家。李大霄和水皮,就目前來說都是贏家。

拙文歡迎批評指正,敬請點贊關注,順祝工作快樂!


陸燕青


李與水兩人各有千秋他們的評論看法無論

正確和不對也是對股市步步新認識是你讀者看了會有不同凡響受到了變態辱罵一總之李與水兩人不是政界管事人他們評說全當在願看著,全當受到反正教練罷工!


不倒翁一A四九101


李大霄同志更多的是網紅。水皮可能專業素養更高 知識更淵博。

李大霄同志更多是堅定的多頭。水皮更多的是空頭。尤其是去年以來更多的是看空後市。對強拉權重走勢存在不同意見

李大霄同志主要通過微博和媒體採訪發聲。媒體主要是主流媒體。尤其是股市下跌。投資者信心疲弱。更是深得主流媒體的偏愛。這與我們獨有的輿論氛圍有一定關係。

李大霄更多的是直接提供一個簡短的結論。很少提供邏輯推斷。即使有邏輯推斷。也是言簡意賅。沒有專業經濟學家的詳盡數據和嚴密的邏輯推理。稍顯武斷。主要依據就是市盈率。外資買進。養老金入市。一些政策變化。主流媒體文章。是一個忠實的政策粉絲。股市走勢與主流媒體喊話之間關係沒有很大的聯繫。如果喊幾句話就能走好。豈不是政策市的翻版。是不是太簡單化了。

水皮文章以詼諧幽默活著尖銳著稱。對股市政策有頗多的批評 對宏觀經濟和經濟熱點也有評論。李大霄缺少的是很專業學術著作。與著作等身有種很大距離。

水皮有的時候稍顯悲觀。李大霄同志則是反過來。有的時候稍顯樂觀。因此常常出錯。

李大霄同志主要是忽略投資者情緒對股市走勢的影響。對股市的評論從單一消息出發。沒有放在一個大環境中綜合評價。所以成為叫好一派。往往遭遇市場毫不留情的打臉。

判斷股市走勢不是某一個政策某一個經濟數據就可以左右的。需要結合資金面。投資者信心。國際市場動盪 IPO節奏融資規模。主要股東增減持等等才能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有的時候IPO對股市影響成為主要力量 這一點與成熟國家明顯不同。


杜坤維


李大霄在專業性上很水,不過面對股市的打臉他很皮,一言概之就是李大霄很水皮。相對於李大霄的沽名釣譽,水皮還是實在了很多,對股市和經濟從實際角度做出了分析,也有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一比,高下立見。

當然了,要想更直觀更輕鬆的聽講解,還是去看看鹹郎平。要想聽更犀利的觀點和看法就去找馬光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