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箱養魚存在的十七個主要問題及對應措施

網箱養魚存在的十七個主要問題及對應措施

一、網箱養魚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網箱的加工編織、裝配的網目不均,網衣不平,網綱結紮不直,使網箱不能形成合格的立方體。

2.浮子的浮力小,而且框架四角沒有設置結紮上綱的鋼筋立柱,上綱直接結紮在框架的四周,使上蓋網衣下凹沉入水中,人為地造成魚體體表受傷。

3.沉子沉力小,使網箱的四個底角沉下不直,造成四面的網衣向裡凸,擦傷魚體。

4.設置網箱的水域深度不夠深,達不到網箱養魚的深度。

5.魚種入箱規格不齊,過數尾數不準,造成投飼過多,投飼量不準確增加了餌料係數。

6.網箱內魚生長速度不一致,又不定時查看分箱,造成搶食不一致,大的搶食能力強而長得更快,小的則慢。

7.飼料配方不合理,質量差,影響魚類生長。

8.投飼時間不定時,魚時飢時飽。

9.網箱中的病死魚不及時撈出,傳染全箱,另一方面死魚一經腐爛,引起螃蟹咬破網衣逃魚。

10.魚種入箱前不經過拉網鍛練,操作動作不慎擦傷魚體。

11.日常管理不嚴,表現在:一是發生魚病不及時治療;二是不按時洗刷網箱,致使網目堵塞,影響水體交換造成箱內缺氧死魚;三是生產過程中不注意記錄和進行技術總結。

12.對魚體消毒方法不當,藥死大批魚種。

13.網箱架設在沒有水流的靜水區域,箱內外水體因缺少交換,水質差,魚生長緩慢。

14.放養魚種密度過大,影響生產管理。

15.網箱面積過大,不利於水體交換,影響箱內水質。

16.投飼量不足,魚吃不飽。

17.不注意天氣變化,致使洪水沖走或被狂風席捲網箱而導致箱體傾倒逃魚。

二、解決對策

1.網片加工編織、裝配的網目要均勻,網衣必須平整,網目以2.5釐米~3釐米為宜,過小影響水體交換,過大容易逃魚,最好是根據放養魚種的規格大小而定。網線細,水體交換雖好,但易斷易卡住魚。

2.框架可用竹製作或用三角鐵焊接而成,上綱直接結紮在框架的四周,浮子用塑料桶做成。

3.沉子用元鋼或具有一定沉降力的材料製成並使之形成與網箱形狀和長寬尺度相同的框形。

4.網箱本身的高度為1米~2米左右(其中0.5米浮於水面上),要求箱底至水底淤泥間的距離不低於0.3米,因此,生產季節最低水深不應小於2.8米,並隨時根據水位變化,及時調整網箱設置的深度。

5.魚種入箱規格應該選擇規格相近的魚種放入同一網箱內,規格相差太大則影響上市規格,一般魚種的放養規格以每尾規格50克以上為好,最小不小於25克。

6.結合洗刷網箱,定期(20天左右)抽查魚的生長、吃食等情況,以便隨時根據魚的生長情況調整投飼率,並做好記錄。

7.飼料蛋白質含量應在28%以上,還必須有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飼料在水中穩定性時間應在兩分鐘以上。草食性品種都能很好地利用配合飼料,尤其是浮性配合飼料,但應根據其食性特點,以水草、旱草類飼料為主,配以人工配合飼料,更有利於就地取材,降低養殖成本。雜食性品種也能很好地利用人工配合顆粒飼料,但以沉性飼料為最適宜,其它浮性飼料甚至萍類及青飼料也可以利用,因此對雜食性魚類飼料的選擇應以沉性配合飼料為主,輔以少量青飼料以彌補維生素類營養不足,羅非魚也能很好地利用粉狀飼料,但比起顆粒飼料來,其利用效果差得多。

8.根據魚體不同生長階段,確定其投飼量,一般每日至少投餵三次。

9.及時撈出網箱中的病死魚,避免傳染全箱和死魚腐爛後,引起螃蟹咬破網衣逃魚。

10.凡是來自池塘培育的魚種,入箱前必須按常規拉網鍛鍊3次左右,並在池塘中進行半天至一天的吊池密集鍛鍊,以免進箱後出現大批死亡;魚種放養時操作要輕快,以避免產生應激(即魚體生理的不正常反應)反應。

11.日常管理要嚴,一是洪水季節要用掛袋法預防魚病,發生魚病要及時治療;二是要及時清理網箱內的殘餌和汙物,並且要按時洗刷網箱,保持箱內水質清新,避免網目被青苔等物堵塞,影響水體交換造成箱內缺氧死魚,一般每20天洗刷一次,如堵塞較快的則每10天洗刷一次;三是生產過程中要做好日常管理日誌記錄和不間斷地進行技術總結,以利於技術的不斷提高。

12.魚種入箱前必須過篩和進行嚴格消毒,一次放足,消毒方法是:用3%~4%食鹽水溶液浸洗5分鐘(看水溫高低而定)或用5%食鹽水加0.5%小蘇打水溶液浸洗(時間視魚種忍受程度而定),在放養一週內有少量死魚是正常的。

13.設置網箱的水域,要根據養殖品種而定,一般設置在有水流的區域,並且附近無汙染源,水質清新、交通方便。江河設置網箱的位置選擇避風向陽,水流速度慢的河彎或較寬的水域,不能設在船隻來往的交通航道或閘口水面上。網箱的整體框架漂浮式較好,特別在水位變幅較大的過水型水域尤為適用。網箱離岸邊2米以上,品字形排列(離岸太近易被老鼠咬破網片逃魚)。網箱下水前必須進行全面檢查,箱體必須牢固,網片若有破洞或縫合不牢固的,必須馬上修補。

14.魚種放養密度的確定不但要根據養殖品種,而且還要應考慮到魚種規格、水質條件、水位變化、天氣變化等因素,因地制宜靈活調整。

15.網箱面積小箱為1平方米~8平方米,大箱面積24平方米~28平方米,過大不利於網箱內外水體的交換,影響網箱內的水質。

16.投飼:投餌時要注意,當水質混濁、洪水期,要適當減少投餵量;水溫急劇下降,雷陣雨和悶熱天氣,溶氧量低,魚類代謝作用減弱,攝食不旺盛時,也要減少投餌量或暫停投餌。飼養後期,水溫低,魚群攝食減弱,常不浮出水面活動,要特別注意,防止餌料投餵過多,減少浪費。另外在魚種入箱初期要求做好搶食馴化工作,魚種入箱後的第一天即開始進行搶食馴化。搶食馴化工作是網箱養魚的重要環節,通過搶食馴化可掌握投餌率及確定魚日攝食量。馴化時間越短,正常投餵工作就可以提前。搶食馴化首先要堅持定時、定位、細緻認真。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3%,每日馴化3次。為縮短馴化時間,在飼料中加10%的魚粉,以提高馴化效果。經短期搶食馴化後,魚上浮水面搶食狀況一天比一天好,5天~7天后已有大部分魚上浮水面搶食,即可轉入正常投餵人工顆粒飼料,投餵的人工顆粒飼料要求顆粒大小適口,7月~8月間增喂一次浮萍或草漿,喂量為魚體重的10%,每天投餵視水質、水溫、天氣、魚的活動等情況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