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爲什麼不願救自己的兒子?

我的自負心啊


斯大林不是不願意救自己的兒子,不是絕情,他也有慈父之愛,他也有尋常的父子情深,但是在蘇聯處於生死存亡的極其殘酷的戰爭環境下,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不能那樣做。救兒子容易,只需他開開口或點點頭,但那樣會直接影響蘇聯軍民抗擊德國法西斯的鬥志和決心,為了國家利益,為了激勵軍民士氣,斯大林只能忍痛割愛。“我不會用一個將軍去換回一個士兵”,這是斯大林對希特勒的最有力的答覆,也是斯大林號召全蘇聯軍民將抗擊德國法西斯鬥爭進行到底的偉大宣示。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悍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大規模閃電戰襲擊,初戰全線告捷,所向披靡,蘇聯岌岌可危。戰爭打響第二天,斯大林長子雅可夫即開赴前線,行前父子都不及見上一面。斯大林只是在電話中對兒子說“去吧,好好打仗”。



戰爭初期,德軍佔據絕對優勢。不久,在一次戰役中,雅克夫所在的部隊作戰失敗,除陣亡者,全部被俘。在關進德軍集中營後,雅克夫一直隱藏著自己的真實身份,但後來還是被德國人知道了。希特勒得悉如獲至寶,用盡心計軟硬兼施利用雅克夫換取最大利益,但雅克夫毅然決絕,希特勒絲毫未能得逞。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戰役以蘇軍的完全勝利結束,德軍是役統帥保盧斯元帥被俘。希特勒提出用雅科夫換回保盧斯。在常人看來,這不是不能接受的事。因為雅克夫雖然只是一個士兵,但他是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兒子,足以抵對德軍一個被俘的保盧斯元帥。斯大林當時也有糾結,他深知得到或永遠失去兒子就在他做出決定的這一瞬間。凝思片刻,他毅然決然地說:“我不會用一個元帥去換回一個士兵!。”他的答覆給了希特勒最響亮一記耳光。



英勇的雅克夫不願意因為自己的存在成為希特勒德軍利用的砝碼,更不願意父親因為自己而糾結,不久選擇了觸電犧牲。

1945年5月3日,蘇聯紅軍直搗柏林,蘇聯取得了反抗德國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斯大林做為蘇聯最高統帥,他對二戰勝利的重要的歷史貢獻是人們永遠銘記的,他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而放棄營救兒子的壯舉也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誰憐一燈影


談起斯大林想必懂歷史的人都不陌生,按理說在其執政期間,蘇聯肯定是他說了算,那麼為什麼不願意救自己的兒子?

其實對於斯大林的孩子來說,儘管自己的父親是總統,是很炫酷的一件事,但是要說他們從父親這裡獲得了什麼,可以說是很少的,更多的是被父親拖累。

先來談談斯大林的大兒子,名字叫做雅科夫。

關於雅科夫有一句名言,那就是“不拿士兵換元帥。士兵就是雅科夫,元帥就是德國的保盧斯。1941年的時候,德國入侵蘇聯,作為蘇聯的士兵,雅科夫選擇上前線打仗,並且因為走的比較匆忙,雅科夫都沒有時間和父親告別,僅僅是給斯大林打了個電話。

但不幸的是,雅科夫被德軍抓了,希特勒本來是想用斯大林的兒子要挾他,卻不料雅科夫的性格隨爹,根本就不願屈服。不過就在這時另一個消息傳來,德國的元帥保盧斯被蘇聯人抓住了。對於希特勒來說,自然是想要回這個元帥,所以就提出把雅科夫送回去,要求蘇聯把保盧斯送回來。

但斯大林絕不是一般的父親,居然讓人告訴希特勒,他不會用元帥去換自己的兒子。聽到此消息,雅科夫非常傷心,最後選擇跑到通電的鐵絲網上,就這樣去世了。

再來聊斯大林的另一個兒子瓦西里,本是一個空軍司令,但結局也不怎麼樣。

瓦西里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就加入軍隊,不過瓦西里要比雅科夫出色,在戰爭中幾乎沒有敗過,還曾經打下過德軍的戰機。正因如此,立了不少功績,之後成為了莫斯科的空軍司令。原本按照規則來,瓦西里有權利當將來的總統,但結果就是赫魯曉夫當了繼任者。

我們都知道赫魯曉夫恨透了斯大林,那麼總統位置怎麼交到他手裡?

原來赫魯曉夫對斯大林不滿是有原因的。赫魯曉夫有一個兒子叫做列昂尼德,當年在蘇聯軍營的時候曾經和戰友發生過爭執,後來還把人家打了,之後有人就把這件事告到了斯大林那裡,本來打算處置這小子,但是想到赫魯曉夫,斯大林沒有做什麼。

列昂尼德雖然在作戰方面比較優秀,但是意志很不堅定,有一次他在與德軍交手的時候失敗了,因此被德軍抓回去,不料列昂尼德直接選擇投降。斯大林知道這個消息十分痛恨他,於是找了多位特工,費盡心思把其從德國救回來,但是僅僅是想在本國處置這個叛徒,赫魯曉夫自然不希望兒子死,於是來求情,但是斯大林還是將其兒子斬首。

正因如此赫魯曉夫上臺後沒讓瓦西里好過,瓦西里先是丟掉軍職,後來還在監獄裡生活了六年,最後還被放到了流放地,也就是在這期間瓦西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看來他的死也與自己的父親有關。斯大林真是害苦了自己的兒子們。


奇點歷史


斯大林一生結過兩次婚,共有三個子女。斯大林在世的時候,權勢熏天,整個蘇聯都在他的統治之下。可是,權力再大,也蔭庇不了子女。他的三個子女,由於受父親所累,全都命運悲慘。

長子成俘虜,斯大林希望其殺身成仁!

“我決不拿士兵去換元帥!” 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斯大林名言。此處的“士兵”指斯大林長子雅科夫,“元帥”則指被俘的德軍保盧斯元帥。

1941年6月23日,德國入侵蘇聯的第二天,雅科夫就上了前線。臨行前來不及見父親一面,只通了個電話,斯大林說:“去吧,好好打仗。”

然而在一次戰鬥中,雅科夫卻成為了俘虜。希特勒大為高興,本想用雅科夫來做做文章,可這小子卻完全繼承了斯大林的性格——頑固。無論動刑還是軟泡,這位未來蘇聯的繼承人根本不動搖也不配合。

直到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一個不好不壞的消息傳來:德軍元帥保盧斯被蘇聯紅軍俘虜。這個時候,希特勒提出,要拿雅科夫交換保盧斯。

然而,斯大林就是斯大林,他的決定讓人大跌眼鏡:

他轉告希特勒說,我不會用一名將軍交換一名士兵。言外之意是,兒子我不要了,你愛咋地咋地,你的元帥我是不會放的。

雅科夫知道後生無可戀,在一次越獄活動中失敗後,一頭撲向通上高壓電流的鐵絲網......

次子是莫斯科空軍司令,然而卻成了為政治犧牲品!

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朱加什維利是斯大林第二任妻子的孩子,瓦西里同同父異母的哥哥雅科夫一樣,年紀輕輕便參軍了。但是,他卻比哥哥幸運一些,不僅沒有戰敗過,而且還親手擊落了兩架德軍戰機。

後來,瓦西里升任莫斯科軍區空軍司令。如果不出意外,瓦西里將成為斯大林二世,蘇聯未來的掌門人。不過,意外還是發生了。74歲的斯大林突然隕落,蘇聯新的掌門人不叫瓦西里,而是叫赫魯曉夫。

關於赫魯曉夫大家都瞭解的,這位仁兄本來就和斯大林不和,他的上臺就是在全盤否定斯大林的,但赫魯曉夫為何讓斯大林次子瓦西里成為了墊腳石?原來這裡大有文章。

赫魯曉夫有個坑爹的兒子,叫列昂尼德。早先在蘇聯軍營因為酗酒和戰友起了爭執失手打傷了人家,後來“告御狀”告到斯大林處,斯大林看在赫魯曉夫的面子上,忍了這個小子。

不過後來在戰鬥中這個小子也是出息,多次立功是位準王牌飛行員。然而在1943年3月11日蘇德戰爭中被俘,後來直接投降。斯大林得知後大為震怒,派出多個特工營竟然把列昂尼德帶回了莫斯科。這時候赫魯曉夫又跑出來求情,但此時的斯大林誰的情都不領,直接斬立決。

也是因為這件事,讓赫魯曉夫徹底和斯大林結下了私人恩怨。

斯大林屍骨未寒,瓦西里便被開除了軍職,鋃鐺入獄。過了6年的監獄生活,又慘遭流放。不堪其辱的瓦西里死在了流放地。官方公佈的死因是酗酒,估計也是生無可戀吧!

唯一的女兒,命運卻比上邊的兩位兄長更為悽慘!

1926年,斯大林的第三個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兒出生了,她的名字叫斯維特蘭娜。

在1940年,斯維特蘭娜發現自己不少同學的父母突然被捕,她試圖向父親求情或者轉交同學家長的信件,第一次成功了。斯維特蘭娜這樣回憶:我驚奇地發現自己有決定人生死的力量。

到後來斯大林被激怒了,他對著女兒大吼:“他們是叛徒、是敵人、是反革命分子,必須被消滅,就像踩死一隻臭蟲!”陰暗的政治鬥爭氣氛曾經毀掉了斯大林和他第二任妻子娜傑日達的感情,也最終導致了她女兒走向矛盾的人生。

1967年,斯維特蘭娜向美國政府申請政治避難。1978年,她徹底加入了美國國籍。一個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女兒,居然跑到蘇聯的敵國去,這不是扇斯大林的耳光嗎?2011年,斯維特蘭娜因患癌症,死在了美國,享年85歲。

不斷改換的宗教信仰某種程度上詮釋了斯維特蘭娜多變的人生,在政治的漩渦中,她的人生變幻莫測,家庭、愛情、事業,充斥著衝突。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斯維特蘭娜還是持有人道主義立場的。

她曾說過:我們大家在日常生活和行為中已經成了如此的仇恨者,成了如此的強暴者,成了如此具有侵略性的人。這是因為人類忘記了我們大家都是一家人;忘記了我們在地球這一邊造成破壞,就會在地球另一邊引起破壞性的反應,因為我們大家都是血肉相連的。


刀墓手札


斯大林不是不想救他的兒子,而是他兒子被德軍俘虜了,被德軍俘虜了就等於已經死了。斯大林為了阻止蘇軍不斷地向德軍投降,於是他自己下達了命令:只有戰死的蘇軍,沒有投降的蘇軍。也就說蘇聯官兵一旦被德軍俘虜,那麼他就是蘇聯的叛國者,那麼他就已經被蘇聯政府判處死刑了。作為蘇聯最高統帥的斯大林只能大義滅親,否則蘇軍將會一潰千里!儘管斯大林表面上並沒有派人去解救兒子,同時還下令逮捕了自己的兒媳婦;但是斯大林私下卻派蘇維埃軍事情報局對雅可夫進行營救,但沒成功。

1941年7月,德軍發動了徵對蘇聯的斯摩稜斯克戰役,此戰中儘管蘇聯軍隊拼死抵抗,但是蘇軍還是敗退了,德軍俘虜了大批蘇軍士兵,其中就有斯大林的兒子雅可夫。當時雅可夫是蘇聯第14坦克師的炮兵旅長,被俘虜後雅可夫十分的絕望,在聽到父親斯大林對全軍的命令“沒有戰俘,只有叛徒”的時候,他經常絕食,有自殺的趨向。

希特勒知道雅可夫的身份後,命令德軍對此事大力宣傳,企圖瓦解蘇軍的士氣;同時希特勒對雅可夫軟硬兼施,要求他跟德軍合作,但是雅可夫拒不合作。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德國數十萬大軍被蘇軍殲滅,元帥保盧斯率數萬德軍投降蘇軍。

此時希特勒向斯大林提出用雅可夫交換回保盧斯,斯大林深知希特勒的用意,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並說“我不會用一名元帥的命去交換一個士兵”。

至於雅可夫的死因,目前的定論是自殺,而自殺的原因是絕望與恥辱:絕望的是父親拋棄了他;恥辱的是蘇軍制造了卡廷慘案。雅可夫在集中營裡被關押時,與波蘭人結成了親密的朋友關第,並兩次企圖和他們逃出集中營,均未沒有成功。1943年,雅可夫在德國報紙上讀到他的父親斯大林於1940年殺害了很多波蘭軍官(卡廷慘案,波蘭軍政科教精英約1.5萬人被蘇軍屠殺),這讓他感到異常心痛。

集中營惡劣的生存條件、父親的不管不問、蘇聯屠殺波蘭精英的殘酷事實,讓雅可夫失去了精神支柱。最終雅可夫選擇自觸集中營電網而死,衛兵又朝他屍體開了四槍。


大秦鐵鷹劍士


這個斯大林“不願意營救”的兒子,就是他的長子雅科夫。處在蘇德血戰的大環境、大背景下,作為有著鋼鐵般意志的蘇聯最高統治者,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蘇聯的國家利益、政治影響和戰局態勢,父子私人感情則被擺到了第二位。



德軍閃電戰下,雅科夫不幸被俘

雅科夫當時服役於蘇聯紅軍第十四坦克師,但很不幸的是,隨即就在1941年6月德國啟動的全面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中,被俘投入了德軍的集中營。當德軍知道雅科夫的真實身份竟然是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的長子時,簡直是如獲至寶,無時無刻不想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大作文章,在政治宣傳上打壓斯大林和蘇聯。

雅科夫的被俘,的確讓斯大林有些為難。為了扭轉蘇軍早期節節敗退的局面,斯大林發佈了嚴禁投降的命令,並且以逮捕投降軍人的家屬做威脅。而雅科夫的被俘,斯大林必須強硬對待,給全體蘇聯人一個交代。

斯大林對德強硬,拒絕交換營救雅科夫

隨著戰局的推進,斯大林迎來了一次營救雅科夫的契機。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蘇軍的合圍下,德國元帥保盧斯下令放下武器投降。希特勒提出用雅科夫交換保盧斯,但他等來的是斯大林“絕不用一名元帥交換一名士兵”的強硬回答。

可見,作為政治家和蘇軍最高統帥的斯大林來說,他更更關心的是蘇德血戰的緊要關頭,自己的決策給整個戰局帶來的影響。在用鐵血禁令約束全體蘇聯人的同時,自己也必須以身作則。

雅科夫監押期間,身死德國集中營

根據戰後雅科夫的獄友回憶,他在集中營時常感到壓抑和無望。除了斯大林的強硬態度讓雅科夫感到親情淡漠外,有關2萬多波蘭軍政、教育等領域的社會精英被父親斯大林下令秘密處決的“卡廷森林事件”,也使得他精神奔潰。

有關雅科夫的死亡,流傳有兩種說法:一個是越獄過程中被德軍看守開槍射殺;另一個是雅科夫在一次次越獄的嘗試失敗後,絕望情緒籠罩全身,最後選擇撲向高壓鐵絲網自殺而死。

雅科夫的死,折射出的是蘇德戰爭的殘酷,以及鋼鐵強人斯大林的鐵腕統治手段。其實,“斯大林”的名字本身在俄語裡的意思就是“鋼鐵”,正是擁有這樣鋼鐵般堅強意志的強人,才得以率領蘇聯軍民戰勝不可一世的希特勒第三帝國、碾壓號稱“帝國之花”的日本關東軍。


竹山清溪澗


雅科夫是斯大林和第一任妻子葉卡捷琳娜·斯瓦尼澤的兒子,因為父親鬧革命,雅科夫由替人做苦工的母親艱難的撫養長大。1907年,斯瓦尼澤因病去世,時年22歲的雅科夫來到莫斯科,從此和父親斯大林一起生活。

蘇聯成立後,雅科夫先後在莫斯科運輸工程學院、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學習,蘇德戰爭爆發前,雅科夫在敖德薩軍區當了一名炮兵連長。戰爭爆發後僅僅半個月,雅科夫因為在戰鬥中被德軍包圍當了俘虜。

從此納粹德軍利用雅科夫這個蘇聯最高領導人兒子的名號,充分開動造謠機器將印有雅科夫被俘照片並寫著向德軍投降謊言的傳單向蘇聯內地傳播,企圖以此動搖蘇聯紅軍老戰士的信念,改變立場,投降納粹。與此同時,雅科夫由納粹德國宣傳部的直屬部門看管,並對其本人進行思想轉化工作,唆使其背叛蘇聯、背叛斯大林。

但是納粹德國這兩個陰謀一個也沒實現,雅科夫始終沒有向德軍低頭,廣大的蘇聯軍民也沒有被納粹的施放的謠言所迷惑。

納粹德軍的陰謀破產,只好將雅科夫關進了集中營,為了防止其逃跑和蘇軍營救,除了重兵看管外還經常變動地方。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軍最精銳的集團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元帥被蘇軍俘虜。希特勒於是匪夷所思的想用雅科夫跟斯大林交換保盧斯。

關於這個問題,斯大林有沒有和其他人商量,亦或是自己做出決定已無從可考,斯大林只是放出一句話“用士兵換元帥,我不幹!”

斯大林很清楚,兒子很有可能被法西斯殺害,但是他相信兒子永遠不會背叛自己和祖國。作為鐵腕政治家的斯大林用一系列堅定的行動向蘇聯軍民證明了堅決、徹底、毫不留情的消滅法西斯納粹德國的決心,正因為如此,廣大的蘇聯各族人民被緊緊的團結了起來,用鮮血和生命與納粹德軍殊死拼殺。因此,斯大林無論如何不會去做這種看似簡單的戰俘交換實際上是向法西斯妥協的事情,一絲一毫也不行。更不用說,交換的還是給蘇聯人民留下最慘痛教訓的“巴巴羅薩”行動主要策劃者之一的保盧斯。

雅科夫在死亡營經受住了納粹德國的種種威脅和誘惑,始終堅定立場不動搖。1943年4月15日,雅科夫在薩克森集中營越獄時被德軍發現,光榮犧牲。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不是斯大林不願意救自己的兒子,而是當時對蘇聯的環境以及斯大林的信仰來說並不允許斯大林這樣做。

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

斯大林一共有三個子女,其中雅科夫是長子,也是斯大林與第一任妻子所生,我們所認識的斯大林是一個嚴酷果斷的人,是一個擁有自己堅定信仰的人,對其印象一直以政治強人的身份示人,實際上斯大林也有自己的家庭,只不過在災難的蘇聯,根本不允許斯大林有任何的軟弱。

雅科夫出生的時候,蘇聯還不叫蘇聯,國內鬥爭依然很嚴峻,而斯大林還處於貧困潦倒的境地,斯大林與第一任妻子可以說是患難夫妻,但是這個妻子卻並沒有享受到後來斯大林成為國家領袖的榮光。

雅科夫的母親在雅科夫死後不久就病故了,斯大林和雅科夫見了一面之後,就把雅科夫交給自己的弟弟看管,而斯大林則在監獄中度過了很長時間,直到後來,當斯大林入主克里姆林宮的時候,已經長大的雅科夫才再次見到父親斯大林。

所以雅科夫和斯大林都缺少父子間的那種溝通,1937年的時候斯大林讓雅科夫考入炮兵學院,雅科夫也遵從了,後來雅科夫在炮兵學院期間成家立業,雅科夫與斯大林之間的關係依然很淡薄。

據說斯大林相比於雅科夫更喜歡小兒子瓦西里,雅科夫在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工作,只有在斯大林生日的時候才去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隨著德國發動巴巴羅斯計劃,入侵蘇聯,雅科夫被調到前線,臨行之前,雅科夫給斯大林打電話,斯大林說“去吧,好好打仗”。

蘇德戰爭中雅科夫被德國俘虜

德國對蘇聯的優勢是裝甲質量上的,當德國的裝甲坦克入侵蘇聯之時,蘇聯並沒有做好準備,而且由於蘇聯剛剛進行了大清洗,軍隊的指戰員損失很大,所以1941年德國已經開到莫斯科郊區,在斯摩稜斯克附近的一場戰鬥,蘇聯紅軍148萬與德軍178萬,展開激烈對抗,而雅科夫不幸被俘虜。

當時蘇聯紅軍同樣被俘虜的第二集團軍弗拉索夫將軍選擇了叛變,並且負責策反雅科夫,雅科夫並不為所動,佛拉索夫將軍甚至挑撥雅科夫和斯大林的關係,來讓雅科夫叛變,雅科夫並沒有就範。

為了更好的利用雅科夫來擊垮斯大林和蘇軍的心理,1943年德軍在和蘇軍對峙期間將雅科夫的照片撒向蘇軍,並且說“這是雅科夫·朱加施維裡,斯大林的長子,第44坦克師第14榴彈炮團榴彈炮連連長,7月16日在維捷布斯克附近同數千其他官兵一起投降當了俘虜。你們也學習斯大林兒子的榜樣,投降吧!”

沒有戰俘,只有叛徒

斯大林被氣得暴跳如雷,蘇聯的軍事偵查單位開始試圖救出雅科夫,但是這一行動早就讓德國有所準備的給予慘痛的清洗,蘇聯特工在德國內部暴露很多,斯大林為此以間諜罪的名義抓了雅科夫的妻子。

後來德國通過國際紅十字會與蘇聯交涉,想要雅科夫交換一名被蘇軍俘虜的德軍將軍,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絕,斯大林說,我不想用敵人一個將軍來換一個士兵。

而雅科夫則早有準備,雅科夫在集中營中表示:"父親不同意交換是對的,父親不想開這個不好的先例。因為被德國納粹軍抓獲的蘇聯公民有56萬人之多,而其他公民顯然沒像我這樣的交換機會。我從不希望因為我的父親是斯大林就享受超出別人的任何權利。"

蘇德戰爭對蘇聯是殘酷的,蘇聯想要獲得最後的勝利,必須憑藉堅強的意志,才能戰勝敵人,因此在1942年7月28日,斯大林就發佈了著名的227號命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戰俘,只有叛徒”。

所以,為了鼓舞蘇軍的士氣,斯大林根本不可能用德軍一個將軍來換自己的兒子,即使斯大林很愛他的兒子。

最後,蘇聯完成了偉大的衛國戰爭,戰勝了法西斯德國!


史論縱橫


斯大林二戰時期蘇聯最高領導人,他帶領蘇聯人民進行反法西斯鬥爭,經過數年的艱苦鬥爭,才打敗了橫掃歐洲的德國。斯大林在當時世界的影響力是數一數二的,就是這麼一個權勢熏天的人物,卻沒有辦法救自己的兒子。



斯大林有過二次婚姻,有二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最讓斯大林痛心疾首的事就是長子雅科夫的犧牲。德國入侵蘇聯之後,無數的年輕人為了保家衛國奔赴戰場,與德軍展開殘酷的鬥爭。而雅科夫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長子,他必須要作表率。

於是雅科夫在德國入侵的第二天就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前往戰場的第一線,雅科夫在戰場表現英勇,不怕犧牲,他不光要為蘇聯人民而戰鬥,也要為了父親的榮光而戰鬥。他雖然是斯大林的兒子,卻沒有搞半點特殊,他與普通戰士同甘共苦,打仗的時候雅科夫永遠衝在最前面。



然而戰爭無比殘酷,雅科夫在一次戰鬥中被德軍俘虜。他不想讓自己成為威脅父親的籌碼,不想讓德軍知道他是斯大林長子的身份,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雅科夫的真實身份還是被德軍知道了。希特勒通過國際向斯大林表示想要用雅科夫交換蘇聯俘虜的德軍元帥保盧斯。斯大林知道後,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不會拿普通士兵換元帥”,很明顯,斯大林拒絕了希特勒。


斯大林最為蘇聯領袖,他有太多的無奈了。當時蘇聯和德國的戰爭已經到了最激烈的時候,走錯一步就會滿盤皆輸。況且蘇聯為了對抗德軍的進攻,已經陣亡了2700萬人,蘇聯已經付出了沉重的犧牲。他如果為了自己的兒子放了德軍元帥保盧斯,這無異於放虎歸山,蘇聯又會有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因為保盧斯犧牲!

斯大林長子雅科夫最終在一次越獄活動中撞向高壓電流網自殺了。可以肯定的是,雅科夫到死都沒有向德軍屈服,他是斯大林長子,他絕不能屈服,因此自殺是他最好的選擇。


麥地傳奇


首先,你說的這個兒子,是斯大林與前妻生的兒子,名叫雅科夫。

雅科夫的母親,是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與斯大林結婚第二年就死了。而雅科夫,與父親斯大林的首次見面,就是在母親的葬禮之上,此時,雅科夫還是個不滿週歲的嬰兒。

而後整整十三年,斯大林在坐牢、流放,然後就是革命,再坐牢、流放,再革命,雅科夫則在姨媽、舅舅、舅媽的養護下長大。直到1921年,十四歲的雅科夫被帶到莫斯科,第二次見到自己的父親,此時的斯大林,已經身居高位,有年輕漂亮的後媽,有幼小的弟弟和妹妹。

( 上圖:沙皇秘密警察關於斯大林的檔案)

而雅科夫,此時還是一個不會說俄語的格魯吉亞小子,斯大林說,小子,你是我的兒子,所以你懂的,要這樣這樣——隨後雅科夫便被送去鐵路運輸工程學院就讀,而後到某汽車製造廠工作,再去讀某炮兵學院指揮系。

自然到了炮兵學院,他已然是個風度翩翩的小夥子,況且還是斯大林的長子,很多女孩子會仰慕他——最終他選擇了一名芭蕾舞演員結婚,生了一個女兒。如果此時沒有爆發戰爭,雅可夫會和我們熟知的那些公子哥一樣,混完文憑混資歷,混完資歷混官場,很順利的沿著他老爹所安排的那條路徑走下去,而且幾乎沒有人敢於向他挑戰。

當時最好的官場,就是在部隊。斯大林跟兒子說,小子,你看人家都去當兵了,你是我的兒子,也一定要去部隊,做個榜樣。

於是,他來到了蘇聯紅軍第十四坦克師。但是,斯大林想不到的事隨即便發生了,德國佬啟動“巴巴羅薩”計劃,全面入侵蘇聯。6月22日德軍入侵,而7月,斯大林的兒子便成了德軍的俘虜,送入集中營。

在集中營裡,雅科夫曾與一些波蘭人關係密切,甚至一起研究逃出集中營的計劃,但直到1943年也沒有成功,隨後便傳出了他死亡的消息——起初說是試圖逃亡而被看守射殺,但最終認定為自殺。

那麼,雅科夫為什麼要自殺呢?

第一個原因是斯大林。1942年斯大林格勒中,德軍元帥保盧斯投降。希特勒表示:他願意釋放斯大林的兒子,用來交換保盧斯。而斯大林通過瑞典紅十字會的回答是:“我,不會用一名將軍,交換一名士兵。”

斯大林兒子的獄友,後來回憶說:“雅科夫意識到他的處境是沒有希望的。他常常感到壓抑並拒絕吃飯。斯大林所說的‘沒有戰俘只有叛徒’對他的打擊很大。”

第二個原因也是因為斯大林。1943年,德軍在蘇聯境內的卡廷森林發現了大批波蘭人的屍體,有多少呢?大約2.2萬,是波蘭士兵、警察、公務員和知識分子。

德國人說,這是斯大林授意的大屠殺,而蘇聯則一口否認(1991年,即將卸任的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一起開啟封印看了塵封多年的秘密文件,發現斯大林正是授意者。之後,葉利欽決定將這卷密檔的副本轉交波蘭。在1992年的轉交儀式上,波蘭總統瓦文薩手接密檔,語音嘶啞地說,他“感到全身顫抖”。)。

顯然,這個消息傳到了集中營,一名集中營士兵便把報紙拿給雅可夫看,奚落他說:

“瞧,這就是你老爹乾的!”

如果說老爹拒絕用德軍元帥來替換兒子還有點大義凜然的意思,那麼屠殺波蘭人又是怎麼回事呢?據說,雅可夫深受刺激,在極度痛苦中徘徊了一個月,直到這一年4月,他與關押在集中營的幾名英國軍官發生激烈的爭吵之後,他選擇了自殺作為了結自己的方式——研究者認為:“事實上,絕望和悲傷是導致他自殺的原因。”

回到問題,斯大林為什麼拒絕換回自己的兒子?原因很簡單,兒子選擇做戰俘,在集中營苟活而不是為國犧牲,實在有損大國領袖的顏面。而對於如此地位的男人而言,他還會害怕沒有後繼人麼!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歷史大環境所致,在當時的情況下可以說是經過內心的多次掙扎才含淚做出這個決定,畢竟他想到了有很多的蘇聯人民深受戰爭的傷害,若是因為自己的特權去救兒子而致民眾安危於不顧的話,後果會很嚴重,只能說是身在其位高處不勝寒,同時也展現出一位偉大領袖的大愛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