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紅旗國有林場溼地松容器育苗技術

文山市紅旗國有林場溼地松容器育苗技術

溼地松(Pinus elliottii)原產於美國東南部暖熱潮溼的低海拔地區,是當地重要的速生用材、紙漿材和提供優良松脂的樹種。它既抗旱又耐澇、耐瘠,有良好的適應性和抗逆力,松脂和木材的收益率都很高。此外,溼地松樹姿挺拔優美,主幹端直,可用於觀賞,是一種良好的園林綠化樹種,現已成為我國南方綠化造林的重要樹種之一 。

1990 年在雲南省文山市紅旗林場進行溼地松引種試驗,至 2005 年平均樹高 10.5 m,平均胸徑 13.2 cm,時至今日,溼地松生長良好,充分反映出它對文山土壤環境、氣候特點的適應性,是文山地區極有發展前途的造林樹種之一 。溼地松多采用塑料袋容器育苗,塑料袋容器育苗在起苗、包裝、運輸時不傷根,造林成活率高,對造林地適應性強。

1 沙床設置

選擇向陽避風、地勢平坦、方便排灌的地塊,按東西向製作沙床,選用粒徑 2 ~ 3 mm 洗淨的河沙,做成厚 10 cm、寬 100 cm 的沙床,用 5%高錳酸鉀溶液噴灑消毒 20 min,在沙床上每隔 80 cm 固定 1 根弓型竹竿搭蓋薄膜,並在沙床內放置 1 支溫溼度計。

2 選種及種子處理

選擇當年採收的優良溼地松籽,1 kg 可出壯苗16 000 株左右;隔年種子成活力不強,最好不用。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用 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 5min,取出後用清水漂洗乾淨,併除去上浮空癟粒,然後把燒開的水冷卻到 50 ℃ ~ 60 ℃時再浸泡 48 h(期間在水溫 30 ℃時需要換 50 ℃ ~ 60 ℃溫水 1 次),取出種子晾乾備用。

3 播種

將種子晾乾,播量以 300 g/m 3 左右均勻撒在沙床上,蓋上粒徑 2 ~ 3 mm 的洗淨河沙,厚 1 cm 左右;澆透水,每隔 80 cm 固定 1 根弓型竹竿,搭蓋薄膜,並隨時根據溫溼度計的變化掀開覆蓋薄膜換氣控制溫度。溫度控制在 25 ℃左右,溼度控制在 60%左右時,種子萌芽需要 10 d 左右。種子萌芽最高溫度不超過30 ℃,溫度過高需揭開沙床兩端薄膜,當大量帶殼苗出土後,就開始揭膜煉苗,時間由短漸長,此時需要每週噴灑 1 次 1%多菌靈預防病害。

4 袋裝營養土的配製

育苗材質由黃心土 40%、菌根土 60%(在松樹林根系周圍,從地表開始挖取 30 ~ 50 cm 原菌根分佈較多的土層),外加過磷酸鈣 3%組成,以上材料要打碎過篩,混合堆漚 15 ~ 30 d 後方可裝袋。為預防苗木猝倒病,於芽苗移栽前 2 d,用 0.5%高錳酸鉀溶液,按3 ~ 4.5 kg/m 2 噴灌消毒,完成後即可栽苗。

5 著床裝袋

苗床東西向,有利於陽光均勻照射,做到床平,無雜草和石塊,排水良好,溝直如線。移苗前 1 個月裝袋,營養土必須裝滿、放正、擠緊,裝至離營養袋上緣 0.5 ~ 1.0 cm 處。營養袋裝填營養土後,應按“品”字型排列成行,苗床寬為 15 ~ 20 個營養袋,長度依地形而定,步道寬 40cm。營養袋擺放的上口要平整一致,苗床周圍用土培好,營養袋間隙用細土填實。

6 芽苗移栽

種子經過沙床催芽,在未長出側根時移栽。芽苗移栽分 2 步:

6.1 取苗前 1 d 將沙床淋溼,取苗時要細心,指定專人拔苗(根據發芽遲早分批起苗),用拇、食、中三指夾住芽苗,輕輕提起(注意拔出芽苗時,要手拿子葉提起,不要拿著苗基,否則容易斷苗),為提高芽苗移栽的成活率,拔出後將芽苗放入盛有配製好 3 號 ATP 生根粉溶液的容器中蘸根。

6.2 移栽前 1 d 將移栽苗床的營養袋澆透,用長15 cm、寬 1 cm 左右的木簽在營養袋中央插出比芽苗根稍長的洞眼,然後將芽苗小心插入洞中,以不露白色根為度,再用木籤離芽苗約 1.5 cm 處按 45°插入,輕輕擠緊,使芽苗根與土壤緊密結合即可。邊移栽邊用細眼噴壺淋水。芽苗移栽時陰天可全天移栽,晴天上午 9:00 以前和下午 4:00 以後移栽為宜。移栽後1 周內要堅持每天清晨或傍晚澆水,使土壤經常保持溼潤,促進苗木長出側根。移芽苗時用遮陽網短期遮陰,其整個苗期不用遮陰。

7 苗木管理

7.1 澆水要適時適量,保持營養土溼潤,澆水時間一般在上午 10:00 以前或下午 5:00 以後,10 d 左右可長出側根。側根長出後再撒 1 次菌根土,促進苗木較好的生長。

7.2 苗木移栽 2 周後,對死亡芽苗進行補苗。補苗最好在陰天進行,如在晴天,則需適當遮陰,直到成活。一般進行 1 ~ 2 次補苗,補苗期間不應施肥。

7.3 容器苗與一般苗圃育苗不同,苗木在有限的營養土中生長,時間長了會斷絕養分,苗木到生長後期,應以追肥為主。追肥時掌握“由稀到濃、量少次多、適時適量、分期巧施”的技術要領。在芽苗移栽成活後(移栽 20 d 後)可進行第 1 次施肥(多菌靈 20 g,兌水15 kg,加 6 g 含有氨基酸的水溶肥料,進行噴灑),以後每隔 10d 施 1 次肥(多菌靈 25g,兌水 15kg,加 12g含有氨基酸的水溶肥料,進行噴灑),1 個半月後以施複合肥為主,同時噴施 0.01%的磷酸二氫鉀。在苗木整個生長期內,一般可追肥 2 ~ 4 次。追肥時注意天氣,一般在陰天或晴天下午 4:00 後進行施肥。

7.4 當發現蛐蛐和螞蚱時應施藥防治,用 800 倍液的敵敵畏進行噴殺。發現地老虎和蠐螬為害時,在傍晚用辛硫磷 1 000 倍液澆灌噴殺於地面。注意殺蟲劑、殺菌劑與追肥要分開使用,以防發生藥害。7.5 除草、鬆土掌握“除早、除了、除小”的原則,及時做到袋內、床面和步道上無雜草,人工除草在基質溼潤時連根拔除,防止鬆動苗根,除草後立即澆水,確保苗木健壯生長。

8 出圃

營養袋苗出圃標準:苗木高 15 cm 左右,主幹粗壯並基本木質化,葉色濃綠,頂芽飽滿。出圃前 1 ~ 2周停止追肥,控制水分。一般選擇雨季造林起苗,隨起隨栽。起苗時袋土應隨苗起走,注意保持袋內根團完整,防止扯破、切斷穿出容器的根系,更不能硬拔,嚴禁用手提苗莖 。

文山市紅旗國有林場溼地松容器育苗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