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窮人與富人各一百元錢,他們會怎麼花錢?

戀上你的床179719984


窮人與富人最根本的不同是思維的不同,在現代社會,決定一個人是不是“窮人”,不是根據他先天的物質條件,而是他們的思維方式。窮人思維並不是說窮人才有的想法,而是說帶有這種思維會導致貧窮、越來越窮。

1.窮人存起來,富人投資

錢對於富人來說,是實現人生理想和抱負的工具,所以馬雲才說,他根本不喜歡錢,而對於窮人來說,這一百元錢只是用來換取物質。所以窮人會存起來,省吃儉用使這一百元可以用的時間更長,而富人會去投資,使錢生錢。

2.窮人買東西炫耀,富人學習

窮人心底裡都會壓著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一時得了錢,就會去買東西炫耀,而富人會用來學習提升自己,個人能力才是最大的財富。

3.窮人買吃的,富人買門票

窮人因為格局所限,對於生活的藍圖僅限於解決溫飽,會把錢用在吃穿用度上,而富人時刻所想是如何給自己創造更多進步的機會。

4.窮人花錢給自己,富人花錢獎勵下屬

窮人只和自己打交道,久而久之免不了自私,有錢也只能想到花在自己身上;而富人管理下屬,長遠考慮花錢獎勵下屬。

5.窮人請朋友,富人請高人

窮人的朋友圈也大多是窮人,請朋友也只是聊盡情誼,一杯黃酒下肚什麼也留不下,而富人會請高人,情誼之外,更有遠慮。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給窮人與富人各一百元錢,他們會怎麼花錢呢?窮人與富人思維方式不同,窮人有了一百元一定會藏起來或存上,自已慢慢花,如果你想花他一分錢,他就會與你拼命,打死也不能讓任何人佔他半分錢的便宜,只能是他佔你的便宜。

富人有了一百元后,一是會投資自已,去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更有本事,讓自己更值錢,這樣的投資回報是在萬倍以上。

二是去投資或做點小生意,在賺錢的過程中成長,這樣自己既賺了錢又提高了賺錢能力,這種投資回報是在千倍以上。

三是把自己打扮得漂亮點,結交有能力的人,讓自己通過認識有能力人獲得更多的機會,這種投資回報是在百倍以上。

四是與志同道合能理解認同自己的好友分享,千萬不要與不理解不認同你的人來往,不認同你的人是人生的負能量,要敬而遠之。與認同你的人在一起,你能獲得真正的機會,這樣的回報在10倍以上。

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區別是在思維方式上的,窮人愛佔小便宜,富人比較大方願意與人分享,窮人愛吵架,富人不愛吵架,窮人是見誰就跟誰吵,家裡也是天天吵架,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他幾百億似的。

富人則是一門心思想著賺錢,想著發展事業,想著提高自己的能力,認為吃虧是福,從不佔便宜。時刻想著怎樣跟上時代發展趨勢。

窮人則是天天報怨,給窮人的一百元他有可能在報怨中偷偷去買酒喝了。

所以,性格決定了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人的不同命運,命運只有正確運用才能獲得好的運勢。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升富人思維,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我想題主的意思,窮人的確是很窮的,他可能是食不果腹的流浪漢,可能是正在打拼、沒有資源,面對房租開銷捉襟見肘的年輕人。那麼,當你給他100元的時候,吃不飽的流浪漢會選擇吃一頓,理個髮,收拾好自己,嘗試去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既然有100元的幸運,也許是個好的開始。

如果你給正在奮鬥的年輕人100元,他同樣會選擇大吃一頓,把工作的壓力發洩出來,也許平時捨不得吃一次啤酒配炸雞,不能走進電影院。那麼,100元同樣可以改變他的工作、生活狀態,會激發他的潛能,豐富一次他的業餘生活,第二天太陽昇起的時候他可能會更積極、更陽光。

如果你給了一位富人100元,他可能不以為意。既然他已經是個富有的人,應該明白給予者的用意,我想他如果路過一個行乞者,他會放入行乞者的口袋裡;如果他路過一個捐款箱,他會投進去;如果他正好看見一個婦人販賣零食的話,他可能會買一個而不要找零。

富人的善舉可能並沒有直接的目的性,但很有可能改變了別人的生活,給別人帶來希望。

不妨將你的題目改一改,給窮人與富人100萬,他們會怎麼花。我相信窮人如果骨子裡沒有自信和勇氣、沒有對生活的追求,你給他100萬不過是維持一個低級的生活水平,而給一個富人,他自身充滿追求和力量,那麼,就能創造更多的財富。

無論是100元,還是100萬,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心中的力量決定行為的方向。


財經無忌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而且一定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畢竟答題的都是一個人完成,不是一位富人一位窮人來共同解答,看到其他回答各抒己見,那小編來談談自己的見解,先說說窮人:

窮人:大家的觀點都不同,所謂窮人的定位也不同,放到以前窮人很多的時候,他們是真的很窮,而且都是有志氣有拼勁的,但是沒有一個好的發展平臺而已,這個時候的窮人,拿到100元算是鉅款,一定是當子女的孝敬父母,當父母的全力舍給孩子。而當下生活,有很多好的平臺共大家發展,就看自己是否能堅持,堅持不下來而又非富有人家,那這個窮人拿到錢一定是揮霍。只想體驗一時的快感,然後回到原始,畢竟現在來說100元也不算什麼。而且窮人沒有一個理財儲備的思想。

再說說富人

富人:小編接觸的富人有很多,如果一個富人能接受被人給予的100元那麼他肯定會以10倍的價值還給你,這是一定的。現在的生活中尤其是一線城市,能看到的人很多是富人。如果給他們100元讓他們去使用的話,富人肯定不會去揮霍,只會去想進辦法去使用。可能會請人喝一杯37元的星巴克,也可能會給剛剛出業績的張三發一個百元紅包。請喝星巴克的客戶可能會來帶來100萬的收入。張三收到紅包後繼續努力可能給老闆帶來100萬的利潤。這是富人的想法,點擊頭像關注我們,讓你成為戰勝市場的人!


環球老虎財經


窮人會省吃儉用,使一百元如何用的時間更長。富人會想用一百元能做點什麼生意,讓一百元增值,變成二百、三百甚至更多。

窮人的思維是如何存錢,勤儉持家;富人的思維是如何讓錢生錢,增值盈利。錢在窮人眼裡他是不能亂花的,否則越用越少;錢在富人眼裡,錢是必須花的,才能越用越多;窮人有錢,吃喝玩樂享清福;富人有錢,擴大經營錢翻番;窮人覺得錢是死的,富人覺得錢是活的;窮人認為錢是自己的,富人認為錢是大家的;窮人把錢留給子女,富人把錢捐給社會;窮人是金錢的奴隸,富人是金錢的主人;窮人無法駕馭金錢,富人把錢當成數字。


窮人看一百元,它就是一百元,用完則無;富人看一百元,彷彿是個銀行,取之不盡;窮人把一百元當成救命稻草,富人把一百元看做濟世良方。

窮人和富人,差距在思維。用一個故事做結尾,就能明白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了。

有一個窮人很窮,但他有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富人很富,但他體弱多病。有一個著名的醫生,為了幫助窮人,決定給兩個人身體對換。讓窮人變成體弱多病的有錢人,讓富人變成身體健康的窮人。經過協商,兩個人同意對換。

窮人變成富人後,由於不懂經營,整日吃喝玩樂,揮霍無度,身體越來越差,最後有變成了窮光蛋。變窮之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有規律了,慢慢又恢復了體質。

富人變窮之後,每天思考如何致富,由於頭腦靈活,錢越掙越多,慢慢又變成了富人。成為富人之後,應酬見多,休息不正常,加上用腦過度,身體開始變差,又變成體弱多病。

兩個人又恢復到了自己本來面目,窮人沒錢,但身體健康;富人多金,但體弱多病。


jacklee珍惜


說的是話題,談的是議題”的現象在人們行事、人際交往及品牌營銷等諸多方面一直普遍存在。給窮人和富人各一百元錢,他們會怎麼花?這道題就屬於典型的“花錢是話題,怎麼花的動機、目的與價值才是議題”。


走著,咱們先看看在農村有關扶貧、脫貧中一個具有典型性的段子:

某地一個管農村扶貧救濟的基層幹部,根據上報的材料去轄區內的一個偏遠的、最窮的村莊了了解情況特別是核實甲、乙、丙三家特貧困家庭情況。

該幹部經實地走訪發現,甲、乙丙三家貧家庭的確是屬於那種揭不開鍋的狀況。一貧如洗的情況屬實,實在太窮了,以至於該幹部都看不下去了,自己掏腰包給每家一百元。

好,故事來了,接著往下走:儘管100元不多,但對甲、乙、丙三家而言都感動的難以言表。

終於,口袋裡有了一張完整的大鈔,怎麼花,如何用呢?

甲:甲方家裡的男主人就心想,老是這樣窮下去,不是個辦法,不光周圍鄰居看不起,關鍵家人一直生活不好。好不容易有了100元,一定把它當成本錢,讓錢生錢,改變家庭狀況,於是,就開始圍繞農村的一些事物琢磨開來。發現養豬這農村特有的養殖業比較靠譜、符合農村實際,也符合市場需求,但只要100元,只能買一頭小豬仔,怎麼發展自己的養殖行業,那就先買一頭小母豬崽。於是,甲方男這人就花了100元換回了小母豬。自從有了小豬豬,甲男主人把其照顧的無微不至,比照顧自己的兒子還周全。

就這樣,一年後,1頭豬,變成了十大幾頭,甲家賣掉了幾頭換回點錢,剩下的繼續養。

2年後,原來的1頭豬已經發展成了100頭。

3年後,依靠一頭豬滾動發展,甲不僅脫了貧,還成了當地小有名氣養豬專業戶。

再後來,甲方看到養豬的人多了,養的豬更多了,豬飼料需求越來越大,飼料是個不錯的行當,會是一個很好的商機,於是又幹起了飼料的買賣,成了某品牌飼料縣級代理商,最後成了該縣脫貧致富的典型人物。

乙:乙方家男主人手握這100元也在琢磨著,一家人一年到頭都難得吃上帶肉的菜,何不去用這點錢去買頭小豬回來,慢慢養大等過年的時候殺了,家裡就不缺肉了。主意已定,說幹就幹,乙方男主人也用錢去抱回一頭小豬寶寶。

小豬是帶回來了,可要吃東西呀,於是乙家男主人就開始去把荒了地重新開墾出來,種上了一些青菜、苕等平時農村既可以當菜吃,也可以餵豬的植物。就這樣一邊照顧小豬寶寶、一邊照料好田地;

將近過年時,在乙方男主人的精心養護下,小豬慢慢成了一頭膘肥體壯的大肥豬,一家人終於可以好好吃上一陣子豬肉了。同時,地裡也收貨了不少,於是就把多餘的農作物拿到鎮上集市去賣,也換了一些錢。

第二年,嚐到甜頭的乙家男主人,又去賣了3頭小豬,準備一頭自家用,另外2頭長大了賣掉。豬多了,對糧食需求又大了,因此,乙家男主人又加大了開荒面積、加強了田間地頭的管理。日子就在這種耕耘中越來越有盼頭,越有盼頭,日子也過的開始有滋味,越有滋味和盼頭,乙方男主人乾的也更加帶勁。

第三年,在乙家男主人的辛勤努力下,不僅脫了貧與之前揭不開的窘況徹底告別,還蓋起了新房子,一家人日子過得和和美美、有滋有味。

丙:同樣拽著100元錢的丙家男主人,也盤算著這錢怎麼花。看著面黃肌瘦、無精打采的一家子,丙家男主人也打起了豬的注意,決定先買兩斤豬肉回來給家人補一補,剩下的錢先藏好,以備及時之需。

於是,丙家好好地享受到了兩頓美味的豬肉。可是豬肉是享受了,剩下的那點錢也幹不了什麼重要的事啦,1年後,丙家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2年後,丙家的貧困帽子依舊帶得穩穩的。

同樣100元錢,三個貧困戶家庭的窮苦男人,只因不同的花錢動機與目標,就早就了甲家男人成了富翁,乙家男人成了富農,丙家男人繼續負債仍舊戴著窮人的帽子截然不同的三種結果。


給窮人和富人各100元,怎麼花?我覺得花錢幹什麼不是重點,窮人與富人在花錢的動機、目的、價值、邏輯、思維等方面存在的區別和差異才是值得探討的重點:


一、窮與富是相對的、動態的,不是絕對的、不變的。

俗話說的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水無定勢,人無常式”,說的是人與事是動態、發展、變化的,不會一塵不必。窮與富也是相對的,暫時的,不是永久恆定的。今天的窮人也許就是明天的富人,明天的富人也可能成為後天的窮人。

1、窮人很多變成富人,富人很多來自窮人1

商業“超人”李嘉誠在中國乃至世界商界都屬如雷貫耳的名字、響噹噹的人物,是我們很多人仰慕、羨慕、學習的榜樣。估計很多人也早早地知道李嘉誠是窮人變鉅富的典型代表人物。

李嘉誠,1928年7月29日出生廣東潮安,其小時候家境貧寒,因時局動盪一家人不得已費勁周折從內地輾轉到了香港並寄居舅父家。在李嘉誠14歲那年,其父得了肺病,因病去世。在其父親病逝後,養活母親及三個弟妹,支撐起家成了李嘉誠必須承擔的重任,為此,不得不被迫輟學,踏入社會開始謀生。從打雜開始起步,慢慢學會了一些手錶修理技術,特別是錘鍊了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的敏銳能力。後來,不甘於寄人籬下的李嘉誠去了一個五金廠做推銷員,因出色的業績和業務能力,不久成了塑料花廠的總經理。1950年時,年僅22歲李嘉誠用他通過努力工作和省吃儉用積累的7000美元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創廠初期,困難重重,不溫不火。

直到1955年時,一直喜歡看書的李嘉誠偶爾閱讀一本《塑料》英文雜誌時看到了一個信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膠原料製造塑膠花,正全面暢銷歐美市場。這則消息使李嘉誠立刻意識到塑膠花也會在香港流行。為了抓住機遇,李嘉誠果斷奔赴意大利考察,返回香港後率先推出塑膠花,一經推出就成為熱銷產品,從而徹底地

迎來了轉機

自此,在李嘉誠智慧經營下,他的長江塑料廠(後改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成就了眾所周知的商業帝國。

2、窮人一直窮除了窮沒剩下什麼,富人變窮除了錢沒了腦袋還在。

如果要總結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發展歷程與變革的話,牟其中是必寫、必提的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牟其中1941年出身一個銀行家家庭(父親牟品山乃萬縣當地有名的銀行家),在當時算家境不錯。他對政治經濟很有興趣、頗有研究,具有很好的演說力和理念提取力。早年因為言論和觀點坐過2次牢。後來依靠300開始起步、不斷折騰、慢慢發展。

1989年在一次坐火車時與車友“扯淡”的過程中,得知即將解體的前蘇聯要賣四家圖-154飛機,卻找不到賣主的消息後,立馬打起了“飛機”的主義,他認為在當時物質短缺、百業待新的時代,這是不容錯過的絕好商機。

於是,對飛機一無所知的牟其中旋即在北京郊區租了個民房開始做起了“飛機”夢。儘管當時,在偌大的北京城,他兩眼一抹黑,跟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亂鑽,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打聽到1988年開航的四川航空公司準備購進大飛機,以此逐步替換老舊的運7、運12飛機。

牟其中找到了正處於上升通道的川航,對方自然很感興趣,當時購買一架圖—154飛機需人民幣五、六千萬元,而買一架波音客機則需二、三億人民幣。雙方達成初步意向後,牟其中又開始連續蘇方,針對蘇方當時物質極其匱乏的現狀,提出以貨換飛機計劃,結果蘇方同意了。接著藉助蘇方的協議,又通過川航向主管部門申請。在多頭得利的情況下,於是,經過國家計委批准、民航總局同意,川航購進了牟其中以貨易貨購進的4架圖—154飛機。最後,牟其中又以國家及川航的批覆與協議、蘇方的協議為背書組織人在山東、河北、河南、重慶、四川等七個省組織了500車皮的鞋帽皮等輕工業商品交給蘇方。此舉被後來人譽為中國商界的“空手道()”大成者。

牟其中就靠這商品換飛機項目,單此一筆,就賺了約摸八千萬到一個億的財富。

接著,一飛沖天的牟其中,又幹依靠與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主要遺產)的關係,發了三顆衛星及在滿洲里圈了10平方公里的土地等常人機會不敢想的事。換飛機、放衛星、圈土地,三件大事、三板斧砍下來奠定了牟其中在中國90年的江湖定位也成了中國最早的首富!那時,牟其中說自己是商界第二牛逼的人,估計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以至於跟“神”一樣的存在。

眼見他高樓起,眼看他高樓塌,1999年,2月,牟其中因涉嫌信用詐騙,被公安、檢察機關批捕,後被判以無期徒刑。就這樣曾經無限風光、輝煌的中國首富成了“首騙”,在53歲的年紀開始了漫長的牢獄生活。

就在眾人以為牟其中這曾經的中國的首富失去了一切,沒有了財富,更沒有了自由,比窮人還遠遠不如,甚至可以蓋棺定論了那就大錯特錯了。始終堅定懷揣“清清白白地走出去”信念的牟其中和前兩次牢獄經歷一樣,獄中的牟其中依然如故,他堅持鍛鍊、寫作和思考,即便最初,他被判的是無期徒刑。

為了保持身體和心態,牟其中每天爬樓梯上下十幾層,堅持洗冷水澡。後來聽說爬樓梯對膝蓋損傷大,他就變換了鍛鍊方式——在地上爬。他認為爬行對治療勁椎、腰椎病有很好的效果。牟其中每晚必看《新聞聯播》,他還訂閱了《人民日報》、《華爾街日報》等數十份國內外報刊雜誌,他稱自己從不缺少資訊。他將有價值的內容分門別類,每天寫幾千字的閱讀心得和分析文章,其筆記本摞起來有數米高、幾百萬字。

期間,牟其中通過代理人夏宗偉,發表了很多評論和觀點,比如德隆系坍塌、郎鹹平說企業家“原罪”、甚至互聯網+等重要事件和歷程,他均有發聲。和以前一樣,僅就理論而言,牟其中的觀點依舊犀利,他的很多言論仍紛紛被外界所引用。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牟其中代理人夏宗偉等人的影響與努力下,牟其中在坐了將近16年牢後終於迎來了法院的終審判決,並於4個月後獲得自由,帶著幾個大蛇皮口袋裝滿他在獄中梳理總結的各種理念與思想的精神財富一併重見天日。不久,就開始召集舊部重新謀劃“新南德”的新事業,以期東山再起。

暫且不說牟其中是否能重塑輝煌,就憑他這麼多年的總結和腦中的貨,說的難聽點,去給別人講講課,收入也會比一般人好很多!

3、窮人與富人,差距不是體現在金錢財富,而是出現在思維、行事方式。

如果非繼承來的財富或者父母已經鋪墊好了能讓你站在巨人肩膀上去賺錢的,而是依靠自己智慧,一步一個腳印幹出來的人,基本都是出身於不太富裕的的家庭。比如中國改革40年所湧現出了一批代表人物魯冠球、牟其中、柳傳志、陳東昇、李書福、史玉柱、潘石屹、張朝陽、丁磊、馬化騰、馬雲、劉強東等並不是什麼達官顯貴家庭出身,這些人在與他們同時代人甚至同學相比較,家庭經濟條件也不一定就特別突出,之所成為商界巨賈,完全在於他們的思維方式、行事風格,在於努力奮鬥,拼命實幹。

正如,前面那個農村甲、乙、丙三個特貧家庭案例一樣,在同等100的條件下,僅僅因為花錢、用錢的思路、思維不同,就形成了三張不同的結果。人還是那三個人,家庭還是那三個家庭,可身份卻發生了變化,在當地而言,甲、乙兩人成了富人,而丙繼續在貧困線上掙扎。

可見,造成窮人與富人真正差距的不是可以衡量的金錢財富,而是由可以創造財富的思維方式指引下的慾望目標、行事風格、踏上肯幹、思考總結等因素來決定的。


二、窮人與富人在花錢、用錢的方式與藝術方面的主要三維度差異。

老話說“關鍵時刻方顯英雄本色”,花錢也是如此。100元,窮人與富人怎麼花,這個問題涉及的是用錢、花錢的方式及藝術上。而真正導致窮人與富人在花錢、用錢的核心還是取決於花錢的動機、時機、轉機三個關鍵維度上。

1、動機。

一般說來,動機對人之重要性概況地說具有三個顯著功能即:意念與目標指向性功能、行為激發性功能、狀態維持與調節性功能。這也是我們在面對創業時,經常會聽到老司機們反問式告誡“你創業的動機慾望夠不夠強烈、目標夠不夠堅定、行為夠不夠持續”的原因所在。

銷售一直是個不錯的職業和崗位,雖說辛苦,但有提成、有獎金,還有差旅補助等,所以在一個公司,相對而言銷售崗是公司裡收入水平較高的崗位。

某一知名傳統行業的公司新招聘了來自同一個985名校畢業的兩名大學生A、B,充實到公司銷售部,經過系統完整的培訓後,分配到各自的主管區域,負責去開發和維護市場。結果A、B到了市場後,體現出來的效率和結果大相徑庭。我們都知道銷售在外出差跑業務是有差旅費標準的,有的公司實行的是按天包乾制,有的公司實行的是住、吃、行標準制。兩人只因對差旅費所持的態度不一樣,最後導致行動結果差別明顯。

A為了多開發客戶、多產生業績,多提高收入,始終把業績效率放在第一位,因此在開發客戶過程中為了提高效率在通行時就怎麼快怎麼來,他也知道標準,但他更看重銷售的本質所帶來的結果,所以即使車船費超標,自掏腰包也不吝惜,他要的是市場、客戶和業績;B則一直盯著差旅費,覺得差旅費反正是有標準的,只要在標準之下的,省下的全是自己的,如果再加上業務,這樣一個月收入也還可以。正是他對差旅費的這種心態和動機,於是,在跑市場時,B能做公交的絕不打車,能步行到的決不坐車,結果把時間耗在了路上。先不說與客戶預約是否準時、守時,就這樣的節奏和效率,跑過業務的同行們想想,每天的客戶拜訪數量、成就數量會是什麼境況!

一個月後,公司出銷售報表,A的客戶開發數量是B的一倍。半年後公司再出銷售統計報表,A的客戶數以及業績數是B的近2倍。過了3年後A成了部門經理,B還是銷售員。

只因A、B二人在花錢、省錢、掙錢上的動機不同就形成了兩種

差異明顯的結果。

2、時機。

唐朝宰相、文學家張九嶺說過一個關於時機的經典名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窮人與富人在花錢和用錢上平常其實並不特別明顯,窮人也有大方的所謂“窮大方”,富人也有小氣的被人稱之“越富越吝嗇”,真正體現兩者區別的是關鍵維度之一---時機。

比如前面提到的李嘉誠,看到雜誌上的一個信息後,馬上起身遠赴意大利去考察塑料花新技術、新產品、新趨勢那樣,可能很多人從李嘉誠現在的財富地位來看,覺得這個舉動、這點花費就如大海的一滴水不值一提,但如果站在1955年剛創業且困難重重的李嘉誠的那時情景來看,從香港到意大利的花費不說是靠親戚們贊助,至少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甚至可以說就那麼點現金。但如果換成窮人思維,可能會左想又思,最終可能放棄。而作為當時還談不上富人的李嘉誠卻大膽果斷去採取了行動。也因這個行動獲得了事業的轉機。

我們常說錢花在刀刃上,可以說這個刀刃是要結合影響今後一生的事件節點、機遇、機會上。正因為李嘉誠把有限的錢花在了一個正當而影響自己發展的趨勢之事上,因順勢、借勢而達到唐代大文豪杜浦在《春夜喜雨》所描述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樣的意境和結果。

3、轉機。

在窮途陌路、走投無路之時,因出現、發現、抓住了一個時機機會,而讓事物出現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讓事物或者問題、矛盾一下子得到了突破,發生了質變,這就是典型的轉機。

比如農村下基層的扶貧幹部在甲、乙、丙三個貧困戶窮的叮噹響,舉手無措的時候關鍵時刻,給了三個男人各自的100元錢,儘管錢不多,對三個男人而言都面臨著一次機遇的把握與抉擇。在這次對機會把握與抉擇中,甲家男主人能通過一頭小母豬仔,慢慢發展成十大幾頭,通過十大幾頭發展到100多頭,最後由100多頭髮展成初級規模的養豬廠,再後來發展到延伸到飼料相關產業的發展路徑來看,甲家

男主人就很好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並很好地利用了這個機會,讓錢生錢,讓錢生更多的錢

對於甲家男主人來說,扶貧幹部的舉動,就是一個轉機的誕生與出現。

因此,面對同樣的100元錢,不同的用法就會形成不同的結果,不同的用法和結果就會凸顯不同的轉機。


三、窮人與富人在邏輯、思維上的主要區別。

1、窮人企穩,富人求變。

一時窮不可怕,怕的是一世窮。一個人長時間的受窮主要還是個人沒有得到突破,而沒突破的核心是企穩心理所致。大部分窮人僅僅因為一個“穩”字就限定了想象力,也限制改變現狀的各種可能行動。另外一些窮人則是靠“窮則思變”的慾念、信心、決心力求通過改變自我來改變處境、找到突破口闖出一條路來,從而獲得成功成了富人。一旦一個人成了富人,變就會深入骨子裡,會繼續不斷地尋找機會。

2、窮人認命,富人拼命。

孟子說“所處環境是命、所逢機遇是運”。這其實是孟子對命運的一種經典詮釋!通過孟子的名句,也不難看出在環境一樣時,你能不能由窮人變成富人,關鍵取決於你是否能利用環境製造或者抓住機會並很好的利用機會,抓住並用好了就將改變命運,沒看到、抓不住,就只能是續命。窮人之所以長期窮,就是認定的自己所處了環境,覺得問題太多找不到出路和方法,看輕了自己,沒有很好地分析環境的正反兩面,沒能激發自己的內心及潛能,更沒有走出去抓住機會的結果。而窮人變成富人,就在於相信自己,因勢利導,在慾望的驅動下不斷闖、拼命幹,能識別機會抓住機遇。不管窮人變富,還是富人變超富,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拼命三郎”。

3、窮人盯眼前,富人望未來。

現在智能手機普及了,手機上可看、可瞭解、可玩的東西多了,於是過去不離不棄的是夫妻變成了現在不離不棄的是手機,機不離手成了很多人的常態,甚至在走路和騎車的時候都在盯著手機,這一盯不要緊,卻盯出了很多笑話甚至一些災難,比如撞著人、撞上電線杆、撞著上牆、掉進下水道等現象屢屢發生。那這些現象及事故的發生,全因我們眼睛只盯住了一尺之遠的手機這事物,而忽視、忽略了一米開外可能出現或存在的障礙物,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

窮人與富人對待事件和錢方面的思維與邏輯與走路看手機現象頗為類似。眼光與眼界會決定人生的走向。當你盯著一米內的路時,你就看不見一米開外的路上的事物,看不到事物,自然也就想不到化解和應對。當你善於看至少3米以外的路,以便目之所及會有什麼,可能發生什麼,這樣提前預備與應對。窮人與富人,前者習慣盯著眼前的一些事物而失去了遠方的判斷,富人善於盯著遠方而將事物貫穿整體、動態考慮,從而做出了真正符合將來的決定、決策。

4、窮人算小帳,富人巧算賬。

人生就是一個賬本,一生如何全部寫在了賬本上。我們每個人會算賬,也必須算賬,只是有些帳是數字帳,有些帳是智慧帳,有的帳是眼前帳,有的帳是將來帳,有的帳是賺的,有些帳是虧的,有的帳是平的。算賬不僅是為了盤點收效,更是為了取捨。算賬與取捨絕對是個涉及大智慧的問題。

孫子曰“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說要想得到,必須先付出。孫子的名句很清楚地表明瞭取捨中“取與舍”的邏輯關係。窮人與富人在算賬與取捨上的邏輯和思維就很大的區別:窮人可能不一定非愛貪便宜,但一定愛算細帳、愛算小帳,總想不佔別人的便宜,但也不能讓別人佔便宜。富人喜歡讓別人佔便宜,因為只有別人佔了便宜,他才能從哪些佔便宜人的身上收穫他想要的。

當今中國企業界最具代表性的任正非和馬雲都是擅長算大帳的人,他們能把公司股份分給員工,表面上看他們失去了部分股份、失去了部分收益,但他們獲得了員工的人心與能量。

事實證明,正因為他們這個“錢散人聚”所產生的“人心齊,萬事易”的催化劑功效,成就了各自更大的財富。

5、窮人錢比時間重要,富人時間比錢重要。

時間就是金錢。雖說時間如此之重要,但事實上窮人與富人在對待與處理時間問題時,存在明顯的邏輯差異,前者瞎忙,沒有很好地認知和利用時間的能效與價值;後者能充分地瞭解時間的寶貴與作用,並有的放矢地忙。

窮人之所窮,是把時間浪費在了非正確方向的事物上,浪費在了不適合自己身份、環境的瑣碎事物上。富人之所富,是把時間放在了改變自我、改善環境、改變條件致力於追求、達成自己目標、實現自己願望上。

只因時間的利用不同,產生的價值與效應不同,最後就出現了窮人繼續窮,對此時的窮人來說錢比時間重要;而對已經富了的人來說,錢不重要,時間更重要,因為通過時間讓錢再生錢。

6、窮人用體力掙錢,富人用腦力賺錢。

“賺錢不辛苦,辛苦不賺錢”,這句中國老話的意思是說靠腦力智慧才能賺到錢,靠體力勞動是賺不到錢,最多叫掙錢。現實中,不管是經商創業,還是職場打工就業,確定存在依靠持續體力換取收入的人是低收入群體,而依託腦力智力換取回報的人一般屬於中、高收入群體的事實現象。

絕大多數窮人只能依靠體力來換取微薄的收入,如果沒有後天的觀察、學習、總結、提升、努力很難實現收入的大幅跨越。絕大數富人儘管變富前期也會依靠必要的體力起步,但他們更善於、樂於學習、提煉、提升自己,以“巧力”取代“蠻力”,以“智能”替代“體力”,很容易實現收入飛躍。

7、窮人喜歡小圈子,富人習慣大人脈。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我們常用來總結某類人所說的觀點。確實,不同身份、地位、性格的人很難真正擠到一起去,你要想跨層融入,就不得不通過提升自己的實力在趨利、趨理、趨同的原則下獲得接納。

現實中,我們會發現:窮的人的圈子基本就限定在親戚或少量同類朋友的熟人圈子或者小圈子裡;富人則不斷主動地去擴大、拓展自己的人脈圈子,通過“不忘老朋友結識新朋友”來助力彼此財富的增值、增長。

人脈圈子也具有“馬太效應”,強者俞強、弱者俞弱。窮人沒有認識到圈子的價值也不去改變,因此總是抱著老圈子,殊不知窮人的圈子會隨著別人的發展而導致圈子裡的人數與能量遞減,會越來越變成“窮得沒親戚”的境地。反觀富人,富人的圈子會因人員的擴張而形成圈子越來越大,能量效用會越來越強。

8、窮人容易找退路,富人善於找出路。

俗話說,企圖決定版圖,思路決定出路,只有懷揣一顆強烈的企圖心走出去才可能有出路。很多窮人正是走出來,把自己逼的沒有退路後反而找到出路,闖出了自己的天地,從而由窮人成為富人或者各種達人。

窮人一直窮,就是遇到事情容易找理由,遇到問題容易找退路,認為不是自己不行,是問題太多不能解決,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而富人特別是那些由窮人搖身一變成了富人的人,善於不找理由,找出路,始終相信方法總比問題多,儘管一路曲折,但絲毫沒有冥滅鬥志,一步步走向成功。

9、窮人感嘆人心,富人挖掘人性。

“順人性做事,逆人性做人”,這是鬼谷子的一句名言,也是很多富人成功之道的真實寫照。

窮人因為長期窮,感受最多的是人心冷暖,別人的熱嘲冷諷,經歷的次數多了,在沒有意識到自身不足,沒有自我改變的情況下就會自然而然地感嘆社會的人心了,他不會認為是自己不好,會認為是別不夠好甚至壞;富人能富,不是感嘆人心,而是更懂得人性的重要性,知道人性的諸如

“需、貪、欲、利、麻、懶、善、情、喜、怒、痛”等基本構成要素,然後加以利用和發揮。

窮人感嘆人心,是因為不知道人性的作用;富人挖掘人性,是因為“為我所用”。

10、窮人點上看問題而在面上求解,富人面上看問題而在點上突破。

“抽絲剝繭”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也理解其中含義。人的一生是在成長中遇到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成長。

面對各種問題交織、一團亂麻時,一部分人就手忙腳亂,驚慌失措,找不到好的方法,而另外一部分人則很淡定、自然地把問題梳理,然後牽住牛鼻子,找到突破口。這兩種人解決問題的方式就真實地描繪出了窮人與富人解決問題的區別與差異。

窮人屬於一般習慣從點上去看待一個問題,遇到點上問題後馬上聯想到其它問題,最後形成了一個問題面把問題複雜化,無法下手;而富人遇到問題後,一般快速梳理問題會馬上聯想到相關性,之後根據ABC主次、緩急原則,要麼先解決核心的,要麼先解決容易的,逐一化解,最後全面解決。


100元也好,100萬也罷,花錢是隻是一種表象,但這種表象所折射出的是人與人之間在邏輯、思維、動機、時機、轉機、價值等方面的本質差異,而這些實質最終會造成收入與財富的不同。窮人與富人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窮人也可以通過努力變成富人,富人也可能因為不當再變回窮人。世界萬變,唯一努力不變!


知棧


窮人和富人在對待金錢的態度及如何利用金錢來獲取收益的觀念上還是存在著諸多差異和本質區別的。

如果題主問題中所涉及的金額達到十萬元以上級別的話。那麼本人可以從各種角度或者通過案例來分析窮人面對如此一筆“鉅款”是如何只顧吃穿用度或者滿足平時難以企及的奢望,最後在鉅款消耗完之後回覆到之前的生活。富人如何合理利用支配金錢從白手起家到最後發家致富的故事。

但是鑑於題主所涉及的金額較小,只有區區一百元。就連我這個窮人都認為對於現狀起不到任何改變作用之功效。就更別提那些不差錢的富人了。

如果給我100元的話,最多吃頓美食或者不捨得花的情況下儲存起來。而像比爾蓋茨那樣每秒鐘幾百美元上下的鉅富來說可能沒時間接受你的好意。因為他本可以利用接受所耗費掉的時間用來獲取更多的金錢。而區區100元對於一般的富人恐怕也就是一頓早餐錢或者打賞給傭人的小費而已。


冀蒙嘉澍


我看過一個故事,乞丐與富商,乞丐每天都要錢,乞討。可是要不到多少不說,還經常餓肚子。有一天,一個飯館老闆說你這樣要不到的,幹啥要有門道,你應該去富人的門口,你想想富人多有錢?乞丐想想也對,於是乎,他就去富商門口,坐在最顯眼的地方。富商出來進去都能看到乞丐,於心不忍,起了同情心,給了乞丐100美元,說你拿著錢去做點小生意,總能養活你。

乞丐高興的走了,去飯館吃了一大桌飯菜,就這樣過了5天,100美元花完了。

又去富商門口要錢,富商看了看乞丐,搖了搖頭,又給了他100美元,過幾天花完了,又去要錢

可是這回,富商看見他,連看都沒有看他一眼!

富人會拿一百變1000,窮人會拿一百花完,好吃懶惰。


山西小東


這個問題我留給網友回答,看看她們是怎麼說的?

網友一

窮人會把錢給富人,對富人說“哎!你,去給我買只鴨子,敢不聽話,弄死你”然後富人拿著錢跑了!富人發現這是個商機,於是富人找了一萬個窮人,最後富人成為了百萬富翁!

網友二

富人拿著錢去找窮人“你幫我幹一天活我給你十塊錢”窮人覺得十塊錢太少就沒搭理富人!於是他倆一起睡在橋下,故事完!

網友三

富人去找窮人“你把你的一百給我!三天後我還你一萬”窮人很是疑惑,但還是給了富人,於是富人買了一張回家的車票,成功的找到了爸爸,並繼承了他數億資產!三天後富人回到這裡給了窮人一萬塊錢!



網友四

窮人拿著錢花了三天,沒錢後餓死了!富人拿著錢購買了釣魚用品,去海邊釣魚,三天一條魚沒釣著,也餓死了!死之前留下了一路話“千萬別在死海釣魚”



網友五

窮人拿著一百塊錢直接扔了,開上奔馳繼續去天橋底下要飯!富人拿著錢去買彩票,一張沒中自殺了!本集完!

網友六

富人去找窮人商量兩個人的錢湊一起買一盞神燈!燈神出現“我可以滿足你們每人一個願望”富人說到“我要一個億存進我的銀行卡里”燈神滿足了富人的願望,富人開開心心離開了!燈神看向窮人“你有什麼願望?”窮人想了又想“把我那一百塊錢還我”



他們會怎麼花?哭著花唄😅!


小云生活圈


對窮人和富人各100塊錢,這樣的人會怎麼花呢?想一下,我還真是覺得這和我經歷的事情有些相像。我記得在我當記者的時候,每年公司的領導都要走訪困難職工家屬。並給他們送去慰問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可是有一回遇到的事情讓我們所有在場的人都感覺到哭笑不得。因為那時候每個困難職工都發給300塊錢。有的人花300塊錢買來了餃子餡兒。過年的時候包點兒餃子,做點兒菜。也有的人把錢花了一半,剩下的留下來。可有一家讓我們大家都覺得啼笑皆非。走到一家的時候,發現他家仍然是鍋冷社涼,於是我們就問他給他的救濟金為什麼不花錢買年貨呢?這家人傻乎乎地回答說。我們用錢買了一條狼狗養著呢。你說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做法你會同情這樣的家庭嗎?所以說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的不懂得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