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靠承包工程吃飯,他卻養起了烏金豬!

明明可以靠承包工程吃飯,他卻養起了烏金豬!

明明可以靠承包工程吃饭,他却养起了乌金猪!

吉利鎮小寨村村民陳順強,走進深山發展生態烏金豬養殖事業,不僅自己收穫了財富和成功,還促進了就業,帶動周邊村民一起脫貧致富。

明明可以靠承包工程吃饭,他却养起了乌金猪!

陳順強今年34歲,初中畢業後外出打工,工廠、物流公司、餐飲服務等行業都留下了他拼搏的身影。 2011年,他和堂兄弟幾人承包了一段工程,做起了邊坡治理、公路橋樑修護等工作,事業開始走向正軌。每次吃肉的時候,總感覺豬肉不夠味,心裡便萌發了養生態豬的念頭。去年,工程輕鬆了一些,陳順強終於有時間認真考慮養豬一事,恰巧家族裡還有幾個勞動力,於是他們便開始著手發展生態烏金豬養殖事業。

明明可以靠承包工程吃饭,他却养起了乌金猪!

陳順強說:“因為一直在工地上,隨時都有朋友一起吃飯,吃到的豬肉太難吃了,想著必須把這個事情改善一下,讓自己和身邊的人吃上好一點的肉。”

要追求品質,首先就要選擇一個有優勢的品種,烏金豬肉質優良、口感純正,陳順強便從外地引進了母豬和種豬,開始繁殖小豬,實行生態放養。放養雖能提高豬的品質,但對環境的要求特別高,為了找到最佳的放牧環境,陳順強把養殖場從老家搬遷至回龍村山岔村民小組,把方圓幾百畝的山地變成了牧場,每天早上,管理員讓豬餓著肚子進入山林,吃著山裡的綠草、野果,喝著山裡的泉水,豬的體質也比圈養的要好,肉的品質也隨著上升。

明明可以靠承包工程吃饭,他却养起了乌金猪!

早上不餵食,白天在山上吃草,只有晚上回圈後喂一次,主要以包穀面、紅薯、芭蕉葉等當地農產品為飼料,這種傳統方式餵養的豬,生長週期長,體重低,一年半喂出欄的豬也只有兩百斤左右,面對當前豬價低廉的市場,陳順強並不擔心,今年出欄的60多頭豬,早已被身邊知曉的人以十八元每斤的生豬價搶購一空了,連自家的過年豬都沒留下。

明明可以靠承包工程吃饭,他却养起了乌金猪!

現在還有農戶參與合作試養,從養殖場領取工資。陳順強說:“在養殖場工作的就有6個,種青飼料要用很多人力來完成的,一個月下來平均要用10多個工人,這樣還能帶動就業。”

明明可以靠承包工程吃饭,他却养起了乌金猪!

如今,陳順強的養殖場還有200多頭的存欄量,其中有60多頭能繁母豬,60多頭商品豬和90多頭子豬。預計年底能達到350頭的存欄量。但他並不滿足,他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和周邊農戶共同發展,把生態烏金豬養殖事業做大做強。

作者|申知銘 陳紹金 常國龍

編審|徐 靖

明明可以靠承包工程吃饭,他却养起了乌金猪!明明可以靠承包工程吃饭,他却养起了乌金猪!
明明可以靠承包工程吃饭,他却养起了乌金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