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鳴蟲葫蘆的「刮里」與「掛里」

說說鳴蟲葫蘆的“刮裡”與“掛裡”

人們對鳴蟲葫蘆裡子的認識,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現在普遍認為好裡子的葫蘆要優於普通葫蘆,為什麼會有這種結論呢?這要從裡子的形成原因說起。

裡子的作用

裡子本身是葫蘆科果實內部的瓤子,其作用是包裹種子,併為種子儲存並輸送營養。待果實快要成熟時,內部的瓤子與外部的胎體自然分開,但會有一層瓤子貼附在胎體內部,這一層瓤子就是我們常說的裡子。葫蘆剛成熟但還為老熟時採摘下架,此時得到的裡子是緞子裡,過早採摘則是棉花裡,過晚採摘則是鐵裡。

由此可見,裡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葫蘆的成熟度,只有成熟度恰到好處的葫蘆才適合做蟲具,也就是老一輩常說的“瓷皮、糠胎、緞子裡”。在現實情況中,除本長葫蘆以外,採用範制工藝的鳴蟲葫蘆很少能夠達到上述標準,因此說好裡子的葫蘆要優於普通葫蘆。

說說鳴蟲葫蘆的“刮裡”與“掛裡”

除了作為葫蘆的“健康證明”,裡子還有一些其他作用。例如裡子可以吸附雜音,這有些類似於音響中的吸音棉,可以將高頻率的雜音吸附掉,出來的聲音更加的圓潤。

但不幸的是,裡子由於其鬆軟吸水的結構,也常常成為蛀蟲的溫床。特別在南方溫暖潮溼的環境中,有裡子的葫蘆很容易被蟲“光顧”。

刮裡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所謂“刮裡”就是將葫蘆裡子全部刮掉,只保留葫蘆的木質胎體,這樣可有效防蟲,對於實用級蟲具建議刮掉裡子。

刮裡的方法很簡單,先用熱水浸泡裡子約5分鐘,再用圓頭小勺探入葫蘆內部,輕輕刮掉凸起的部分,殘留的裡子越少越好,然後再用熱毛巾壓一遍裡子,處理完的葫蘆就可以蓄蟲了。刮裡時不可太過用力,否則會傷害胎體。

如果想全部去掉裡子並且不傷害葫蘆胎體,則可以用“水漚”的方法。將葫蘆整體浸入水中,裡子經過長時間浸泡會自然與胎體分離,沖洗後即可得到無裡子的葫蘆。但此種方法操作不當容易造成陰皮,慎用。

下圖就是用水漚法去除裡子的葫蘆:

說說鳴蟲葫蘆的“刮裡”與“掛裡”

世上的事有正就有反,有人想把裡子全部刮掉,而有人卻想為沒裡子的葫蘆重新掛一個裡子。

掛裡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所謂“掛裡”就是為無裡子的葫蘆掛上一個裡子,是一種並不常見的葫蘆修補技術。掛裡有幾個好處,一是可以增加葫蘆強度,二是可以修補被蟲啃食的痕跡,三是可以起到防蟲蛀的作用。

掛裡的材料有紅木鋸末、兒茶沫、草紙漿、葫蘆瓤等。掛裡的手法最常見的就是刷膠法,即將糯米膠均勻的刷在葫蘆內部,然後將所準備的材料填入葫蘆搖勻,待幹後再重複一次即可。

下圖就是用紅木鋸末掛裡的葫蘆:

說說鳴蟲葫蘆的“刮裡”與“掛裡”

掛裡中有一種特殊手法是用其他葫蘆的裡子片來掛裡,高級手法掛出的裡子與原生裡子壓裡後的效果並無二至,因此被稱為“假裡子”。

老一輩對於葫蘆裡子並無過多要求,因此對於“假裡子”也並無太多反感,只將其作為增強胎體厚度的一種措施。而現代玩家一聽到“假”就虎目圓睜,其實大可不必。

鑑別假裡子其實也不難,一是看落翻後的切口,真裡子切口處胎體與裡子層次清晰,若為假裡子則模糊一片;二是看裡子內部,真裡子壓過後應該是渾然一體,有的甚至像緞子面一樣平滑,假裡子往往凹凸不平,並且會混有一些髒髒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