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那麼多兒子,爲什麼選永琰爲繼承人?

一一小和尚


乾隆帝一共有17個兒子,但是到了乾隆帝晚年——以乾隆三十八年(1773)為時間節點——的時候,

他可以選擇的對象只剩下5人。

那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愛新覺羅·永璇生於1746年,此時28歲,從年歲看相當合適,其母親淑嘉皇貴妃金佳氏身份雖然不如孝賢皇后富察氏貴重,可比起令妃也沒有什麼差的地方,但是永璇“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李朝使節打聽到的情況),另一方面,乾隆帝安排他乾的事情,他往往率性而為,幹得十分不靠譜,屢次受到處罰。

愛新覺羅·永瑆生於1752年,此時22歲,其母親也是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他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漢文化素養較高,但是永瑆“持家苛虐”,為人吝嗇到令人無語的地步,屢次被乾隆帝申斥卻依然故我,而且“柔而無斷”(李朝使節打聽到的情況),“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駇人”(昭槤在《嘯亭雜錄》中的評價),也屬於望之不似人君——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文人習氣這一面,本身喜歡漢文化的乾隆帝也表示過不滿。

愛新覺羅·永璂生於1752年,比永瑆小大約2個多月,其母親是乾隆帝的繼皇后那拉氏,他出生的時候母親已經被冊立為皇后,乾隆帝也專門作詩誌喜,受到特別的重視,後來帝后反目,繼皇后那拉氏忤旨截髮,永璂作為其兒子實際上受到了牽累,喪失了繼承人的資格。乾隆帝一直對永璂態度還可以,經常溫言勉勵,但透著客氣,後來乾隆四十一年(1776),時年25歲,算得上是英年早逝,迄其去世,永璂沒有獲得封爵也沒有分府。

愛新覺羅·永璘生於1766年,此時只有8歲,其母親是孝儀純皇后(令妃魏佳氏),他所謂的最不成器,天天四處遊蕩,惹是生非,這時候還沒有表現出來,可能只是因為年紀過小,還沒有進入乾隆帝選擇的視野。

剩下能夠繼承皇位的只剩下愛新覺羅·永琰,他生於1760年11月13日,此時14歲,未來以20、30歲左右的年齡繼承皇位(此時乾隆帝對自己的壽算也並無準確的預期),從年齡上正合適。

而永琰本人“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勤於學業,而人望所在”;“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均為李朝使節打聽到的情況),清朝官方典籍也記載了他“沖齡備蒙恩眷”等受到乾隆帝重視的事實。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乾隆帝兒子中出繼其他宗系的成員如皇四子永珹等,本身就直接說明乾隆帝沒打算考慮其成為繼承人,並不是因為出繼之後沒法再歸宗繼位。


談古論金


當時活著的皇子有四珹(1763年出繼),六瑢(1772出繼),八璇(沉湎酒色,有腳病),十一瑆(摳門,乾隆氣他沾染漢人習氣),十二璂(被媽坑),十五琰,十七璘(乾隆不喜,懶得管)。放眼望去只有淑嘉和孝儀的兒子爭皇位,淑嘉死了,且兒子還都不爭氣,所以皇位最終是誰的,其實大家都看的出來,而且乾隆晚年這些皇子,真的是無人可選,永琰的無功無過,的確算是出眾了


竹影梅香axl


回答這個問題,要看一下乾隆選取繼承人的時候有哪些兒子可以挑。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從公元1711年活到了公元1799年,乾隆這個年號是從公元1736年到公元1796年。

乾隆選擇繼承人,首先要選取自己尚且活著的兒子。算上幼年夭折的,乾隆一共有17個兒子。

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為孝賢皇后喪禮時表現得不夠悲傷,被乾隆斥為“不知禮”,兩年後(也就是乾隆十五年)二十多歲就英年早逝,被追封為定親王。皇三子永璋則是乾隆二十五年死的,同年永琰出生。這兩個兒子既不得聖心又早逝,自然不能成為繼承人。

皇次子永璉是孝賢皇后的兒子,也就是端慧太子(追封)。雍正為其慈銘,已有承宗器之意。乾隆已經將寫有其名字的密旨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然而這個兒子只活到八歲就死了。皇七子永琮是孝賢皇后的第二個兒子,乾隆也曾想立其為太子,不想沒滿兩歲就出痘夭折了。因此,最有競爭力的兩個兒子都是早夭。

皇四子永珹出繼胤裪後,成了別人家的兒子,乾隆去世前二十二年,也就是1777年去世。

皇五子永琪,就是《還珠格格》裡的五阿哥,據說其擅長騎射,漢語嫻熟,十分受乾隆鍾愛,曾受封榮親王,然而受封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一年(清高宗退位於乾隆六十年),年僅二十六就死了。

皇六子永瑢參加過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多才多藝,頗有畫作傳世,但是被過繼給允禧,死於乾隆七十九歲那一年。

皇八子永璇倒是十分長壽,比他的弟弟嘉慶皇帝還多活了十二年,然而辦事不是很靠譜。嘉慶十七年還因為在武英殿刻父親的聖訓誤書了廟諱,被免了三年的俸祿。

皇九子和皇十子幼殤,連名字也沒有。

皇十一子永瑆也算比較長壽,比嘉慶多活了三年,工於書法,但政治表現遠不如書法水平,在嘉慶年間也幾起幾落,有時還會犯糊塗。

皇十二子永璂雖然身份貴重,但是其母親為繼後烏拉那拉氏,結局十分淒涼,也影響了他本人與乾隆的關係,乾隆四十一年卒後僅追封為貝勒。他的弟弟永璟幼殤。

孝儀純皇后,也就是影視劇裡的令妃,生了四個兒子,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六子幼殤。活下來的兒子是皇十五子永琰(生於1760年)和小六歲的永璘。這裡說一下,嘉慶待這個弟弟相當不錯,和珅死後把宅子賜給了永璘。

選擇繼承人的過程中,孝賢皇后的兒子、皇五子永琪都曾有繼承大統的可能,但是隨著一個一個的先於乾隆離世,乾隆晚年選擇永琰也是情理之中。也就是說,排除沒活過乾隆的十二個兒子(幼殤、早逝、被自己責罵鬱鬱而終老大老三、母親失寵被連帶),排除出繼給別人的倆兒子,再排除長壽但不太靠譜的永璇、永瑆,乾隆最後能選的也就是令妃的活下來的兩個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