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教育是什麼?它離我們還有多遠?

個性化教育,是如今教育屆的主旋律。

個性化教育,指向克服傳統教育中的重共性、輕個性,重知識灌輸、輕智能開發,要求學校教育承認學生在智力、情感和生理等方面的實際差異,發掘學生自身的興趣,

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並在此基礎上創新。

個性化教育是什麼?它離我們還有多遠?

目前,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都在倡導個性化教育——

2006年,歐洲經合組織(OECD)發表意見報告《面向明日之學校教育:使教育個性化》,將個性化教育作為應對變革時代的重要教育議程,認為“一刀切”的學校知識和組織安排既不適合個人需要,也和知識社會的發展格格不入。

2010年,中國政府發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鼓勵個性化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面向知識經濟時代,個性化教育將是未來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

個性化教育有諸多好處:

  • 當針對每個學習者進行優化和量身定製的學習,並且受到學習者興趣的驅使時,它可能更有意義且更具相關性,這會使學生收穫更多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 當學習者獲得更多的選擇時,他們更多地傾向於掌握自己的學習,並開發對於實現即時目標和終身學習所必需的學術思維,學習策略和自我調節的學習行為。
  • 當學習受技術支持時,學習者可以獲得更頻繁和即時的反饋。
個性化教育是什麼?它離我們還有多遠?

但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要做到教學科目和方法的完全個性化,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畢竟傳統的學校課堂裡,一個班四五十名學生,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人的興趣和偏好。而大幅提高老師數量的做法也顯然不切實際。

因此,很多人將個性化教育的希望寄予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尤其是人工智能,更是被譽為促成個性化教育的中堅力量——

具體而言,首先,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電腦通過收集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產生關於學生學習習慣和偏好的大量數據。

然後,算法通過對數據進行系統地分析,自動調整學生下一步學習的內容,推薦適合學生的習題,甚至改變教授知識的方法。

這個過程不斷地進行,數據越多,機器對學生的習慣和偏好掌握得越透徹,推薦的內容和方法也就越精確地匹配學生,學習效率自然不斷提高。

目前來看,人工智能,正在從學習個性化、教學精準化和管理科學化等三個方面推動教育走向個性化。

個性化教育是什麼?它離我們還有多遠?

技術驅動的個性化教育,可以簡化個性化帶來的複雜性。但當前的技術水平,仍有些難以應對教育個性化的挑戰,例如:學生的學習過程未能實現個性化,學生不能充分了解自己,教師又難以關注到每個學生,因此在課堂內外,即便有信息化應用的支持,也只能獲得標準化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指導。

此外,教師的教學過程未能實現精準化,教師以一人之力難以從預習、聽課、複習、自學、作業、考試等各類場景應用中,觀察並掌握全班所有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行為與學業成果,更不能精準地指導每位學生的學習。

突破障礙需要技術的迭代升級,也需要教育技術公司加強對教育的理解與對用戶的洞察,更需要教育制度自上而下的疏導。

不管如何,當前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技術在教育領域已開始被廣泛應用,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學、學習與管理模式的變革。長遠來看,未來的學校必將由宣講式的大班教學模式,逐漸走向更能培養創新精神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模式

文丨July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