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圖說湛河流入沙河終點的過程


穿過位於建設路西段的焦店烏江河橋,湛河從建設路北邊流到了南邊。新華區西高皇街道郝堂村位於建設路南,這裡既是烏江河的終點。湛河,一河二名。,湛河發源於今新城區滍陽鎮馬跑泉村,上游稱為烏江河。馬跑泉村,村以泉為名,村莊周邊一帶為湛河的源頭地區。泉眼眾多,多股源水匯聚,形成湛河主流。馬跑泉村村北毗鄰的寶豐縣周莊鎮馬起營村,有兩眼出水量較大的泉水,由於地理位置適宜,此次湛河治理以這兩眼泉及馬跑泉為源頭。

白龜山水庫北乾渠與湛河的交匯處。郝堂村南的湛河岸邊有一座橡膠壩攔水,河水改變流向,源源不斷地湧入湛北暗涵。在這裡,兩條河交匯,西北方向河道狹窄、是烏江河,西南方向的那條河水清澈、河床較寬的是白龜山水庫北乾渠。從姚電公司方向彎彎曲曲流出來的渠水碧波盪漾,水面很寬看上去很美。至此,湛河上游結束,進入中游。

兩條河交匯於新華區西高皇街道郝堂村,好像似湖光一色,和水鄉媲美。

這裡是許南路向東的湛河水面。

進入許南路橋的湛河水面。

這裡是通過治理後平頂山高新區遵化店鎮張莊的湛河河道。原來的河道是曲曲彎彎老河道即窄又彎。

湛河的終點在高新區遵化店鎮溪莊村。從溪莊村路口南拐,到達湛河岸邊,有一座水閘跨河而建,被稱為張莊水閘。這座水閘是當年修建的白龜山水庫北乾渠的配套工程。當初建這座水閘時打算平時落閘,抬高水位,使河水由北乾渠北上許昌,澆灌農田。一旦遇到洪水,就提閘洩洪,以保證湛河不會潰堤。北乾渠基本廢棄後,水閘就不再關閉了,水閘的洩洪渠成了湛河的主河道。


由於湛河治理,原來通過閘門的湛河水改為暗道過閘門,這是暗道口的流水,非常兇猛。

這座水閘是1958年修建的白龜山水庫北乾渠的配套工程張莊水閘。

從水閘沿著湛河河堤東行,約600米遠就到達了沙河,兩河在此交匯,這裡野鴨鳧水,白鷺飛翔,湛河流完了40.2公里全程。然後流向漯河、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