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做一個你認為別人會喜歡的東西結果往往是別人不喜歡的,你也不會喜歡。——張雷

這是手望為你講述的第204個故事

編者 / TEA 出品 / 手望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

千年以來,無數騷人墨客在宣紙上潑墨山水,揮灑豪情壯志。而宣紙對於現代人來說除了在上面寫寫畫畫就沒有更多的作用了。

但無論宣紙功效幾何,它在人們的印象中始終是薄如蟬翼不堪重負的柔軟存在。可是張雷,這個來自杭州的西北漢子,卻用宣紙做了一把椅子。

這把椅子不僅可以承受一個成年人的重量,也正是其獨特的創意讓張雷在2011年獲得了全球設計界的“奧斯卡”獎——德國紅點至尊獎。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宣紙椅|飄

初見這把名為“飄”的椅子,便會被其簡約的設計感吸引。椅子沒有用一根螺絲或除木頭宣紙以外的其他材料,椅面也是張雷和紙傘師傅一張宣紙一層膠層層疊加上去的。

宣紙作椅面,櫸木作底,櫸木柔韌的原木色彩和宣紙的厚重白色相輔相成。椅子的整體形狀不同於中國傳統座椅四四方方的結構,弧面的椅背以及沒有過多修飾的凳腳反而顯得簡約卻不會普通。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飄”更像是是中西方設計的融合,張雷將傳承千年的宣紙作為設計的內核又將西方的結構設計融入其中。“飄”有著獨特的中國傳統韻味卻不會顯得古板,中國的傳統文化得以在西方構架的設計上體現。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設計師張雷

在“飄”設計出來以前,張雷對於自己的設計一直感到迷茫。而從不知為何設計到一舉獲得設計界的最高獎項,張雷花了整整四年的時間去探尋。

09年張雷去意大利遊學,亞裔面孔的他被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where are you from?”,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張雷的回答也是“我來自中國”。可他發現,外國人對他的描述只有“那個中國人”,而他的設計也不過是“那個中國人的設計”。

張雷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我來自中國,那麼我的設計呢?是否也是中國的設計?”

張雷在一開始做設計的時候什麼都做,平面的、產品的、空間的都無所謂;什麼風格也都做,傳統的、歐式的、極簡的他都願意做,基本上是客戶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燈具|落

其實在中國甲方找設計師和歐洲完全不同,中國更講究“術業專攻”,若甲方想要做個杯子,就會找做杯子的設計師;想要做桌子,就專門找做桌子的設計師;而要做室內裝修,就找個室內設計師。

似乎在國內大家都認定要做什麼就去找做這個的設計師,很少會有人因為喜歡一個藝術家的風格,就去找這個藝術家做設計。

但在歐洲就可以這樣,因為喜歡這個藝術家,不論他擅長的領域是什麼,只要喜歡他的風格、他的主張,那麼就可以拜託他來做設計。在歐洲設計師必須有自己的主張和方向。但在中國更講求名譽和地位,設計師可以沒有特色,甚至可以“複製”別人的創意。

張雷覺得作為一箇中國設計師他為什麼不可以像歐洲國家的設計師一樣,有自己的主張,做自己想做的設計。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用傳統染色技術製作的宣紙椅

也許是江浙一帶自然環境的滋養,抑或是意大利留學的背景讓張雷更關注設計師的手工精神。4年來他走訪了餘杭地區大小12個村落,去探訪那些還在默默傳承的中國傳統工藝。

張雷不僅僅只是去看,去了解,他會在探訪過程中向老工匠學習這些中國傳統工藝的製作方法,也正是在探訪這些現代逐漸沒落了的傳統手藝時,張雷開始明白,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設計。他想要自己的設計是基於傳統文化的當代設計。

“飄”就是在這樣的想法下萌生的設計,“飄”的靈感來自於傳統紙傘,在設計出“飄”之前,張雷和瓶窯鎮塘埠村製作紙傘的師傅一起工作的三個月。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三個月裡,他從最基本的學起:打磨製作傘骨的的木材、將皮宣紙糊上天然膠水一層又一層的覆蓋在傘骨上。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宣紙輕薄而柔軟,將其作為傘面遮風擋雨當屬不易。但張雷有一個更為大膽的想法,他想要用宣紙做一把椅子。

張雷想到利用宣紙細膩的質感和韌性,以及在特定的工藝下具備如實木一樣牢固的特點,真的就做出了一把“紙糊的椅子”。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張雷認為自己的的設計不應該簡單的用東方、中國、傳統這樣的字眼定義,“中國設計”這個概念對於張雷來說太大了,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特色,但沒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代表中國,所以張雷從來不說他的設計代表中國,他只說他的設計來自中國。

他受到過西方當代設計語言的影響,他更希望將兩者結合,即保留傳統的思想,又融合西方設計的未來感。他希望用老的材料,來延續當代設計的一個精神。他在尊重傳統的時候卻也在打破傳統的框架。

他的設計中洋溢的江南水鄉的靈氣與詩意的浪漫;中國傳統的厚重歷史與現代設計的未來感的完美融合,就是他的主張。

對於傳統與未來,中國需要怎樣的設計,是值得現代年輕設計師思考的問題。留學海外的中國設計師有很多,但能真正表達自己並且有所突破的人卻很少。

中國的產品曾一度被外國人鄙視,抄襲、山寨、模仿......這些不光彩的名詞也始終壓在中國的設計師身上。其實對於每個設計師而言,能設計出代表中國的產品固然值得驕傲。但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設計能否代表自己。所謂設計,即設想和計劃,若作為一個設計師連屬於自己的想法都沒有又談何設計呢。

就像一句很老的話“我們身邊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有很多還沒被發現的美,而它缺少的就是這些發現它獨特魅力的人。設計本身就是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如果設計師們連這一步的時間都去省略,那怎樣才能發現這些傳統之美呢?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燈具|無

造就視頻《7年,從一把油紙傘到一個材料圖書館》

品物流形——本土文化與世界審美之間的素心妙悟

設計大咖秀NO.35|張雷:未來四十年,只做一件事

手工精神與當代設計——張雷和“From 餘杭”的啟示

——

他用宣紙糊的一把椅子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