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C戰機被限制夜間著艦次數,原因啼笑皆非,高科技也擺烏龍

F-35C戰機被限制夜間著艦次數,原因啼笑皆非,高科技也擺烏龍

三體軍事 國之利器第927期 前不久F-35C戰鬥機首次加入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的綜合飛行作戰訓練,這標誌著F-35C戰鬥機正在整合到飛行聯隊中,即將進入作戰部署。林肯號航母上已經部署了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E-2D預警機和C-2運輸機,現在又增加了F-35 C戰鬥機,這也是美海軍航空聯隊第一次獲得隱身戰機。

F-35C整合工作一直不很順利,因為F-35C的協同作戰還不成熟,隱身戰機與非隱身戰機之間的磨合需要很長的時間。

F-35C戰機被限制夜間著艦次數,原因啼笑皆非,高科技也擺烏龍

F-35C戰機被限制夜間著艦次數,原因啼笑皆非,高科技也擺烏龍

而且F-35C的研發週期很長,作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X-35項目,該系列戰機於2000年才首次飛行,項目從1993年啟動至今已經長達25年,這就使得F-35戰機剛剛服役的時候就處於下風,並沒有領先三代機很多,而且與專注於空戰的殲20相比,F-35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本文三體軍事獨家,有且只有發頭條號,若在其他平臺出現均為未經授權轉載。

F-35C戰機被限制夜間著艦次數,原因啼笑皆非,高科技也擺烏龍

目前美航母編隊的核心戰力仍然是超級大黃蜂戰鬥機,F-35C的一些主要優點在於隱身,並不是空對空作戰,這一點和超級大黃蜂有很大的不同。由於中國和俄羅斯隱身戰機開始逐漸成熟,以往F-22的優勢已經被削弱,無源傳感器和目標共享能力的提升使得中俄戰機已經能夠對抗美軍隱身戰機。

美海軍也發現大型有源傳感器其實效能不高,在高危作戰環境中其實不如無源雷達,比如AN / SPY-1雷達都很容易通過電子戰設備發現,遭到反輻射武器的攻擊。因此實戰環境中其實更多地依賴於無源傳感器,有源陣列開機時間受到限制。本文三體軍事獨家,有且只有發頭條號,若在其他平臺出現均為未經授權轉載。

F-35C戰機被限制夜間著艦次數,原因啼笑皆非,高科技也擺烏龍

F-35C戰機被限制夜間著艦次數,原因啼笑皆非,高科技也擺烏龍

F-35C戰機被限制夜間著艦次數,原因啼笑皆非,高科技也擺烏龍

美海軍正在努力將隱身特性與空戰能力結合起來,比如利用配備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的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作為發射平臺,採用目標共享數據,允許戰鬥機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就發射空對空導彈。雷神公司的SM-6防空導彈也開發了反艦能力,目前還不清楚SM-6防空導彈是否也能利用戰鬥機提供的數據進行協同作戰。

F-35C戰機被限制夜間著艦次數,原因啼笑皆非,高科技也擺烏龍

F-35C戰機被限制夜間著艦次數,原因啼笑皆非,高科技也擺烏龍

對於F-35C在航母上運行美海軍還發現了大量問題,比如所謂的高科技頭盔其實很難用,限制了夜間飛行操作。原因令人啼笑皆非,顯示器出現綠色光芒使得飛行員很難看到航母上的甲板燈,目前美海軍正在限制F-35C夜間甲板著陸次數,高科技有時候也擺烏龍。本文三體軍事獨家,有且只有發頭條號,若在其他平臺出現均為未經授權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