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晶片這麼火!英偉達撿個便宜,英特爾錢多人傻買買買?

AI進入爆發期,核心芯片是關鍵。隨著AI在各個行業的不斷落地,行業痛點逐漸被發現,AI芯片的發展路徑漸趨明朗。

AI芯片這麼火!英偉達撿個便宜,英特爾錢多人傻買買買?

在人工智能還未全面興起之前,英偉達就先一步掌控了這一時機。在2016年,英偉達更是一連發布了多款針對深度學習的芯片。今年英偉達也發佈了一款全新AI芯片—Jetson Xavier,Jetson Xavier作NVIDIA Isaac平臺的核心,是全球首款專為機器人設計的計算機。該公司CEO黃仁勳在週一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這臺小電腦,將成為未來機器人的大腦”。英偉達在這兩年的爆發,真的就像被從天而降的餡餅砸到了臉。

有趣的是,在去年的GTC大會,同樣以AI為核心,英偉達發佈了一系列芯片產品和解決方案,股價大漲17%;而就在今年發佈會之後的幾小時裡,紐約股市英偉達報收225.52美元,直降7.5%。

AI芯片這麼火!英偉達撿個便宜,英特爾錢多人傻買買買?

不過英偉達現在具有優勢並不意味著AI市場的蛋糕會被英偉達獨吞,因此無論是科技巨頭英特爾、谷歌、IBM、AMD還是OURS、地平線、寒武紀等初創企業都紛紛加入了AI芯片領域的競爭。而以微軟和亞馬遜為代表的雲計算服務商同樣在為AI計算力進行升級,分別在自家的雲端和數據中心中加入了FPGA應用,提升相關解決方案的處理速度。

傳統芯片巨頭英特爾儘管在AI芯片行業萌發階段,錯過了第一波機會,但隨後的跟進戰略可以說是重拳出擊,它先後買下Nervana 、Movidius、 Altera、以及Mobileye等等,總收購金額超過300億美元。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系統才是生態的核心,提供算力的芯片是生態的一部分,CPU可以提供算力,GPU也可以提供,英特爾可以生產,英偉達也可以生產,甚至谷歌、蘋果自己也可以生產。

AI芯片這麼火!英偉達撿個便宜,英特爾錢多人傻買買買?

為了能在消費級市場分一杯羹,英特爾嘴上說看不上GPU,但私下裡也確實是在一步步推進自己的CPU+FPGA架構處理器。與此同時,英特爾的競爭對手也在日益壯大。

微軟蟄伏六年,打造出了一個迎接AI時代的芯片。那就是Project Catapult。這個FPGA 目前已支持微軟Bing,未來它們將會驅動基於深度神經網絡——以人類大腦結構為基礎建模的人工智能——的新搜索算法,在執行這個人工智能的幾個命令時,速度比普通芯片快上幾個數量級。有了它,你的計算機屏幕只會空屏 23 毫秒而不是 4 秒。

AI芯片這麼火!英偉達撿個便宜,英特爾錢多人傻買買買?

谷歌在2017年I/O大會上已經明確喊出“AI First”(人工智能優先)的口號,在今年的IO大會上,谷歌推出了第三代TPU。根據官方介紹,TPU3.0的計算能力最高可達100PFlops,是TPU2.0的8倍多。它是谷歌自主研發的針對深度學習加速的專用人工智能芯片。TPU是專為谷歌深度學習框架TensorFlow設計的人工智能芯片。著名的AlphaGo使用的就是TPU2.0芯片。

至少迄今為止,我們也沒有看到完全不同於傳統計算芯片的成功案例。相反,我們認為應對現有的芯片做AI方面專門的優化,使現在的芯片完成AI任務時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整體的效益更高。

AI芯片這麼火!英偉達撿個便宜,英特爾錢多人傻買買買?

比如,谷歌在今年的Cloud Next 大會上發佈了兩款新設備,其可以幫助專業工程師在處理器內核上構建支持設備端機器學習 (ML) 的新產品。這兩款新設備是:AIY Edge TPU Dev 開發板和 AIY Edge TPU 加速器,二者皆採用 Google 的 Edge TPU 芯片。

AI芯片這麼火!英偉達撿個便宜,英特爾錢多人傻買買買?

目前的AI芯片中,英偉達的GPU和谷歌的TPU算是兩座大山。雖然商用程度並沒有英偉達那麼高,但谷歌專注於神經網絡推斷的TPU的超強計算性能卻也可以說是一覽眾山小。如果不是因為谷歌是為了滿足自家使用而不售賣,恐怕英偉達的GPU也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從整體來看,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的格局尚未明朗,屬於各自做技術探索的局部戰,尚未進入群雄逐鹿的總體戰。比如去年,百度聯合ARM、紫光展銳和漢楓電子發佈DuerOS智慧芯片,主要提供語音交互解決方案;Facebook和阿里巴巴也紛紛進軍芯片領域,其中,阿里巴巴達摩院正在研發名為Ali-NPU的神經網絡芯片,主要用於圖像、視頻識別以及雲計算等場景。

AI芯片這麼火!英偉達撿個便宜,英特爾錢多人傻買買買?

總的來說,在AI芯片領域,國外芯片巨頭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不論是在人才聚集還是公司合併等方面,都具有絕對的領先優勢。而國內AI初創公司則又呈現百家爭鳴、各自為政的紛亂局面;特別是每個初創企業的AI芯片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體系結構和軟件開發套件,既無法融入英偉達和谷歌建立的生態圈,又不具備與之抗衡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