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不叫孩子姓名,叫「寶寶」、「寶貝」好不好?

流光與花色


因為叫“寶寶”“寶貝”,孩子潛意識裡長不大就成了巨嬰,這不是叫一個暱稱就能造成的,那是家庭教育出問題了!

以前,我大學室友都23、24歲了,人家爸媽都還叫她“寶寶”訥,可人家妥妥的生活能力棒、學習優異,社團活動也玩得超溜!我們有時也調侃她,但她自己覺得沒什麼,家人之間親密一些肉麻一些,她覺得挺正常的。

所以,叫孩子“寶寶”“寶貝”沒什麼問題,暱稱只是情感的一種表達和釋放。父母不是一味溺愛的、慣孩子的,教養方式沒出問題的,他是成不了巨嬰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

1、小的時候也要多叫叫大名,尤其是上幼兒園之前,這樣孩子才能對號入座,知道“xxx”名字代表的是我,培養自我認知。

2、有些孩子上小學之後,不願意父母在公共場合喊他們的暱稱、小名之類的,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丟臉,甚至會拉你兩下,表示他們有羞恥心了,父母就尊重他們的意願,私下在家裡叫小名。

父母們不要不當回事,心想“自家孩子叫叫怎麼啦”,這其實是破壞他們的羞恥心和隱私。

3、孩子做錯事或者犯錯的時候,建議父母嚴肅的直呼孩子的大名,讓孩子意識到是“他”做錯了,需要改正。

總之,叫孩子“寶寶”“寶貝”之類的無所謂好不好,你們願意叫就叫唄~



甜甜圈伐木累


很多家長都愛叫孩子寶寶或寶貝,尤其在進入青春期之前,這種稱呼有很多弊端,但是家長卻毫不知覺,下面我具體做以分析:

第一,1-3歲可以稱呼為寶寶或寶貝。3歲前的孩子理解能力還非常弱,你叫寶寶或寶貝他(她)並不理解,只不過是一個代號罷了。對家長來說,每當稱呼寶寶或寶貝時,內心卻充滿了無限的愛意,但是你如果一直這麼稱呼,慢慢會發現叫順口了,這就是習慣養成的問題。

第二,4歲以後建議你直呼孩子名字。名字對孩子來講,那是對他(她)個人存在的認可,並且是具有人格獨立的認可。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家外,稱呼孩子名字,會讓孩子把自己和他人區別開來,這其實是孩子早期自我認可的起始,但是有些家長意識不到這些,特別是孩子進入小學以後,你如果當著同學的面叫他(她)寶貝,會影響孩子在小夥伴心目中的威信,甚至還會被嘲笑呢。

第三,家長一直管孩子叫寶寶或寶貝,意味著他(她)永遠長不大。在中國人的稱呼中,對在懷裡抱的嬰兒才叫寶寶,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可以叫寶貝。但是到了小學以後你還孩子寶寶或寶貝,那可就麻煩了,意味著孩子成長階段仍然停留在幼兒期。而孩子也樂於讓你來侍候寶寶或寶貝,心安理得享受你的全方位服務。啃老族或巨嬰,就是在這樣的稱呼和精細照料中長大,思想意識中永遠把自己當小孩子。

第四,家長要清楚稱呼孩子名字有學問。對於中國家庭孩子來說,一般都有兩個名字,一個叫小名,一個叫大名。往往在家裡時,長輩可以一直稱呼孩子小名,哪怕叫到長大成人時都可以。但是如果當著外人面,就必須要稱呼孩子大名,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有些家長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還可以親切地稱呼三字名的後兩個字,如果是兩字名字就只能叫全名了。這樣的稱呼,意味著你承認孩子長大了。

以上幾方面,通過分析,相信題主應該能清楚怎樣正確稱呼孩子名字了吧?


韓國成老師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並且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其實,如果自己覺得很方便,那麼沒有什麼問題。反而是覺得如果想親暱一些可以叫孩子的小名,因為在外面的時候,如果單獨叫“寶寶”或者“寶貝”孩子也並不能一時反應過來是自己吧,名字在某種環境下,特別是在人群比較多的時候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也就是叫出名字,對方立刻可以反映出來是在找自己了。

另外,對於叫孩子名字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顧慮,反而是在跟孩子交談中很多媽媽們喜歡用疊加詞,比如“吃飯”說成“吃飯飯”、“喝奶”說成“喝奶奶”等等,也許我們可以很自然的理解為對方還是孩子,所以這樣顯得跟對方親近一些,對方也方便理解。但是這種關鍵是錯誤的!!第一,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是對語言沒有成型的概念的,如果爸爸媽媽們第一個給孩子灌輸的“喝奶”稱為“喝奶奶”,那麼他之後就會形成一個觀念,也就是很難改口了,這樣在以後孩子慢慢長大其實這種叫法並不會給孩子怎樣的優勢。第二,疊加詞的稱呼並不能言簡意賅的描述事情,也就是我們中華文學方面的概念,我們總是希望言簡意賅的表達含義,所以漢字一兩個字外文甚至要翻譯成一大段,如果爸爸媽媽們從小喜歡用疊加字,最通俗直觀的就是反映在孩子入學後語文水平上,可能在表達和描述上習慣性繁瑣,造成不必要的失誤。


孕媽學堂


家長稱呼孩子“寶寶”、“寶貝”通常表達的是一種對孩子的溺愛,既然孩子是有名字的,還是應該叫孩子名字,家裡可以稱呼小名,在外面可以稱呼大名。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如幼兒園之前,孩子的主要生活是在家裡,這時候不叫孩子名字,叫“寶寶”、“寶貝”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是這樣,孩子要小名就沒有必要了,“寶寶”、“寶貝”就相當於孩子的小名。

當孩子大一點,特別入園之後,孩子開始具備一些社會意識,再叫孩子“寶寶”、“寶貝”就不合適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長不大,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反之,叫學名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受尊重,喚起了孩子的責任心。


MM育兒雜談


在孩子小的時候,大部分的家長都喜歡叫自己的孩子“寶寶”或者“寶貝”,一是孩子小時候可愛的模樣真的就是家長們心中的小天使,小寶貝。二是,用寶寶,寶貝這種溺愛的稱呼才能更好的表現出家長們對孩子的喜愛和疼愛。

但是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寶貝、寶寶這種稱呼,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去掉,而是用孩子的名字來叫孩子了。

1、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孩子開始有獨立意識,甚至希望自己一夜之間就可以變成大人,像大人一樣的神氣。面對家長不停寶寶寶寶的呼喊,會讓孩子感到不好意思。感到自己的成長得不到大人的認可。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這種獨立意識,用名字叫孩子,也表示了一種對孩子的額尊重!

2、你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我有一個朋友,他老媽就喊他寶寶。說真的,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雞皮疙瘩掉一地。一個大老爺們,被媽媽喊寶寶,先不說其他的,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極差。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樣的人就是一個媽寶男,巨嬰男啊。

雖然在媽媽的眼裡,孩子是你永遠的寶貝,但是不要不分場合,不分年齡的叫寶貝。如果讓孩子的老闆聽到,讓孩子的同事朋友聽到......只會讓人感覺母親不知分寸,孩子也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巨嬰。孩子也容易有不正常的心理,過於依賴父母、獨立性不強。

所以作為父母,即使再愛自己的孩子,也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


溫暖的木小暖


現在多數家長喜歡用“寶寶、寶貝、寶貝兒”等等來稱呼自己的孩子。給人一種“含在嘴裡怕化了,捧走手裡怕掉了”的感覺,“人小鬼大”孩子聽慣了這樣的稱呼,自然會產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進而使得孩子出現“在家是老虎,出門變老鼠”的尷尬。特別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逆反叛逆的時候,父母的稱呼也由開始的“寶貝”換成“冤家對頭”,孩子便產生一種從“天堂到地獄”的失落,進而對父母產生“怨恨”心理。

關於孩子的稱呼,個人覺得大眾場合可以稱呼“大名”給孩子成人感”,小眾場合可以稱呼“小名”給孩子“親切感”。


流光與花色


我認為應該叫孩子的名字,小時候多叫小名,上學以後公開場合叫大名,私下叫小名。

嬰幼兒時期,孩子對自我認知還處在發展階段,此時應呼其名字,讓ta能將名字與自己聯繫起來,明白這個稱呼叫的是自己。如果起了名字卻不叫,叫寶寶,名字的意義何在呢,何不乾脆小名就叫寶寶?

上小學後,孩子的社交面寬了,自我意識增強,逐漸有了羞恥感,有些孩子開始牴觸當著外人面被叫小名。此時,就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公開的場合叫大名,在家裡可呼小名。

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寶寶”這種稱呼最好不要叫了,容易讓孩子產生“巨嬰”心理,依賴感強,自立性差,影響獨立人格的發展。此外,孩子十多歲甚至二三十歲了,
還呼之為寶寶的家長,普遍溺愛孩子。


我和巨嬰的日常


我先給大家講一件真事,我家大寶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點名,叫了一個孩子的名字很久,都沒有人回答。

於是,老師就把點了到的孩子叫到一邊,最後只剩下一個孩子,老師問他:“你是不是叫***,為什麼我叫你不回應呢?”這個孩子回答說:“我不叫***,我叫寶寶,爸爸媽媽都這麼叫。”這個孩子回家還跟他媽說,老師給他起了個破名字。

原來,這個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大名是什麼,家人一直叫他寶寶,他就以為自己的名字是寶寶,所以,我覺得孩子大一點以後,就不要叫孩子寶寶、寶貝了,而且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大名,熟悉自己的大名,不然上幼兒園老師點名的時候,孩子會連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


沛澤媽讀心理



一直叫我娃寶寶,私域當有本寶寶呼喚孩子的自由

  • 父母一直叫我的小名,從來沒有叫過我“寶貝”或寶寶,呵,一直聽不慣別人將客戶稱呼為寶貝,覺得特別侮辱人。也不大接受自稱為寶寶的,覺得裝13.

  • 重點來了:幼兒園老師也建議家長們用大名稱呼孩子,說有助於孩子內外一統。呵呵,父母把我的小名叫了四十多年,不覺得彆扭呵,小名是我們內心的故鄉。戒它做甚?

  • 沒結婚就給娃起名字了:寶寶。生下來,寶寶。知道這個小名重名太多了,就改成了孩子大名的最後一個字。但還是,常常從內心湧出對孩子的狂贊:寶寶你……

  •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私人領域,還是百花齊放的好。你用大名有你的科學,我用寶寶,也不在意正確與否,個人的小稱謂,個人作主。

  • 但願一生,都有人誠心誠意地,呼你作寶寶。


關注彤同飛2017,與孩子一起悅讀成長。

彤同飛


“寶貝”、“寶寶”這類稱呼說明了對孩子的喜愛之情非常好的,就像我們夫妻和戀人之間也會稱呼“寶貝”是一樣的。因為你是我的無價之寶,非常寶貴的,才會這樣愛稱。

平時我也喜歡給孩子的名字加上比如“樂寶貝”,這樣的稱呼。孩子也很喜歡我這樣叫她,覺得很親暱,很疼愛她。

在家裡我覺得這樣稱呼孩子很好。

1.【促進了親子關係更親密】

2.【孩子可以通過稱呼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愛】

但是在一些特殊場合,比如接孩子放學、公共場合就不太適合叫寶貝。

1. 【這些場合叫“寶寶”,孩子不知道你叫的是誰】

2.【公共場合需要的就是名字的獨特、好辯識】

以上是對孩子稱呼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