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必須攻克的四大難題

創業成功必須攻克的四大難題

在創業的道路上,無數的人跌倒,一部分人爬起來,越來越多的人趕上來,只有一小部分人最終能到達終點。

但我們知道,創業雖然艱辛,可還是會有成功的機會。而在創業的過程中,不能只顧著偉大的目標,還要記得避開路上的陷阱。

創業九死一生,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創業經常遇到的4個陷阱,各位不妨也思考一下,這幾個大坑,哪些你跳進去了?哪些你正在經歷?

第一大難題:偽技術

擁抱技術沒有錯,但今天很多項目貼上了太多所謂技術的標籤,比如最熱的人工智能、區塊鏈,我認為99%的人工智能是偽人工智能。

全世界人工智能的人才數以百計,怎麼冒出數以萬計的所謂“人工智能”?就連老本行做傢俱的人,都在談人工智能。

實際上是大部分以前帶有機器學習標籤的項目,今天披著人工智能的馬甲又回來了。

其實人工智能還是跟機器學習一樣的算法,核心就是機器學習的速度和進步的速度。

比如人類教計算機下國際象棋,打敗世界冠軍用了將近20年,但在此期間人類多次戰勝了這臺叫深藍的計算機。

而人類教計算機比國際象棋更復雜的圍棋後,阿爾法狗從打敗初段到世界冠軍用了一年時間,阿爾法狗Zero用了三個月打敗阿爾法狗,阿爾法狗Master又用了一個月打敗了阿爾法狗Zero。

你會發現,帶有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它的進化速度是以前機器學習所不具備的,這才是真技術。

創業成功必須攻克的四大難題

人工智能的發展

第二大難題:偽需求

很多時候是我們在搭建業務模型時,並不是消費者真實的需求。

就像過去一兩年的O2O,今天很多所謂的新零售一樣,以前很多上門到家的服務,量也挺大,但它不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而是被補貼出來的需求。

比如,你到店裡做指甲或按摩要一兩百元,到家只要幾十元,你當然希望到家服務。

但企業之所以能滿足到家幾十元,並不是因為到家以後行業效率、個人效率提高了。以前在店裡可以做8個,上門只能做4個,剩下時間全在路上,一個人每天產出都不一樣。

這個需求的關鍵是,背後有資本補貼,當資本的補貼一撤,這個需求就沒了。這類需求就是偽需求!

第三大難題:低效率

擁抱技術,結合互聯網,本質上應該把行業或者企業效率提高。

可為什麼今天有了互聯網,有了技術,燒錢更厲害了?因為效率反而降低了。

效率是商業本質,效率也是投資本質。過去2017年講最多的就是效率,沒有效率的增長,不是慢性自殺,是加速自殺。

我接觸過的企業家,大多都在說過去一兩年公司做得多大,增長速度多快。很少有人講過去的增長如何,效率指標有沒有提高。

但是各位:

· 公司只要有人就有人效;

· 只要有面積就有坪效;

· 只要有庫存,就有庫存週轉率;

· 只要賣東西,就有毛利率;

· 尾貨是否賣得掉,要看一個售罄率;

· 無論線上線下獲得用戶,就有轉換率;

· 轉換率後面就有復購率,

· 帶率字的都是效率。

大部分公司只看一個率,叫增長率,偶爾看一個市場佔有率,這兩個率談得比較多。有了這兩個率,別的率都不要了,叫低效率。

共享單車有沒有技術?

技術是真的,儘管技術門檻不高,GPS也好,解鎖也好,移動支付也好。

需求有沒有?也是真的,一塊錢有人騎,兩塊錢也有人騎。這麼多人付錢來騎,需求當然是真的。

問題出在哪兒?低效率。

在你資產完全報廢之前,除了要把這個資產完全收回來,還要看能收回來幾次。就像一輛單車報廢掉,本還沒回來,這就把效率做低了。

創業成功必須攻克的四大難題

某貨運公司物流基礎設施落後,貨運效率低下

第四大難題:大玩家

中國有人討厭BAT,有人說BAT是三座大山、三大地主,甚至是“惡霸”。

只要一碰互聯網,用戶都在他們手裡,很難從中圈用戶、圈地。即使在行業裡做的不錯,有真技術、真需求,效率也好,也可能被BAT沖掉。

有人問我“如何和大玩家競爭”?有可能,但挺難的。

所以,過去一年半我們只投資了一家純互聯網的公司,中國最大的同性戀網站。因為只有這一家,我們判斷大玩家BAT不會殺進來。

那如何避開和大玩家競爭呢?

第一要細分。細分的標誌就是用戶數量級。

在中國做到百萬級用戶,甚至千萬級用戶的,其實是個很好的生意。

大玩家現在要碰的是過億的用戶,單車過億他一定要碰,打車過億一定要碰,外賣過億要碰。同性戀網站做到極致可能千萬,這樣大玩家可能會“饒”了你。

中國幾千萬消費人群能夠支撐一家國內外的上市公司,哪怕幾百萬用戶,也是不錯的公司。

第二要做重。

你做得重一點,大玩家每家公司在3、4萬人不等,加幾百人能幹的事他一定幹。如果增加1%、2%的人進入一個細分,他也能幹。

所以,你乾的事最好過千人,重一點。雖然最後他可能會以投資的方法進入,但他不會自己幹。

第三要趁早。

什麼叫早?

比如當年整個中國網上購物只有500萬,eBay佔了95%,淘寶要跟eBay競爭,即使你早了,怎麼競爭?大玩家不僅領先,而且足夠強大,如何顛覆?

我們相信有更多的用戶還沒有用,有競爭的空間,淘寶當時提出“倒立文化”。

首先把eBay做的事全部記錄下來,然後徹底180度反著來做。比如:

·當時eBay收費,我們不收費;eBay是拍賣制,不允許買賣雙方交流,我們不僅允許而且鼓勵,像旺旺;

·eBay的陳列方式是即將下架的商品在上面,淘寶則是最新發布的在前面;

·eBay限制發佈商品數量,我們鼓勵發佈商品數量。

你列出十幾個領先的特質,然後徹底反過來做,畢竟順著做一點機會都沒有。

當然eBay也不是都做錯了,但對的事也要等我們打敗他之後再反回來,你只有打敗他以後再學習他。

所以,只能是顛覆式的。當然儘可能要早於大玩家進來,而不是等他進來以後再去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